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共5篇)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7-99529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4 00:26: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代码:090402

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环境生态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施工、管理、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干学科

农学、林学、环境科学。

六、主要课程

气象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水动力学、工程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写、水土保持规划、水工岩土力学、水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小型水利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第二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自荐信

尊敬的经理:

您好,我的名字叫teniu,我是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看到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借此机会,我写了这封自荐信,希望可以到贵公司工作。

大学四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农学学士的学位。大学的四年时间了,主要学习了植物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学等相关的课程。随着现在沙漠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对于学习这门专业,我希望自己可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大学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之外,我还参加了很多种社团、学院、学校所举行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眼界。其中大学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在学校所举办的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征文比较中,我所写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我觉得人的一辈子,这么短的时间,希望自己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对我们的地球有所贡献。希望经理看了这封自荐信后可以给我一次机会,到贵公司工作,我会努力工作的。

在自荐信的最后,感谢经理抽空阅读了这的这封自荐信,在自荐信的附件上,我已经准备了我在学校征文比赛中的作品,经理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teniu

第三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3S技术的运用论文

现阶段我国环境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治理起来十分复杂,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有关人士的重视。3S技术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动态监测系统和预报对基本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概述

1.1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尤其是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导致土壤的覆盖物遭到破坏,土壤中的表土、心土流失致使母质流失,最终出现岩石暴露,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情况。水土流失在自然状态下是及其缓慢的一个过程,且能够和土壤的形成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的增多的影响,对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加速的土壤流失的速度,从而形成了水土流失。

1.2荒漠化

我国对于土地荒漠化治理主要针对于防沙治沙的工作。荒漠化主要是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出现退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气候出现变异,人类各种活动所导致的。荒漠化的范围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荒漠化。另外,荒漠化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指非荒漠化环境逐渐向荒漠化环境转变,随着荒漠化的程度不断加剧,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荒漠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当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生产力,致使土地生产潜力和生产力出现下降,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严重阻碍恶劣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S技术概念

3S技术,主要包含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开始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了3S技术一体化发展。遥感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能够有效对地球表层的信息进行搜集,另外,遥感技术能够进行摄影、扫描、传输和处理等工作,有效对信息进行预测,现阶段在环境质量检测、植被资源调查中大多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软件,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有效的对地理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等工作,也能够对其进行组合和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导航和定位系统,主要通过卫星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定位,现阶段的军事、野外考察、土地调查等都运用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R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1.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遥感调查

运用遥感技术对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进行卫星相片的选择时,要保证所选择的相片在同一时间段,并且要求影像清晰,各个指标都能够明确表现出来,根据不同的分类对卫星相片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类型、程度等内容,并结合在实际调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制定完整且有效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状图。

3.1.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遥感监测

和遥感调查技术不同的是,遥感监测技术选用的是多个时间段的影像和资料,并采用遥感影像复合技术,遥感影像复合技术就是对同一个地区多个季节和多个年代的影像进行监测,充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在多年代影像复合监测技术中,选用两个不同年代的影像进行比较,能够使监测的结果更加科学有效、清晰明了。在多季相遥感影像复合分类技术中,由于植被在不同季节会产生不同的光谱拜年话,这就使得在进行监测时应选择差别最小影像进行分类和复合,提高监测的精准度。

3.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将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并将其应用到地理学的研究当中,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地理模型进行分析分析,从而能够提出多种动态的或是空间的地理信息,在地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地理决策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地理模型,从而对空间和区域进行相应的动态监测,进而得出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地理信息进行精确的采集和分析,最终进行信息的管理和输出,进行地理数据管理,完成一些人类难以完成的难度较高的工作。所以,在进行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能够更加方便、有效的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模型并将最终结果准确显示出来,以利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3.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定位系统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功能多、精度高,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实时定位速度较快,操作和观测较为简单,抗干扰能力较轻,观测点间无需通视等特点,一些重点项目已经完全实现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全国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中,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实时分析工作。

3.3.1水土保持领域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中的RTK技术,能够绘制出三维土地利用现状图,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编制出数字地面模型,随后进行相关的工作处理,能够根据以上图表能够对土地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有效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开展防治工作。

3.3.2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准确找到地点后,在控制网上进行外业观测,以此为根据求出地点的坐标,从而纠正遥感影像中的精度不够的方面,从而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根据各种图表和资料,从中选择明显的地点,更加有利于外行人进行观测,能够准确求出三维坐标,从而在建立立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后续工作,并对变化量进行准确的计算,保证监测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料真实可靠且科学有效。

4总结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给我国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进行治理有利于国家进行相关的产业调整,促使经济全面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实现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月园,周俊。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_(8):161-162.[2]张青峰,邢丽芳。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_(09):12-15.[3]申贵旭。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_(06):142-143.

第四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草稿)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齐实,张洪江,孙保平

(北京林业人学水上保持学院)

摘要:该文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实现和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所采取的专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2_)-增刊-0074-0

4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 Majo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QI Shi, ZHANG Hong-jiang, SUN Bao-ping

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100083, P.R.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majo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proper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jects in China.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一、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社会利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一)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我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k㎡.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十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上流失: 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冰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而积就占国土而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摊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降水量地区差异和年内、年际变化都很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早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二)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上流失遥感测查.20世纪90年代术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k m2.其中.水蚀165万k㎡:风蚀191万k 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上流失面积为26万km2。目前仍有近200万k m2水土流失而积需要治理.按照现在的防

治速度.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治理。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十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三)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血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伞国荒漠化土地总而积为262.2万k㎡:.占国土总而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 m2,水蚀荒漠化20.5万k㎡.冰融荒漠化36.3万k㎡’,土壤盐渍化23.3万k㎡,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四)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199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仅列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l 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在202_年至202_年出现.据估计到那时我国将缺水202_亿m3。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座是水源缺乏.l 9座是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五)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

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万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利两南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只占伞国森林而积的17.96%.华北和西北地区森林则更少。广大的两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片森林退化.覆盖率还不到1%。虽然我国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由于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不高、乱砍滥伐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某些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几十年米一直呈降低趋势.占长江流域上游皿积56%的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在三峡库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因此,即使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林业部分)》的规定,实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的人为活动,到202_年实现宜林地全部绿化后,我国森林覆盖率也才达到26%。

(六)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居世界第9位。中国的野牛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l 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牛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柄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于天然林牛态系统的破坏.所以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再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来己绝迹的高等植物物种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从目前全国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的需求来看.基层生产单位的需求量很大。可是.事实上.在全国各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站、研究所、林业技术推广站中.水土保持上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本科生占很少的比例.有的甚至没有。这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手段支撑。从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只有掌握高新技术手段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自1958年原北京林学院成立水土保持专业以来.先后有原内蒙古林学院、原西北林学

院、南昌水利专科学校、山西农业大学、原福建林学院、西北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成市了水土保持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培养人才目录中,水土保持被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

各有关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基础、本科生的来源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现有的办学条件等,保持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现大体上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足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这类学校专业开办时间较早,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较强.在流域管理、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等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面向全国招生且学生就业渠道多样化。在教学改革中.在保持以往重视专业学术理论水平培养特点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相应的学时数.加强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综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

第二种类型是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原西北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其招生和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特定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大需求。这两所院校工程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强,学牛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具体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管理为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以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

第三种类型.以原西北林学院和原内蒙古林学院为代表。这类学校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沙漠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工程技术课程及综合性教学环节有所加强.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以西北、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为丰。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以培养本地区急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高级人才为主。

该专业202_年本科招牛的院校和规模丰要包括:北京林业大学(60名),山西农业大学(3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0名),内蒙古农业大学(30名),沈阳农业大学(30名),山东农业大学(60名),西南林学院(30名),贵州大学(30名),甘肃农业大学(60名),福建农林大学(30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30名),西南农业大学(30名)。目前平均每年约招收450名本科生.研究生招生有扩大的趋势。从就业情况来看.主要渠道包括:水利、水土保持部门;林业部门:其他部门,即水土保持站、研究所、水利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站、林业研究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习(设计)、科研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普遍缺乏一套严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实验室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用房紧张.教学实验室的设施陈旧、仪器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有的设备受条件限制,数量少,不能保证学牛进行集体实验;有的实验因所需材料的价格比较高,而无法进行。

2.未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

传统的教学实习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这些地方一般较偏远,仅交通费就几乎占去了全部实习费.且条件艰苦.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更增加了学校负担,因此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保证。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部门主要考虑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和生存问题.关心的是经济效益.认为接受学生学习是一种干扰、一种负担,与学校共建基地更是无暇顾及。而学校自建教学实习基地则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难度较大。

3.生产实习难以深入实际.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的生产实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往往以参观、看录像等代替,使学生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被削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工作后适应期延长。

4.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

毕业论文历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研与科技写作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普遍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降,主要表现为:论文大多流于形式,数据及重要参数引用的多.经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统计分析出来的较少;试验设计不合理,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论点不明.论据不足:格式和数量单位不规范者居多;罗列资料,抄袭严重:随意改动调查或观测数据,甚至凭空捏造。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指导教师缺乏经费,学牛缺乏参加牛产实践和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

经费小足是造成实践教学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由于国家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学实践环节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今后的发展对策

(一)增加投入,建设一流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室

从目前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必须增加投入,建设高水半的实验室。

1.环境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

包括图形工作站、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遥感图形处理系统、GPS地面定位系统及配套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教学,应用技术培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信息管理.多媒体教学,文字、数据、图形处理,制图,研究生培养,毕业答辩、学术交流等。

2.山地灾害、十壤侵蚀实验室

包括人工降雨装置、侵蚀模拟、侵蚀设备、泥沙径流白动控制系统冰槽、激光测速及其他常规与配套仪器设备、十力学实验仪器,有条件的可配备风洞。主要用于径流、泥沙、土壤侵蚀、土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植物抗蚀、人工降雨实验,并能够满足部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3.林业生态工程实验室

包括综合气候因子自动观测仪器、单项生态因子测定仪器、植物分析仪器、土壤分析仪器、电脑测绘系统及光合与水分测定、土壤蒸散等常规仪器和配套仪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治沙林、经济林的调查和设计及综合效益研究和评价.土壤理化性质、肥料的分析和实验,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等。

4.水上保持工程实验室。

主要包括电子数字测距仪、自动水准仪激光经纬仪、计算机、日产导轨式绘图仪、绘图台、大型干土晒图机、复印机、KP-80求积仪等。丰要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地体地基的沉降和位移变化监测等:可为各类图纸设计、绘制、成图提供场所,为生产单位规划、设计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

(二)面向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建设一流的教学实习和科普基地.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黄土区、风沙区和山丘区等类型:基地应具备生活、学习、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且应交通方便通讯便利。

1.黄土区实习基地

用于土壤侵蚀地形地貌现场教学,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单项及综合措施规划的实施.水土保持效益调查,流域管理实习,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土保持牧草培育与经营的研究和实践,资源开发、生态农业、集水、节水、蓄水、灌溉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2.风沙区实习基地

尽可能在干旱、半干早且有治沙成就的风沙区建一实习基地,用于风沙地形地貌、气候、十壤、植被风沙运动规律等教学实习和调查,单项、综合治沙措施(生物、工程、水力、风力、化学、封育等)的调查、设计、施工及效益调查等实习,风沙物理实验,风沙灾害调查,沙地节水灌溉技术实习与研究,沙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实习,沙地防护林、经济林、灌草与护牧林设计施工实习.毕业设计与科研等工作。

3.山丘区实习基地

可用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调查.水土流失调查。减灾、预防措施设计实施实习,水上保持效益调查,流域管理实习,梯田及其他工程措施实践教学,山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经济乔灌草植物、薪炭林、防护林的设计和施工实习.山区综合开发、集水蓄水节水灌溉、山区持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及地质地貌测量等相关科学研究。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科研信息交流中心

在重点院校设市水土保持教育科研信息交流中心.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管部门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生态环境人才的培训: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国际交流的渠道。

(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血向21世纪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必须有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等诸多方而入手.加强教帅队伍建设。

要实现上述目标.从国家来讲.一是要有一个总体的、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以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提供资金予以支持,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的人才能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从学校自身来讲,要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教学实习基地,培养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工礼先、罗晶.面向21世纪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进展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1-5.

2、王志国,周世权.我国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J】.中国林业教育,1 999(增刊):57-603、王贤,周金星.21世纪我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及入才要求

[J】.中国林业教育,1 999(增刊):64-674、罗晶,王礼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比较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1999增刊):70-74.

5、余新晓,肖辉杰.新世纪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小科教育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82-84.

6、孙保平.张洪江.教学、科研、声场产三结合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95-97.

7、吴发启.薛智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中田林业教育,l999(增刊):l l 3—1 1 7.

第五篇: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过程。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特征 2:荒漠化形成的认为原因 2:【学法指导】

比较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透明,称之为生命的绿洲,现如今戈壁一望无际,无一棵青草,无一条小溪,风蚀丹丘,沙堆连绵,连飞鸟也不敢穿越,是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2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注意下列问题 ① 什么叫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③ 干旱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的经济活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影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5.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荒漠与一种地表景观类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提示: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为什么呢?我们下面来学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思考: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位置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看图:学生总结地形特征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地形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3.气候

利用以前所学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思考: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什么? 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随着离海洋距离增大,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归纳总结: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②一些农牧民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沙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从事过度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材料,了解如下问题:(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点拨:在从气温方面,降水方面分析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

2.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3.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4.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概况 1.概念 2.形成 3.主要表现

4.影响

二、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高大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2、气候异常------荒漠化加速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