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范文模版]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世界上但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企业逐渐培养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心理。
1、拓展企业员工的社会心里空间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使企业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使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进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的客观环境。
2、改变企业员工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自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但企业要在经历成长发展的历程中,逐渐改变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减少两种文化的不兼容性。比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使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使新疆油田企业文化有效延伸、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
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企业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时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地方,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企业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产生文化联系的“近距离作用”
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离作用下,加上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的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基于所处地域各民族的特点,油田在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财富”。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的外在环境。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本土文化而孤立存在,它必须与本土文化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合,并作为本土文化的衍生而不断发展,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具生命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第二篇: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精选多篇)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
一、本土文化对企业文
化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
用,反映在诸多方面。
首先,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新疆油田逐渐培育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文化心理。一是表现在社会心理空间的拓展上。能使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是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随之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客观环境。二是表现在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上。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受本土文化中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大了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兼容性。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疆油
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相当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逐渐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加以区分,分别对待,而不是一概排斥。三是表现在责任意识的形成上。对待本土文化的心理形成,既是多年来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本土文化在新疆油田的有效延伸。
其次,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必然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中央国企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理念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
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一些学者在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文化与客观环境的本土文化联系密切。本土文化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并非所在地域独享或专有,是整个特定区域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样,传统意识与民风民俗是本土文化的显著特点,吸纳、借鉴、融合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因此,在本土化的环境下,新疆油田公司在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必然受到最先孕育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再次,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文化联系的“近距作用”。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作用下,加之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新疆油田的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
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并体现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就是其民族团结理念——谁也离不开谁。基于于所处地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及新疆油田员工民族成分较多的实际所提出的这一理念具体含义是:坚持“三个离不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油田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二、基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最具生命力
本土文化是管理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管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管理体系,分别成就了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巨头。一个是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建立在工业大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另一个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期日本的“精细管理”,促使日本一批
大企业成功崛起,经济一路领先,确立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泰罗科学管理与日本精细管理之所以能够推动本国企业和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特定时代经济背景下本国所具有的文化本质。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环境,多个民族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疆油田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这是新疆油田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新疆油田分公司结合地域特点,提炼出独树一帜的团队精神,即一心想油、奉献为油、敬岗爱油、力争上游。面对恶劣的荒漠戈壁环境,努力践行“好环境、好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
世界上但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
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企业逐渐培养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心理。
1、拓展企业员工的社会心里空间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使企业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
本土先进的东西,使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进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的客观环境。
2、改变企业员工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自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但企业要在经历成长发展的历程中,逐渐改变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减少两种文化的不兼容性。比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使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
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使新疆油田企业文化有效延伸、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
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企业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时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地方,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企业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产生文化联系的“近距离作用”
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 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离作用下,加上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的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基于所处地域各民族的特点,油田在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财富”。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的外在环境。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本土文化而孤立存在,它必须与本土文化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合,并作为本土文化的衍生而不断发展,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具生命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迎接市场挑战,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形势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煤炭;思想政治;企业文化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 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研究煤矿企业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煤炭行业工作对象复杂,行业危险系数大。煤矿工人工作岗位在地下,煤层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处,煤炭的开采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条件和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而且煤炭生产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宽,环节广,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复杂、危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煤矿生产必须自觉从严,培养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高温、高湿及煤尘等因素,使煤矿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煤矿一般远离城市,相对比较封
闭,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煤矿工人必须具备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3、煤矿工人作业活动方式相对分散。煤矿的井田分布面积往往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工作面和掘进头,作业地点分散,班组作战、单兵顶岗。这种分散而独立的职业活动,经常是在没有领导检查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主动自觉地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煤炭生产具有连续性。煤矿生产连续性很强,从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到外运,各个工序紧密衔接,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中断,造成不应有的、甚至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要求密切配合,职工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优势
鉴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因此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融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开创了新载体。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更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把价值观、人性、理想、信念、人的自我实现等精神因素注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奉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环境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等手段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形成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
自觉地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2、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大政工”模式前进,而且还可以大大加速这一步伐,提升实际效果。这是因为,第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该机构一般比较健全,由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帅,由党、政、工、青、妇
部门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的实施和评估考核等。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执行任务”式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并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它就不
再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而成为出自企业自身愿望和实际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自我主体角色。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应承担起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
文化方向前进。
2、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
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企业文化管理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在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中,平时难以启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和任务会因为人心的凝聚作用而变得易于启动,平时不易达标或难见成效的工作也会因为精神的振奋作用而成效加大,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
企业文化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4、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日趋复杂,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己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而且由于
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部、办事机构分散各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时难以覆盖到,造成空白地带。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境。而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导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企业共同价值观方向趋同,进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评论和采取较为一致的集体行为。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迎接市场挑战,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
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形势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煤炭;思想政治;企业文化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研究煤矿企业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煤炭行业工作对象复杂,行业危险系数大。煤矿工人工作岗位在地下,煤层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处,煤炭的开采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条件和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富于变
化,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而且煤炭生产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宽,环节广,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复杂、危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煤矿生产必须自觉从严,培养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高温、高湿及煤尘等因素,使煤矿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煤矿一般远离城市,相对比较封闭,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煤矿工人必须具备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3、煤矿工人作业活动方式相对分散。煤矿的井田分布面积往往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工作面和掘进头,作业地点分散,班组作战、单兵顶岗。这种分散而独立的职业活动,经常是在没有领导检查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
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主动自觉地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煤炭生产具有连续性。煤矿生产连续性很强,从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到外运,各个工序紧密衔接,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中断,造成不应有的、甚至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要求密切配合,职工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优势
鉴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因此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融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
1、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开创了新载体。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
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更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把价值观、人性、理想、信念、人的自我实现等精神因素注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奉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环境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等手段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形成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2、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大政工”模式前进,而且还可以大大加速这一步伐,提升实际效果。这是因为,第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该机构一般比较健
全,由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帅,由党、政、工、青、妇部门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的实施和评估考核等。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执行任务”式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并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它就不再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而成为出自企业自身愿望和实际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自我主体角色。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应承担起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
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2、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
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企业文化管理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
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在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中,平时难以启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和任务会因为人心的凝聚作用而变得易于启动,平时不易达标或难见成效的工作也会因为精神的振奋作用而成效加大,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
企业文化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 26 ~
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4、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日趋复杂,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己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部、办事机构分散各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时难以覆盖到,造成空白地带。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境。而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导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企业共同价值观方向趋同,进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评论和
~ 27 ~
采取较为一致的集体行为。
关于印发《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
建设纲要》的通知
各党支部、党小组:
现将《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中心“企业文化发展年”活动,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执行,深入推进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展扎实学理论活动
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对《纲要》的学习工作,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讨论交流、集体研讨等形式,利用飞鸽、腾讯通等网上平台进行学习辅导、互动交流,使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培育和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积极宣贯,引导职工理解和认同局、分公司企业文化
~ 28 ~
各党支部要利用橱窗、板报等分期宣传《纲要》的重点内容,并采用悬挂标语、口号等形式将局、分公司企业文化渗透到工作生活中,力求所有干部职工均能熟记《纲要》中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等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
三、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职工形象
各党支部要坚持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提升形象的重要支撑,引导干部职工在竞争中进取、在进取中追求效率,形成高昂、奋进、充满活力的精神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将教育引导与规章制度相结合,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提升职工形象。
宣贯执行《纲要》要坚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实践、塑造和传播,共同推进局、分公司和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 29 ~
附:《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 30 ~
第三篇: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
一、本土文化对企业文
化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反映在诸多方面。
首先,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新疆油田逐渐培育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文化心理。一是表现在社会心理空间的拓展上。能使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是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随之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客观环境。二是表现在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上。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受本土文化中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大了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兼容性。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相当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逐渐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加以区分,分别对待,而不是一概排斥。三是表现在责任意识的形成上。对待本土文化的心理形成,既是多年来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本土文化在新疆油田的有效延伸。
其次,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必然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中央国企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理念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一些学者在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文化与客观环境的本土文化联系密切。本土文化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并非所在地域独享或专有,是整个特定区域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样,传统意识与民风民俗是本土文化的显著特点,吸纳、借鉴、融合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因此,在本土化的环境下,新疆油田公司在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必然受到最先孕育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再次,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文化联系的“近距作用”。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作用下,加之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新疆油田的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并体现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就是其民族团结理念——谁也离不开谁。基于于所处地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及新疆油田员工民族成分较多的实际所提出的这一理念具体含义是:坚持“三个离不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油田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二、基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最具生命力
本土文化是管理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管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管理体系,分别成就了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巨头。一个是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建立在工业大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另一个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期日本的“精细管理”,促使日本一批大企业成功崛起,经济一路领先,确立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泰罗科学管理与日本精细管理之所以能够推动本国企业和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特定时代经济背景下本国所具有的文化本质。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环境,多个民族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疆油田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这是新疆油田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新疆油田分公司结合地域特点,提炼出独树一帜的团队精神,即一心想油、奉献为油、敬岗爱油、力争上游。面对恶劣的荒漠戈壁环境,努力践行“好环境、好
第四篇:搞好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搞好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学生管理制高点
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正强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预备教育,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注重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在上岗不久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即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营造生产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以便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在平时的学生教育工作中结合以下企业文化的精髓进行培养: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理念、精神
企业文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的作用,在企业诞生的那一天就自然存在。就像人一出生就有思维一样,企业文化有它存在的客观性。
有人说,小企业靠人治,中等企业靠制度管理,大企业靠文化管理。还有人说,手工业经济时代靠经验管理,工业经济时代靠制度管理,知识经济时代靠文化管理。企业家应该深刻意识到良性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企业要想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必须早动手,有目的的去培养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力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实现企业管理最高境界的“文化管理”。
当我们想借助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更好发展的时候,首先要寻找到突破口。第一步是提炼,就是把根植于企业员工头脑中那些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符合行业、区域以及我们这群人特征的东西和美好的想法提炼出来。
二、理念、文化
好的理念能改变工作观,优秀的领导能使公司的理念、宗旨、策略化为每天的行动。企业理念、企业文化需要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灌输,否则员工往往很快就会把这些理念、宗旨、服务规范统统丢到脑后。服务杰出的领导人,会不厌其烦地强化企业观念,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支持。他们的目标是培养一种企业
文化,籍以约束员工的行为,其效果远胜于章程和规定。他们使努力工作成为每一个员工的本能。
美国一位曾经参与六十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清洁工人,在别人问他当时做些什么时,他靠在扫帚上回答:“帮助他们把人送上月球。”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三、战略
要建立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所谓理念识别系统,就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精神和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体系。它是学校成熟和完善的象征,是宝贵的精神财产,也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也必须形成群体的巨大力量,而群体的巨大力量来自全校师生对学校价值观的共同信仰,并把这一信仰强化为一种信念,这样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校获得强大的内在动力,获得承担风险、克服困难的有力保证,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就会达到高效率、高水平。
四、校训是学校理念识别系统的精髓,是学校的灵魂(核心理念)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四川大学:日进有功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
牛津大学:主照亮我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五、人才观念
什么是人才?一定场合里的人的长处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
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六、陶行知的“泛爱”理论: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爱学生就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爱学生就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向上的动力。”
第九张:为什么素质如此重要?
一位美国校长回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在他上学的地方,通往主教学楼的门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请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成为言语;
请注意你的言语,因为言语将成为行动;
请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将成为习惯;
请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成为品格;
请注意你的品格,因为品格将决定命运。
七、机制
体制和机制不一样。体制有时不能由企业本身所决定,有时它是由国家和一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然而,机制是可以由企业本身去建立和寻求的。所谓好的机制应当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有很高的效率
2、有很高的活力
3、有很高的凝聚力
4、有很高的约束力。
八、“资格不如知识,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士气”
九、“阿里巴巴”CEO马云语录
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这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儿拉,有的人往那儿拉,互相之间自己给自己先乱掉了。当你有一个傻瓜时,很傻的,你很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
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
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象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粘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解释:马云把人分成4种,一种人既能做朋友,也能做事;一种是能做朋友,不能做事;一种是能做事,不能做朋友;还有一种是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做事。他只要第一种,阿里巴巴公司里的人都是朋友。上班的时候,阿里巴巴是个公司,下了班,阿里巴巴就是个俱乐部。公司气氛很融洽。阿里巴巴的员工蒋芳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马云夫人的学生,至今仍是一名普通员工。她告诉我她为什么留在阿里巴巴:“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周围的人给我感觉特别好,同事、老板,做工作都像做自己的事一样。辛苦确实辛苦,但是总觉得多做一点以后成功的把握就大一点。而且换一个地方也不一定有这么开心,这么轻松。
十、“海尔”CEO张瑞敏精彩语录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惟独它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第五篇: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三明市农业学校 陈桂仙
(说明:该案例已被收录余祖光主编的《产业文化育人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中职技术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模式中第三年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延长。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现实背景下,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怎样适应就业的要求,如何与企业文化零距离对接,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主要目标
以汽修实训基地为实施对象,以建设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为切入点,从营造“企业化”育人环境、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加强校企互动、引进企业师资等途径,多方位深化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企业适用性”,同时为其他实训基地的校企文化融合建设提供借鉴。
三、实施过程
(一)加强硬件建设,营造真实的“企业化”育人环境。
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平台。因此,营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生产意识的现场实战环境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建设具开放性、服务性较高档次的实训基地。
近几年,随着我校汽修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重新选址新建了约2000m2的汽修实训基地。为了让新建基地的功能布局、设施设备的装配等能与生产企业对接,我校邀请三明玖玖丰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生产车间厂长全程参与了基地的建设,从施工图的设计、设施配备、设备采购、基地功能布局等全方位予以指导。
新建实训基地主要功能布局:①发动机实训区②底盘实训区③电气实训区④仿真实训室⑤综合检修区⑥对外服务区(校办汽修厂)。对外服务区是由学校提供场所并参与管理,企业增配所需设备并提供技术人员、运行资金,按二类整车维修企业标准配备的。实训基地通过对外服务区面向社会承接生产性服务,为学生提供了符合职业氛围的实训条件,还方便了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另外,学校还校企共建了汽车驾驶实训(培训)基地,占地约40亩,提供汽车专业学生驾驶实训和对外驾驶培训。该基地除发挥校内实训教学与技能鉴定功能外,同时具备开放性和服务性功能。
2、营造“企业化”育人环境。
①在实训基地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参照汽修企业维修车间的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严谨态度贯穿实训始终,使学生一走进实训基地,就能受到浓郁的职业环境的熏陶。
②汽修基地采用“5S”规定(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而且在从业过程中应养成严格按生产工艺加工产品、工量具摆放有序、设备及时维护保养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要求学生要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那样准时上下班,进入实训场所必须着工装、佩戴胸卡;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有班前会布置任务,结束检查公布,班后会激励。教师的行为就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又像是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素质像企业员工。
(二)以任务为导向,构建面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体系。
1、建立凸显职业性的“五阶递进”实训教学体系。
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实施中,遵循“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原则,建立凸显职业性的“五阶递进”实训教学体系。(见下表)
2、坚持“六结合”的实训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汽修实训基地坚持“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实习课件与维修产品相结合,入厂教育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动手能力训练与职业习惯、工作作风培养相结合,实习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相结合”的“六结合”教学形式,结合“产中有教、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3、考核方式多元化、多样化,促进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汽修基地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法,实训工位学习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元化、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如整车的二级维护考核,我们就以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与维修工位,教师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同时,在业务技能任务布置时将企业的工作规范告诉学生,不仅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要求,还应该有质量要求;不仅要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应用,更要考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情感、责任、合作、创新等软指标,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察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质量、强技能、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为了利于实训教学和考核,汽修基地实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重新编制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并结合“五阶递进”实训进程,编写了基础段、加强段、提高段、实战段4个阶段的实训教材,每个实训项目都编制了考核表。
(三)加强与企业、行业互动和合作,建立产学研培一体化运作机制
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行业的互动和合作,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建立规章制度,优化基地结构,实现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训练、鉴定、培训、技术研发等综合功能。比如,三明玖玖丰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集辰(福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我校汽修基地挂牌,将我校汽修基地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与汽修企业合作成立了“三明玖玖丰田班”,“盛隆班”等冠名班。同时,企业参与我校的一些有益活动,也向学生渗透了优秀的企业精神。比如,近几年在我校汽修基地举办了以企业冠名的汽修技能大赛;在校园举办车展;请企业人员进行“5S”现场管理专题讲座;华厦汽车俱乐部向学校“爱心银行”捐赠2万元,为学校贫困学生提供资金帮助等。
1、发挥三明市汽车职业集团平台的桥梁作用。
以我校为主体校的三明市汽车职教集团于202_年成立,我校汽修基地依托职教集团的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成果链和信息链等资源优势,开展人员培训、开放实训基地、组织课题研究等,同时利用职教集团成员地域分布优势,发挥其在非学历教育中的作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学生校外生产性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安排等。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
汽修基地先后和20余个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还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使汽修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得到了质的保证,同时也是汽修专业教师接受实践训练和学生的就业基地。
(四)引入企业师资。
我校汽修实训基地实训教师70%是直接从企业引入,他们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多年,言行举行都体现着企业行为规范。这些企业人的加入,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是学生由他们亲手培养,他们非常了解学生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需要;二是他们在教学中主动把自己企业培训员工的办法毫无保留地在课堂上直接运用,让学生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就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训练,避免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必须再培训的无奈,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济成本和精力,使学生变得更受欢迎。
四、实施条件
1、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核心工作是校企合作,因此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学校应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调动学校、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要制定规范校企合作管理的文件,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规范合作行为,保证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师生对先进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五、效果评价
1、汽修基地的“工学结合”功能建设,促进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汽修基地“工学结合”这种功能环境下,教师对学生按工厂的运作机制实施生产劳动组织和管理,给学生一个心理上的生产环境,学生进到实训基地,就是进入班组、工段的员工,一言一行受到工作制度的约束,思维、行为受到工作环境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唯如此养成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
2、学生职业能力得到锻炼,职业素养有较大提高。
实训基地的现场管理采用了企业的“5S”,为了让管理落到实处,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5S”现场管理制度,并印制了“5S”现场管理检查表、管理问题揭示单,坚持每日一查,还将“5S”管理要求编写入实训考核标准中。在这种日复一日,不懈坚持的管理要求下,学生逐步养成了注重细节的习惯。整洁的工作、实训场所,严谨、有序的实训秩序,让师生们保持着积极、昂扬的工作、学习状态,学生的礼貌、卫生、安全意识有较大提高,在技能学习方面也更专心、投入。同时汽修基地通过“五阶递进”实训进程安排、实训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企业师资的引进以及校企交流合作的深化等,来全方位加强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内涵建设,使得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具科学性、实质性和有效性。
我校10级汽修专业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培养实施,在职业道德品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相比09级学生有较大提高,违纪率、缺勤率有显著降低,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技能活动或其他班团活动,都能以主人翁态度积极、热情地参与,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202_年4月份在我校举行的三明市汽修技能大赛,我校学生展示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几乎包揽了各赛项的一等奖,不少企业通过这次竞赛的观摩,对6月份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10级汽修专业学生进行了用人预订,展现出供不应求的景象,学生择业竞争得到加强。在后续的顶岗实习期跟踪调查中,也证实了该届学生对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较前几届学生有较大提升,得到企业普遍认可。
六、启示与反思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虽然属于教学部门,但兼有教学与企业经营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教育人、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因而,它也就具有了教学特征。另一方面,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校内实训以能力培养为主旨,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甚至直接从生产性训练中锻炼职业能力,因而,实训教学又是以服务生产为目的的。所以说,实训基地文化是教学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既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构建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使中职校既是学校,又像企业;教师既是老师,又像师傅;教育对象既是学生,又像员工;教学场所既是教室,又像车间;作业既是作品,又像产品。学生在这种实训环境中融合了学习和工作两种行为,融合了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融合教学和生产两种过程,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实质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