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登泰山注意事项
登泰山注意事项
一、证件类:身份证、钱(整钱,零钱)、钱包、学生证
二、服饰类:厚外衣(爬山最好羽绒服,不要带太沉的东西)、袜子、鞋垫、运动鞋、外衣裤、秋衣裤、旅行包(留下空间装旅途中购买的纪念品及礼物,最好带两个,一个放在车上,一个背着上山,以便轻装上阵)、内衣
三、化妆品:护手霜、油、洗面奶、口红、发饰、皮筋、梳子、镜子
四、卫生用品:卫生纸、餐巾纸、生理用品、垃圾袋、牙膏、牙刷、牙杯、毛巾
五、食物:巧克力(补充能量)、话梅(防晕车)、口香糖(生津止渴)水、轻而充饥的食物
六、应急品:一次性雨衣、雨伞、药品(弗派酸 白加黑 创可贴 绷带 止疼药 消炎药)手电针线包 哨子(报警用)
七、通讯类:手机、手机电池、相机、相机电池、充电器、笔、本、小夹子(可以用于打开包装而又没吃完的食物)镜头纸
准备工作:
八、1购买必需品;2 查看天气预报;3 手机、相机充电、查询手机余额、开通漫游;4清洗所穿衣物;5 查询旅游地概况和天气。
体会
1.去泰山一定要尽早买好回程票,泰山虽然很出名,但毕竟还是小城市,过路车多,但坐票很难买到。
2..如果你不是对文化古迹很感兴趣只是想爬山的话,建议从红门开始登山。出了火车站,坐 3路车到终点站-红门。3路车也经过岱庙,离红门大概十多分钟的车程。也可以坐 3路车到天外村(另一个终点站)坐车上山,到半山腰中天门。
3.泰山旺季门票 125元,会默认卖给你价值四万的 2元保险,如果你不想买保险,一定要提前说明。
4.开始一段山路比较平坦,一路多是庙宇和碑帖。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留点体力和时间在后面。
5.泰山的煎饼非常好吃,一路上都有卖的。店门前炉子上架着一张大的铁盘,摊面的时候,迅速的 转动铁盘,一分钟内出炉,再抹点酱,卷根葱,一张大饼就好了。黄色的小米面皮,松软可口。一般是一元一个,山顶 2元一个。加鸡蛋再加一元。强烈推荐。
6.泰山西瓜香甜可口,青绿色的瓜皮,20斤左右的大个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了。爬山时补充水份和体力都很好,就是太贵。在十八盘上,店家要 5元一斤,还到 4元一斤,切了半个,吃完后立马体力恢复到 90%。
7.爬山一定要脚踏实地,速度不要太急。这样耗的体力最少。十八盘被誉为天梯,全程不到 1公里,垂直高度确有 400米。从远处望去,就像一条带子悬挂于南天门下。是泰山一大奇观。虽然中天门有缆车直达终点,但错过这一段,登泰山的乐趣也就失去不少。
8.从红门到南天门要将近5个小时左右。
9.天街名副其实就像天上的街道,宾馆饭店很多。我们住在天街宾馆,由于当时天气不好,游人较,砍到 250/双人间。比较安静,条件中等。早上店家会组织起床看日出,有大衣出租。出宾馆大门左手有条捷径 10分钟到玉皇顶。
10.南天门到玉皇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强烈推荐!
11.山上饭店价格超贵,素菜 25- 30左右,荤菜 40左右,米饭 6元 /碗,面条 10/碗。我们在蓬元饭店吃的晚饭,四个人 1
20。鱼香茄子,西红柿炒蛋,辣子鸡块,2瓶啤酒,2碗面条,1碗米饭,4个煎饼。虽然很贵,但味道不错,分量很足。
12.日出可以在观日峰或瞻鲁台看。
13.我们从后石坞-天烛峰下山,花了近4个小时。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有思想准备,下山腿抖的厉害,回来后疼了好几天。但后上的风景奥妙无穷,处处怪石,嶙峋如笋,非常值得。如果体力不好,建议缆车下山到中天门。
14.下山后到天烛坊,游 2可直达火车站,3元 /人。
15.泰山环境干净整洁,每 20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每 1000米就有公共厕所,非常人性化。多带几件换洗衣服,爬山流汗太多,山顶有点凉,换上干净衣服,避免感冒。
16.山上的矿泉水 4元一瓶,也有 2元的,不过要注意,大多是仿冒的,做得和农夫山泉很像。也可以花 1元灌山泉水,没喝过。
17.在山东的一定要尝尝水饺,皮薄馅大汁多,味道鲜美。20元 50个,4个人吃得饱饱的!我们在泰安最繁华的街道一家叫“老地方-水饺香满馆”吃的,点的红烧鲢鱼,干扁肉丝,20元水饺,2瓶啤酒。60元,非常便宜。菜的分量多,味道独特。就是上菜速度太慢,吃完一盘,等半天再吃下一盘。
18.最近抗震救灾是全国的主题。泰山人也在默默的用实际行动与全国人民一起为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遇难者和生还者祈福!
第二篇:登泰山日记
泰山是五岳之尊,以前许多帝王都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曾八次来到泰山,还在泰山脚下修建了岱庙。杜甫在泰山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李白也写下了著名的《游泰山》。我一直很向往去登泰山,今天,我终于可以如愿了。
进了山门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孔子登临处石坊,苍翠浓密的青藤挂在石坊上方,显得格外典雅端庄。紧接着,雄伟的红门挡在了我们面前,穿过红门,望着高耸如云的泰山,我不禁有些泄气: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何况天还这么热呢!不管怎样,我还是顶着炎炎的烈日,奋力向上爬去。山路的右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名叫中溪。溪水在微风的吹佛中,泛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赶紧过去在一块刻有中流砥柱的巨石下玩了把水,感觉精神了许多。
爬呀爬,不知不觉就爬了好长一段路,一直没什么新的变化。我有点后悔了,一路都是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意思呢?可是来都来了,我只好继续往上爬。经过四槐树,我们来到了峰回路转,到了这儿,就意味着中天门快要到了。不久后,我们到了中天门。我感觉很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疲劳散去之后,我们又继续向上爬。
到了云步桥,一条银色的瀑布挂在我们面前,像一条微微飘动的丝带。周围还有许多摩崖石刻,风景似乎一下子好看了许多。我越爬越带劲儿,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后,我们来到了十八盘。
十八盘上的台阶非常陡峭,我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又过了好久,南天门就在我们眼前了。我和妈妈一股作气,终于到南天门了!这时太阳即将落山了,红彤彤的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日落很美,但我更期待明天看到更美的日出。
接着,我们走到天街上,那儿凉风习习,人来人往,望着山下灯火辉煌的泰安城,我感受到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我期待以后攀登更高的山峰。
第三篇:登泰山导游词
登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登泰山导游词1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泰山风景区,我叫张哲源,来自红领巾旅行社,以后为了称呼方便,大家就叫我小张吧,今天由我来做大家的导游,和大家一起来游览雄伟壮观的泰山,希望大家听了我的讲解对泰山有所了解。
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请大家随着我登上玉皇顶,观看日出。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看,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所以被称为“佛光”或“宝光”。请大家站在泰山的最高处向下看,一个个的人像蚂蚁那么小,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天上的神仙。
各位游客,泰山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此时此刻都会领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含义了吧,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
登泰山导游词2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为大家服务、讲解。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孟德。咱们今天游览的地方是泰山。请各位游客不要随地吐痰,要爱护花草。泰山非常陡,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泰山名胜风景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国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风景文明旅游区,中国书法第一山。泰山还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谴官祭祀72次。游客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桃花峪。桃花峪位于岱顶西北,是泰山近几年开辟的旅游新区,并有索道、缆车直通岱顶。在索道站周围露出的岩石,主要是傲俫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东侧有北西向龙角山断裂通过,断裂两旁发育有与其基本平行的伴生断裂。其中一条伴生断裂切过一个山头,生成约5厘米宽的节理密集带,节理面近于直立,把二长花岗岩切割成许多薄板状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岩块沿直立节理面不断坍塌,最后形成两封对峙的一条几米宽的大裂缝,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峪一线天。
游客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想照相可以找我。
登泰山导游词3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导游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泰安市北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鱼。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
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会看到驿路蜿蜒、古木苍翠、松柏夹道,路旁的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对松亭,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站在迎客松下,隐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
过了十八盘,就到南天门。看,山道正中一座城楼式的建筑,耸立在山巅,这就是著名的南天门。“南天门”这三个赤金的大字,赫然入目。
城楼墙全是用红、黄、蓝三色漆刷的,配色协调,鲜艳夺目,庄重大方。
最后的目的是玉皇顶,上玉皇顶可以观看到泰山日出。明天早晨大家可以早起来看日出。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跳跃出来,腾空而起。
在这里希望各位能协力保护红啊我们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做文明的游客,谢谢各位!
登泰山导游词4各位外国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中关村三小四(7)中队派来的'义务讲解员xx,这次的泰山之行的讲解任务就由我来担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泰山,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山的基本情况。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家想想,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呀?光风景区就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545米。泰山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
大家往前走,有一列缆车,通往中天门,在路上,我会更多地介绍给大家泰山的资料。
泰山在二十五亿年前被海水淹没着,后来才渐渐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下,才形成现在的形状。因此,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而泰山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泰山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生长着。
这里就是中天门了,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买些纪念品,或拍照留念。但要注意不要随便扔垃圾,刻画,为泰山这一自然遗迹做贡献。
今天咱们的旅游就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还游兴未尽吧?没关系,请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明天我们就要登泰山顶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雄风了!
登泰山导游词5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观赏的是雄伟壮观的泰山。我叫郭彦茹,大家可以叫我郭导。
泰山有许多神奇之处,现在,就请和一起去领略泰山的神韵吧。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叫岱庙,修建于古代,里面藏有许多珍稀文物。走过岱庙,就能到达一天门,一天门是泰山的入口,出发吧,朋友们,我们要登上十八盘,看看整个泰山秀丽景色吧。
来到一天门映入眼帘的是“登天景区”四个大字,这是古代皇帝封禅所走过的路,说明后面一段路是登天景区了。
咱们边走我边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在一次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经过几万年的升起又沉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模样。看,石壁上还有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等一些语言,让我们坚持下去。
你们看十八盘到了,它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远远望去,就像天门云梯。沿着十八盘向上攀登,台阶的拂手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龙,有的像一朵白云,抬头看天,似乎我们一伸手就能摸到白云,又好像我们现在已置身于“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瞧,在山腰盘旋的苍鹰,现在已剩下了一星半点了。十八盘的顶端是泰山顶端玉皇顶了。
真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第四篇:雨中登泰山[范文]
雨中登泰山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 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 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 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
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
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
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
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
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第五篇:雨中登泰山)
雨中登泰山
教学目的
一、了解雨中泰山的壮丽,体会作者冒雨登山的情怀,激发知难而进、奋勇攀登的精神。
二、学习移步换景,多角度描述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作于1961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教学时要适当交待这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良苦用心,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
二、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读书,引导学生揣摹想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怀意趣。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辅以必要的讲析。
三、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无须一一讲解,以防枝枝蔓蔓,因小失大。关键语句却不可忽略。
四、写景方法的分析以“移步换景”为重点。对课文的遣词造句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注意培养学习推敲语言文字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板书课题)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宗、泰岱。主峰玉皇顶,又名天柱峰,海拔1524米。它矗立于齐鲁大平原之上,且山势陡峭,有如“天柱”。古人以天地之交为“泰”。所以称之为泰山,是因为它立于地而顶于天,无与伦比。历代帝王多把泰山作为“祭天”的圣地,文人墨客更以登临泰山极顶为人生一大幸事。因此,山上山下,几乎处处留有文化遗迹,种种遗迹又与壮美的奇景融为一体,这就更加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成为我国五大名山之一,被推崇为“五岳之尊”(板书)。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
1、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登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既交代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霁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教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濛濛”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于一个“雨”字,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娆?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入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代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