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7-76403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3 03:01: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选题缘起(意义价值)

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

识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汉字识字教学的优良传统。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指出要开设“中国汉字”一科,目的是“使识日用常见之字”。因为汉字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读音、意义之难以掌握,所以汉字识字教学就一直以来成为了我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认识、书写、应用一定量的常用汉字,运用相应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就成为了进行汉字识字教学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

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论文提纲

一、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

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文章主体部分,比例70%)

1、六书理论教学法

优点: 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教汉字, 是一种符合儿童识字心理特征和汉字性质特点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 是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不足:而将其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必须提高小学教师的古文字学水平。

2、字义教学法

优点: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的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真正掌握汉字具有决定意义。

不足:只是从字义入手,对于字形字音及语法语用功能很少涉及。

3、声旁识字法:对汉字性质认识的偏误、重形不重音的偏向万业馨

4、看图识字法

5、韵语识字法

6、注音辅助法

7、语境识字法

语境识字法就是改革传统的由字引词的认知教学方法,将一篇课文所规定的新汉字融于相应的语境当中,并且通过所需的认知方式来完成汉字形、义教学任务的学字方法。

优点: 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的学习和情感的最大满足、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重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为汉语文诸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8、理据识字法

汉字是一种极有理性的文字。它的形体、含义、读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理。“字理识字法”就是按照汉字自身的道理, 即内在规律进行汉字教学。

优点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 老师好教, 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对外汉字教学, 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 都有极大意义。

不足:对老师要求,理论性比较强,对儿童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三、经验与不足

1、经验

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 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估计在 6 万至 8 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 那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只要认识 2500 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 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 2500 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

2、不足

汉字本体研究不足

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

[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

[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0]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11]迟安然.《“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吉林大学,2012年4月.进度安排1、2012年9月15日—9月30日,确定选题和题目;

2、2012年10月1日—11月20日,完成开题报告,进行论文开题; 3、2012年11月21日—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4、2013年4月1日—4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

5、2013年6月10日—6月20日,论文答辩

第二篇: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字】汉字 教学 研究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量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根据孩子们的特性,让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古时在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就以结绳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事。随着人类的进步,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日渐繁荣的事务。于是,聪明的人们就试着把一些事物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兽甲上。殷商的甲骨文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终于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自从有了汉字,人们就能用汉字记录大量的信息,而别人也能从这些记录中了解到无限宽广的知识。而了解这些记录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要识字。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二、汉字教学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三、汉字教学基本情况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四、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汉字的用途不仅在于记录,也是实践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汉字教学时,准确的发音也是学好汉字的关键。汉字很英文不同,有的汉字虽然能从字形上会懂它的意,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发音。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首先就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反复的跟读带读拼音音节,逐步纠正一些错误的发音。当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学生就能通过查看字典、阅读带拼音的书刊自主的学习汉字,为学生学习汉字扩宽渠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有利于学生进行发音的练习,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能在发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五、发挥想象,趣味教学

我们的汉字有一个特点,有部分的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知表意的局限,由一边的形旁表意义,一边的声旁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有时候改变一个形旁就变成另外一个字了。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将形声字进行归类比较,运用联想。如:“扁”,“编织”的时候我们要用丝带来织,所以“编”是“绞丝旁”;“走遍”大地的“遍”要用脚走,所以用“走之底”。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清晰的区分这几个字了,更方便于记忆。

除了形声,汉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形象。古人根据事物的形态创造出汉字,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汉字演变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教学“山”字,三竖就像山峰一样,教师可以通过搜索一些象形文字的图片,先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再由象形文字转化到现代文字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猜字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字形较复杂的汉字,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共同创造适合学生自己的记忆方法,如教学“坐”,我们可以看成“两个人坐在土地上”;教学“德”,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个顺口溜“十四个人一条心就是德”等等。

六.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一)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

(三)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

七、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一)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

(四)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

八、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在学生初学写字时,就应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强化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切实抓好。如写毛笔字,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指执笔法,知道各手指的作用和执笔、坐姿的要领,并使学生学会它。为了巩固,则在每节课专门安排几分钟检查,纠正,并实行过关制。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姿势和执笔作为一种常规教育来抓,贯穿于平时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执笔和姿势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且是一种习惯的教育。“习惯成自然”,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处处地教导,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时间的推移、年级的提高,教师、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是写字素质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前提,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

(二)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

(三)善激励。

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九、经验与不足

经验,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 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 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估计在 6 万至 8 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 那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 只要认识 2500 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 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 2500 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汉字本体研究不足,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第三篇: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而,汉字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2.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3.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4.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4.1 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2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4.3 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5.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5.1 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5.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5.4 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6 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6.1 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在学生初学写字时,就应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强化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切实抓好。如写毛笔字,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指执笔法,知道各手指的作用和执笔、坐姿的要领,并使学生学会它。为了巩固,则在每节课专门安排几分钟检查,纠正,并实行过关制。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姿势和执笔作为一种常规教育来抓,贯穿于平时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执笔和姿势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且是一种习惯的教育。“习惯成自然”,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处处地教导,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时间的推移、年级的提高,教师、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是写字素质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前提,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

6.2 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3).善激励。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7.总结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第四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对于世界上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词汇。在国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为之着迷。但是在千禧年之前,作为它的发源地,我们国家好像对它有些冷落。就我而言,我觉得,在那时我就对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因为在那时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总觉得别的国家的就是好,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渐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再加上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真是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有多么的可笑,我们国家有这么优秀的文化,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盲目地推崇其他国家的文化。所以为了不再出现像我以前那样的想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根上就“种好”那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一、青少年儿童的现状

(一)日常行为规范缺失

当前,在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是比较好的,认为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但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中却令人担忧,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却要求他人行,这是典型的知行偏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的道德观念都是由家长、老师、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教授的,而且身教大于言传,由于阅历少,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书报杂志、电影电视中的不健康情节盲目模仿,对低级趣味津津乐道,不分是非,盲目模仿,对青少年的心灵以及行为造成很大的伤害。

部分学生虚荣心强、攀比成风,过分强调自身的物质基础,穿名牌、用名牌、赶新潮、赶时髦、比阔气,甚至为了显阔,不惜欺骗家长和老师来达到自己炫富的目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对老师的管教也是不痛不痒。

(二)自我中心过于突出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6个家长围着一个宝贝,久而久之,孩子便将这种“家中我为王”的观念,带进了学校,带进了社会。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意志,以至于宁可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处事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性格特征,率性而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学习上不思进步,生活上追求享乐,浑浑噩噩度日,缺乏做人常识,心理放荡反逆,无视校规校纪,甚至以顶撞老师、捣乱课堂逞能,这一小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这样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家里边宠的无法无天,在学校也是称王称霸,教师们对于这样的孩子真的是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的道德偏差。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培养是非分明,有正确荣辱观的公民是社会祥和稳定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虽然经历过外族入侵和社会**,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继承和发展并重的事业,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传统道德观念在新时代的高度概括和发展。学习这样的传统美德可以修身养性,对个人自身的发展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以古典诗词、散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并非简单的书本知识。能够诵读、理解传统经典,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项技能。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散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等。这些经典作品构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始终向前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国地位坚实的文化基础。

传统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歌赋,道德观念等实质性方面上,还表现在一种人生态度上,而我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这是一种质的改变,而他对我们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正是由于现在的孩子们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传统文化还有这样的现实意义,这才显出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应尽早的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传统文化的教育措施

(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重教育合一

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到底包涵哪些缺乏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做得好,家长文化水平高,对少年儿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家长可以以老一辈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文明礼貌的习惯,尊老爱幼的思想,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及对古老中国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都可以对青少年了解和学习祖国传统文化有帮助。正所谓耳濡目染,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无形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是个好“学校”,少年儿童虽然未走进社会,但难免会与社会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学校虽然是传递文化的场所,但是一堵围墙无法将校园与社会隔离,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得好,对少年儿童教育也有帮助。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比如遇到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及时教育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或者是碰到一些好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更好地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社会需要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少年儿童去接触,去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一步一步的培养、诱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珍视传统文化,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像是央视一套开学初播放的《开学第一课》就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们,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少年儿童有直接影响。我国普及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广大的学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有古老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响彻世界的四大发明,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以德育人,以德醒世,以修、齐、治、平为理想的思想,还有流传下来的古典书籍等,这些东西在书本的呈现,对少年儿童教育有着最最关键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分学段推广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师的任务是为孩子们讲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文物典籍、传统技艺、节日民俗等都是传统文化,但不全都是优秀的。什么是优秀?那就是要超越时代、普遍适用、利于当下。

不好、不利于当下的文化行为和思想要剔除。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念;“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性别歧视;春节放烟花炮仗污染空气环境的不良民俗等。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文化要弘扬,要创新。比如,春节的意义在于体验人伦和睦、教师节在于发扬师道,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聚集民智、创造大家普遍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文化、新民俗。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摒弃这些腐朽的思想教育,发展创新优秀部分。

(四)分块教学,重点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传统课程,就我知道有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国画课,围棋课等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这些“古代技艺”的兴趣。

我觉得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课程,像是古诗鉴赏。因为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拥有古诗词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可以增加厚度、深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很多喧嚣和繁华,不炫富,不奢华。人更讲究内涵的高低,物质欲望不再强大。在喧嚣浮躁的今天,我们面临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学语文,积淀古诗词,让灵魂淡泊清新。

再比如说开设经典诵读,古文鉴赏。这个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古文对于低年级孩子还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确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古文优美如诗的文章还是文学艺术的瑰宝。阅读经典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一个新的意义,就是从小培养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经史子集的作者都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们不仅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这堂课学习《三字经》,《童子礼》,《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使儿童在心灵最单纯的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蒙学经典语言浅显,韵律明快,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材,广为习诵。有的学校就利用早上晨读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在读书声中开启新的一天。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少年儿童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我们不仅能发现文化传统对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更能从中领悟到对少年儿童的教育的出发点和措施。

优秀文化传统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少年儿童们如果能从小受到这样的文化传统,必定能更早的走向成功。成功并不是说要干成什么大事,而是在自己的人生中不会留下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在今后的人生中有质量的活着。

第五篇:传统动画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传统动画原理是动画专业重要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学生对动画原理的熟练掌握是日后动画创作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不同高校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或“重技术、轻理论”的相同问题,文章立足于迪士尼经典动画十二法则原理,在教学方法上从案例的时代性、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慕课及微信课堂、动画表演、课堂评价等方面作出了相应探索,为学生学好动画原理及日后的动画创作做准备。

关键词:传统动画原理;动画表演;教学方法

动画创作,是集故事、文化、技术与艺术表现为一体的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动画创作流程不难看出,动画设计在动画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为高校在动画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传统动画原理”作为动画教学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优秀动画设计人才的使命,同时也关系着学生在未来动画创作领域中的发展方向。所以,结合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探索相对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是培养原动画人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探讨传统动画原理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及以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前辈、同仁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尝试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新的探索、改进与创新,力求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动画设计人才做出绵薄之力。

一、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对“动漫”的支持,不同特色的高校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查诚在“浅谈高校动画原理与设计的教学问题及相应策略中提到了在艺术类院校中,传统的动画教学仍主要以二维手绘为主,学生多数具有一定的造型和绘画能力。除此之外,一些综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以软件操作课为主,在培养方向上亦主要以三维技术从业人员为目标,重技术、轻理论,招生时并不过多考虑学生的手绘功底,造成了学生绘制动画困难,设计思维局限的现状;还有些综合类院校招生时以艺术类专业进行招生,但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教学,学生作业多为临摹教科书的动画内容,导致了原动画绘制呆板,创新性不强,与实际产业需求脱轨的现象。”①总之,动画是集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在学习动画的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技术的结合,是动画创作经得起推敲的保证之一。

二、针对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及学生现状,下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了如下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学内容可立足经典动画十二法则原理,PPT中案例分析要与时代相结合《生命的幻象:迪士尼动画造型设计》一书中提到了迪士尼公司的动画师们总结出的12动画法则,“1挤压与拉伸(SquashandStretch),2预备动作(Anticipation),3构图布局(Staging),4连续动作和关键动作(StraightAheadAction&PoseToPose),5跟随与动作重叠(FollowThrough&OverlappingAction),6慢入、慢出(Slowin&Slowout),7动作弧线,曲线运动(Arcs)8,次要动作(SecondaryAction),9时间与空间(Timing&Spacing),10夸张化(Exaggeration),11体积感、好的角色姿态(SolidPosing),12引人认同的表演、吸引力(Appeal)”。②动画中所有的运动都可以用以上的法则进行分解与涵盖,这些经典动画原理,是迪士尼动画师长年累月积累总结的结果,我们的教学课件,可以立足于这些经典动画原理,将每一个法则讲解透彻,特别对12法则中涉及到的重要关键帧,通过后期软件对案例动作视频进行编辑,如讲解预备动作时,要特别强调预备关键帧的作用,以及合成对比视频中有无预备关键帧的最终效果区别,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模式,在视觉上增强学生对动画原理的理解。多媒体授课的教学过程中,PPT中案例应结合当下国内外的动画作品或独立的动作案例加以分析,做到历史经典作品与时下动画创作案例相结合,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课件陈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传统动画原理的兴趣。

(二)告别单一的手绘模式,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融入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高校课程设置现状,许多学生没有艺术基础,造型能力相对薄弱,传统的单一手绘形式加大了学生的创作难度,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丧失了学习动画原理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平日课余时间的动态速写训练。在造型上,可以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材质表现形式,通过剪纸、泼墨、泥塑、流体、谷物等其他所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通过逐帧拍摄的处理方法进行动作绘制,进而实现自己的创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大大缩短了修整造型的时间,可把精力多放在动作的流畅性和动画表演上。视频效果可通过动画视频编辑器进行查看,并在软件中调整动作的节奏以及关键帧,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摆脱传统动画原理中手绘形式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明显。

(三)发挥“全球慕课”与“微信课堂”作用,调整理论授课与实践学时分配

如今,“慕课技术”以及“微信课堂”的建立,为传统动画教学提供了补充。以往教学中,教师的理论授课时间通常占据了一大部分,学生听听都懂、做做就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慕课技术“为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全球优秀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对国内外一些经典的动画原理案例及作品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课堂中的实时理论讲解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样学生可通过‘微课’复习课堂内容,教师从而可以缩短课堂中的理论授课时间,把时间与精力重点放在学生绘制的原动画上。”③课堂中,教师通过观摩学生作业、分析动作问题,对学生整体的动作质量、时间节奏、表演中的情绪加以把控,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在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更加主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优秀院校教师的相关“微课”,使学生向不同的教师学到更多、更深刻的内容,为将来的动画创作做准备。

(四)动作表现流畅是基础,动画表演贴切生动是目标

“动画的本体性具有美术性、幻变性、假定性、夸张性特征。”④因而,动画创作中角色的动作和运动表现可相对随意。在造型方面,任何物体均可作为主要角色进行运动,这就为角色的变形以及在运动中形变提供了无限可能。对于造型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动画最终的目标不单单是实现动作流畅,而应该力求在动作流畅的基础上,贴切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以及心境状态,不断揣摩,用动作去塑造角色,使动画具有感染力。此外,实现动画角色的自如表演还要求学生要培养自身正确的艺术观念,接触生活、观察生活,研究学习表演艺术、挖掘角色的个性特征,并把这些作为动画师一生的奋斗目标。

(五)总结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开启课堂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在学生进行原动画之前统一讲述动画中应注意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动画法则意识。对于学生在进行动作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走路滑步、时间节奏、挤压拉伸关键帧中角色体积的失衡、角色运动中的先动后动错位、画面中多个角色的主要动作和次要动作处理混乱以及跟随动作表现僵硬等等问题,教师在课堂指导时,应及时总结并统一讲解给大家,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避免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走弯路。动画原理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播放并评价学生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动画是一门动起来的艺术,一切样式均是力的样式。”④因而,通过多媒体播放能让大家一同看到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动作中“力”的表现是否恰当、准确。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分享彼此创意,提升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结语

通过如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大幅提高了学生学习传统动画原理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从之前单纯手绘时的枯燥变得活跃、丰富起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通过逐帧拍摄为造型基础差的同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参与度高,为日后的动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