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共5篇)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7-91337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7 00:15: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及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与本色、教学目的要求所决定的。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 规格 风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一、民间舞教学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训练课,也是培养民族舞蹈或舞剧演员、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专业必修课程。民间舞这门课程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及目的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形态技能、心智技能)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以适应掌握各种民间舞所特有的节奏、动律和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为学生在舞台艺术实践和将来从事民族舞蹈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民间舞的课堂教学,是以中国各民族独具风格特点、生活气息浓郁、个性特点突出、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的教材为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不能解决的技术技能问题。同时,通过民间舞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能、美学思想和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其教学目的和训练意义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二、民间舞教学特点

民间舞的课程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而其教材是经过无数艺人和民间舞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的悉心研究、精心磨砺、不断加工、提炼升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而形成的,非常丰富而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之变成课堂教学培养训练学生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训练价值意义。在民间舞教学中,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学生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学习,不但学到和提高了表演技能和心智技能,还体会感知和掌握了解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和民俗风情,包括对其民族审美思想、审美追求、审美心理、审美表达和审美情趣等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这容易激发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深知,教学的过程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又是育人的过程。实践证明,在舞蹈专业学科对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的教育中,中国民间舞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是深远而巨大的。民间舞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在于,无论是形式、风格、动态都有着其固定或特有的地域风格,这是中国民间舞区别于其他舞种所固有的一种舞蹈形式。另外,舞蹈以非文字语言的肢体为特征,它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通过身体的形态、动作的表现得以实现。那么,在民间舞教学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与学习,不但让学生充分掌握民间舞的动律特点和节奏的要求,还要学会把握民间舞的风格及表演技能。如今,我们的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课堂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和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北秧歌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由此来分析,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要求(动和静、力度大小、位置、高低、过程、线路、方向等的规范)、风格的把握,是学习民间舞方式方法中的着眼点,也是民间舞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三、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分析

在民间舞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在既严格又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互动学习,以致达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显然,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这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如何能更好地准确把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规格与表演风格。从理论上分析:规格是风格的基础,风格是呈现的结果。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是水乳交融、紧紧相扣,离开规格(动和静等的规范)、风格(格调、气质、情感、韵律、节奏等),就难以完整地表现;而规格的统一,确定动的流程、线路、力度、高度、方向等,又是完美的动律体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朝鲜舞中膝盖柔韧的运动伸展、身体的呼吸移动、手的自然松垂、抽丝般的舞韵“雕塑感”;维吾尔族民间舞的优美挺拔、步伐稳健,“上身洒得开、脚下不离散”,以及山东鼓子秧歌舞中的“稳、抻、沉”等,成为表现细腻情感和内在精神气质的基础。

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形成、风格的培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极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教学中仍有主次之分,当进行不同民间舞的教学时,开端应以学会动作、掌握要求、明确规格为前提,在动作熟练协调之后,应着重于在情感方面的细致培养、启发和诱导。当动作呈现了情感、动律、规格、(转第107页)(接第95页)节奏、音乐等几方面的高度融合时,也就是组合形成的最后阶段,再注入民间舞的“自娱性”的要素(自我主观感觉发挥),并贯穿到整个学习民间舞教学及表演的全过程中,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自娱性”的具备,对学习民间舞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自我感觉的表演意识,同时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但这需要教师通过以各种各样方式的启发、长期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表现能力,从不自觉的把握到有意识的掌握,达到所谓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层面。因此,单有严格的要求、呆板的训练而没有生动的启发,就会失去民间舞的本色;光有启发,而不注意细腻的规格要求和“瞎跳”,就会形成自由发挥无从要求,失去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这两者须互为联系、相互依助,互为转化的。

由此综合分析,在民间舞的教学中,严格要求、细致训练、统一规格(动作内在的规定性)是基础,鲜明生动、色彩浓郁、舞韵风采是呈现的结果,风格是宏观的、规格是微观的。从整体上看,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互为联系,互为转化。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跳民间舞、“吃透”民间舞,除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和认识之外,还要从民间舞规格与风格上去剖析探究,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其中的规律性,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去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顾此失彼,才能避免“形似神不似”,从而达到神形兼备、意韵融合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失民间舞教学的本色和教学目的,体现民间舞教学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训练价值。

第二篇: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8、数星星(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客家)

5、捉迷藏(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

7、燕儿飞(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汉族)

3、跳皮筋(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傣族)

10、长辫子(维吾尔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蒙族)

2、扭扭舞(苗族)

3、花皮球(东北秧歌)

4、小木偶(儿童舞蹈)

5、踢毽子(藏族)

6、踩水乐乐(水族)

7、鼓儿咚咚响(汉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客家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蒙族)

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傈僳族)

5、弄钱鼓(闽南地区)

6、打歌(彝族)

7、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8、小卜少(傣族)

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10、尝葡萄(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汉族)

2、欢腾腰鼓(河北秧歌)

3、跷跷板

4、打柴舞(黎族)

5、新年来到(汉族)

6、挤奶员(蒙族)

7、抛绣球(苗族)

8、花伞(云南花灯)

9、渔趣(傣族)

10、吉祥如意(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2、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蒙古族)

4、小格格(满族)

5、戏鼓仔(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苗族)

7、小放牛(河北拉花)

8、铃鼓舞(维吾尔族)

9、戏蝶(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高山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2、团团扇(满族)

3、丢手绢(东北秧歌)

4、大雁(蒙族)

5、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白族)

7、踏踏踏(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朝鲜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藏族踢踏)

2、织呀织(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回族)

4、摆手摆(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白族)

6、茶香飘飘(浙江地区)

7、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8、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

9、摘苹果(朝鲜族)

10、快乐罗嗦(彝族)

第三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

舞蹈表演专业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华民族民间舞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授课单位】音舞教研组 【开课学期】六学期 【学时数】324节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课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

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 藏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

2、教学重点:①颤动律 ②屈伸动律

3、教学难点:①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②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

③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4、教学内容:①屈伸动律训练 ②颤动律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

2、教学重点:

①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②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

3、教学难点:

①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

②不同步伐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

4、教学内容: ①撩步训练 ②踮步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 面。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

3、教学难点: ①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②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

4、教学内容: ①“卓 ”风格性组合 ②“依”风格性组合 ③ “牧区”风格性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四单元 综合复习(13—1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习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消化,练习,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

3、教学难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复习所有所学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 东北秧歌: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

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

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

2、教学重点: ①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②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③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

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

4、教学内容: ①踢步组合训练 ②手巾花组合训练 ③顿步组合训练 ④走场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

2、教学重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提高表现力

3、教学难点:

①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②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

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

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②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

①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

②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③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

4、教学内容: ①体态组合 ②肩部组合 ③腕组合 ④柔臂组合 ⑤胸背组合 ⑥马步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

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

2、教学重点:

①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

②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

4、教学内容: ①筷子组合 ②盅碗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②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

3、教学难点:

①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②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③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 ①正丁字拧步组合 ②倒丁字碾步组合 ③提拧步组合 ④走场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

2、教学重点:

①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②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①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③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

2、教学重点:

①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②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

3、教学难点:

①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②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

2、教学重点:

①“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

②“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

3、教学难点:

①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②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

4、教学内容:

①三步一抬组合 ②垫步组合 ③进退步组合 ④跺移步组合 ⑤滑冲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

2、教学重点:

①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②综合表演能力

3、教学难点:

①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

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

4、教学内容:综合表演性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藏族共15周)

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

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

三、教材及参考书:

《中华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

四、教学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音响,多媒体播放机

第四篇:民族民间舞目录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8、数星星(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客家)

5、捉迷藏(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

7、燕儿飞(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汉族)

3、跳皮筋(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傣族)

10、长辫子(维吾尔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蒙族)

2、扭扭舞(苗族)

3、花皮球(东北秧歌)

4、小木偶(儿童舞蹈)

5、踢毽子(藏族)

6、踩水乐乐(水族)

7、鼓儿咚咚响(汉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客家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蒙族)

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傈僳族)

5、弄钱鼓(闽南地区)

6、打歌(彝族)

7、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8、小卜少(傣族)

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10、尝葡萄(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汉族)

2、欢腾腰鼓(河北秧歌)

3、跷跷板(朝鲜族)

4、打柴舞(黎族)

5、新年来到(汉族)

6、挤奶员(蒙族)

7、抛绣球(苗族)

8、花伞(云南花灯)

9、渔趣(傣族)

10、吉祥如意(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2、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蒙古族)

4、小格格(满族)

5、戏鼓仔(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苗族)

7、小放牛(河北拉花)

8、铃鼓舞(维吾尔族)

9、戏蝶(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高山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2、团团扇(满族)

3、丢手绢(东北秧歌)

4、大雁(蒙族)

5、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白族)

7、踏踏踏(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藏族踢踏)

2、织呀织(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回族)

4、摆手摆(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白族)

6、茶香飘飘

7、放风筝

8、阿细娃娃耍月

9、摘苹果

10、快乐罗嗦

(浙江地区)(河北沧州落子)(撒尼族)(朝鲜族)(彝族)

第五篇:民族民间舞考级内容

第一级

1、西 瓜

(儿童舞蹈)

2、小熊舞

(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

5、小蜗牛

(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第五级

1、小骑手

(蒙古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

3、亮装之舞

(傈僳族)

4、欢腾腰鼓

(东北秧歌)

5、弄钱鼓

(福建地区)

6、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

6、鸭子戏水

(苗族)

7、绕三灵

(白族)

8、舞动的长发

(佤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放风筝

(河北沧州落子)第九级

1、拾青稞

(藏族)

2、阿细娃娃耍月

(撒尼族)

3、金花遍地开

(白族)

4、茶香飘飘

(江浙地区)

8、数星星

(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第二级

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

(客家)

5、捉迷藏

(儿童舞蹈)

6、燕儿飞

(蒙族风格)

7、拔

(儿童舞蹈)

8、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

9、蹦蹦兔

(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第三级

1、小丫丫

(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

(汉族)

3、跳皮筋

(儿童舞蹈)

4、抓 包

(云南花灯)

5、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6、企鹅

(东北秧歌)

7、小象洗澡

(傣族)

8、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秧歌)

9、小鸭嘎嘎

(苗族)

10、小长辫子

(维吾尔族)第四级

1、剪羊毛

(蒙古族)

2、扭扭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5、踢毽子

(藏族)

6、踩水乐乐

(水族)

7、小看戏

(山西小花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

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7、小卜少

(傣族)

5、花儿与少年

8、打歌

(彝族)

6、照镜子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

7、摆啊摆

10、尝葡萄

(维吾尔族)

8、大雁

第六级

9、摘苹果

1、打柴舞

(黎族)

10、快乐罗嗦

2、小放牛

(河北井陉拉花)第十级

3、跷跷板

(朝鲜族)1 找朋友

4、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2.八角鼓

5、新年来到

(东北秧歌)3.敬酒歌

6、挤奶员

(蒙古族)4.小小曼

7、小格格

(满族)5.苗岭早晨

8、铃鼓舞

(维吾尔族)6.凤阳花鼓

9、丢手绢

(东北秧歌)7.彩蝶翩翩

10、渔趣

(傣族)8.皮影娃

9.抛绣球 第七级

10.瑶山情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第十一级

2、团团扇

(满族)

3、小马蹄

(蒙古族)纳木措弦歌

4、腊梅花开

(河北井陉拉花)2.阿佤姑娘

5、捉泥鳅

(哈尼族)3.哈哈舞

6、戏鼓仔

(广东地区)4.摆手舞

7、花伞

(云南花灯)5.阿拉木汗

8、戏蝶

(东北秧歌)6.偶丫

9、阿美队舞

(高山族)7.红灯笼

10、漓江小阿妹

(壮族)8.云朵中的尔玛

9.对对脚

第八级

10.欢乐泼水节

1、踏踏踏

(藏族踢踏)第十二级

2、花棍飞舞

(东北秧歌)

3、吉祥如意

(畲族)1 吉祥的筷子

4、织呀织

(景颇族)2.侗家咯罗

5、绢花飞

(东北秧歌)

3.银铃沙沙

(回族)

(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

(彝族)

(山东胶州秧歌)

4.欢乐节拍 5.阿里里 6.烟盒声声

7.戴羽毛的小姑娘 8.踩街游

9.年轻人的踢踏 10.金孔雀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