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析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范文)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7-62852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0 21:15: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范文)

浅析**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农户收入水平、建池成本、物业化服务等制约因子,指出在今后农村沼气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强化服务体系,提高巩固率、研发新技术,提高产气率、因地制宜,提高补助率、扩大宣传,提高知晓率。

关键词:农村沼气;现状;对策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古老的喀什噶尔绿洲上。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温差较大,干旱少雨。农村沼气池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强力推进以建造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工程,实现了家庭用能清洁化、庭院经济无害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凸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融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和制约因子

1.1 发展现状。

**县现有沼气示范户1.2万余户。通过走访调查6个乡1118户发现沼气户户均养殖家畜换算成猪单位为11—23头、改厕981户、改圈769户、改厨1008户;有保温措施1057户;原料自有985户、原料外购228户;原料种类以粪便为主897户、以秸秆为主107户;正常使用732户、间歇使用199户(原料短缺87户、自我管护不当112户);弃用155户(维修或维护费用过高54户、常年外出务工或家中无劳动力43户、有替代能源或其他58户);报废32户(住房搬迁32户);沼肥利用施用832户、丢弃286户。

从以上数据分析看:沼气正常使用率为83.27%;停用率为16.73%。停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实施“富民安居工程”进程中,对一些农户的房屋进行了拆迁和重新规划,致使沼气池弃用。二是大中型抽渣车进不了农户庭院,自己抽渣又嫌麻烦,费工费时,维护费过高。三是常年外出务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妇女,缺少劳动力、缺少肥料。四是有些农户秸秆、树枝等可燃物丰富,就地取柴烧火 1

做饭。

现在在运行的乡村服务网点有57个。配备了抽渣设备、检测设备、维修工具和沼气配件。网点人员是从乡镇农技站人员和村委会干部联合组成的,基本上每个网点有3名人员。

1.2 典型示范,效益引导。

***县沼气建设跳出了单一追求能源效益的小圈子,大力开展了以沼气为纽带,集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产气效益:据调查,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500立方米,节约标准煤0.785吨,折款660元;节约照明用电250度(0.60元/度),节煤节电两项合计为810元;产肥效益: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沼肥23.1立方米,折款129.5元。沼液可以作叶面肥喷施,具有杀菌防病的作用,节省农药开支135.5元,节肥节药合计 265元。一个沼气池年纯效益为1075元。环境生态效益:沼肥的使用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有促进作用。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减轻化肥农药对农田环境造成的污染。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能产生相当于0.7千克无烟煤提供的热量,但却没有煤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每个沼气户年可节柴2吨,相当于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或75-150亩干旱、半干旱草地的年地表生物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建设成果作用非常显著。使沼气的功能由生活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环境领域,生态领域。在促进示范户增产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成了一批标准高、示范效果好、带动作用强、影响力大的生态家园典型示范村。

1.3强化宣传,乘势而上。

***县编印了农村沼气宣传挂图1万幅,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展示了沼气的魅力,有力地推动了沼气事业的发展。在项目开工前,派出工作组进村入户,对自愿建池户进行摸底调查、筛选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有序开工、有效施工、按时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制约因子

**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2.1 农户收入偏低,自筹资金困乏,改厕、改厨、改圈配套跟不上项目的要求。

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农户挖坑、提供沙子和石子,这部分资金需要600元。建厕所需要资金1200元、建厨房需要资金2300元、建棚圈需要资金3000元,合计为7100元。收入一般的家庭拿不出这部分钱来。

1.2.2 原材料和人工费用上涨,建池成本增加。

据测算:1.8吨水泥需要972元、钢筋20公斤需要110元、红砖300块需要165元、管材灶具密封剂需要660元、模具需要400元、人工费需要1200元、各项管理费需要435元,合计为3942元。

1.2.3 后继服务跟不上。

大中型抽渣设备进不了农户的院落,小型抽渣设备不出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的建设和推广步伐。新疆的农户多养殖牛、羊,肥料中含有大量的饲喂剩余的秸秆、树枝,在抽渣过程中,这些秸秆和树枝往往堵塞抽渣口,造成抽渣困难。

1.2.4 物业化管理人员缺少。

由于抽渣困难,企业不愿意干,村委会事无巨细也不愿意揽这样的脏活,只能让农技站的人员做抽换料工作。推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农村沼气建设是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项富民工程,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得民心工程,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农村新能源。通过近10年的建设、使用和宣传,农民对沼气的认知度、认同度、依赖度在逐年提升,建设需求非常渴望。

2.1 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户用沼气巩固率和利用率。

今后,在规划和计划中,应优先安排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健全县、乡、村三级沼气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推广服务体系市场化运营,或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加强对沼气用户使用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素质,及时排查解决问题。

2.2 研发新技术,提高产气率。

主要是针对户用沼气,解决多原料混合发酵、沼气池易结壳、季节产气差异较大、脱硫效果较差等问题。通过改造沼气发酵与利用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开发沼气池自动破壳装置、高效脱硫装置、双级太阳能保温技术、易于推广的新型沼气池等,提高户用沼气的产气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2.3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已经建池,不能承受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渴望建池却建不起池。所以,项目的实施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是在现有补助的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二是综合参考地方财政状况、收入水平、贫困县等因素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三是将改厕、改圈资金捆绑使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增加对沼气建设投资的力度。

2.4 进一步增强对沼气认识。

通过加强宣传、报道等,使更多的、更多的人,进一步增强对发展沼气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对有关情况及常识的了解和重视。

第二篇: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概况表

建竣决01-1表

建竣决01-3表

建竣决01-4表

建竣决01--5表

第三篇: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模版)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0-0248-0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08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02(2):50-51.[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38-239.[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0(1):59-60.[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16-219.[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10(4):7-9.[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10(3):19-21.

第四篇: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第五篇:☆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破解我市农村能源建设发展难题,2009年4月15日—23日,市农村能源办组织专班到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就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还赴全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较好的县之一的黄冈市罗田县进行了参观学习。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市沼气建设利用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武汉市从1978年起成立沼气利用领导小组,开始在农村进行农村沼气建设,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到8.37万户,占适宜建池农户45%,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80处,占全市规划畜禽养殖小区的33.1%。但是根据调查,武汉市目前已建的8.37万户沼气池,正在使用的仅有5.85万户,占全市已建沼气池总数的69.9%,正在使用的沼气池基本上全为2003年以后建设。8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目前正在使用的有59处,占全市已建沼气工程的73.8%。全市未使用沼气池以及沼气工程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所建的沼气池,由于工艺落后,进出料不方便,加之建设时间过长,年久失修等原因弃用,占全市已建沼气池总数的20.6%,占未使用沼气池的68.4%;二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无人管理沼气池,导致沼气池停用,占全市已建沼气池总数的3.6%,占未使用沼气池的12%;三是由于沼气后续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部分沼气池发生漏气等故障,没能及时维修而弃用和我市集约化养殖小区快速发展,农户养猪群体减少缺乏沼气发酵原料而弃用,占全市已建沼气池总数的5.9%,占未使用沼气池的19.6%。

武汉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沼气建设一样,始于70年代末期,其辉煌时期为80年代初期,当时全市大部分乡镇均设有农村沼气服务站,服务站服务人员一部分为财政供养人员,一部分为自收自支人员。以黄陂区为例,80年代初期,黄陂区(当时为黄陂县)有24个乡镇,有乡级沼气服务站16个,每个站均有沼气服务人员2—3人,再加上县级沼气服务公司等,全区当时有沼气服务人员近230人,其中财政供养人员60余人。但是随着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再加之农村沼气建设的几起几落,黄陂区乃至整个武汉市农村沼气服务站到90年代初期基本撤消,农村沼气建设的后续管理和维护绝大多数靠全市各区农村能源办一竿子插到底服务或农民自行维护。

二、我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对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都是延续“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方式,其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沼气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增加,建设任务越来越重,但支持后续服务的项目和资金基本上没有,缺乏培植和扶持沼气后续服务市场建设以及投入机制。二是近几年沼气技术培训工作,都是培训沼气生产工,宣讲沼气建设新技术、新工艺,很少培训已建沼气池农户对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知识,致使绝大多数沼气户缺乏必要的沼气管理维护知识,一旦沼气池出现故障,就只好弃用。三是全市各区农村能源办近几年来,农村沼气建设任务都较繁重,加之人员较少,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抓好沼气项目建设上,基本无暇顾及已建成沼气用户的使用和管理,致使已建沼气池在2—3年后,出现使用效果明显下降,有的甚至由于很小故障而弃之不用。

(二)国家投入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不足

2008年国家虽开始投入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但根据农业部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六个一”要求,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目前建设一处沼气服务网点大约需要建设资金3—5万元,如加购沼气多功能服务车,则需建设资金近10万元。现在国家对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每处仅补贴1.5万元,农民想建沼气服务网点,则还需投入建设资金1.5—8.5万元,自筹资金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沼气服务行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服务量大而面广,利润微薄,完全自发的服务市场不仅难以形成,而且也很难吸引民营资本和服务人员参与其中。

(三)以钱养事资金难以落实

目前,湖北省政府虽已明确规定,农村沼气以钱养事资金为种植业的10%,但是多年来,武汉市一直都没有将农村沼气以钱养事资金从种植业里剥离出来,每年由市财政统一(和种植业以钱养事资金一起)拨付到各区财政或区农业局。另外加之我市各区农村能源办都隶属各区农业局管理,区农村能源办想从区财政或区农业局争取沼气以钱养事资金,显得十分困难,致使各区想开展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但由于资金原因,也难以实现。

三、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政府引导

沼气服务网点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沼气事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政府有必要广泛利用宣传手段、政策手段,引导沼气服务网点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一是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之初,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和好处,介绍沼气服务网

点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使广大沼气用户知晓沼气服务网点地点和服务内容,有困难就近找服务网点解决;二是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对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在中央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尽可能的减少农民自筹资金压力。三是将农村沼气以钱养事资金从种植业里剥离出来,每年安排一定以钱养事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服务网点运作补助或奖励,激励沼气服务网点从业人员自觉开展沼气后续管理和维护。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沼气服务网点的设立,不在于多,而在于设立合理。我市沼气服务网点的设立,应根据各区沼气池具体分布以及中央建点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到农村交通条件,又要兼顾农民生活习惯、物资购买习惯。通常乡镇沼气服务网点设立最好在集镇,但也不排除在沼气比较集中的村设立。

(三)精心选择服务人员

沼气服务网点的服务质量高低,关健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决于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在选聘沼气服务网点人员时,要严格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业务技能水平高。沼气技术服务人员必需是经国家农业部沼气技能培训,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沼气池建造与各种用具及配件的性能、安装、使用和维修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的沼气技术员。二是经营管理能力强。服务网点负责人必须善经营、会管理。三是服务人员群众基础好,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信得过。四是宣传能力强。能利用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建设沼气池的重大意义和诸多好处,动员更多的农户大力建设沼气池,动员更多的沼气用户加入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四)确保服务人员稳定收入

沼气服务行业,服务量大而面广,且利润微薄。如何能确保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持久的发展下去,维持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发展的关键。为此,一是通过完善服务手段,靠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沼气用户加入服务体系,以获得更多的稳定收入来源;二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开展沼气用户与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基等对接,将沼肥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服务,增加收入;三是适当予以政府补贴。每年从推广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根据沼气服务网点每年服务的沼气用户数量、以及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年终一次性给予适当补贴,来确保服务网点的稳定收入,使其潜心服务。

(五)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一方面通过制定《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办法》、《沼气服务承诺》、《沼气服务网点考核奖惩办法》等服务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保障服务的落实。另一方面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广,通过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沼气服务人员和沼气用户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沼气用户“有求必应、有叫必到、问题必解、故障必除”,实现沼气服务及时、优质、高效。同时还要做到服务公开。要在市、县相关网站以及服务站门口、村务公开栏等地方,公开服务内容和举报电话,切实做到服务公开、透明,接受广大农民监督。

(六)选准服务模式

省农村能源办在全省推荐了四种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模式(社车入户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流动式服务模式、超市服务模式),我市各区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模式上,可以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区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进行建设,同时也可以依照其中一种或二种模式为蓝本,根据本区沼气建设具体情况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等,创新出适合本区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沼气网点建设模式。

浅析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对策(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