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课时练(二)
高二政治试题
1.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都是各国教育部门主动向我国申办的。目前已有410所“孔子学院”在110个国家“开花结果”,还有74个国家的266个机构在排队申办。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世界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随着卷轴徐徐打开,书法名家题写的唐代诗词跃然纸上,丹青流转变成了漫天桃花,男女主人公“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场景重现眼前。崔护这首脍炙人口的《题都城南庄》变成了一部时下最“火”的微电影。用微电影演绎和传播唐诗故事
①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②表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④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促进文化的繁荣。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打字,用惯了电脑的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①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②汉字传承不能仅靠电脑输入代替汉字书写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汉字书写变得不再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B.②④C.④⑤D.③⑤
5.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何秀巡和林章羽在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后,一起照顾生病的奶奶。课余他们喂猪、采茶叶、收玉米,凑钱为奶奶治病。他们的事迹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动得潸然泪下。两位孝心少年的事迹启示我们,提高道德修养
A.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要B.应把孝老爱亲作为最高追求
C.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D.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6.当前中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能力和道德培养,有人评价:上不能培养世界一流尖端人才,下不能培养出合格公民,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因为这种应试教育
①忽略了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忽略了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作用③片面强调知识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④夸大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7.出门旅游,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游客所在地区的居民形象;走出国门,每一位游客都是一张“国家名片”,在境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形象。为此,出国旅游公民应当
①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②取长补短,学习他国优秀文化③文明出行,维护礼仪之邦形象④率性而为,言谈举止不拘小节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某市是一个具有上千年文化底蕴的山城,古街道、古建筑、古民居星罗棋布。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决定:在城市郊区征地建设新城,对旧城区推倒重建,其中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明清古民巷、古建筑和名人故居也在拆迁之列。计划公布后,遭到各界人士的强烈反
对,市民纷纷通过写信、打电话、发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建议。重压之下,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关于旧城改造方案征集活动,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科学论证,形成了新的方案,提交市人代会审批。新方案不再搞新城建设,对旧城改造依据现有的山水走势进行设计,保留了大量的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同时加强了对古民巷、古建筑和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新方案公布后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城镇化建设必须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要求的重要意义。
9、材料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调查发现,我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左右减少到如今的2000多个。
材料二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实际上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保住了这些古村落就可能保住了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保住了传统民俗民风的“活态体现”。
材料三 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作家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古村落是中国文化“压箱底”的宝贝。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千万不要在我们有机会认真读懂它之前就让它永远消失。
联系材料,请谈谈你对“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的理解;(10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3分)
②古村落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的作用。(2分)
③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古村落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有利于提升古村落的文化品位和村民的生活水平,使其成为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所以,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2分)
10.公益广告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以画面、声音或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以引导人们更新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投人大量人力财力,一旦申报成功,不惜杀鸡取卵,利用遗产的金字招牌过度开发,造成遗产本身不堪重负。上述做法是错误的,因为①世界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不宜开发利用
②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确立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遗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电视剧《三国》通过描写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族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国、日本和美国播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电视剧《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某中学将读书活动作为学校德育与教学的契合点,以“好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精心策划,广泛发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文明素养。上述事实说明
①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②科学文化知识能够陶冶情操、升华品德
③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④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8分)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3分)②汉字书写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电脑时代,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值得关注和重视。(2分)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某校高二某班就中华文化展开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期中。
材料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印度、波斯、希腊、中华四大文明荟萃于此。目前所知对西藏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汉文典籍。不仅如此,国内外研究者想要了解公元六世纪以前的西域历史,都必须依靠汉文史料。早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里,就记录了不少关于西域历史地理的传说。其后,《史记》《汉书》中对西域的记载更加丰富详实了。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西域包容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全景中。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6分)
材料二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9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十几项,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格萨尔》史诗、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等。在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6.8%。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10分)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繁荣中华文化。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鼓舞少数民族同胞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必然选择。
16、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角度,谈谈如何提升国民的交通文明素养?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中的引导作用。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挥教育在传导传播交通法规中的重要作用。
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风尚,遵纪守法。
④开展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的氛围,提升国民交通文明修养。
答案1-5ADACA6-7BB10-13DCDC8、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九课课时练
文化生活课时训练题(9)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选择题(共20题)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1~5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 B.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模式”的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④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4.近10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推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身份不同、经历各异的获奖者身上,人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精神和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2011年吉林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边境地区,并列为全省要全力办好的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之一。全年完成683个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C.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7.2011年9月1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规定,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下发有关通知,12类引进人才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这有利于
①普及科学知识
②弘扬科学精神
③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兖州市把市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动员全民参与。全市10个镇(街)普遍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开展了“我的好邻居”摄影大赛、“乡村少年宫”、“牵手关爱”活动、“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兖州城乡公共文明指数不断上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不断攀升。兖州市的做法表明
① 建设和谐文化,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 建设和谐文化,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③ 和谐文化,重在参与
④ 培育文明和谐的新乡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属于这一活动的是
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②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创先争优活动
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④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山东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去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B.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C.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D.支持和发展文化公益事业 11.发展先进文化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保证文化建设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目的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④能有效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1年 9月17日,天津市首个古瓷器博物馆——天物古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将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藏品。这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更为市民鉴定藏品、陶冶艺术情操提供了理想场所。天津市注重发挥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有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1年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振兴,教育要先行”。这些话表明
①教育是立国之本 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
③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广州市的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均免费开放,集游览、观赏、休闲、游玩、健身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广州市政府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B.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有利于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D.强化了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 17.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8.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深深打动了广大观众,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民族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这说明
A.我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B.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D.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
①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闯关东》说,《闯关东》是对民生品德的发现,正是对民生百态的描摹,对肥沃黑土地生活的挖掘,才使《闯关东》谱写了一曲民族悲壮而奋进的史诗。这说明
A.先进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大众文化风格多样、类型多种 C.大众文化具有导向、示范功能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
二、非选择题 2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新闻出版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6分)
(2)我们应怎样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分)
22.《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同步推出淮北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报道,生动展示了淮北这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下实现的华丽转身。淮北市经过50多年的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资源与环境和谐、生态与产业融合、农村与城市协调、经济与社会共进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看又中用”:文明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靓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也为淮北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文明创建工作被淮北市作为谋发展、促转型的“龙头工程”,汇民生、聚民力的“民本工程”,提素质、树形象的“品牌工程”。淮北市十余年的文明创建工作,乐了百姓,靓了市容,美了山水,扬了美名。“争做文明市民、为城市增添光彩”,“全民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标语,布满了淮北市的大街小巷。
创建文明城市,推进城市转型,提高幸福指数,一直是淮北市的不懈坚持。试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文化生活课时训练题(9)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BCD 6—10 BCCBA 11—15 ACBBD 16—20 BDDDD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第(1)问,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第(2)问,知识较综合,可以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及当代青年应投身于社会实践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②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③当代青年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2.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抓住材料中的信息,如文明创建工作被淮北市作为谋发展、促转型的“龙头工程”,汇民生、聚民力的“民本工程”,提素质、树形象的“品牌工程”,以及“全民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标语,布满了淮北市的大街小巷,然后调动文化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即可。
答案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整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淮北市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集中宣传工作,文明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靓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也为淮北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市民素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④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淮北文明创建工作的影响力。
第三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课程间介:
高二政治课以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为根本目的,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为直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
二、学生状况: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期间,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已经受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和思想方法等教育,同时通过其他学科学习接受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知识基础。高二政治——《哲学常识》,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学生学习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加之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尤其是知识水平与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厌学情绪严重存在,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加剧了学生对哲学的学习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根据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四、具体措施:
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自学,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搞好导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既要搞好知识的教与学,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帅,贯穿于知识教学的全过程。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胆尝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模式改革,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相结合,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生本教育”。为此,将广泛采用以下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自学、讨论、讲授、练习、实践等多课型。
2、教学方法主体化:“读、讲、议、评、练”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使用投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备课要“深”: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5、上课要“实”: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作业要“精”: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7、教学要“活”: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8、手段要“新”: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9、反馈考试要“勤”:实行小考、单元考试、段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重管理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题
1、环顾我们的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等国B、2013年3月,韩美举行“关键决断”的联合军演
C、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
D、2013年9月28日,在中国曲阜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
2、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A、是天生俱有,与生俱来的B、取决于人们的生活式
C、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D、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决定的3、201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在山东举行。内容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影视等成果,又有书画、舞蹈等展演,全国打造生态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材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4、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5、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一千多年,吃月饼、中秋祭月等习俗保留至今。这说明传统文化()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相对稳定性
C、符合社会发展要求D、需要推陈出新6、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它是()
①展现文化的凝固艺术②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泉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8、下面的名言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B、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C、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9、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中国茶文化()A、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1、2013年5月1日起山东曲阜开展“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也得到了港澳台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这表明()A、中华民族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B、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传统文化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1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3、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①有利于传播道德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提高了公民的科学文化的修养③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④能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侵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李某精于电脑,为了发泄多次寻找IT方面工作不能成功的不满情绪,制造出计算机病毒“熊猫烧香”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巨大损失。这告诉我们()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B、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
C、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总是矛盾的D、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下发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刷寄送新年贺卡或日历,这是继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后,打击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最新举措。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倡导勤俭节约风尚的理论依据。(8分)
17、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概念。“古丝路”曾经为沟通沿途各国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基础上建设的“新丝路”,既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12分)
18、近年来,日照市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指导,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主线,打造“德润港城、善行日照”道德实践品牌、抓好讲文明树新风、乡村文明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为推动日照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请你以“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为题写一份倡
议书,从“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列出要点。(10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题 答案
1~5 D C B A B6~10 D B B A B11~15 A B B D D
16.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树立勤俭节约风尚,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2分)②文化塑造人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④树立勤俭节约风尚,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创建精神文明。(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7.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3分)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中国和中亚各国文化的繁荣。(3分)③通过扩大商业贸易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3分)④我们既要充分吸收中亚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18.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2分)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2分)③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④我们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3分)(其他观点合理可得分,最高不超过10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题 答案
1~5 D C B A B6~10 D B B A B11~15 A B B D D
16.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树立勤俭节约风尚,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2分)②文化塑造人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④树立勤俭节约风尚,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风尚,创建精神文明。(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7.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3分)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中国和中亚各国文化的繁荣。(3分)③通过扩大商业贸易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3分)④我们既要充分吸收中亚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18.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2分)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2分)③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④我们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3分)(其他观点合理可得分,最高不超过10分)
第五篇:高二文化生活课时作业五
课时作业(五)[第5课 文化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震救灾中,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抗震救灾和军队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
2.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3.无论写歌作诗,还是作画篆刻,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只是临摹古人名作,简单改造抄袭,必落下乘。这说明()
①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③艺术创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4.江苏省歌舞团排演的歌舞剧《茉莉花》,以“苏韵、苏情”为核心,反映了茉莉故乡的“民风、民情、民俗”,展示了江苏儿女拼搏进取的时代风貌。这表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形式是多姿多彩的5.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繁荣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6.面对京剧发展的困境,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提出推广动漫京剧的建议。推动动漫京剧的发展,告诉我们()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②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呈现形式的变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莫言的表述,我们可知()
①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②民间艺术元素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8.歌词作家陈常见情系家乡,走茶山访茶农,借明朝乡贤林俊童咏茶诗“品归陆谱英华美,歌入声咽兴味长”之韵,创作出轻柔甜润的新茶歌《天山绿茶天山红》。这表明()
A.继承在先,发展随后B.承袭传统,回归古典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远离传统,洋为中用
9.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1.“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12.2013年10月7日,有157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东莞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被拆除了。城市建设中古建筑的拆除()
①割裂了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②犯了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 ③有利于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④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优秀作家都把目光投向乡野,在他们熟悉的乡村故园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鲁迅笔下的乡村给人以昏沉、萧索的印象,生活其间的村民痛苦而愚昧。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对乡村的书写兼有反思与启蒙的感情色彩。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则是另一派风光,那里山清水秀,奇幻浪漫,生活其间的人们,身上散发着自由与野性的光芒,沈从文的笔端流淌着同情、纯真与理想主义。莫言笔下的乡村,融会与发展了鲁迅与沈从文所代表的不同的乡土文学传统。从鲁迅到沈从文再到莫言,如果把这三位著名作家相比较,大家突然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似与不似、变与不变之处,乡土传统与文学语言就是两个最好的观测点。
(1)三位著名作家创作为什么都离不开乡村生活?
(2)三位著名作家的“很多有趣的似与不似、变与不变之处”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已连续举办两届,好评如潮。该节目站在原版——荷兰《The Voice》这一巨人的肩膀上,注入了不少的中国元素:如选手身世的告白、情感的倾诉、评委们道德的价 值取向等,这些音乐之外附加元素的整合,强化了这档节目的励志精神和道德力量。《中国好声音》让“公平正义、平等对话、能力认可”这三个老百姓最渴望的选项融入节目中,从而成功地俘获了观众的心。节目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通过体制创新和市场的力量整合资源,秉持着“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宗旨,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不断传递正能量。
材料二 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已经译成缅甸语,借助“中国电视剧走进东盟”项目,2013年上半年在缅甸播出。该剧把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制作者以“轻喜剧”的形式,把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演绎得酣畅淋漓,深受观众喜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节目获得成功的经验。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电视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创作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作业(五)
1-12C A A A AC C C B CD C
13.(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三位著名作家都有乡村生活的共同经历和体验,这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而又丰富多彩的素材。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三位著名作家乡村生活的深刻体验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随着个人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亲身体验不断激发起创作的激情和动机,成为他们不断创作的动力。
(2)①三位著名作家都以乡村生活的社会实践作为创作的素材,都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他们的相似之处。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三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创新,都有自己的创作特色,这是他们的不似之处。
[解析] 第(1)问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乡村生活属于实践活动,作家创作离不开乡村生活,可见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可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来分析。第(2)问,三位作家的乡村文学都批判继承了传统文化,这是相似的根本。同时,他们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够立足不同的实践活动,推动文化发展,保持各自特色,这是不似的原因。
14.(1)①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在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融入音乐之外的附加元素的文化创新,可以更好地为生活实践服务,推动生活实践的发展。②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中国好声音》将老百姓最渴望的选项融入到节目中,适应了文化市场需求。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注入中国元素,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④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作品取材于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剧的成功,在于制作者运用“轻喜剧”的形式演绎单调的家庭关系。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该剧被翻译成缅甸语走出中国,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解析] 第(1)问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节目的创作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可见立足了社会实践。节目尊重了百姓的选择,可见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节目借鉴了西方文化元素,可见文化的博采众长。节目借助了现代科技,可见文化表现形式、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第(2)问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答此题必须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通过“译成缅甸语”可见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通过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提炼与加工,可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轻喜剧”形式,可见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