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
(满分:6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 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
15.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30分。)
16.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2)
(3)(4)
17.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B是;C是;D是。
18.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②,③,④„„(只答四点即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⑶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有白烟产生的那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9.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
⑴ 设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
20.右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_____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21.右图表示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按示例填空:
A部分: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例:二氧化碳+水→碳酸;
B部分:,例:;
C部分:,例:;
22.下面这则短文是某科普杂志上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请认真阅读, 并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叁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17.(1)金属钠颜色为银白色(2)密度比水小(3)熔点低(4)硬度不大
18.⑴都是燃烧,都放热,都有氧气参加,生成物都是一种,都是氧化反应等;甲的实验有蓝紫色火焰或乙的实验有白烟等;⑵液态;⑶略。
19.假设大明的正解,答: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内气体试样,将其打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包装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0.⑴a⑵b⑶a,导管口向水中冒出的气泡的速度。
21.B: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C: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铝+氧气→三氧化二铝
22.(1)不是同种物质(2)木条燃烧, 并且比在氧气中更剧烈(3)减少含碳或氮气体的排放, 禁止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
第二篇:初三化学专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D.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2.(广西玉林中考)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
B.0.03%
C.78%
D.0.94%
3.(山东临沂中考)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4.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
水+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C.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D.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江苏苏州中考)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7.(山东菏泽中考)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用于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8.(山东聊城中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氢气
9.(湖南张家界中考)空气中能维持生命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
10.(广东茂名中考)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
A.红磷
B.硫
C.木炭
D.铁丝
11.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12.(新疆乌鲁木齐中考)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图2-5-1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2-5-1
A.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b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14.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图2-5-2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2-5-2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图2-5-2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
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6.在下列变化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空气中燃烧;F.加热水。
(1)有火焰产生的是;
(2)有水雾产生的是;
(3)有白烟产生的是;
(4)有白光产生的是;
(5)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17.按图2-5-3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5-3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三、实验探究题(18题12分,19题17分)
18.(广西南宁中考改编)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2-5-4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19.某校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测试的方法是先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然后做实验。小红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领到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图2-5-5
请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小红抽到的是(填实验名称)。
(2)指出图2-5-5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b:。
(3)图2-5-6是小红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为5分。小红操作完毕后得了3分。请找出她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图2-5-6
(4)写出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四、计算题(10分)
20.(原创)小敏同学想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她打算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老师非常支持她,并且告知她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理论上生成氧气的质量大约是高锰酸钾质量的1/10。
(1)经老师允许,她在实验室中称得11
g高锰酸钾,大约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小敏打算将这些氧气装在容积为125
mL的集气瓶中,请你计算一下大约需要几个集气瓶?(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
第三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带来的严重危害。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氮气性质的得出。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事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回顾已知: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那么谁能按体积来描述一下空气的成分呢?
2)引入新课:
空气中含这么多种成分,他们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空气。
3)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主要性质;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师多媒体出示阅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氧气有哪些用途?其中哪些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哪些体现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2、氮气有什么用途?为什么氮气可以做保护气?
3、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呢?
合作交流:
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并进行展示。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P29页的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评价。引入:播放视频:雾霾
三、保护空气
学生通过讨论和已有经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空气污染的来源是什么?
2、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哪些?
3、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污染空气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 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
2、“蓝天行动”是重庆直辖市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施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沙土,减少扬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液态氧
C、洁净新鲜的空气 D、汽水
4、根据课本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烧匙内足量的______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体积的___,从而证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3)若反应停止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低于空气体积的15,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此实验还证明了氮气具有上什么样的性质?
作业布置:
1、2、金卷1号 导学方案
第四篇: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小测试,好吗?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看看能不能坚持十秒钟。
好,开始!10、9、8、7、6、5、4、3、2、1停止。老师发现在我喊停止的时候,大家都狠狠地吸了一口气。那谁能告诉老师,你吸进去的,是什么呢?(学生:空气)
课件展示——我们呼吸的地方都有空气。
二、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我们周围哪里有空气呢?谁来给大家具体说一说。2.谁能证明教室里真的有空气呢?(学生利用手中的透明塑料袋捕捉空气)
3.那我们周围的空气又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我们的实验记录单
(一),通过小组讨论,认真观察,让我们一起研究空气。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的特点,并有小组代表上讲台做出实验汇报。
师总结:(1)观察塑料袋里的空气,松开袋口,放出空气。“老师把袋子里的空气放出去,大家看到了吗?”(没有)因为空气是没有——(颜色的),也就是空气是(无色的)
我们都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室里也充满空气。那么,老师和你们之间有没有空气?(有!)那大家为什么还能透过空气看见老师呢?大家想一想,因为空气是——透明的。(2)老师把口袋中的空气对准学生的手,然后松开袋口,让学生“摸一下”,你摸到了吗?——没有!所以说空气是摸不到的。
老师用手抓空气,问学生:老师手里的是什么?——空气 吹起来的气球里是什么?——空气 教室里无处不在的又是什么呢?——空气
我们发现,把它放在哪里,它就成为什么样子。那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所以空气是无形的。
(3)师引导:我们呼吸的地方都有空气,那么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闻一闻,然后张开嘴巴再好好尝一尝,看看它是什么味道的。
——学生:没有味道。
所以,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的。4.刚刚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和感受到了空气,老师这有一个办法,能让大家看见空气,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我们用之前的透明塑料袋抓一些空气,然后把袋子放于水槽中,让水淹没它,然后拿牙签在被水淹没的塑料袋上扎一个孔,观察一下,产生了什么?——气泡!(空气)
大家自己动手试一试,借用水来观察一下空气。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完成我们的试验单
(二)学生举手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2、老师有个问题,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证明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号杯里装满水,二号杯里装满空气,放在两只手里,比一比看谁重。老师总结:
共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形。不同点:水:摸得着、看得见
四、空气的流动
(一)空气会流动
我们刚刚感受了水和空气的重量,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水。(将一号杯里的水慢慢倒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说出水会流动)
既然水会流动,那么空气会吗?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水杯。
教师操作实验,并说明过程:将一号水杯垂直倒置于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的空气,再将二号水杯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将两个水杯口对接,并且二号杯口略偏上。慢慢倾斜一号水杯,观察一号杯中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慢慢流入二号杯。让生观察是谁把二号杯中的水赶走了?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问:那么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空气的流动呢?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老师一起扇一扇,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感受到了风,凉凉的,很舒服。
师:对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怎么观察到风来了?
生回答:树枝的飘动,红旗的飘动„„
师:大家说了很多你们看到的风,那么谁能把它画下来呢?把课本翻到77页,在右边的记录纸上,画一画,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
(二)如何利用风?
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那我们能利用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做点什么呢? 学生一:可以晾衣服; 学生二:可以发电; 学生三:玩风车、放风筝;
师总结:风可以放风筝、使风车转动、玩风帆、风力发电、将鱼风干„等。
五、拓展延伸,净化空气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做的小测试吗?短短十秒钟没有呼吸空气,大家就那么难受,证明空气对我们确实很重要。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我们要健康成长,需要怎样的空气呢?细心的你们发现身边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吗?(课件出示空气污染的图片。)
2、污染了的空气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空气不受到污染,净化空气呢?
3、对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的环保教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空气,也明白了它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的。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观察和研究空气,争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气体)
无色
无味
有质量
流动
六、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魔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直观的导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提供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会流动、占据空间的特点。使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持续保持这种好奇心,从而让学生能较好地进行探究,达到了爱因斯坦曾指出的: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的目的,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拉学态度,保护儿童兴趣,回归儿童天性,在科学课堂中开展乐此不疲的做中学是时代的需求。
第五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实验: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同志做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红磷,集气瓶,双孔胶塞,燃烧匙,导管,弹簧夹,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2、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加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3、检查气密性,用手握紧集气瓶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4,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把塞子塞紧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注意事项:
1、红磷要过量;
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小结:在拉瓦锡同志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了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94%(比例指的是体积所占比例)
二,空气成分介绍: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波,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取化肥,做保护气,液氮麻醉济
2,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极不活波,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制彩灯,激光技术,氦气冷却济,氙气可做麻醉济
3,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空气的保护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弃,汽车尾气
保护空气措施:
1,改善燃料结构
2,对化石燃料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处理后才排出
3,开发新能源
4,植树造林,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提问:下面那些会污染空气:
1、煤燃烧产生的烟
2、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
3、汽车排放的尾气
4、工厂排放的尾气
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经行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
3、提高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