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江西:高效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绿色崛起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7-72885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3 08:46: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江西:高效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绿色崛起

在目前普遍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共同推进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江西作为能源资源匮乏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面对绿色浪潮的机遇与挑战,江西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社会,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一、低碳经济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决择

(一)低碳经济是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品种单一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2009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5812.54万吨标准煤,物质生产部门消费总量5050.97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部门4336.59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6%;农、林、牧、渔业156.26万吨标准煤,占2.7%;建筑业为45.36万吨标准煤,占0.8%;交通运输业为387.43万吨标准煤,占6.7%;批零和住宿、餐饮业为125.33万吨标准煤,占2.2%。非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为160.9万吨标准煤,占2.8%。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能源600.60万吨标准煤,占10.3%。由此可见,江西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其能耗增减变化左右江西能源消费总量的规模和速度。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江西是一个“缺油少煤乏气”的省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很大,50%的能源需要从外部调入。煤炭仍是主要能源消费品种,2009年,煤炭消费量为5356.11万吨,占江西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超过70%以上。煤炭消费的比重高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造成江西的酸雨不仅频率高、强度大,而且受污染面积大。

2009年,石油消费总量为543.49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其中大部分用于交通部门和工业部门,分别占石油消费总量的43.8%和26.2%,交通部门能耗比工业部门高17.6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居民交通用油比重也逐步上升。

2006年开始,江西才有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2009年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仅占能源消费量的0.5%。

江西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2万KW,可开发量为510万KW,分别占全国水利资源的1%和1.4%,大多是径流式电站,低水头,大流量的占多数,开发难度大,极大限制了水电在江西的发展。目前,除了万安已有装机容量40万KW外,几乎没有可供开发的大型水电站。2009年,江西水电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7%。

2.三产发展滞后,产业结构明显重型化

江西三产业结构中,能耗高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较快,而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江西三次产业经济结构为14.5:51.2:34.3,尽管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但与2005年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2005年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了5.9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江西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要把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必然要加快发展。如建设江西铜业公司70万吨铜冶炼基地和新钢、萍铜、南铜三大钢铁工业基地等等,都将使江西经济结构向偏重型发展。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占33.6%,重工业66.4%,重型工业结构,加大了能源消费总量。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

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2.1%,而能耗所占比重却高达83.8%。

3.能源利用率偏低,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水平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江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水泥、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差的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在统计监测的55种产品单耗中,有26种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其中,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每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高1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高10%。

(二)低碳经济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抓手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这个区域以江西3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省委书记苏荣曾指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和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江西要走好生态文明之路,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好地有机统一起来,一要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第一位任务和责任;二要加快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三要把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更好的统一起来。

(三)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压力和挑战的重大引擎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突出,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高位震荡,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并逐渐演变成为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驱动因素。由于低碳生产将成为未来世贸规则新准绳,这样,江西传统的高能耗产品出口必将遭遇“碳关税”的红灯,出口商品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转型,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除了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江西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允许我们将新的增长点寄托在高耗能行业之上。这样看来,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摆脱将重化工业作为经济支柱的依赖,必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所在。

二、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举措

发展低碳经济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为基础,创建具有江西特色的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一)加大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1.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米、生猪等10个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机械、信息、电子等高附加值的行业迅速壮大,逐渐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电信、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42∶38∶20调整为2009年的14.5:51.2:34.3,标志着江西正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转变。

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江西推出了“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领域,以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提高经济竞争力。2009年底,江西高新技术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26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13.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5%。

些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经过长期积累,江西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生产领域既积累了巨量产能,也存在大量落后产能,为此,江西建立了有效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高耗能产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全面落实13个行业“十一五”淘汰落后任务。近几年,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资金支持电力、焦炭、水泥、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至2009年底,“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75万吨、水泥750万吨、焦炭130万吨、造纸21万吨,关闭小火电机组170万千瓦。

2.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江西十分重视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光伏、光电产业、天然气、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1)风能。据2006年编制完成的《江西省风资源评价》显示,江西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30万千瓦。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风能资源主要富集于鄱阳湖区域,从湖口到永修70公里长的湖道两侧是最具开发前景的风电场。目前已在重点开发鄱阳湖区的风能资源,陆续投入开发的风场达14个。

(2)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已发展成为江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艺技术和一流的骨干企业,在未来三年之内着力打造1000亿的光伏产业规模。目前,赛维LDK产能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新余市已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南昌市正在加大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步伐,集硅片生产、薄膜电池、导电玻璃、太阳能电池以及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2009年,江西光伏产业销售收入已达到2109亿元。

(3)光电产业。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是江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昌国家高新区LED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以晶能光电、欣磊光电等公司的外延片为上游产业;晶能光电、欣磊光电、联创光电等公司的芯片制造为中游产业;联创光电、联创博雅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业景观照明的光源、灯具、LED显示屏、联创致光科技的手机背光源为下游产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晶能光电预计今年将形成年产100亿粒蓝、绿光芯片的产能。联创光电已经形成了LED外延、芯片、器件、背光源及半导体照明光源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欣磊光电具备年产能力为90-100亿粒芯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LED液相红光、黄绿光芯片生产企业。

(4)天然气。天然气属于低碳、清洁的优质能源,但江西的天然气消费量很低。2009年仅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0.5%。但近年来,正在实施天然气管网工程,该工程分两期建设,规划覆盖沿线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鹰潭、宜春、上饶、抚州8个设区市,31个县(区),线路总长680公里,并同步建设CNG加气母站,项目总投资26亿元,已基本建成并向沿线供气,二期工程也将根据国家主管网的建设进度适时启动。到2011年底,江西城镇居民均有条件用上节能环保的管道天然气。另外,宜春市率先在江西省使用天然气出租车,拓展了天然气在江西的应用领域。

(5)生物质能。近年来,江西在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方面都有新突破。2006年南昌大学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全国首家专门研究生物质转化的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该中心在生物柴油的原料开发方面与3家企业合作,进行年产总计2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2008年,江西被国家列入“林油一体化”项目范围,如果按“十一五”期间种植500万亩光皮树计算,可产150万吨生物柴油。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江西将因此一跃成为生物柴油产能大省。2009年9月江西新时代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日产60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正式投产。我国第一桶车用生物柴油也随之问世。“新时代”生物柴油不仅达到了车用柴油标准,而且该柴油系可再生能源,深化分解性能、健康环保性能良好,除了可应用于车用燃油外,又可供海洋运输、水域动力、燃油发电机等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替代燃料。

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江西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2009年,首家生物质能发电厂----鄱阳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实现竣工送电。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主要利用秸秆、谷壳等农业废弃物替代燃煤发电,每年燃烧废弃物18万吨以上,可产生上网电量1.4亿度。

(6)核能。江西拥有良好核能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从资源条件看,江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江河众多,地质条件好,具备建设核电和抽水蓄能电站的优越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丰富,矿床数和储蓄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具有开发核能的得天独厚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能源规划已将江西纳入国家东中部核电站建设带,作为我国优先发展核电的内陆省份。根据规划,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总投资达600亿元,按6台装机,800万容量布局。首期工程规划装机500万千瓦时,建设4台125万千瓦机组,后期续建2台150万千瓦组,按每年7500小时发电时间计算,其年发电量将超过600亿千瓦时。此外,同步推进万安核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

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江西发展低碳经济,要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构建各具特色的低碳产业区域布局

1.发挥南昌示范城市带动作用

南昌市作为全国八大低碳经济试点城市之一,为全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低碳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南昌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南昌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行动计划》。

南昌市抓住建设三个“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部署,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已占30%。目前,南昌正在全力打造光伏、LED等3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等4个超500亿元的产业。计划在未来5年内,初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LED产业基地、大飞机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龙头作用

(1)建设以“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农业产业群。“四大生产区”指南部平原优质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北部平原优质棉花、油菜生产区;环湖水域高效渔业生产区;丘陵山地高效林业、牧业、果业生产区。“八大生产基地”指鄱阳湖大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鄱阳湖淡水养殖基地、棉花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有机茶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早熟梨种植基地。通过特色农业的聚集,发展精准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产品物流,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群,提升农业的减排和碳汇能力。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食品安全。

(2)建设以“六大发展区”和“八大工业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工业产业群。“六大发展区”指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区;陶瓷产业发展区;铜产业发展区;医药、食品产业发展区;建材、光伏产业发展区;生态产业发展区。“八大工业基地”指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及设备制造基地;铜冶炼及深加工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产业体系。

(3)建设以“四大功能区”和“两大精品线路”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产业群。“四大功能区”指北部山水揽胜旅游区;中部湖泊生态旅游区;东部特色文化旅游区;南部人文景观旅游区。“两大精品线路”指鄱阳湖区域的精品线路;跨省旅游精品线路。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和文化优势,大力开发湿地生态游、陶瓷艺术游等产品,构建以鄱阳湖为核心的旅游网络。

(三)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江西务实有效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工矿企业,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活动;在政府机构,开展“做节能减排表率”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在宾馆行业,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城市,支持南昌开展国家“十城万盏”、“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公众日益增强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已构筑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作为常规能源稀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江西发展低碳经济,应在国家大的方针战略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突出比较优势,创新实施路径,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格局,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推进江西绿色崛起。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制定低碳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紧密结合本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分步骤实施。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要结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态经济。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江西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能源结构的调整,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能源科技,要早谋划、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当前要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一方面依托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

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通过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四是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当前,应根据江西能源现状和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出台优惠的投融、财税、土地、产业、人才培养等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推动江西发展低碳经济。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继续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实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水电、风电、垃圾填理气、煤层气利用、低温余热发电等领域开展CDM项目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六是全民参与,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遏制奢侈消费,提倡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等理念,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鼓励建立低碳示范区和低碳示范城市,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

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是江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绿色崛起的新途径。目前,江西正在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率先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促进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创新和引领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生态、富裕、和谐江西目标的早日实现

第二篇: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绿色崛起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就是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实践表明,物质资料再生产、人的再生产和环境再生产的统一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大量资源耗费和环境成本为代价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出路在于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通过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

产业生态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对特定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产业生态化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微观层面上要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切实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从而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中观层面上要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使资源在产业系统内循环利用,降低CO2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减轻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宏观层面上要形成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管理立法,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产业生态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功能空间布局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特点、经济发展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生态经济主体功能发展区划。建议把全省统筹规划为碳排放控制区、减碳引导区、零排放发展区、生态碳汇区四种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四类区域内按照主体功能有选择、有区别地构建包含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互补共生、具有循环功能的空间产业集群布局;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产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构建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减少产业发展以及相应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不断增加绿色、无污染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在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破解“资源与责任不对称性同构”难题。科学确立资源环境产权的归属权、份额以及对产权相关权利的分割或分配、产权人获得收益的制度保护体系,平衡环境外部经济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机制。主要包括 “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支撑、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有效矫正生态环境保护或破坏行为主体的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生态外部性内部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评价生态功能价值以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等。

建立科学的发展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GDP、收入、物价是政绩,平安和谐是政绩,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建议试行绿色GDP核算模式,建立配套的产业生态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政策体系。在统计指标中除了常规的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外,增加“森林、草地、湿地面积比例”“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碳汇”“生态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金”“新兴产业”等反映自然生态现状、改善或损害的指标,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

在政府目标考核中,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发挥好考核评价的硬约束作用。施本植院长充满建设性的发言,无疑为解决云南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施本植,男,云南大学经济(会计)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云南省政府金融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昆明市政府咨询委员。曾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宣讲组成员,云南省委组织部联系专家。教育部世贸组织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云南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与贸易。1992年-1993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学习,2003年和201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加州大学研修。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带头人之一。1999年被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后备人才,2005年被授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7年被授予云南省“五个一批” 理论创新人才称号。

第三篇: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生活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宣传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战略,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模式,按照四川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教育厅的安排,我校于9月11日—14日举行了一次节能科普展。

本次展览紧扣“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生活”这一主题,内容包含气候变暖、全球关注;节能减排、人类行动;科技引领、低碳生活等多个板块。通过展板展示、互动参与等形式,向师生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事实和所造成的危害;国家领导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的举措和所取得的成效;普及低碳理念和环保知识。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要。通过本次展览,使全校师生进一步增强了“节能减排、从自身做起”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成为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践行者。

后勤服务中心

(撰稿:袁思放 李莉 初审:阳先锐 审稿:陈良民)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第四篇:绿色环保,低碳经济

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摘 要:新能源汽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其目的是降低环境污染、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促进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环保;低碳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对生活质量和物质需求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人们乐此不疲地创造物质财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缺乏,甚至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人类的肆意开发所造成的,概括而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开始提倡新能源的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开发。

新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包括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为了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开始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同时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以及生物乙醇动力车等。新能源的汽车提倡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优化内燃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最新的代表技术是蓝色效能综合环保科技。其主要是通过优化发动机、降低车重、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摩擦阻力、能量管理和能量回收等一系列手段,有效降低能量损耗与提升燃油效率。这种技术可以使一系列车在十年中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与此同时,汽车污染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幅减少。现在市场上推行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有很多优点。

为了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从长远看,环境和技术两大因素将主导汽车工业的未来,汽车生产企业如果仅仅只依赖于传统燃料汽车,那么在当今环保要求愈加苛刻,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就将难以生存。同时,大规模发展汽油或柴油动力汽车,在资源方面也会遇到很大压力。因此,必须寻求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道路,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生产低污染的清洁汽车。目前首先要加速燃油汽车的清洁度,重点在主导轿车、微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产品上推广应用闭环电喷技术,筛选、优化和合理匹配三元催化转化装置,使新生产的轻型车排放水平达到标准;对在用车,也要采用电控技术和催化转换器实行技术改造,减少尾气排放污染。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刻不容缓的。

如今不同种类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频频问世,但没有得到普及,原因比较复杂。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导致人们对汽车新事物――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偏见,例如价格太贵,先进的技术导致其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维修太贵等使得很多人甚至把新能源汽车当成怪物看待。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采取一些有效政策调节,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进行补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能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厂家都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让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和科学地发展。逐只有新能源汽车日渐普及,人类才能真正地做到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研究表明,在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相对发达的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际上,只要政府扶持政策到位,民众消费观念得到正确引导,加之自身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以及生产制造形成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一定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期望,对于挑战我们要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新能源的路走得更远、更长。

参考文献:

[1]胡卫军.工业产品设计.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年.[2]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其变化的意义

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绿色经济

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特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主张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都是主张资源节约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都是主张保护环境的经济; 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都是讲和谐发展的经济。不同之处,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的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资源危机,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提出的经济。二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核算方式;低碳经济侧重的是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侧重的是资源节约利用;

三是低碳经济的考核指标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个量指标的考核; 绿色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是总量指标的考核。

四是目标不同,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了多少排放气体,绿色经济是净增长了多少经济。我们既发展低碳经济,又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要减少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减少负面增长,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两者相互促进,既是发展的过程,又是个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绿色消费 低碳消费

绿色消费含义和特征

低碳消费

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含义: 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

“低碳消费”的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江西:高效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绿色崛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