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快乐传递温暖用爱心缔造和谐
用快乐传递温暖用爱心缔造和谐
团泰州市委
今年4月以来,泰州团市委、市少工委、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这一具体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有效激发团员青年的奉献社会的热情,引领广大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截至目前,已免费为36名家庭贫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做了手术,使他们获得了新生。这一活动的开展,快乐的是患儿,开心的是家长,感动的是社会,“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已成为全市构建和谐社会新征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选准切入点,大力弘扬爱心精神
1、找准参与社会事务的位臵。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有效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化解社会热点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在3‰左右,如果及时得到手术治疗,这些患儿完全可以恢复健康。但心脏病手术较一般手术复杂、风险大,且费用往往在两万元以上,一些特困家庭往往难以承受,从而延迟治疗。我们选择从“看病贵”入手,开展“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并将
之作为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2、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角色。当前,泰州全市上下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高奏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困难着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谋“扶贫济困”的善举,正是共青团主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3、承担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还不够健全,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谋善事,形成政府保障同社会救助互联,政府资源同社会资源互补,政府行政力量同社会动员力量互动的保障格局。“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通过免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进一步弘扬“仁爱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快乐从“心”开始、爱心从“心”开始、和谐从“心”开始,呼吁全社会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抓住关键点,拓展深化爱心实践
1、精心谋划,快速启动。我委在与泰州人民医院达成初步共识后,认真做好活动策划工作,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4月18日,三家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以及市内新闻媒体刊登活动公
告,向全社会发布活动信息,正式启动“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此外,还印制了“寻找伤心宝贝”活动宣传手册3000余份,通过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发放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向学生、家长、老师宣传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关注爱心救助活动,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面。
2、稳步实施,扩大影响。为保证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的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活动顾问,分管领导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为确保手术治疗的万无一失,我们组建了由10名教授、博士、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参加的专家组。4月23日,首批“伤心宝贝”戴佳红、王琦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取得成功,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主动上门咨询、报名的患儿络绎不绝,积极要求提供帮助的有识之士纷至沓来。我们组织各方人士与患病儿童结成关爱对子,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关注他们手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健康状况,目前,我们还将这些患儿纳入希望工程资助对象,使他们能够安心读书,快乐成长。
3、健全完善,规范运作。为了让有限的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最困难的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我们严格执行两条标准:一是家庭确实贫困,二是符合手术安全条件。对每个患儿,术前都要进行调查摸底,深入患儿家庭、所在学校、村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患儿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身体
条件,将家庭确实贫困、并且符合手术实施条件的患儿纳入救助范畴。截至目前,两轮救助活动共有36名儿童接受了免费手术,预计到年底可完成50名患儿的治疗。
三、聚焦关注点,全力放大爱心效应
1、突出宣传引导。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9家中央、省新闻媒体采访团集中对“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进行了专访,把活动作为我市党政干部下访工作的重要成果,予以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为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开辟专版、专栏,详细介绍活动相关内容,跟踪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5月22日,泰州团市委、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快乐从心开始”六一主题文艺演出,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400多名少先队员与患病儿童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观看了以患儿康复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红肚兜》之后,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同志批示“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将“快乐从心开始”主题活动引向了新的高潮。在《百姓议事园》专栏纪念泰州建市十周年的节目现场,康复后的“伤心宝贝”顾叶凡向市委书记和市长献上自己自作的两幅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长大后回报社会的愿望。
2、突出典型引路。“快乐从心开始”第一轮救助活动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共投入50多万元为20名患儿免费施行
了手术,专家组的医生更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加班加点,反复研究论证手术方案,精心为每一位患儿做好手术和术后康复治疗。人民医院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这个先进典型群体的带动和鼓舞下,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加入帮扶患儿的爱心行列,目前共收到单位、个人捐款累计30多万元。
3、突出载体建设。免费救助50名患病儿童只是活动原有的初衷和基本打算,最终目的是借助活动搭建一个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服务平台。泰州团市委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各方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提倡“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和荣辱观念,引导动员更多的公众参与社会爱心行动,共同奏响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主旋律。
第二篇:用爱心传递快乐
用爱心传递快乐
历史组 迟瑞珍
“轻音绕屋梁,清茶伴书香”,随心所欲、不带功利的去阅读,这是我的理想生活。假期里学校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陪伴了我一个夏天,读来颇多收获,感慨良多。怎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做得到,却颇费思量。
慢思细想,要让孩子们快乐,首先老师要是个快乐的人。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做到“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被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压倒。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会在三年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虽然未必在这三年内能看出什么功效,但一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二,让孩子们快乐要用心。我国初中学生的负担是非常重的,课业负担重,学科多、内容深,考试形式单一,死记硬背的知识占多数,每天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也应付不完。在校时间长,以青岛市为例,初中生每天不早于七点半,下午五点十分放学,在校时间是九个半小时,每天八节课,至少有七节是坐在教室里接受各科老师的知识轰炸,一天下来疲累不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有靠老师用心,把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孩子乐呵呵的接受了该学的东西,方是上策。其实,许多东西完全可以不用那么正襟危坐的传道解惑,玩着学也能解决,比如,初一历史课中的《三国鼎立》,我们组织学生上演了一场“三国杀”,在游戏中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学生乐此不疲,对此念念不忘。再比如,历史复习课演着上,把教室搬到大操场,都比枯燥的一二三点儿知识的传授强很多,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斯宾塞在他的著作当中也极力倡导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方是学习中的上上策.(正在表演的学生)
(在海军博物馆参观)其三,把平等尊重传递给孩子。中国的教育走入了严重的误区,教育质量的好坏以学生的分数为考量标准,所有,有很多为了提高分数而想出的奇高妙招儿,自古以来都相信严师出高徒,严师值得倡导,但严在何处值得商榷,见过把孩子的尊严践踏在地的严师,见过在学生面前拉着脸儿的严师,见过把孩子羞辱的无地自容的严师。每每见到这样的现象,我总是奇怪,我们到底要把学生领到哪里?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怎么会学会在生活中笑口常开,尊重别人?我们总在批判这个社会的种种丑恶,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制造着这种丑恶?答案是肯定的。初中孩子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生活中接受了什么,就会把什么反馈给社会,所以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样,他们才能顺利的成长为一个和谐社会的成员。
“ 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从斯宾塞的著作中吸取的养分,会滋养我的工作和生活,最终会传递到我的工作对象——学生的身上,让这样正能量代代相传,中国梦可期。
第三篇:用真诚抒写奉献 用爱心传递温暖
用真诚抒写奉献 用爱心传递温暖
——陶亚利事迹材料
家住皇姑区三台子街道桔蔷社区的孙玫,父亲去世的早,一直与她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后期又双目失明,孙玫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加之父亲去世时留下了很多债务,所以母女俩日子过的相当相当贫苦。2009年为给母亲治病、还债,她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房子。2010年3月她的母亲因脑出血抢救无效,离她而去,2011年8月,孙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现出先并发症,双目失明。孙玫是不幸的,年纪轻轻便经历如此多的磨难,然而孙玫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好邻居陶亚丽。
陶亚利,二四二医院一位普通的护士,孙玫家的老邻居,从小看着孙玫长大,见孙玫家的情况,屡屡伸出援手,孙玫家的很多事情都是陶亚利帮忙照顾,2009孙玫卖掉房子后母女俩无处可去,陶亚利便把两人接到自己闲置的一处房子,给他们免费居住,帮她们家减轻生活负担,并经常前往探望,只要有需要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2010年孙玫母亲突然去世,孙玫伤心过度,不知所措,陶亚利帮孙玫处理了母亲的后事,给他的母亲清洗遗体,穿衣服,并送到火葬场,全程下来陪在孙玫的身边。2011年,孙玫因慢性阑尾炎去医院检查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今年4月2日孙玫出现并发症,双目失明。突然的失明,给孙玫造成了心里巨大的压力,对生活失去信心,天天以泪洗面,见此情形,陶亚利心里非常痛楚,因为她也没有兄弟姐妹,她知道孙玫这时候特别需要亲人的照顾,便经常陪在孙玫身边帮助买菜买药、洗衣做饭、陪去医院、代缴各种费用,她说:“她太年轻了才31岁,身患重病又孤苦伶仃,她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我要尽我所能的给她温暖和关爱,虽然我跟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我真心想帮她重塑生活信心。”
陶亚利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她到处打听,并联系新闻媒体,希望媒体可以呼吁全社会给她帮助。在陶亚利的多方联系下,沈阳晚报记者王晓宁,带着亲人般的温暖来到孙玫家,对孙玫进行采访,并带来慰问品,给了孙玫巨大的鼓舞,他在晚报上向全社会呼吁,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桔蔷社区非常重视这件事,上报了街道领导。皇姑区总工会佟颖副主席和三台子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李娉婷等人看望了孙玫,并送去了慰问金,给予了孙玫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区总工会马上联系了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奚理事长,奚理事长立即派人与爱尔眼科医院联系,免费帮助孙玫做了眼科的一系列检查,并同意免费为孙玫做手术帮助恢复视力。两天的时间就把治疗的方案订了下来,目前孙玫已经住在了爱尔眼科医院等待治疗。
正是由于一个象陶亚利这样的志愿者的关心与奉献,才 使得象孙玫这样父母双亡的一个女孩得到的救助。陶亚利的帮助感动了许多人,也使更多人参加到关爱的行列。劳动者报记者王彩丽全程关注救治过程,将给予全程报道。
2012年4月16日
三台子街道总工会
第四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九年级 吴晴
现在电视、报纸上总会报导一些新闻:“某某因被车撞后未能及时抢救失血而死”“某某因扶起摔倒老人而被冤枉”......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犹如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着我们的心。“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彭宇案”让我们听到了世态的炎凉。道德之火在一点一点的熄灭,只剩下了微弱的火光。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伸张正义的人,我们多么希望惨案少些,再少些。
终于,我看到了曙光,一些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的高尚的人。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在一片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人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有一个正在熟睡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的睡着。就在这时,救援人员惊奇的发现,被子里还有一个手机。手机里存放着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完这条短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落泪了。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可惜这位不知名的母亲还未等到孩子长大开口叫她一声“妈妈”就早早的离开了他。这位母亲用她对孩子的爱,把正能量撒播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也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爱是真的、永恒的、不变的。
正因为这位母亲,许许多多的人加入了传播正能量的行列中。有的人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日夜不息;有的人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英勇献身;有的人为了让灾区中的人们尽快有个温暖的家,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有的人来到灾区当志愿者,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快要熄灭的道德之火,又熊熊燃烧……
第五篇: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传递爱心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1995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
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买营养品;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生活费,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班主
任)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年龄在十几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
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像疏食淡饭不改其志的孔子,威武不屈、忠贞如一的苏武,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万古忠义的岳武穆,等等。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
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的社会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21世纪的青年。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要与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今,在我连续3年担任的班主任班级,总计获20多次市教委及学校组织的各项奖励。
总之,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