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五篇)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17-92964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9 17:52: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水体的特性

1.1 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 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自然水景

2.2 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 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2 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3.3 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 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

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 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2 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第二篇:景观设计--居住区

景观设计----居住区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社会三大主题,其中居住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景观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居住区一大亮点。

1.居住区景观的特性

现代居住区大多成片开发,形成群落,其中单体建筑——住宅提供人们庇护场所,其群落间隙——居住建筑所围合的外部空间——景观空间,则让人们或行或止,动静各异的从事交通、交流、休息、锻炼和嬉戏等各种户外活动;另外,在同一场所,人们在期间目的各异,逗留时间长短不同,行为丰富多彩,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活动场所——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多功能性、多义性、多元性和空间与时间的多维性、兼容性,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这个特定场所的特性所在,所以其设计的侧重点也大大有别于一般园林设计。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与营造需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仿照生态学原则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小区规划不单是小区功能、道路系统等较多单一意义的设计,更是小区生态与人文的多重含义的综合设计;同样,建筑设计也不应是单纯建筑学,而是与景观设计相互映衬,建筑是所处景观中的建筑,景观使建筑生辉。

2.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体现,使物质要素更具文化性。

2.1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2.1.1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首先要注意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成高中低各层次,即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其次,配置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置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植物配置应充分运用形态树种、观花树种、季相叶树种、管理粗放的、观赏期长的宿根的地被花卉、招引昆虫的芳香植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生物多样性。

2.1.2 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

植物依据其在景观中的功能可分为遮挡类,利于其低分枝,多干小乔木可将其种植于建筑物周围,以降低噪音,隔离视线干扰;遮荫类,可植于路旁或种成疏林,增加景观层次,同时,将人视角收小,减轻建筑物间的围和带来的压抑感;限定类,如铺地柏、黄杨或球形点植或成片修剪,构成图案,加强方向感和规定行为。

2.1.3 营造植物与人的交流

首先,植物的气味对人有相当大的影响,人在植物挥发气味的绿色环境中,不仅记忆力可增强,而且情绪可变好。花的色彩,也可影响人的情绪,在心理生理活动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如蓝色花朵令人感到心胸开阔,对病菌起抑制作用;白色花朵给人优雅安静清爽的感觉;紫色花朵使人精神平静;红色花可刺激兴奋神经,产生兴奋情绪。所以在花色、花味等的选择上要适当,最好选择具有保健作用的花木。

其次,要根据住区环境面积大、人口多的情况,建设绿色走廊。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和通行,设计无障碍道路,绿色走廊一边可设置栏杆,便于盲人有扶手保证安全。另外,还可为盲人设计一些既有香味又能听声的保健植物,如含笑、栀子、桂花等,根据地理位置不同选择植物,例如北方可种植杨树,叶子声音有汹涌澎湃之感,南方可种些芭蕉,雨打芭蕉可发出优美的声音,使人心里获得美感和满足,和可以从气味和声音中识别植物。

最后,绿化面积和空间大小要控制,实践证明,尺度过大的绿化空间,不但实用性降低,居民领域感随之减弱,很少有人在其中活动,人们更喜爱贴近宅前的绿化景观,属于自己的园区,所以绿化中应以组团为中心,营造亲切怡人的绿化空间;另一方面,应注意人的可进入性,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使人即可游览,也可随时坐下休息,成片绿化要应用不怕踩的草种,让人们享受自然。

2.1.4未来绿化的趋势

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逐渐成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内容之一。底层架空造绿,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是现代生态住宅发展方向。

2.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以暗示倡导和适应各种活动,也就是说,路可以不再是两条平行的直线,不再是城市规划意义上的路。他们可以时收时放,时宽时窄,或高或低,曲曲直直,升升降降,通达顺畅,蜿蜿蜒蜒,好似悠闲的主人自然踩就,引导人们轻快的走向目的地,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2.3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2.3.1水景的综合价值

居住区中的水景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成为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由湖泊、喷泉、瀑布、小桥流水、荷塘、游泳池等诸多形态组成住区中重要的景点。天然或人工的地形、地貌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与居住区的勃勃生机相结合,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景观。然而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居住区中的水景不单是物质景观,更成为住区中的文化景观。人们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对水的亲和与关注,使水与社会文化意识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地球生命的命脉,不仅承载着水质涵养、供养植物生长的功能,而且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有效调节居住生态环境。较大面积的水体或水系统,可以改善整个住区的小气候,影响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于较小的水体,可以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候。

2.3.2水景在居住区中的处理手法

首先,组织居住区外部空间。以丰富的水体或水体为主的景观环境组织居住区外部空间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例如利用自然条件水景或者结合地形条件人工构造的较大水体作为整个居住区的主体环境;以喷泉广场、叠水水渠等不同主题的水景组织住区内不同的空间节点和组团院落中,相互之间串联贯通,成为控制整个居住区范围的完整的水环境系统;而住宅建筑则以水系结构作为布局的基准,无论是傍水筑屋、凌水设榭、都旨在利用主题水景,创造一个富有意境的居住环境。

其次,限定居住区外部空间。限定居住区外部空间的要素可以很多,例如知道路、植被、水体等等。居住区水景作为外部空间的限制因素时,居住区的空间质量直接取决于水体与陆地结合的空间环境的品质,以及水景与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的适应。通过对水体空间形态的分析,使景观要素与空间结构有机结合,构筑最佳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由于自然水体多以线性延伸,并体现出边沿的空间形态,为人们感知居住区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水景内在的线性秩序为依据以延长的水体为景线,形成滨水的景观走廊。布道,岸线,建筑为主的人工设施,是作用于自然景致的点睛之笔,同时也升华居住区的特色。以水体限定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如果仅仅呈现线性结构也会显得单调乏味,在适当的结点进行重点处理,放大形成居住区的开放空间,通过林荫步行道,植被及景观小品将水景与居住区内部渗透,扩散,与其他元素共同构成整体的居住区空间环境。

最后,联系引导居住区外部空间。水的流动性决定其与生俱来的方向性,在空间处理上采用水景对视线的引导作用,展开空间系列。水景就好比“经络”贯穿着不同空间,最终指向建筑空间的主题。在地形变化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和引导性,发挥水体对地势的美化作用,更能强化山地特点。人工喷泉,瀑布,叠石流水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水景其流动性各有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联系,引导居住区外部环境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水体是活跃而又亲和的景观因素,所以利用水体引导空间可以避免生硬,牵强的感觉。

2.4设施设计

居住环境的设施具有实用性的功能性,同时又具有观赏性。这些设施种类多样,造型各异,反映不同

空间的属性,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2.4.1儿童游乐设施

居住环境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儿童,儿童游乐设施在居住环境中占有一定比例,影响着环境景观的效果。儿童户外游戏的特点是年龄聚集性、季节性、时间性和自我中心性。儿童游乐设施必须结合儿童特点,在空间构成、形式、质感、材质、色彩的综合创造上,形成生动、鲜明、有趣的特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有利于儿童意志和性格锻炼,满足儿童活动与交往要求。儿童游乐设施的主要内容有沙坑、涉水池、草坪、铺地、组合器械等,其中组合器械已经成为游乐设施的主体。现在儿童游戏器械广泛采用玻璃钢、充气橡胶等材料工厂化制作,色彩鲜艳、造型多样,应精心选择,既满足儿童游戏的需求,同时由于景观总体设计风格相协调,并成为环境景观的重点。

2.4.2休息设施

居住环境使居民的露天客厅,休息设施是客厅中的沙发。休息设施主要指露天的椅、凳,其造型要与环境中的其他设施统一设计,以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居住气氛。椅、凳的布置可与花坛、草地、大树、水池、亭、廊、通道相结合,有利于居民休息中观赏环境。椅、凳的材质结合不同环境。各种材料可以结合使用,其形式在传统风格的住区中可以古朴、典雅,在现代风格的住区中可以简洁、明快。椅、凳造型还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宽窄、高低适度,连排椅、凳应有座位的划分,以提高利用率。

2.4.3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包括电话亭、邮筒、垃圾箱、自行车库和汽车库等。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其中有的设施成为环境景观的点缀,有的则带来景观上的不和谐,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加以处理。

电话亭、邮筒等体量不大、占地小、造型多样、识别性强,通过精心选择、设计会成为环境的焦点,增强生活气息。垃圾箱虽然体量不大,但功能性强,容易污染,其位置应具有隐蔽性的,并便于居民使用,其造型的设计不能过于简陋,功能上要适用,以保持环境的卫生、整洁。可以结合绿化、花坛等进行设置和隐藏,或结合其他小品、设施创造多功能的用途。自行车和汽车停车库要尽量设在地下,出入口的楼梯、坡道宜减小体量,造型要轻巧。自行车可分散布置在住宅地下室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汽车则应布置在小区集中绿地下面。小区出入口及住宅山墙前可考虑地面临时停车位,地面铺设植草砖,既是绿化又避免汽车对草坪的损害。

2.4.4其它设施

标识、指引设施是居住环境传播的主要媒体,同时也是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标识、指引设施有的单独设置,有的与灯具、雕塑、建筑等设施结合起来。其功能性较强,所以应该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注意体量适宜,减少商业气氛。规划布局要统筹考虑,融入到居住环境的总体格局中去。

2.5小品景观设计

小品更多的具有精神上的作用,对控制环境秩序、强化景观形象、增强可识别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雕塑更是环境点睛之景。

环境雕塑从大的群雕到小的石作其题材范围很广,但都应具备形式美和内涵美的两大特征,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人们保持内在的情感沟通。雕塑作品从创意开始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从作品中,反映出人们在文化、心理和情感上的追求,雕塑艺术是环境景观设计中“借景抒情”的最佳选择。

雕塑首先要注意其体量感,力度感和动感的创造,要成为富有生机、活力、希望象征。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黏土、金属、石材、木材等。雕塑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有具象,有抽象,有立雕,有平雕,手法夸张变形,造型简洁生动。各类雕塑在居住环境中广泛存在,为居民生活凭添了无穷乐趣。

总而言之,营造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同时,又各有侧重,注重可识别性;要经济实惠,低维护,安全可靠;要以主导姿态,而非人云亦云,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篇:居住区景观设计

1.命题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

2.用地概况

设计场地所处的城市地区大环境由学生自定,现状和周边现状见附图。

3.设计要求

a)图面表达正确、清楚,符合设计制图规范要求。

b)创造优质环境,既要满足户外休闲活动要求,又要体现其地方特色,提升小区景观质量和品质。

c)考虑园林功能与环境的要求,做到功能合理。

d)各种园林要素或素材表现恰当。

e)植物材料宜采用乡土树种。

4.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

a)现状分析图 1张

b)平面图1张

c)功能分区图1张

d)植物配置图 1张

e)主要立面、剖面 1-2张

f)小透视图2-4张,鸟瞰图 1张

g)可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局部景点图纸 若干

h)表现手法不限,图纸大小A1。

i)设计说明

第四篇: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规划

环绕型布局模式 城市住宅小区的环绕型的水景布局模式通常都是依照不同的地形和居住小区不同的组织方式,在居住区内让小区内的水体穿过整个住宅小区,使水体成为整个居住小区的骨干,在靠近水系的地方形成道路,将小区附近的人居硬质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小区的水体统一起来形成具有环绕性的小区布局模式。

组团模式 居住区组团模式的水景观通常在水系的形状、水景的其他方面有着很多组织上相同的元素,这种布局模式主要是去对小区的住宅建筑群进行紧密围护,一般都是以团体组合的形式构成,通常不会强调它们的主次关系。在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中,水体景观是使小区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环境的重要的景观要素,这种小区的空间布局形态一般都会非常紧密,并且还带有一些为小区的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它们与小区的环境息息相关。

居住区水景观规划特点动静结合,小区水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静态的水景宁静、祥和,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舒适和安静的享受,动态的水景形式依靠流水的声音和水的动向以及流势,能够让自然环境形成让人充满趣味气氛。在进行小区的景观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把水景设计成一种动态形式和静态形式相结合、实与虚相结合的一种丰富多彩的水景形式。

在景观设计时,把流动的水、静态的水、小区内的小型喷泉水景等组合起来,与水景观周围的其它景观元素形成动静的比较,比如说要把小区内的静态的水景观与住宅区周围的动态的小品设施形成比较,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静中有动、生动活泼的效果。在进行小区的水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要把小区的水体景观和整个小区的景观环境结合起来,在整个小区环境里,争取把小区内的住宅建筑、小品设施等都在小区的水面上呈现,形成一种美轮美灸、海市厘楼的艺术效果。

在进行小区的水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在小区内营造大型的水景景观时,要避免水景过于空旷而缺少水景的韵味,水体的设计形式最好以曲折形式来丰富水景观,使其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还要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思考,可以用动态的水景形式来使沉闷、规则的居住小区变的生动起来,让小区居民得到视觉上的享受。

还有,在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一些小区中其他的景观要素,例如小区景亭、山石以及其它的一些建筑小品等等。在进行水体设计时,这些景观性的地形处理和建筑物,要充分的与水体、地形和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景观点去供

人们欣赏,不能去独立的布置它,在进行水体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分析好当地的地形条件,然后把小区的住宅建筑和周围的水体景观以及小区的植被绿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地制宜,合理运用 在进行水体设计时要对水体的形成有很好的认识,水体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 水源和气候。东丽湖居住小区的水源主要就是海河,因此东丽湖要做好与海河流动水系的沟通,还要对东丽湖人工的供水来源做好准备,保证东丽湖居住小区水源的清洁和纯净,使小区的水体不会变的干旱和污浊。二是气候,东丽湖位于天津市,属于北方气候,冬季的时间比较长,气温低,这样一来,水体的作用就难以发挥。

因此在充分的肯定水景观运用意义的同时,要考虑东丽湖居住区的项目基地是否具备条件。因此在进行水体设计时,东丽湖水景的运用与布置要依照居住景区的面积、景区的形式和水源的来源来定位。东丽湖的水资源是东丽湖居住小区进行水景设计的最大的基础。要把天津市当地的文化景观与小区内特色的住宅建筑统一起来,利用好小区的地形条件和特点,把东丽湖居住小区营造成为一个符合天津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水景住宅小区。

还要注意小区的风向、风的声音、水景的声音等因素对小区附近环境的一些影响,因此小区的水景观要在小区合适的区域进行建造。在居住区内建造人工水景的时候,水景最好是要运用可持续和循环利用的方法去营造,这样水景也可以体现出其特有的灵性和活力,可以很好的做到与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统一,把小区的水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第五篇: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模版]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具有的特性

根据园林建设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运用水元素设计出立体化的动感成果,规划出魅力十足的园林景观艺术作品。这就是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特点。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水景的设计可谓是传神之笔,如果设计师还应用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视觉、嗅觉和触觉。这表现了水景全新创作的运用特性。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完美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全面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动与静相互结合、色彩的相互搭配、山水的相互融合、光与影的运用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且依据各自城市的发展、品味及其它整体方面因素来进行提升,所以,水景的设计需要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从各个方面逐步探究,解析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营造理念,把水元素充分的发挥运用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之中。

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