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建设文化大市部署工作汇报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7-107124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9 13:00: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建设文化大市部署工作汇报

9月26日,县委召开九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省委建设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充分表明县委对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这次全会的召开,在**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

任重大。这是一次全面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和态度,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有所作为。

一、抓学习,打牢建设文化**的思想基础

近两个月来,我局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省委十届七次、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的主要内容组织了初步的学习贯彻。县委书记黄树正同志上午所作的报告,充分阐述了建设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建设文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文化**的工作重点,这是一个充分体现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完全符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的报告。我们将把学习、传达、贯彻好县委黄书记所作的报告和李县长的总结讲话作为当前文化部门的头等大事,结合会上印发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文化部门的工作实际以及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全会的精神上来,树立新观念,用解放思想的新成果,在文化**的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

二、抓关键,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让城乡居民在更高标准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我们将通过继续抓好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巩固和提高“文化先进县”的工作成果,推进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县、镇、村三级网络的思路和布局,县城重点抓好新的文化馆、图书馆的管理使用,管好、用好文化中心,发挥县城大型文化设施的辐射、示范、聚集的功能。着手**红色博物馆的建设。指导镇一级抓好综合文化站、中小型文化广场的建设。指导村一级包括社区居委搞好农家书屋和可供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的小型文化广场建设,早日实现全县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在重点抓好文化市场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表演“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文化高端人才,发现和培养“草根人才”、“乡土人才”。用文化荣誉制度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激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我们将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为龙头,办好流动书香车、流动数字电影放映、流动展览、流动演出等文化服务项目。以**文化网为龙头,办好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以及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网,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丰富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手段。

三、抓活动,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组织开展好各种主题性、节庆性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手段。我们将认真抓好广场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文艺、电影、图书“三下乡”活动以及农家书屋建设,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与此同时,规划一批常设性的县级文化赛事、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发挥好文化中心等文化场馆的功能作用,使之成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

四、抓亮点,不断擦亮**文化品牌

我们将按照县委全会提出的“六举”并进的工作思路,整合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文化名片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以巽寮一台戏为载体,以用普通话演唱等举措为传承创新手段,提高国家级“非遗”项目——**渔歌的文化内涵以及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力度。二要以中洞红色旅游产业园区、平海古城产业园区为

载体,创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机制。三要突出象棋、龙形拳、舞龙、舞鲤鱼、楹联等特色,制订传承创新发展特色民间文化的工作规划,把我县的象棋之乡、龙形拳之乡、舞龙之乡、舞鲤鱼之乡、楹联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四要突出我县革命历史主题,在规划设计、装饰布展等方面精心组织,打造好**红色博物馆这一

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文化**建设得天时、地利之便,人心所向,正逢其时。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县委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在汕头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芸

(202_年9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阶段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下来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动文化大市建设,进一步为建设经济强市和构建和谐汕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开局良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在总结首批试点地区和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改革进一步向面上推开,向广度和深度拓展。4月份,全省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改革试点市,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在听取了省会议精神传达以后,决定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成立了汕头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与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套人马、两个任务,并将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林木声、黄志光、蔡宗泽、陈奕威、王芸、罗仰鹏、陈茸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宣传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调研,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对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重要的指示。与此同时,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推进了若干具体措施,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了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调整归并,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了广播电视单位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各区县文化广电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调整归并工作和三定方案也正在积极落实之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汕头市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从4月1日起实施,执法部门依法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

二是积极推动潮剧事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同志关于振兴潮剧的要求,认真开展潮剧改革的调研工作。市委宣传部多次召开潮剧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界对振兴潮剧的意见和建议;外出学习考察粤剧改革的先进经验;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振兴潮剧”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综合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起草了改革和振兴潮剧的调研报告,并形成了《汕头市振兴潮剧的工作意见》,即将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颁布执行。

三是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黄志光市长亲自带队到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办公。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将两馆的建设缺口资金列入开行贷款项目,并要求在资金落实以后尽快完成收尾装修配套工程。此事正在落实中。近期,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按照省要求做好文化产业普查工作,组织制订我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是制定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意见》(粤办发[202_]4号)文件和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文改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草拟了《汕头市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并向各区县和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各区县、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社保局、市地税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都按各自职能对方案的制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文改办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蔡宗泽副书记亲自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9月8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并审议通过了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将依据这个《方案》,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二、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改造和提升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经济强市、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必须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进一步巩固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观,从我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尊重群众,尊重实践,鼓励切合实际、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和试验。三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文化单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效益,科学界定、明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清不同类型,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以潮剧和电影业改革为重点,组织突破,以点带面。各区(县)自行确定改革重点。四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着眼文化大市建设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文化体制改革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与法律法规体系相衔接,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相衔接。

(三)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是:至202_年,基本完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初步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以及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有机统一。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按照各自不同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转制,国有文化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基本完成潮剧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电影试点单位的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

三、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党和政府对宣传文化领域的宏观管理能力。

一是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市委宣传部作为全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各级宣传文化系统,包括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等方面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管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舆论导向、党管新闻媒体、党管干部不动摇,通过提出立法建议、制订方针政策、推荐重要干部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政治领导,抓好宏观管理,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推动体制改革,增强党和政府对宣传文化领域的宏观控制力。

二是要加快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以调整归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设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为契机,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文化单位”向“管文化市场”、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构筑有利于“大文化”发展的政务环境,切实履行好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行政执法职责。抓紧做好调整归并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设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工作。

三是要加强行政执法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实现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相对分离,将文化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统一交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行使。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推动执法重心向区、县下移。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四是要加强行业自我管理。加强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自治,大力支持文化行业协会的发展,提高间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市属新闻媒体改革。新闻媒体是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在坚持“四个不能变”,即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坚持党管媒体不能变、坚持党管干部不能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抓好宣传,搞活经营,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要把增强新闻宣传的宏观调控力和建立充满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统一起来,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集体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逐步理顺新闻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的关系、建立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和建立评估制度,在印刷、广告、发行等经营性范围内建立融资体制,深化报业改革,推动报业发展。

市广播电视台要清晰界定广电系统管与办的职能,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完整划入新设立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为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属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成员单位,受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按职能对其实行行业管理。要按精简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全市广电网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经营,承担完成宣传业务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继续享受国家和省、市对广播电视业原有的优惠政策;要通过整合资源,逐步将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并对经营性业务部门实行公司化改造;努力创办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频道栏目,提高地方台自办多形式电视广播栏目的能力和水平,逐步试行节目制作人制度,将栏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挂钩。

二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主要包括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的改革。对这些单位,要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通过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具体要做到:第一,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人员总量规模;第二,建立并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第三,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度;第四,加强和完善聘后管理;第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以面向市场、转制改企、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快公司制改造,逐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不断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市新华书店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国有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动新华书店的集团化建设、连锁经营体制建设,鼓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与市新华

书店之间相互持股,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巩固粤东出版物发行中心的地位;结合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企业机制的根本性转变;突出发行主业,走多元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吸纳社会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股份制改造。市影艺总公司、市演出公司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加快市场化和公司制的改革转制工作步伐。

四是潮剧事业的改革。要以创新机制、繁荣创作、培养人才、培育市场为着力点,通过改革潮剧现行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生产模式和保障激励机制,有效优化、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文艺规律相适应的潮剧事业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潮剧艺术生产经营机制,促进潮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体要做到:

认真抓好广东潮剧院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确立广东潮剧院的省属院团位置,在潮剧事业发展和振兴中发挥示范作用。保持潮剧院及一、二团的事业体制,实行资金和政策的扶持,配好配强潮剧院领导班子,深化剧院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潮剧院直属表演团体要精简人员,整合资源,三个表演团体要各有侧重:一团应着重于精品创作、都市演出、对外交流;二团应侧重于面向群众,培养并输送优秀年青演员;三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逐步从“养人头”转变为“养项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建股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的演出经纪公司、舞台美术制作公司、潮艺影视制作公司。

整合资源配置。对全市潮剧团体和资源界定公益和经营性质,根据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实际需要,按照新型国有文化资产运行机制的要求,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可根据各地实际,采取“一团一策”的方针,对所属的潮剧表演团体进行转制改企试点,稳步推进潮剧团体的体制改革。

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鼓励人才围绕创作项目优化组合,制定落实《汕头市重点潮剧项目创作生产资金扶持办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支持戏曲学校与高校联办艺术教育和艺术骨干培训工作,对学生学费实施减免的特殊政策。加强对潮艺名人名作的宣传,重视对中青年艺员的再教育和师承培训,充分发挥老一代潮剧艺术家在潮剧事业发展繁荣中的作用。

实施精品工程。健全“广东省汕头艺术创作基地”建设,实施剧本创作签约制、优秀剧本征集制和重点剧目招标制,培育优秀剧本和精品剧目。争取近年内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华大奖”、戏剧表演“梅花奖”等重大赛事活动中有新的突破。办好“汕头国际潮剧节”等重大文艺活动。

培育规范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法规,保护潮剧知识产权。切实加强潮剧演出企业团体的管理,加大潮剧演出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演出市场秩序。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潮剧行业协会的管理。

培育潮剧观众。要积极探索传统戏曲现代化路子,坚持“三贴近”,大胆探索创新,使潮剧适应观众的现代审美需求。大力推行送戏入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编写潮剧潮乐乡土教材,在我市部分中小学校中试点性开设潮剧潮乐课程并逐渐铺开。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潮剧艺术传播活动,扩大艺术氛围和影响,培育新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城市观众群体。加强硬件建设。筹建汕头潮剧(潮乐)艺术博物馆,建设潮剧库、潮乐库,保护文化艺术遗产,促进潮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易地重建工作。

增加财政投入。对公益性优秀艺术团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价值的民营团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资助;对重大艺术活动和赛事、重点剧目的投产和演出给予专项拨款。设立“潮剧艺术发展基金”,推动潮剧的创新发展。

五是电影业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电影业改革。按规范化程序对部分单位进行转制改企,妥善处理不良资产,整合部分失去市场竞争

能力的电影放映场馆,合理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采取实事求是、灵活多样、一企一策的做法,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在改革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影院布局及电影单位的资产、经营状况等因素,对效益较好的影院予以保留,并按程序逐步转制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对资产效益较差、发展前景不乐观或基本没有保留价值的影院,原则上予以关闭撤销,并按政策做好有关人员的安置工作。

六是文艺团体改革。吸取国内、省内文艺团体改革的经验教训,我市专业演出团体门类齐全、非专业团体活跃、民间文艺资源充足、经营管理机制灵活。我们要通过改革,促进我市演艺业朝着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对市歌舞团、杂技魔术团、话剧团、汕头潮乐团(市曲艺团)等市直文艺表演团体进行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探索对现有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资源整合,减少机构,分流人员,逐步实现由“养人”向“干事”、由“养团体”向“养项目”转变。在抓好专业文艺团体改革和建设的同时,总结汕头爱乐交响乐团、爱乐民乐团、爱乐合唱团等业余团体依托社会力量办文艺团体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扶持兴办业余文艺团体,充分发挥业余文艺人才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繁荣汕头文艺事业,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通过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促进潮汕地方特色文化和优势文化事业与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旅游业的结合,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新、特产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形成争创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一是制订和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做好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适时出台《文化市场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壮大优势文化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做强做精我市音像制品生产基地,不断调整优化印刷产业结构,鼓励扶持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不断壮大实力,上规模上台阶。

三是鼓励、扶持文化旅游业、文化商贸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倡导并扶持特色经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建设,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发挥文化生产服务类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自律作用,推动文化行业自治自强。加强与粤港澳海外演出网络的连结与合作,丰富我市演出市场,提升演艺市场文化品位。

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兴办文化实业,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引进和开发新的娱乐形式和项目,不断丰富娱乐品种。

(四)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配套政策。确保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扶持,鼓励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

贯彻落实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等,对本次文化体制改革中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按照“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解决转制、改制过程中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未聘人员待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转岗安置问题。

四、真抓实干,积极稳妥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要按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制订改革工作方案,提出修改、制订地方性文化法规政策的建议,决定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化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各区(县)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并结合实际制订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二)积极实施,完善提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台各项改革的操作性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试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三)严肃纪律,及时请示报告。改革试点单位要严肃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改革工作纪律,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按规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和宣传试点工作情况。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增强政策观念,规范工作程序。各单位改革方案,需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四)把握进度,有序推进。202_年12月底前,广东潮剧院、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有试点任务的单位和地区,要完成各自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制订工作,市直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完成内部改革实施方案制订工作。202_年8月底前,要按照各自方案,基本完成试点改革工作任务,并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书面报告。202_年底前,市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分析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改革成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同志们,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大力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市的试点工作任务,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繁荣发展。

第三篇:增强建设文化大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我市

增强建设文化大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我市

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共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业斌

党 的十六大报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这是我们党理论成熟和文化自觉的 高度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张德江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当今时代,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地 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牞为我们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建 设文化大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需要,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我市 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化建设工作,围绕建设文化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狠抓落实,把我市文化建 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促进融合,全面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当 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构成一个国家、地区重要的“软实力”。我们在加强和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中,一定要根据世 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态势,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相互融合,不断拓展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牞不断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要把先进文化渗透、融合到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和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宣传思想战线和文化部门作为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的承担者、推动者和 主力军,要积极主动地大力推进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提升和发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公民道德体系 为重点,深入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在全社会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的惠州人精神。二要通过推进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三要加快促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全面提升我市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我市的文化品位。

(二)要把先进文化渗透、融合到各级政府、各公共事业部门和城市社区工作中。各级政府、各公共事业部门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重要推广者和实施者,都要自觉、主 动、创造性地把先进文化渗透融合到各自的工作中。城市社区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服务部门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素质、审 美水平、文明程度展示的重要窗口,要重点加强各级政府和各个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和各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

(三)要把先进文化渗透、融合到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去,渗透、融合到县域经济、企业经济特别是服务业中。在现代社会,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中去。文化 “基因”已成为产品价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成为企业竞争和产业竞争的重要要素。一是要注重在产品开发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品 牌打造中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企业素质的灵魂,要发展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在县域经济建 设中注重文化建设,使文化优势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不断增强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在服务业、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中注重挖掘“文化 赋值”,增强吸引力和提高经济价值。四是民营经济要着力在提高社会信誉、提升社会形象方面下工夫,把企业更快地做强做大。五是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界、商业界也要积极主动地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经济活动中。

(四)要把先进文化渗透融合到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生态、人文环境建设和社会生活环境建设中去。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是一 个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内涵的直接展示和具体体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软硬环境建设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城市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个国家级金牌。但是,我 们的城市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还不够深,文化品位还不够高,文化个性还不够鲜明。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加大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力度,深化城市建 设的文化内涵,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城市建筑物,道路及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充分注意和体现人文价值精神和 科学理性精神,在体现中国气派的同时体现惠州的地方特色、地方风格,这样才能不断改善我市的城市形象,增强惠州的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抓住重点,明确目标,确保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文化大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更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明确目标,全力推进。我们要立足惠州的实际,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切实突出地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充满前途的朝阳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为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确定科学的路径;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元化的文化产业 投资体制和市场主体;三是加快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根本转变;四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鼓励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协 作,调整我市现有的文化产业及优化文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传媒业、旅游业、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业、娱乐业、休闲保健业等支柱性文化行业;五是要扶 持一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文化优势产品,组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使文化产业 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驱动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部 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一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实现政事、政企和管办分开。二是对社会性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大 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也要深化改革并加强内部管理,转换机制,改善服务,增强活力。

(三)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加快“四东文化”建设。惠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和东纵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 资源与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资源为表里,交互辉映,是我们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依托和潜力所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资 源优势,加快“四

东文化”建设,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优势,使“四东文化”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四)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每年建设1至2个重点项目,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建成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必须有必要的财力投入。首先要更新 观念,创新机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文化建设资金。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事业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力争年年有 新发展、年年有新突破。其次在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支持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的同时,市财政也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是设立全市性的文化事业发展专 项资金,在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吸引社会资金同时争取省级文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二是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基础设施是重要载体。要充分运 用财政手段集中财力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几年内重点建设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惠州市社会科学大厦等一批标志性的重点文化工程,把我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 设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五)夯实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把我市的文化事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工程,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二是优先发展教 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产业;三是加快科技事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四是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地方哲学社会科 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五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壮大实 力,增强活力,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公共危机预警体制和应急处理体系,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 改善;八是积极发展体育、卫生、旅游业,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锻造一支优秀的文化人才群体。在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时代,人才是最为宝贵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着力培 养、锻造一支素质高、创造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一要加大培养力度,创造各种条件使本土文化人才得到成长,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二要加大引进力度,针对文艺人 才特点,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加盟惠州的文化建设大业;三要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既有创作型人才又有管理型人才,既有经营型人 才又有复合型人才的文化人才梯队;四要建立奖励机制,通过设立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文艺创作奖和相关基金,重奖文化精品和文化精英,激励文化生产和文化创 新,为我市文化建设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社会导向和良好氛围。

三、狠抓落实,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

文 化建设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关系到惠州长远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资金投入多,工作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也很高。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落实是推进工作的根本途径和关键环节。我们要通过狠抓落实力争早 出成效多出实绩。

(一)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求真务 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切实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坚 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把我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要通过统一思想认识抓落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认识是抓好落实的前提。只有认识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才能全市上下步调一致,才能把广大干部群众重 视

和投身文化建设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凝聚起来,才能把全社会各个方面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大家抓落实、求实效的干劲激发出来,在全社会形 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片面的经济观,克服重经济、轻文化的旧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大文化观,牢固树立抓文 化建设也是抓经济、也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观念,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

(三)要通过树立典型和典型引路的方式抓落实。发现和树立典型,通过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进工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近几年特别是全市文化 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文化建设涌现了一批勇立时代潮头,在文化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典型单位和企业,如全市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体制改 革走在全省前列,受到省广播电视局领导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我们要通过大力宣扬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 探索创新、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办文化,全社会大办文化的大好局面。

(四)要通过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惠市委发犤2004犦8号)已经颁布实 施。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快惠州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惠州市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工作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要加紧征求 意见,力争尽快完善早日出台。要通过落实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落实财政投入和经济措施,从政策上支持和确保我市顺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 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要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通过强化责任抓落实。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外在约束,是确保落实的有效手段。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确定 的我市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切合各地各部门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文化发展目标,层层分解工作任 务;要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建立例会制度和简报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解决问题;要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我市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纳入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规划中,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狠抓落实,做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表 率,争当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促进派,争当文化大市建设的促进派。市委市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将派出文化建设检查组督查各地各部门文化建设的进展情况。

建 设文化大市是我市建设珠三角东部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承担着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的神圣使命。如果说经济强市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名城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产业支柱,那么文化大市就是我市经 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强劲翅膀。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 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具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早日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 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活力充沛的文化大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街道文化俱乐部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街道文化俱乐部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我们**街道位于**区东南部,面积平方公里,下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共有企业200余家,202_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亿元。在经济高速的发展同时,我们街道在广泛调查研究后觉得,建设基层文化俱乐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为此,我们拟建一批较高档次的村文化俱乐部,用先进文化占领广大农村的文化阵地。目前,街道已建立起**和**两村的基层文化俱乐部。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夯实了工作基础

今年上半年,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在传达**区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后,将基层文化俱乐部的创建工作作为今年街道文化工作的重点,并成立街道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领导小组,街道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人大副主任***任副组长,党政办、文化站、科教文卫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负责了解情况、交流信息、具体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各村把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及时加以研究,做好统筹安排、搞好部署。为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的领导,各村都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支部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切实抓好落实,夯实了工作基础。

今年7月,街道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根据“成熟一

个、创建一个”的原则,出台实施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根据创建标准,采用新建、改建、扩建、联建等形式,为每个村兴建一个文化俱乐部,确立了**村和**村为首批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村,专门聘请了100多名村级文化宣传员,负责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及文化活动工作。接着,邀请区文体局有关专家,多次对**和**两村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目前,两村的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社会效益开始发挥出来。

二、积极发动,搞好宣传,营造了工作氛围

要建好基层文化俱乐部,首先必须搞好宣传工作,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街道在今年6月召开了创建基层文化俱乐部动员会后,各村相继召开了创建动员会,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努力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如**村,从四个层面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班子的思想认识;二是召开党员、队组长会议,听取搞好基层

文化俱乐部建设的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三是利用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造足声势,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街道还深入开展“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大讨论”活动,在三个方面形成对“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的共识:一是它适应广大群众的意愿。二是它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它符合当前农村实际,针对性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由于宣传广泛,全街道广大群众热切希望尽早建立起基层文化俱乐部,这对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实际,加强创建,积极组建俱乐部

各村围绕创建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强基层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村先后投入15万元资金,建起了占地面积达9

亩的文化俱乐部。俱乐部内共由七间三层楼房组成,其中有一个多功能娱乐大厅、一间图书阅览室、一间书画室陈列、一间健身室、一间影视室、一间聊天室、二间招待室、一间碗盏放置室、一间贮藏室和一间门卫值班室,并配有二名值班管理员,经常打扫卫生及整理园地。并种植了各种花木近1500多株,使绿化面积达到1000m2,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整个文化俱乐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成了村民的最佳休闲去处。

四、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为使文化俱乐部充分发挥作用,街道对其进行了积极引导,使其发挥出

更大的作用。首先,让知识进村入脑。村里建立了学习制度,每月一次组织学习。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社会主义法制规范及时事政策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村按照”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精神,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创办

了老年电大办,坚持“教、学、乐、为”有机结合的教学方针,通过电大教育为中老年人讲授适应现代生活的有关知识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身体健康,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所有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电大教学班的学员已发展到40多名,共有26名学员领到电大毕业证书。为了配合村民更好学习,**村特地添置图书202_多册,证订了各种报纸20余种,刊物杂志近10种,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其次,让活动陶冶情操。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街道积极开展送戏进村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在文化带的建设部署会的讲话稿

在文化带的建设部署会的讲话稿

同志们:

XX文化带是诗画XX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项很有内涵的工作,具有从古至今走向未来的重大意义,也是文化XX建设的一张“金名片”。这次会议的主X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部署启动全省XX文化带暨XX唐诗之路建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1.规划布局思路明晰。继20XX年我省出台《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后,20XX年发布实施《XX省XX文化发展规划》,今年又印发实施了《XX唐诗之路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XX唐诗之路建设的目标、要求及路径。

2.XX沿线各地积极有为。

一是XX唐诗之路:XX今年X月被称为“中华第一高瀑布”的XX山大瀑布建成运营,XX位于XX风景名胜区的XX公园建成开放,XX、XX等地完成“诗画剡溪”XX江综合整治,XX谋划建设稽山鉴水唐XX,XX着力打造XX唐诗之路起点XX,XX建成“唐诗之路”景观小品等。

二是XX河XX:XX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XX个标志性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建设方案。

三是XX江XX:今年5月兰溪至建德水上XX复航,XX、XX等千年古城复兴有序在推进。

四是XX山水XX:XX成功创成5a级旅游景区。

3.XX建设助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20XX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XX%,占gdp比重X.X%;旅游总收入破万亿,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X%,占gdp比重X.X%。从文旅产业的增速看,二者均超过了gdp的增速,说明我省文旅产业的增长空间还很大,未来都将能够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XX文化带是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XX唐诗之路又是XX文化带的领头羊,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推进XX文化带建设,首先是启动XX唐诗之路建设。XX唐诗之路建设的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建成“一园三地”,即幸福美好家园、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X项工作:

1.加快恢复XX唐诗之“路”。

一是水路。启动实施XX运河至XX航道串联提升工程,加快打通从XX运河、XX江、XX的水上旅游航线。省水利厅要研究XX河道的小水电清理整治,力争到202_年完成剡溪的河道畅通。

二是山路(古道)。启动实施XX唐诗之路古道驿站修复工程,重点修复提升自新昌天姥山经XX山至宁海的千年唐诗古道。

三是文化之路。要通过对历代名人故居、名人题刻等抢救保护,深入挖掘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等XX传统文化思想,以“诗”串文,还原XX文化之路。

2.加快挖掘XX唐诗之路的文化价值。

一是诗画文化。要通过对沿线王羲之等名人的诗词、书画作品的挖掘、整理,保护再现一批诗画实景地。

二是山水文化。围绕X湖、XX湖、XX等文化水脉,XX山、XX山等名山文化,加强对山水自然生态的保护修复。

三是佛道文化。挖掘提升以XX、XX等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XX、XX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展现行道立德、济世利人等佛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是名人文化。重点推进阳明故居、书圣故里等保护与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特色小镇。

3.加快擦亮XX唐诗之路的“珍珠”。

一是XX文化名山。实施文化名山景区提升(扩容)工程,着力打造XX山、神仙居等千万级核心景区。

二是XX人文水脉。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幸福河”等建设,保护修复水上XX沿线的古纤道、古堰坝、古渡口等文化遗址。

三是诗意森林古道。完善徒步道路、休憩驿站等设施建设,有序恢复XX山XX古道、XX古道等森林古道。

四是文化遗址公园。实施一批XX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重点建设提升上林湖越窑遗址公园、兰亭景区等一批遗址公园。

五是XX名城古镇。要编制名城古镇保护专项规划,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建设复兴一批名城古镇、XX古村、美丽乡村、海岛公园。

4.加快推进串“珠”成链。

一是文脉串“珠”。深化XX唐诗之路文化挖掘研究,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宣传XX唐诗之路。

二是交通串“珠”。实施“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实施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工程,推进健身步道、登山步道、游步道、古道串联成线。

三是游线串“珠”。重点打造唐诗古道体验游、水上XX观光游、“名山仙境”自驾游、“X学寻踪”研学游、海上XX起航游等旅游线路。

四是数字串“珠”。加快建设全省“数字XX”平台,加快布局一批“数字XXe站”体验中心。

5.加快做强做大文旅产业。

一要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建设XX“十里红妆”文化街区等文化特色街区和小镇,打造一批XX特色旅游企业。

二要设计一批新抓手新载体。系统挖掘梳理唐诗、宋词资源,谋划设计一批唐诗宋词研学游、体验游等旅游路线。

三要完善市场化投入机制。创新bot、ppp等模式和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XX项目建设。

总体看,XX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四条XX“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串连了我省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全域发展之“链”,各地要根据XX省XX文化带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都要抓紧动起来,大力实施“四十百千”工程,形成一批新的景观亮点和旅游景点,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努力把XX文化带建设成为魅力人文带、黄金旅游带、美丽生态带、富民经济带、合作开放带,为“重要窗口”增光添彩。

1.完善工作协同机制。

省级层面,在省“四大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下,建立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同和省市县联动,研究实施XX统计指标体系。

市级层面,要建立XX区域一体化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例会。

县市区层面,要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把工作落细落实。

2.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土地方面,支持将XX唐诗之路涉及的重大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按有关政策配套用地指标。鼓励利用存量工业、仓储用房发展文旅产业。资金方面,设立XX亿元XX文化带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擦亮“珍珠”、串“珠”成链等项目建设。

3.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将XX唐诗之路建设纳入省推进“四大建设”考核内容,建立重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坚持保护优先,加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修缮保护的全过程监管。定期评选激励一批XX文化带建设先进市县,创新工作举措,系统性推进XX文化带建设。

同志们,以XX唐诗之路率先启动为标志,我省XX文化带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XX明珠,推进串珠成链,努力将XX文化带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把XX大花园建设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建设文化大市部署工作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