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共5篇)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7-107483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2 18:41: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

摘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

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老人们的权益在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否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他们的生

活状况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开始对城镇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

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

关键词

尊老 养老院老人 生活现状 社会关怀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了解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关爱老人,呼吁社会关爱”为主题,以小区敬老院为调研对象,展开本次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为了统计调研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对老人进行采访。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与老人沟通了解的情况

老人们会有人进行全面的健身、康复计划。为他们提供温馨、科学健康的养护服务,定期对他们体验、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室内设施也出人意料的好,简直就是星级敬老院,俱乐部式的休闲,大型综合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休闲场馆。沙壶球运动

厅、影视大厅、台球厅、舞蹈厅、棋牌室、健身房、羽毛球馆、KTV、书画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温泉等等。我们听着老人们的事迹以及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感觉精神很好,他们甚至有的家人选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等重要节日,显然他们在这里已经适应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这样。

这儿的老人大多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们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院长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二)老人们生活条件的调查

我们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多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采访院长了解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尽管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但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3.1,当前,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3.2虽然大部分的敬老院设施相对完善,但仍有不少敬老院寝室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供暖问题,有时候会不及时。还有部分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一栋楼只有六七个灭火器,而且老人们大都不懂如何使用,且防火防灾意识较弱,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认为敬老院里的大厅应该切实利用起来,对老人进行简单的知识普及。或许在保障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之前,首先应该解决安全保障的问题。

3.3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因为有的敬老院大多是老的筒子楼,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虽然目前很多敬老院已经设置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但毕竟还不够普及,价格也相对过高,所以合理根据老人们自身情况安排寝室很有必要。

3.4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3.5虽然总体来看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些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虽然大多老人们室内的居住条件已经相对较好,然而大多敬老院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还不尽完善,同时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希望能在保证老人们入住成本不很高的前提下,多建设一下各种娱乐设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

四、调查心得与体会

这次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多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

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第二篇: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

摘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老人们的权益在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否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开始对城镇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

关键词

尊老 养老院老人 生活现状 社会关怀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了解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关爱老人,呼吁社会关爱”为主题,以小区敬老院为调研对象,展开本次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为了统计调研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对老人进行采访。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与老人沟通了解的情况

老人们会有人进行全面的健身、康复计划。为他们提供温馨、科学健康的养护服务,定期对他们体验、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室内设施也出人意料的好,简直就是星级敬老院,俱乐部式的休闲,大型综合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休闲场馆。沙壶球运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厅、影视大厅、台球厅、舞蹈厅、棋牌室、健身房、羽毛球馆、KTV、书画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温泉等等。我们听着老人们的事迹以及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感觉精神很好,他们甚至有的家人选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等重要节日,显然他们在这里已经适应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这样。

这儿的老人大多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们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院长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二)老人们生活条件的调查

我们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多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采访院长了解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尽管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但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3.1,当前,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3.2虽然大部分的敬老院设施相对完善,但仍有不少敬老院寝室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供暖问题,有时候会不及时。还有部分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一栋楼只有六七个灭火器,而且老人们大都不懂如何使用,且防火防灾意识较弱,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认为敬老院里的大厅应该切实利用起来,对老人进行简单的知识普及。或许在保障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之前,首先应该解决安全保障的问题。

3.3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因为有的敬老院大多是老的筒子楼,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虽然目前很多敬老院已经设置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但毕竟还不够普及,价格也相对过高,所以合理根据老人们自身情况安排寝室很有必要。

3.4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3.5虽然总体来看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些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虽然大多老人们室内的居住条件已经相对较好,然而大多敬老院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还不尽完善,同时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希望能在保证老人们入住成本不很高的前提下,多建设一下各种娱乐设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

四、调查心得与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这次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多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

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第三篇: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调查人:王理雪(组长)王晓晨、刘恒、万晶晶(成员)

调查时间:202_年7月20日

调查地点:保定市北市区景园敬老院幸福园

调查对象:幸福园中的老人及管理人员

调查目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的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被送进了敬老院,那么他们在敬老院中生活的状况如何,衣食是否满意,子女探望是否频繁,敬老院及社会给予了老人多少关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对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

为了了解敬老院中老人生活状况的问题,我们小组于202_年7月20日在保定市北市区景园敬老院幸福园进行了走访调研活动,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7月20日早晨,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这个活动一方面为了了解现如今敬老院中的老人生活情况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热情和帮助。考虑到调查的可靠性,我们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离我们较近的景园养老院。去之前我们买了一串香蕉和一个大西瓜,希望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为老人们带去一丝清凉。乘22公交车到达了那儿,道路有点泥泞,走过一片庄稼地,景园敬老院就在我们眼前了,院子不大,活动的老人也寥寥无几。因为前一天我们已经与景园敬老院的负责人进行了前期沟通,对敬老院的基本情况及敬老院中老人的信息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我们一到那儿,李大姐就热情的招呼我们,说看这儿看老人不用带什么水果,光是陪他们说说话他们就很开心了。从这句话以及略显荒凉的环境,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来到这儿的老人还是有点孤单的。

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我们也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李大姐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打扫打扫卫生,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们首先找到院长王大哥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

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关于日常饮食方面,王大哥说,因为这里的老人很多牙口已经不好了,再加上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但并不缺乏营养,平日里早晨包子馒头小米粥,中午晚上荤素搭配,有菜又汤,每逢过节,会为老人们包水饺。院长表示,大家伙食都吃的一样,可能有些挑剔的子女也会定期来拜访送食,所以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接下来李大姐带我们拜访了三四个老人的房间,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们通过和老人的交谈以及与护工的交流中知道了老人们进敬老院的原因:A.子女方面:无法照顾老人,请保姆不放心 B.老人自己:(1)不想给子女增加压力

(2)不喜欢做家务(3)现有居住条件差(4)孤单寂寞(5)家里无医疗设施和无紧急医疗措施(6)不喜欢与子女同住(7)餐饮不便(8)养老院管理规范(9)五保户老人。这些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聚在一起,也像一家人一般的生活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其实老人们在敬老院的生活都基本相似,一般都是5点多起床,然后敬老院也差不多都是8:00左右吃早饭,差不多都是吃稀饭,中午晚上一般都是一荤一素,开饭时间也都差不多,老人们一般睡的也比较早,一般晚上8:00就睡觉了,白天老人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打打牌,打打麻将,互相聊聊天,偶尔社区会搞搞活动参与参与。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1)个别老人缺乏精神动力和生活积极性,精神状态不佳,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没目标没追求;(2)院内没有可供老人娱乐的活动和设施,部分老人感到闲来无事;(3)部分老人之间关系不够融洽,个别老人之间会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坏了院内老人的和谐氛围;

(4)个别老人对敬老院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回家居住。

有一位王奶奶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刚进入她的房间时看到,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她正在用布绣一个坐垫,并不是简单的十字绣那一种,而是一层一层叠加着绣,老人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女孩子都会做这种绣花的活,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见我们有点不好意思,老人又继续说,不过你们是掌握了高科技的一代,手机电脑都会用,比我们要强多了。就这样长一句短一句的交谈着,奶奶跟我们说她的故事,我们分享我们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她说在这儿其实挺幸福的,儿女也时常来看她。她理解儿女有自己的事要忙,对这里的生活环境也很满意,说护工们都是别人家的子女但是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照顾她,不愁吃不愁穿,伙食就那么几样但是总比自己动手做饭强。闲来就自己找点活儿做,和同伴们唠唠嗑,也算是安享晚年了。和我们聊完天之后老人非要下楼看看,拄着拐杖扶着楼梯把手,偏偏不要我们搀着,我们看着老人的背影,心里百般滋味。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老人们的生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发现了敬老院的一些问题:

1.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一些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也有腿脚不太好的因为一楼房间不够被安排在了二、三楼。我将这个问题给院长进行了反应,院长说他也觉得不合理,只是老人住进来的有早有晚,住在一楼的老人都不愿意再搬到二楼去。我和一位住在一楼的大爷进行商量,终于说服他跟二楼的那位大爷交换寝室,在我离开的那天他们已经顺利交换,院长答应对其他不合理的安排进 行调整。

2.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我们将这一点跟院长协商后,院长也说将改善此事。

3.向敬老院负责人咨询过后我们得知,我们所拜访的景园是一所私营敬老院,所有收入都来自于子女或老人自己出的钱,根据需要护工服务的程度不同价格也从每月几百到一两千不等,这些收入也只能勉强支撑着敬老院的伙食住宿水电等一系列费用。没有民政部门下拨的款项,也少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这对提供给老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很不利的。据此,我们跟院长提建议,应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也要呼吁社会各界贡献爱心。院长也说将该少此事。

4.院民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逢雨天路滑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整个敬老院只找到五个灭火器,而且都安置在二楼,一楼没有安置,对此院长给出解释,一楼由于打水比二楼方便所以没有安置。我告诉院长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一楼起火没有灭火器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院长也同意只要下次民政拨钱,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5.虽然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虽然有娱乐室,但只有一台大电视,对老人来说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我们决定向民政部门反映此事,然后安排电影下乡走进敬老院,活跃敬老院的文化氛围。我还建议院长多订阅几份中国日报和齐鲁晚报进行传阅,还可以安排视力较好的识字老人,定期为大家读报纸,使老人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单调。

实践过程中,我对附近几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询问,发现也都存 在类似问题。并且发现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养老是个大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4亿,是世界上唯一60岁以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到迅速加快时期,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仍将处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5%,届时,我国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龄化社会。总之,养老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近年来,民政部门在老年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总的来说,盯了局部没看系统,我认为,要把养老事业统筹考虑,准确划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半自理能力老人和能自理老人。其中,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因为这不仅仅是老人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对于半自理老人,可采用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则应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政府组织公共服务的真正的任务,解决这类老人的卫生健康医疗问题。对于更大一部分能自理的老人,则是让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我们不可能时时陪在他们身边,但至少一周有两天他们不会孤单。一生的奔波劳累,终于现在他们可以好好休息了。或许不想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或许他们已经无家可回,总之他们来到了这里,希望的、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和一点精神上的慰藉。都说人老了容易寂寞,度着空虚的日子,在回忆里生活。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希望我们至少能静下心,多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陪陪他们,让所有的善意尽情绽放,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善行,让我们的老人们安享晚年。

第四篇:老人生活状况

当今的社会,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在先前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人口迅速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快速增长型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速增长型。正是中国这种不同与发达国家的自发式人口转变模式的诱导型人口转变模式,使出生率快速降低,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的寿命也大大延长,致使中国很快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中国面临与其他国家不同背景下发生的老龄化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做任何决定都必须从各方面出发,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之一是城乡的老龄化差别,而且城乡的对老年人的保健福利资源也存在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非正规就业的需求越来越多,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大量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单身或者全家进入城镇。由于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导致在城镇化过程中,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空距离的增大,使有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留守老人。

在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留守老人不仅“心空”,物质更“空”。他们没有城里诸多的老年娱乐场所可消遣,也没有广泛的社交圈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经济保障。虽然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村图景后,一些农村的公共设施有所提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有些问题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并不是说新农村的建设不成功,而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变,能在瞬间改变也只是一些硬件设施方面,关于软件方面就需要长时间的宣传、教育,才能深入人心,改变一些不好的旧观念或是现行不好的新观念。

农村留守老人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双重冲击,日益成为目前以及今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在子女乡城迁移流动对留守老人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集中在成年子女外出后的老年人养老问题、老年人抚养孙辈的隔代教育问题等几个方面。而流动人口外出对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目前在学术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近些年来,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大多针对某些特定的老年群体,如高龄老人城区老年人、城市空巢老人等,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其对策相对较少。

本文就从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问题出发,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以“202_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为基础之上,并结合自身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亲身体验,从感情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来分析与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问题形成的机制,并对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浅薄建议。

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问题的途径上,本文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问题的现有措施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从三个层次出发提出建议。首先是宏观层次——政府的政策层面的意见改进,包括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投入、实施政策减轻老人照顾孙子女辈的家庭负担和实施政策来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其次是中观层次上的分析,主要基于乡村层面与家庭层面,其中乡村层面上要求在乡村一级建立相应的心理机构、村干部的定期慰问和乡、村定期举办一些老年活动以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参与;家庭层面则包括家庭的感情支持、经济支持。最后微观层面——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具有一定的作用。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第五篇: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对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东坪中学1010班王诗怡

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目前媒体与政府、学者大多在关注民工的生存状态,而对于更多的滞留在农村的民工家人却关注不够。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我对安化县55位大专以上的成人发放了问卷,并对十多位老人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一些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调查目的: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情况及各界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看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外界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看法用问卷调查法

(见附件1),调查不识字的农村留守老人可用问卷(见附件2),生活具体情况也可直接询问。

二、调查时间:202_年8月1日至202_年8月20日

三、调查基本分析

(一)通过走访询问、聊天谈心的形式与老人进行交流后,我发现:留守老人生活状况并不好,总结起来有三点:

1、老人经济状况较差,而且劳动强度增加

子女外出务工的确带来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但是外出打工子女给父母的支持还不能成为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农村收入水平较低,在对外的调查中有人估计农村老人没有养老积蓄的要占到70%以上,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负担由儿子负担,但当子女外出打工后,他们给老人的钱比老人们的支出要低。

2、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虽然老人们都勤俭节约,但年纪大了,难免会有病痛,而且老人一生就是生大病,一次的医疗费就要花去不少钱。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

3、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过于单调。

除了看电视、聊天,偶尔打打牌外,老人就没有什么其它消遣的办法了,而且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省钱连电视也不看。调查的村子里也没有老年活动室或者老年协会组织。在对一些领导的访问中,附近的几个村庄也没有供老人娱乐的地方。

五、调查发现的问题:老人们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受到重视:(1)赡养钱子女无太多钱来资助。(2)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因为经济实力不同容易比拼导致不给老人赡养费。

(3)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

六、对外的调查报告结果:

1.80%的人不了解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也并不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只有少数的人会适当的关注。

2.67.3%的人认为农村留守老人所得照料较差,政府关心不够,社会在对于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做得一般。

3.42.6%的人觉得农村留守老人劳动负担重,孤独,压抑。77.65%的人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觉得社会因给予特别关注。

6.在问卷的最后,询问了他人的想法、建议,从中我选了几条,自己也想了几条作为报告的总体建议:

六、几点建议:

1.对老人就医情况要重视(譬如尽快在各个地区启用新型合作医疗)

2.为老人们增添的一些娱乐设施并妥善保管

3.多举行一些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快乐

4.加大力度开发农村,让老人们的子女可以回来工作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