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管理学》(吴照云)考试复习要点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17-85436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30 23:53: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管理学》(吴照云)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

(参考书:吴照云《管理学》第五版)

1.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3点)P19-20

2.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P4

53.行为科学学派(期望理论和X、Y理论)P54-6

44.权变、系统理论P69

5.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P9

36.企业文化内涵,学习型组织理论

7.社会责任内容与形式P133-13

58.目标管理内容P166

9.计划的内涵、特征、步骤及评价标准(2H5W)P18

210.决策概述和类型P20

411.组织设计的形式和原则及典型结构P272-292

12.组织变革的动因P310

13.领导权变理论P398

14.领导授权P40

515.沟通概述、方式P410

16.有效沟通的障碍P425-P430

1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8.控制定义、过程、标准和三种基本类型P470-476

19.有效沟通的原则(管理控制关键、原则)P477

20.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3点)P19-20

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①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

那些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而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则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能。

2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P4

5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基本思想:要求人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工作,不断学习新东西,并改变他们的工作,作为报偿,他们可以从高效率工作所带来的更多的物质利益和成就感获得满足。泰罗指出的四条科学管理原则是:①对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②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③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④均分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中的权利和职责,并最终形成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2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P58

理论要点:把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分成5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先后次序,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

这一需要层次理论有四点基本假设:①一种需要如果已经得到满足,就会被另一种需要代替,原来的需要将不再是激励因素;②大多数人的需要都是复杂的,因此,在任何时刻都要有许多需要在多人的行为产生影响;③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激励人们去从事某种行为;④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会比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

23.行为科学学派(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X、Y理论)P54-6

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在1959年与别人合著出版的《工作激励因素》和1966年出版的《工作和人性》两本著作中,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简称为双因素理论。他归纳出六个激励因素:一是工作上的成就;二是得到赏识;三是进步;;四是工作本身;五是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六是责任。

保健因素有十个:一是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二是技术监督系统;三是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四是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五是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六是薪金;七是工作安全性;八是人的生活;九是工作环境;十是地位。

期望理论:弗詹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几率模式。“选择性行动成果的强度”是指一个对某一行动成果的评价,“期望几率”指的是一个对于某一行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激励力”是促使一个人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的程度。

X、Y理论:X理论的要点: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恶劳的,只要可能就设法逃避工作;人几乎没有什么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而宁愿别别人领导;天生就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要使人们真正想干活,那就必须采用严格的控制、威胁和经常不断地施加压力。Y理论要点: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控制和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人堆自己所参与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对目标做出贡献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人在解决组织问题上,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的或抵制的态度,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遭遇所决定的;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个人的具体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使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和帮助引导的过程。

24.权变、系统理论P69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能适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一切只能权变,即应权宜之需而变。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系统理论即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形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环境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它与后者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就要使组织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互相协调,同时又要使组织系统适应环境,获得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25.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P9

3企业流程再造定义(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Redesign,缩写为BPR)指的是企业对其所从事的最关键与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及作业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的过程,这个再造过程通常是为了使企业在成本、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绩效取得大幅度改进。企业流程再造通过四个方面实施:价值链改造、管理结构与企业文化改造、基础技术设施改造和社会关系改造。

流程再造的目的与内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生产环节,或者使流程更趋于合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最小的成本、高质量.26.企业文化内涵,学习型组织理论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是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自主管理;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

27.社会责任内容与形式P133-13

5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企业是依托了社会存在的。只有充分履行了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最终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评估和认可,使企业有良好的形象,这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条件。

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另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有三种形式:

(1)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2)把这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28.目标管理内容P166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率地实现目标。

目标管理又称 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由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教授在1954年倡导的一种管理哲学。它是采用行为科学理论以及人性的参与管理的方法,使各级主管和部属会集协商,制定共同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由自我控制、自我评核,借以激励组织成员责任心和荣誉感,发挥工作潜能。

29.计划的内涵、特征、步骤及评价标准(2H5W)P18

2计划为对未来的预想及使其变为现实的有效方法的设计。包括确定目标和制定全局战略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和目标的行动方案。

计划的特征: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

计划的步骤:描述宗旨,评估状况,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制定计划方案,评价备选方案,挑选可行方案,制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具体内容在186页)计划评价标准:程序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具体参考书187页)

30.决策概述和类型P20

4决策的概述: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决策的类型: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高层领导者的决策,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基层执行者的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31.组织设计的形式和原则及典型结构(虚拟组织)P272-29

2我们常见的六种组织设计形式: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矩阵型结构、分部型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以及附加型结构。

组织设计的原则:分工明晰原则、指挥统一原则、权责对称原则、层幅适当原则、人职结合原则、部门化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平衡原则。

组织设计的新型结构:团队结构、虚拟结构、无边界组织。

32.组织变革的动因P310

从组织生命周期、组织变革的环境动力两方面作答:

(1)格雷纳认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在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和职工心态都各有特点。没一阶段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达到成长的目的。

(2)今天,越来越多的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环境,这又反过来要求组织适应这样的环境。激发变革的六种力量包括:劳动力的性质、技术革新、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市场竞争、社会趋势、世界政治。为了生存下去,组织需要决定的不是是否要变革,而是决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才能使变革最为成功。

33.领导权变理论P398

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便是权变理论的实质。最具代表性的权变理论主要有:费德勒模型,该权变理论创始人认为,任何领导行为都可能是有效地,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要看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当被领导者渐趋成熟时,领导行为要做相应调整,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如果被领导者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从(搞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路径-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是以期望水平模式以及对工作和对人关心的程度模式为依据的。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以他能激励下属打到主旨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人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领导方式一般有四种:指导性方式、支持性方式、参与性方式、成就型方式。

4领导者参与模型,该理论的特点在于,把领导方式同职工参与决策联系起来,按职工参与决策的不同程度,将领导方式分为五种类型,而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

34.领导授权(分权)P40

5授权就是向部属提出有效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权限和行动空间,让他们立足实际,对自己跌工作做出决策、判断、自主的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自主的运用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有效的开展工作。

授权要则:明确职责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3授权要留责

4分权而不放任

5授权要适宜(具体内容还是参考书,自己理解)

35.沟通概述、方式P410

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如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领导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给沟通下定义,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方式:

(1)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和物体的操纵

(2)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

(3)双向沟通和单项沟通

(4)人际沟通、群体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

36.有效沟通的障碍P425-P430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听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在沟通过程中,时常会有沟通无法进行或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沟通障碍。就其形成的原因来看,沟通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差。如果发送者不能清晰地发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接受

者不能准确地把自己所接受的信息反映出来,那么沟通就无法有效地运行。

(2)发送者的信誉。人们对信息发送者信任的程度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3)知识经验的差距。由于人们的个性及知识经验差异很大,一些在发送者认

为很简单的,不需多加以说明的信息,在接受者那里却是很复杂,需要加以解释才能理解的信息。

(4)渠道不畅通。信息沟通是在一定的信息传递渠道中进行的,倘若信息沟通

不畅通,必然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5)心理上的障碍。沟通双方都是有思想,感情,有内心心理活动的个体,如

果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必然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6)沟通时机不当。表现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

37.控制定义、过程、标准和三种基本类型P470-476

控制就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控制过程可以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三个阶段。控制的基本类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38.有效控制的原则P477

(1)反映计划要求原则

(2)组织适宜性原则

(3)控制关键点原则

(4)例外原则

(5)直接控制原则

(6)控制趋势原则

第二篇: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

说明:复习要点将涉及所有考试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内容实质的理解,而不应只注重死记硬背。

第一章

1、管理的起源

2、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3、传统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对管理学的贡献及局限(泰勒、法约尔)

4、行为科学学派的基本观点、霍桑实验及其结论

5、系统管理学派及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

6、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二章

1、伦理道德与道德观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

1、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管理工作

第五章

1、决策与决策理论

2、决策过程

3、影响决策的因素

第六章

1、计划及其性质

2、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七章

3、目标管理 第八章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4、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

第十章

1、组织变革及组织变革管理

2、组织文化

1、领导及领导风格

1、激励原理

2、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X理论和Y理论、强化理论

第十四章

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原理及分类

3、控制过程及有效控制

第十六章

1、创新及其作用

2、创新过程及其管理第十一章

2、领导理论 第十二章

1、行业环境分析,五力分析模型

2、战略性计划选择

1、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3、组织部门化

5、集权、分权与授权

第三篇:管理学复习要点

题型 :名词解释(5×4分);单选(30×1 分);多选(5

×2);分析题(20分);案例分析(20分)

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管理的含义、性质、特征;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章: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第三章: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系统原理;责权利三角定理;人本原理的内容

第四章:外部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研究的内容;决策的含义及类型;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的分析方法(会计算)

第五章:计划的含义、类型;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编制方法:网络图的主要内容、滚动计划法的含义及主要原则;目标管理的提出者、基本观点

第六章: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彼此的关系;两种组织形态的优缺点;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权力的含义和内容,分权的标志、途径

第七章:人员配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原则、具体工作;选聘的来源及其优缺点;人员培训的方法;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直线与参谋的含义及其区别;组织文化的含义、文化结构复合图

第八章:领导含义、过程图、要素;基本的领导方式及主要的领导理论

第九章:激励理论的提出者及其主要观点、激励方法

第十章:沟通的含义、过程包含的主要要素、阻碍沟通的因素、类型;五种网络结构类型的突出要点

第十一章:控制含义、类型、控制的过程

第十二章:创新含义;创新的基本内容

第四篇: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

3、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发展;

5、自然资源的耗竭;

6、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有害废气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

5、错误的消费观

(3)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一次污染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2等(这个应该可以自己判

断吧?)

二次污染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包括:因为CO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因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2同水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等等。(这个应该也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2)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 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三、什么叫环境生产?什么叫物质生产?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环境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2)物质生产P39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料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在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PS:三种生产理论,还有一种叫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3)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P

43(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四、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和主要特征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P69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应用: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界面活动控制理论是根据对环境问题的本质特点分析、思考提出的,它的提出使环境管理学有了区别于其他类型管理学的本质内容和具体工作领域,从而为进一步发展环境管理学,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界面活动控制论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这样就抓住了关键,切中了要害,从而才能保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五、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P76

(1)环境冲突协同论:就是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消极作用的发挥。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博弈论”

协同: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

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冲突—竞争—对立;协同—统一整合。冲突协同理论: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应用:冲突协同理论: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通过协同子系统的局部运动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部分运动效果之和,相反,如果子系统的运动之间不协同,甚至相互制约,那么子系统运动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系统整体运动的效果低于部分运动之和。

以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为例

对于同一种污染物而言,有些企业可以采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而有些则需要较多的费用,前者愿意削减排污量使排污许可指标富余并转让出去,而后者愿意购买排污权。

排污许可交易政策协同了不同排污单位在排污量上的冲突,协同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冲突,使排污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具体作法,能够在利益驱动下,积极进行生产工艺改革、实施清洁生产,增加排污余额,这使企业的生产行为与环境容纳量得到了协同。

六、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原则主要是指什么?

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逻辑上的全过程:立项、设计、施工、生产。时序上的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即原材料开采——生产加工——运输分配——使用消费——废弃物处置

七、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与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何异同?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区别: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只控制了从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控制不住城市的环境质量。而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八、什么叫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制定环境标准应符合哪些原则?环境监测有哪些主要特点?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应该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1)环境标准P1041、环境标准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总称。

2、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制定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中的定义)

(2)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P105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分为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

4、环境方法标准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6、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

(3)制定环境标准应符合哪些原则?P1051、保障人体健康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

2、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3、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贯彻高功能区用号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的原则。

4、制定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

(5)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应该满足哪些基本条件?P104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3、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

4、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要有可比性

5、代表性:要求监测结果能表示所测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情况。

九、目前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特征?对开发区进行环境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前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特征?

基本特征: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对开发区进行环境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原则:①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要原则。②环境规划实施主体必须兼具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③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④以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清洁生产的原则。⑤将环境管理手段溶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十、城市环境有什么特点?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城市环境有什么特点?P1411、在城市环境系统中,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系统骑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2、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1451、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

2、制定城市环境规划;

3、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

6、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十一、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排污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十二、流域环境管理有何主要特点?如何对流域环境进行管理?

(1)流域环境管理有何主要特点?

主要体现为流域环境问题及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2)如何对流域环境进行管理?P161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3、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4、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5、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十三、我国现行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主要包括哪些?P841、排污收费制度:根据我国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排污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缴纳排污费。

2、减免税制度:国家规定,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五年免征产品税,对污染搬迁另建的项目实行免征建筑税等。

3、补贴政策:财政部门掌握的排污费,可以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定期划拨给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用于补助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

4、贷款优惠政策:对于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项目等,可按规定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十四、什么叫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其主要特点包括哪些?

(1)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P21

4就是一个以“组织”为单位,以标准体系的形式规范和约束组织活动,特别是在产业活动方面的环境管理体系。

(2)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特点包括哪些?P2161、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

2、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

3、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

4、强调储蓄改进和污染预防;

5、强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6、强调生命州区思想的应用。

十五、什么叫环境监测?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1)环境监测P10

2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监测主要特点有哪些?P1031、系统性:因为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工作是由一系列不可缺少的环节构成的,比如布点和采样、分析测试、数据整理和处理、监测质量保证等;

2、综合性:包括监测对象的综合和监测手段的综合;

3、时序性:因为环境的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加之由环境监测对象大多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变化大;还由于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多、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多样性,因此,必须具有连续的数据,才有可能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误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也才能揭示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

十六、什么叫清洁生产?P2121、清洁生产是从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污染物的一种综合措施。

2、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9年下的定义)

十七、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涵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生物多样性的涵义?P24

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1、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生的遗传变异度,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在一定区域某一面积内发现的物种的数目及其变异,常用物种丰度表示;

3、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与生态系统内部,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

(2)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501、生物生境(栖息地)及其破坏:森林生境;湿地生境;其他生境;

2、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3、水工建筑、采矿等经济活动的影响;

4、过渡捕杀、捕捞、偷猎等多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5、外来物种入侵多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十八、什么叫自然保护区?应用生物圈概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建设和管理时,一般应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其评价指标包括哪些?

(1)自然保护区P256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应用生物圈概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建设个管理时,一般应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采取什么措施?P2651、核心区:在核心区内一般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或只允许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

2、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可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等不影响核心区保护的活动,但禁止狩猎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

3、实验区: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在实验区内画出一定区域开展路由活动,增加保护区的收入。在把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保护、研究、监测、示范、教育以及持续发展等多功能的开放式系统中,实验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核心区。在核心区内一般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或只允许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2.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可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等不影响核心区保护的活动,但禁止狩猎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如在特殊地段开展旅游活动,必须设有固定的导游路线和指示路标,防止游客误入核心区。3.实验区。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划下,实验区可进行植物引种、栽培和动物饲养、驯化、招引等试验;可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和实际需要经营部分短期能有收益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可建立有助于当地所属自然景观带的植被恢复的人工生态系统。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在实验区内划出一定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增加保护区的收入。

(3)评价指标包括哪些?P2661、多样性

5、面积适宜性

9、科研基础

2、稀有性

6、生存威胁

10、管理成效

3、代表性

7、社会经济价值

4、自然性

8、管理基础

十九、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P274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 ③排污收费制度 ④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⑤环境保护许可

证制度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⑧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⑨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危险废物处置代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新制度)

二十、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1.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原则。

3.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6.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五篇: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邢以群)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管理学课程,我根据教学大纲将管理学课程应掌握的知识点(不包括各章应掌握的具体概念)大致梳理如下,供大家复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管理学是统一命题,所以我在此列出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可能有的知识点不一定会考,有的考题可能会超出我所划出的知识点,但我想我所划出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学管理学课的人是应该掌握的):

管理学学习导引:管理学科体系的构成,学习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学习重点提示

第一章:管理是什么(能从各个角度阐述),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与人类其它活动之间的关系;组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组织,组织人与自然人有何区别;管理者是干什么的,他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他在组织中的基本职责是什么;由上述几点,应能推导出管理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以及为什么。

第二章:管理环境的构成,如何判断一个因素是环境因素、是什么环境因素,管理者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决策及其基本过程,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决策的模式、方法与技巧(对于决策方法只要求掌握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四章:目标及其重要性,目标的制定,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

第五章:计划及其作用,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对于计划制定方法只要求了解有哪几种方法,各适用于什么场合),时间管理要点。

第六章:组织工作内容,组织设计,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优点、缺点和适用场合,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原则,人员配备的目的和要求

第七章:权力及其类型,各种权力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职权,授权及其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和原则,集权与分权的优点、缺点、相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

第八章: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职责,领导影响力的来源,不同类型的领导理论之间的区别,主要的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勒温理论,管理四分图理论,费特勒模型,情境领导理论(应变领导模式理论),途径--目标理论

第九章:有效沟通的条件,个体行为对沟通的影响,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组织沟通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法

第十章:需求、动机、行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激励的基本原则,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章: 控制及控制系统(重要性和前提),知道各种控制的方法与类型(能区分),控制过程,控制的难点(标准及其类别、信息获取、原因分析、措施确定),有效控制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了解但没有列入考试,不会专门针对此出题,但应了解为什么需要管理创新,这一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日益突出。作为学习管理学,应纳入学习范围。

附录: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各种主要的管理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1世纪管理发展趋势

《管理学》(吴照云)考试复习要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