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持续发展之必要性
中国为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们在讨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之前首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先污染后治理到底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其实先污染后治理只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诸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经济,政治等各种主观客观因素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有效地治理之前一流的环境问题,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该学说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来治理和防止环境污染,而是指在当前现实状况下,环境保护无法与实际经济发展模式完全切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将忍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后果。
就我个人看来这是典型的妥协性处理态度,强调此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必将导致社会放弃环境保护,放纵环境污染---因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在他们看来。
历史地看,国外的环境治理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这种治理模式的代价高昂,也并不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规律。日本在回顾工业化历程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害是惨痛的,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资高10倍以上。一下所列举的污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环境污染至恶果:
国内:
1994 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
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
2003 三门峡:“一库污水”
近年来,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量有增无减,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也逐年增加,再加上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造成黄河水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使三门峡水库水质严重下降。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已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们却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二门峡市的一大“城市景观”。
2004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青衣江是四川省乐山市近4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一些造纸企业不是偷偷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已经使青衣江开始受到污染。2004年12月下旬,青衣江水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泡沫,并散发出一阵阵冲鼻的碱味,水质严重告急,周边的自来水公司也因生产达标饮用水的难度加大而濒临停产。如果污染继续加重,将使乐山市中区面临25万人断水的局面。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国际: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
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从上面国内外的案例可看出: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再行治理,所带来的必然是无法挽回的惨痛代价。
在我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已经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仅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继续增加,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二是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已经来临,近几年来,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次水污染事故。在一些地方,长期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害已从隐性转变为显性,典型表现为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污染的反作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呼声高涨。
四是国际社会的约束,在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时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远远低于当今,环境容量也远比现在丰富,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十分有限,而在生物多样性、臭氧层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更是空白。而今,情况截然相反,发达国家“先污染”时的“宽松”外部条件
已一去不复返。更严重的是,发达国家借全球化之势,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借此完成了本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却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大国正在成为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的一个新选项。
五是就全球资源供给能力看,有限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强劲的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导致石油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不仅加大了我们发展成本,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条著名的倒U型曲线,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当工业化程度达到高潮时,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随之到达峰值。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付出巨大的代价用于治理和改善。然而,中国不应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希望这条曲线可以相对平缓,即使付出较高的代价,从长远角度看,也是值得的。
因此我们应摆脱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平衡的发展道路综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的差异,以及我们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是无路可走的。
我国要走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的新型可持续工业化道路。这既是由于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更是对于我们子孙后代和世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二篇: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发展迅速,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在经济发展繁荣的背后我们的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矿产资源被挖掘;“三废”排放量超标;森林河流糟毁等。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
2014细分行业报告汇集
制造行业报告
互联网行业报告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
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地下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生活在被污染包围的环境中,人们没有意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代价太大。当保护环境的意识进入人们的脑海中,我们更应该马上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实现在经济大繁荣的情境下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与此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加速发展是我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社会经过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它要求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联系又有不同,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保护。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
人们不能无节制地过度耗用现存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的问题上,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些地方百姓急于脱贫,领导也急于发展,往往走一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经济是发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时出现了。一些地方领导环境意识薄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对这些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甚至鼓励,?家中了问题的严重性。先污染,?后治理,?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经济上的负担也是巨大的,?而如果采用科学的工艺,?走节约资源的道路,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则污染会大量减少,?环境可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在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问题上,领导首先要端正态度,严格行政,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而对于普通市民,我们急需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人们的意识观念上改变对于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促使其积极支持政府活动。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界的资源匮乏和环境 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制约着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相
互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 调,保证世世代代的永续发展。1980年3月5日,联 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 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 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 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 共识。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而 且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 先,它使人类改变了旧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否定 了人与自然的完全对立,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人类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 体,人类必须与自然保持和谐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 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源于环境保护,是人们对以 往所持有的传统发展观及发展模式的扬弃。它主要解 决的问题就是“为谁而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 题。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新型工 业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经济 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使国民 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 国家,必须协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防止片 面追求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思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设,才能促进经济繁荣。可持续发展思想面对当前的 环境危机,站在全球生态整体利益的高度,为我们找 到了一条既适合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道 路,为当前人类乃至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 向。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才能顺利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促进社会全面 进步。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得到全球广泛的承认和接
受,但是各国如何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实际目标、计 划、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起来却并 不容易。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明白:只有必须坚持 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环境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只有促 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 才能做到可持续。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宁可 暂时放慢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不应该破坏我们赖以生 存的环境。任何人为的创造活动决不能超出自然所能 承受的程度,任何为所欲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 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因此,我们在对待生态环 境问题的态度上,应当做到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爱 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 时,注重其质量和效益。总之,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 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和自然和谐 相处,共生共荣,才能保证我们当代以及子孙后代安 居乐业,永续发展。
第三篇:创建和谐社会之必要性
唱响和谐之声
摘要:本文从现实社会环境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法制、文化等多种层面来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入手,进行原理分析,最后,文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with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construct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topic is discussed.This article from the China's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legal, cultural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level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And from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ory origi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analysis, finally, the articl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handle the good relation.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party in the new period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party's social foundation, is the party's historical task to complete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
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全面小康”是从人均1000美元向人均3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
我国改革开放33年来,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在如此人口和地域规模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但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就业问题凸现、人口未富先老、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快速增长,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路子。
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却也在不断出现,我们走过了共同贫穷的时代,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和谐的时代。
一、当前我国存在不和谐与不协调协调现象
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却也在不断出现,我们走过了共同贫穷的时代,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和谐的时代。
这种不和谐源于发展中的社会分化,也源于发展中的某些不平等与不协调,尽管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但它带来的客观效应却是各种差距与冲突,在承认社会分化进步意义的前提下,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亦处于相对激化的阶段。
我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和谐与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有一个对中央党校学员的调查,就被调查对象认可的中国社会问题关注度而言,80%以上的人选择了贫富差距,这应当是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表明了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毋需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局面并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对投资者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迅速提升了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而劳动者的地位却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在全球性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在过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不和谐状态,劳资之间的冲突正在日益显性化。
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种差距因农民工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融洽而显得更加明显。“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其妨碍的当然不仅仅是乡村的发展,而且必然是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上一届政府推进西部大开发,近两年来国家又开始着重关注东北地区的发展,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概念,这是基于地区发展的失衡或者不和谐而做出的调整努力,它一方面表明了地区差距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种差距及其带来的不和谐急切需要调整,这是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
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的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切需要改善,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了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并进入繁荣阶段后,精神文明或者与时俱进的新道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却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两者亦是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换言之,新时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取向并未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步。
二、和谐社会的序幕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胡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包括三个层面:
1、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2、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和资源的活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等;
3、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机制所具有的活力,能够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
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统一构成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一些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把发展放在首位,打破旧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出现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应当把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尤其要消除产生分配不公的不合理的甚至是非法的因素。一方面,应当继续鼓励人们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应当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的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的社会一定是稳定的社会,但社会稳定并不一定等于社会和谐,因为社会稳定是社会控制的结果,而社会和谐却是物质、精神、文化等的综合协调状态。但不必讳言,我们以往关注的重点是稳定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层面,以致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甚至出现过一些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的现象。
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现在我国侧重财富获取而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发展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统一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贫困不能产生真正的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城乡发展存在不协调,东西部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之间存在机会不均等,都制约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逐步缩小这些差距,消除这些不协调现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重打破旧制度而轻完善新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改革,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张白纸上写字,而是在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好像是拆屋建屋,拆旧屋较容易,推倒即可,建新屋却不容易,拆旧屋可以不讲规则或者不讲协调,而建新屋却必须有规则并需要协调。如果各项政策协调不够,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不能很好地配合,包括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口政策、公共财政政策等等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联动,政策分割的后果必然是各项工作看起来均有成效,但综合效果却不容乐观,因此,新制度的完善重在协调配合,在这一方面显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公正、有序和安定等,都需要深化改革。改革是化解并最终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当前,我们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难题,是前进中的、发展中的、能够通过改革与发展来解决的矛盾和难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不坚持发展,不坚持改革,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在改革上畏首畏尾,甚至走回头路,不仅使我们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还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有待于完善。现在,一些难题正处在攻坚之中。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都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但总的来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尤其是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明显滞后。这是目前诸多社会矛盾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四)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面临的艰巨使命。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我们党不断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要使党的领导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又不要使自身处于社会矛盾的漩涡中心,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本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阶层和社会思想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五、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仅是用来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用来改造世界。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党的理论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我们既不能游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去追求理论创新,也绝不能关起门来、盲目地排斥那些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确定的一个很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它较全面小康社会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含义,是由物质方面向精神文化乃至伦理道德层面的扩展,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发展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六、实践调查过程中的自身的深切感受
我的家乡居民生活水平及就业状况: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是的生活水平也已紧
跟国家的步伐进入小康社会,同时政府在很多方面给了农民补助如;每年下发的农民补助以及新型的土地承包政策等,现在的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具有先进技术的个体,同时为自己提供就业机会,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却不用在担风险,同时获取更大而利润。剩余的劳动力也不用在受秋收忙中的约束,可以出去打工,促进了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农村的就业情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钟祥市围绕构建城乡劳动力资源管理、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劳动用工管理四大体系,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增加就业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的基石。通过国家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生活环境(社会医疗保健情况、居住状况、环境卫生状况、交通状况):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人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交通治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素质等各方面的提高,甚至小孩子们都能做到过马路看红绿灯了,一切似乎变得都更加美好了。
家乡企业的发展典范带来的启示: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小的时候在我周边与我一起成长的一个企业,我见证了它从最初的:一没效益,二没名气,一个很小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摇身变成如今集磷复肥、房产、矿产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以磷复肥加工、销售和房产开发为主业,以矿产开发为辅业,由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投资控股的多家企业组成,核心企业有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洋丰逸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瑞鹏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为湖北省化工领军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现有资产总额50亿元,员工近6000名的大型企业集团。跟领导者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在这种隐形的动力下,公司领导者与决策者结合当今国内外多元化国际形势,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一系列改革,知道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化工产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更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走长远之路,公司在早期就提倡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奢侈浪费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勤俭节约的典范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营造一种“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浓厚氛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想尽一切办法杜绝一切跑、冒、滴、漏现象”、“鼓励全员进行小改革,在取得实效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等。让勤俭节约与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正是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使得洋丰由上世纪80年代末时,工厂负债80万元,投资不过五六十万元,负债却高达80万元。资不抵债的局面!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本本出发,在发展中,反对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廉顾的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走出了一条有自己本企业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建立出了一个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如企业在最初发展中提倡“以人为本”,领导要关心员工,让员工感到受人尊重,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及行为的价值,这种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从而使精神境界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振奋精神,奋力拼搏。21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了人才,在竞争中便占据了最佳的优势。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赚钱生活,此外还有良好工作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对员工的态度,赋予企业对人才更大的吸引力,使得为之工作的员工心情舒畅,从而更容易发挥能力实现个人对价值的追求,更有责任感的为企业创造更多成绩。最大限度的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这样不仅提塑造美好的公众形象,也提高了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信任度。更成为了企业向前进的动力!发展成从荆门到湖北,从湖北到华中、华南、华东、华北,直种到东北、西北,一直种遍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中国!
洋丰集团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奖惩办法,通过“三检”(自检、互检、专检)对生产过程实行质量控制,通过把好“三关”(原材料入厂关、半成品生产关、成品出厂关)确保产品出厂100%合格,并将成品贮藏、运输和在市场上的销售全程英雄造时事,思路决定出路。如今,洋丰集团年销售额达45亿元的阿拉伯数字,说明了一切的一切。
遵循科学发展观规则,洋丰集团积极导入质量认证,2000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全国同行业中仅有的几家之一;2002年12月份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去年9月,洋丰集团同时摘取“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两项桂冠。随后,“洋丰”复合肥、“洋丰”磷酸一铵、洋丰附品牌“农嘉乐”、“喜哈哈”、“满山红”以及洋丰集团与澳大利亚亢氏集团合资生产的“澳特尔”复合肥一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殊荣。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新的征程,洋丰集团将再创佳绩!
以上是我从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浅谈了一下中国地方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努力及成果,虽然如此,但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我国在尽力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国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时发生„„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但我相信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我们的社会会进一步完善,我们也将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
综上所述,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百姓安居乐业。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就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思想多样化这些内容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原则。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2]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论述 党建 2005年第3-4期
[3]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刘云山 人民网2006年10月24日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6] 《构建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
第四篇:汽车精品营销策划之必要性
汽车精品营销策划之必要性
一、前言
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初仅靠1-2个品牌很难支撑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民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一次契机,自此民族工业开始进行中西结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外合资。先天条件不足而又为了加快本国工业发展步伐,国人借鉴了“拿来主义”。现代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仍需要“拿来”,发展初期市场包容乃大的特点造就了、桑塔大、捷达、富康这老三位一时间所向披靡。买方是孙子的景象使厂家尝到了“拿来”的甜头,这一拿来,就是10几年。也正是这一“拿来”,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造成10几年后某单一品牌才竖起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大旗,难免有势单力薄之感。
事物是辩证的,有成功者,就会有失败者。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汽车市场羽翼渐丰,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汽车产品,变化甚微的老产品慢慢会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合资品牌、民族品牌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合资、技术引进、自主研发这些词汇应运而生。从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统计数据来看,80%轿车市场份额被合资品牌占领,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赚得钵满盆满的大众公司并没有满足目前的市场业绩,企图以“南北大众”战略继续抢占中国市场。丰田、通用、福特、雪铁龙这些国际公司也不甘示弱,想尽办法谋求在华利益。素以微型车见长的天汽,继续扩大其在微车市场地位,旗下产品夏利、奇瑞汽车曾一度创造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神话。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井喷,个别车型一经上市便被冠以加价提车的帽子,仿佛间消费者都在进行非理性的消费,汽车行业被称为暴力行业。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过去看来是政府交通工具的奢侈品,现在成为了中国百姓家庭的代步工具。这种繁荣景象会持续多久呢?我想,靠汽车赚钱吃饭的人给出的答案肯定是永久。
仿佛任何事物都逃脱不掉由盛及衰的历史规律,繁荣景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容。汽车厂家的无限增多、市场容量的饱和、产品质量的下降等等因素致使一批坐着“汽车梦”的厂家纷纷落马。井喷过后,市场又回到了平静,失败的企业开始总结教训,但喧嚣的车市并为因此而宁静。一汽大众产品线的老话,天汽为车开始遇到市场瓶颈,汽车厂家开始寻求新的利润源,一轮又一轮的新车不断涌现市场,仅2005年1年就有80余款新车上市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消费者对各式花样的新车上市仿佛有些麻木不仁,经过了市场实践之后变得更加理性。汽车市场的发展是向前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冒险家,汽车市场将永远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若大个中国市场,上百家汽车厂家相互拚死征战,最终谁将成为胜利者,此时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从世界汽车发展历史来看,最终的汽车市场必将被几大品牌所垄断。谁能留下来,谁将获得最终的胜利。无论中国汽车市场如何发展,1 对于汽车厂商来讲可谓任重道远,但对于国人来讲,我们都希望中国自主品牌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够早日跻身于世界汽车民族工业之林。
二、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分析1、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真正走向品牌时代的关键年。这一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如同一出大戏:跌宕起伏、情节生动、有笑有泪、波谲云诡,一切都毫无征兆。2004年的第一季度,乘用车销售增长还高达41%,但进入5月,增长突然放缓,一切突然之间就逆转了,7月以后,各月增长基本为零,甚至出现负增长。各公司曾一度全力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现在突然发现产能过剩,对于汽车业这样一个影响巨大、产业链漫长的行业,突然之间的猛刹车,产生的震荡可想而知。
而2004年这是中国汽车业真正进入品牌营销竞争的关键年。当厂家都在享受着汽车产品营销时代带来巨额收益的美梦的时候,已经过惯幸福日子的人们要逐渐开始进入真正品牌营销竞争的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恒强,弱者灭亡。对整车品牌而言,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格局将真正形成,有实力、懂管理、产品好、真正懂得消费者洞察,善于品牌营销运作的企业将生存下来。
对心怀理想,建立中国独立品牌的中国汽车人来说,竞争环境的严酷使得梦想更加艰难。欣闻奇瑞汽车在埃及市场非常流行,出口美国的计划也已经开始,这或许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曙光。
2、当奥运到来时,北京奥运会是件大事!对全国人民来说,这是弘扬中国文化和实力的机会,对汽车企业来说,这也是宣传企业品牌文化的契机。但是,北京奥运对中国汽车的影响似乎不仅于此。北京奥运提倡的是绿色奥运,环保成为一个重要主题。毫无疑问,环保车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环保概念的全面灌输将成为2008年奥运期间的一大特点。这将大大促进我国汽车环保技术的应用水平。特别的,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次良好契机,根据“绿色奥运”承诺,赛事期间所有接送运动员的车辆、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以及部分公交车辆等,都将使用电动汽车。据有关专家预测,2008年,北京市场的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40万辆。另外,有专家还认为,奥运会的举办很可能会催生中国汽车社会的快速到来。据悉,日本1964年奥运会5年后,私家车的销售?了4倍,8年后?了6倍。当然,这是奥运??济的积极作用。
不过,对于中国车市而言,奥运的短期促进作用似乎不大。一些专家认为,对于北京车市而言,如果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环保法规快速加严等规定,汽车消费还可能受到影响。奥运会期间北京将限制政府公车、高排量汽车出行,同时鼓励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届时将削减20%至30%的车流量,总共约100万至120万辆汽车将限制使用。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汽车将实行限制,而北京市明年将率先实行国Ⅳ标准,不同标准将同时在国内采用,对汽车厂商的生产成本也有所增加。此外,全国汽车市场受到北京奥运的直接影响有限。因为各地居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奥运效应一时还难以波及全国。因此,有专家认为,奥运会对于国民??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影响很大,但是,对于主要靠内需??动的国家来说就有限了。中国汽车产业主要依靠的是国内市场的支撑,奥运的影响似乎不那么强烈。究竟奥运对中国汽车产业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看来,只有8月8日过后才能知晓。
3、自主品牌的品牌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从2007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就已??注意到提升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的问题。诸如奇瑞(参数配置图库)、吉利和华晨等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在??历了数年高速增长之后,开始注意到企业品牌形象、产品品牌形象对企业的影响。有人形象地将这股提升品牌的热潮称之为自主品牌的品牌升级战。这一方面与自主品牌企业??过多年发展,开始强调品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压力有关。
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出现下跌。2007年10月,与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总量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相比,1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0.2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奇瑞、吉利、华晨、长城、比亚迪,包括上汽汽车等自主品牌纷纷出现下滑趋势。仅仅在数月前,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31%。然而,2007年下半年以来,小排量车风光不再,自主品牌出现销量和市场份额双双下滑的现象。
面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往往靠低成本运作起家,靠自身滚动发展,步履艰难。所生产的车型也往往以价格偏低的中低价位轿车为主,一旦低端市场产生波动,则自主品牌轿车就受到影响。
三、汽车市场STP营销战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汽车营销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汽车营销的理论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STP营销战略。
1.汽车市场细分化
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购买者行为的差异,把整个市场(即全部用户)划分为若干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用户群(即细分市场),以便执行目标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策略。
每一种产品都有购买者,由于种种因素,不同的购买者有着不同的需求,任何一个大企业都不可能全部给予满足,为所有的购买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搞好销售。日本的本田公司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市场细分化这种方法使自己的摩托车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扩大了自己的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了有区别的营销策略,进行针对性营销,这是它在美国市场取得辉煌胜利的关键。本田公司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策略是差异性市场策略:当时的美国摩托车企业只是针对专业车手,喜爱摩托车的人,而本田公司意思到了潜在的顾客需求并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发这部分顾客,通过广告宣传:首先,淡化人们对那些“空黑皮夹克的摩托车手”的成见。重新定位了摩托车在美国人头脑中的地位。并且针对行使方便,安全省钱的交通工具这块细分市场的特性吸引了潜在的消费者,营销的关键是要使他们放心,安心的使用摩托车。在本田公司的市场细分中,从消费市场的角度来看,其主要是以年龄、性格、利益等因素做为细分的因素。
2.目标市场营销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对任何企业而言,并非所有的环境机会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由于资源有限,也为了保证资源有效,企业的营销活动必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服务对象,即选定目标市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细分市场要求满足的程度,去发现那些尚未得到的满足的需求,相应确定准备为那些细分市场服务。
仍以本田公司在美国摩托车市场为例:二战期间,针对新出生的一代的特点,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认为注重年轻人个性的产品一定会流行起来,推出相应的个性化的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越南战争期间,由于社会原因,市场的需求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本田将目标转向妇女,在妇女们的需求基础上,对摩托车的价钱,重量和外形颜色等方面做了修改,在次赢得了市场。
从本田成功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效中,我们可以看到,本田公司在经过分析,衡量后,选择了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应用了SPT营销策略。虽然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会相应的增加,但是,本田公司应用市场细分和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其后没本田公司凭借其摩托车市场在美国得成功经验,又如愿以偿地把本田汽车成功的推向美国市场,同样也采取了市场细分化策略,以其节约能源,小巧轻便的优势而深受美国消费者的欢迎。
3.市场定位
所谓市场定位指的就是企业根据用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程度,根据市场上同类商品竞争状况,为本企业产品规划一定的市场地位,即为自己的产品树立特定的形象,使之与众不同。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为公司的品牌选择一个希望占据位置的过程。
福特T型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T型车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装饰或华而不实之处,百分之百地实用,它的车体轻,坚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观,性能求精,普通人也买得起。T型车一投产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它之所以跃居当时各类汽车之首是因为农民正需要这种车,普通人又都买得起。它的机械原理极为简单,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会很快地掌握。与当时其他类型汽车相比,T型车具有经久耐用、构造精巧和轻盈便利的优点。福特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的盈利情况也证明福特关于生产廉价车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T型车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畅 销车之首,成为第一号盈利车。这一年出售了1.1万辆,在销售量和利润方面均超过其他汽车制造商。大众化产品策略的为福特公司找到了自身的市场定位,因而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二战期间,福特公司为适应战时需要,转产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一共制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000台坦克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在二战中,福特公司的杰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以上两大汽车工业裁团的成功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灵活的运用了SPT营销策略,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汽车工业也开始迅速崛起。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但是由于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慧聪行业研究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主品牌功不可没。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实现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自主品牌面临的新任务。我国现有的自主品牌有奇瑞、哈飞、吉利、长安、力帆等等。我国自主品牌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不完善,自主技术方面,售后服务及市场营销策略以内都急待提高。下面是一个关于自主品牌营销策略方面的案例:
赛豹上市,哈飞将其目标群体定位于“30-40岁之间的事业成功人士”及“偏重于公务用车”、“为城市普通白领打造的商务用车”,这一描述让人们分不清车型到底是经济型车还是中级车。经济型车的价位大约在10万元左右,中级车的价位10-20万以内。赛豹同时兼顾以上两者需要、集私家车、公务、商务车于一体的口号不免使人更加疑惑,可见其对产品目标定位不清,因此导致在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上没有针对性,无法赢得消费者,企业的产品销售速度缓慢,不利于资金周转和新产品的开发。
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做好市场的细分和定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差异性,细分后市场客观上必须存在明确的差异。
二、可预测性和可进入性,进入市场前应当进行相关的调研,预测出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规模和购买力。从而来设计产品(这里不仅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针对人群进行分类,如年龄,教育背景,收入;职业教育等。)
三、稳定性和实效性:当然这两点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也是对前几点决策的验证。
我国自主品牌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探索适合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战略和道路。对于国外成功的汽车企业典型,我们要多多借鉴他们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结合我们国内自身的特点,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真正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自主品牌也会在世界汽车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汽车销售4S模式
1、第1个S:业务规划:整车销售
半个月前,您接到了一封印有A车标识的精美信函,这是由A车5S概念店专门寄给您的邀请书,因为我们调查得知您很想买一辆合适的新车,所以我们邀请您来A店看看。
(1)售前、售中——品味五星级服务的典范往里走,玻璃感应门会为您轻轻地打开,站在展示大厅门口,缕缕音乐在四壁和头顶弥漫、飘逸,您会感到仿佛来到了一个“五星级的家”。几步之遥有一台电脑查询触摸屏,您可以查询到全店所有的服务内容以及有关汽车知识的疑问。门口摆放着《S市A车5S服务概念店完全指引手册》,供您随意取阅。
身着A员工制服的导购与服务人员正微笑致意。展厅中心椭圆形展示台,设计超前的A概念车。展台旁精美的立牌,明细地介绍了各款车型的各种性能参数。
(2)售前、售中——让您感觉家的温馨
您可以要杯咖啡,边品咖啡边品车;也可以让导购人员为你讲解、演示,或让你进入车内亲身体验一下驾驶的座感;累了可以去休息室的沙发上坐坐,茶几上有糖果、茶……,也有专为女士提供的她们所喜爱的杂志和鲜花。
如果这时您有了明确的购车意向,填写一份登记表,然后,就可以好好地看车了。
(3)售前、售中——让您心动的微笑和便捷
决定买车后,您只要到展厅后部的业务接洽处,有关事项的负责人员就会为您办妥相关手续。
三楼还有一个专为车主而设的培训课,顺便还可以参观俱乐部的A文化馆。
另外,我们也会给您的汽车专门建一份详尽的档案。
(4)售后——从此您将多了一个朋友
这些信息除了用来与你保持亲密接触,同时也将把它们连同你的意见,建议反馈到总部的信息中心,作为A产品与服务改进的宝贵信息资源……
售后——A车的声音在流动
市场推广部和公共关系部,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本店俱乐部或其他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召开新车现场展示会,现场演示A新款轿车的各种技术性能,讲解A新车与众不同的先进功能,宣传A理念。
2.第二个S:维修保养——您身边的汽车医院
假如车子出了故障,可通过电话向客户部求援,工作人员将很快赶到现场,为你现场修复,如果情况严重,维修人员会协助您将病车拖回店中修理。客户部根据您的汽车档案,将为您的汽车建立一份汽车病历卡,将每次的修理情况记录在案。
在严谨规范的诊断和维修、养护程序之后,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合理的收费(保修期内是免费的)。在A技师为你修车时,你可以坐在隔音而透明的二楼休息室里看杂志、电视或电脑上网,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玻璃和闭路电视观看自己爱车的整个修理养护过程。
3.第三个S:零配件销售
(1)别具一格的A车零配件超市
在三楼设有A车零配件超市,按A汽车由外而内的顺序依次排列,您可以像逛其他百货超市一样,悠闲地浏览林林总总的A车纯正零配件,即使不选购,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参观浏览,增进对A汽车各个部件的了解,丰富自己的汽车知识。
所有陈列配件样品品种齐全,按分类目录实施系列化、模块化的陈列,以便顾客直观地确定配件的品种。
在这里,零配件按照功能特性被分为一目了然的几大类,消费者可根据需要直奔主题,为顾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采购效率。
(2)赋予美的生命,延伸科技魅力
售场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明亮的照明,角落备有净水、干净整洁的桌椅和便笺纸、笔,方便顾客记录零件型号以备核对,营造出温馨的购物环境,让零配件采购变成一种宜人的享受。前台配有计算机自动查询系统、多媒体自查台,供顾客查询。所有商品均明码标价,货真价实。
(3)保证承诺,售后跟踪,想的更多
有专人负责登记顾客有关疑问与要求,建立最短答复时间制度,做到每一声询问都有回复,并力求顾客满意。
4.第四个S:二手车交易(1)二手车交易。如果您想买一辆二手车,那么通过电脑查询或向工作人员咨询,所有符合你购买要求的二手车资料会详尽地摆在面前。
(2)对怀旧的您,我们同样真情护送。本店还为二手车提供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本店将按所购二手车的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优惠维修保养,以免除因为二手车的无处保养维修,给您带来的后顾之忧。
不管您买的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只要是A汽车,您就是本店的俱乐部会员,可全享受A会员所应有的一切优惠待遇。
五、国内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
1、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网络营销模式还处于实践摸索和向国外同行企业学习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网络营销指导策略。一些汽车企业只习惯于沿用过去传统实体市场的营销策略,不熟悉与网络营销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不注意在经营过程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培育企业顾客资源、革新企业技术、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等等,同国外汽车公司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网络营销的诸多优势在国内汽车营销中尚未体现出来。
2、网络营销赖以生存的品牌基础有待继续夯实 品牌经营是市场营销的高级阶段,是网络营销的基础与灵魂。网络营销只有建立在知名度高、商业信誉好、服务体系完备的汽车品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与吸引力,广大用户才能接受网上购车等新的交易方式,摈弃传统的实物现场购车等习惯。而我国的部分汽车品牌缺乏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动作系统,品牌实力还有待提升。
3、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缺乏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只是建立了一个网站,借助网络技术做做网络广告、促销宣传、车型介绍、信息发布、价格查询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等简单业务,有的企业甚至只是将企业的厂名、简介、车型、研发成果、通信地址、电话等简单信息挂在网上而已。事实上,以上所述的几种网络业务根本不能等同于网络营销。企业只有通过大力探索各种具体的营销业务,如电子商务、网上调研、网上新产品开发、网上分销、网上服务等等,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断向网络营销靠拢。
.4、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网络高科技是网络营销发展的推动力。与其它营销模式相比较,网络营销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如营销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市场调研与管理决策等等活动,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网络营销的整体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大量的既懂网络技术又懂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有一个培养过程。
5、物流网络不完善 由于网络营销具有信息流与物流相分离的特点,所以物流配送便成为保证网络营销的又一关键环节。目前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社会化的物流配送支持,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及设备设施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因此许多企业要么不得不自建配送中心,形成配送中 心无法实现物流的规模化经营,物流作业能力和利用率较低之局面;要么由于受到投资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建立地区配送中心,形成不能及时将商品车交付给客户之局面。
6、网络消费群体尚未形成 网络营销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上消费群体,即必要的客户基础,而这个群体的壮大主要受到网络速度与上网费用两个因素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有86.1%的中国用户抱怨互联网速度太慢,服务质量较差,许多网站无法登录。另外,上网费用也较高,据权威部门计算,我国人均收入不过美国的1/20,但获取相同的信息量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出12.88倍的上网费用。低水平的网络服务与高额的收费已经成为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一道瓶颈。
7、政府的指导作用需要加强 网络营销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整体性与复杂性等特点。而在我国,网络营销又表现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经营,各方的利益及运作需要协调和规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建立规范和科学的协调机制。
六、结语
中国已经加入WTO10年的余了,也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位成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将把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汽车市场也必将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打造完善的汽车网络营销体系和结构合理的汽车网络销售市场,是保驾中国汽车工业稳健发展和融入国际汽车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国打造结构合理的有形汽车销售市场,可为中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恪守信誉的经销商和广大汽车用户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这个市场没有排优性,只有排劣性。
不可否认,具有无形市场特征的汽车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有形汽车网络销售市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在近期内,我国的汽车电子商务还无法完全代替有形汽车销售市场的功能。今后汽车有形市场和汽车电子商务将会有机的结合,相辅相成地向前发展。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但目前汽车年产销量才200多万辆,汽车保有量也只有 2000万辆左右。从发展角度看,中国蕴藏着极大的汽车潜在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购买力和私人购买力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将会逐渐地释放出来。中国有计划地打造完善的汽车网络营销体系和结构合理的汽车网络销售市场就是为中国汽车市场潜力的快速释放创造条件。
第五篇: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之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与自然的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带来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给自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接受自然的惩罚。人们深刻反省自身的行为,重新科学理性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探索和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渐深入,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观念导向,适应当前人类发展需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回顾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史,很容易就能看到这种关系存在和发展[1]。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自从机器大工业出现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大片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引起了大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空气,一些物种灭绝,而另一些物种又泛滥成灾,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的广泛关注。尽管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失衡加剧,环保问题异常严峻。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普遍化、深化和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源于生态学,单一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1713年德国的卡洛维茨(Carfowitz)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理论,1867年哈根(Hartig)提出了森林多效永续经营理论。这两个理论认为木材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实际上就是木材采伐单一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此后,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当代可持续发展观:1)经济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2)回归自然观,人类只能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4)社会发展观,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5)协调发展观,不少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坚持“五个统筹”之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对我们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认识的综合,它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构现代生产力范畴提供了观念导向。生产力不仅是开发、利用自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且是保护、修复自然,协调向自然索取与馈赠平衡的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新生产力观,是对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力观的消解[4]。
传统产业已经耗费了自然界大量的资源与能源;急剧膨胀的人口压力迫使整个大陆被开垦、围湖造田、毁林开荒,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可持续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成果,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中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倡导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应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科学、全面理解现代生产力内涵的要旨在于: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协调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以及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能力。这就是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对现代生产力内涵的创新性理解。
当今社会己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生产的劳动对象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对知识再认识,进行编码、软件开发、创造出知识产品是“知识生产力”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由“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新生产力,是对劳动对象只是自然,生产力只是物质生产力观点的突破[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要求看,人与自然从来就不是和谐的,早期是自然奴役人类,后来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既应理解为人适应自然,亦应理解为自然适应并满足于人,是这两者的统一[6]。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适应于人内在地包含着人也应适应自然的要求,因为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发展,才能使自然满足其自身的需要。生产力内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味地改造征服,不是单纯地顺应自然,也不应是为了保护自然而保护自然,而应以合理地改造自然为基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尤其对于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函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实行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做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统一,才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面对当前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7]。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秀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l):70一72 [2] 李延瑾,徐琳.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月刊,2001,(7):50一52 [3] 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2,(2):143一144 [4] 孔祥利.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诊释与双赢策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一26 [5]匡跃辉.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3):69一72 [6]赵云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4):92一96 [7]张兴国.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7一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