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7-119645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11-04 02:34: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力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顺利完成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需要小康经济,同时也需要小康文化。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理应成为小康文化、小康经济的先导者。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繁荣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象山县委、县政府继202_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会上顺势提出了到202_年建成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涵;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

象山文化大县建设应该是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文化大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所涉范围宽泛,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科普和旅游文化、城建文化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使命,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着眼于人的文化视野的开拓,这是前提,这是关键,因为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是付诸行动的先决条件。因而,我们只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灵魂和血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及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不会“一纸空文”,才不会纸上谈兵。也只有这样,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会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变为主动、自觉行为。

创建文化大市,从我县角度来看,当前要着重抓好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下面,我结合本县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挖掘开发滨海特色文化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大县建设这两个方面谈些初浅看法。

我县的滨海特色文化,即就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从塔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县城东侧沙溪边上的先民以海为伴,以渔为生,大量的陶制品留下了他们亲手描绘的水波纹以及贝壳印痕。他们是地道的象山渔文化最早的播种者和建设者。在长期与海共舞的实践中,我们的先祖学会了打船、织网,掌握了劳动禁忌、服饰要求等等。同时,以这种物质性的文化现象为出发,逐渐形成的渔区风俗、信仰崇拜和劳动伴生的号子、歌谣、传说、故事等精神品质的要素开始逐渐丰富,几经沧海桑田,从而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象山渔文化,成为了象山人的一种符号。

开发挖掘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首先是要确定发展目标。202_年底,我县在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象山县“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以邓**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到202_年建成滨海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大县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我县滨海文化特色,有利于发挥我县的地域文化优势;又强调分步实施,符合我县县情实际。我们将围绕既定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逐渐把象山建设成一个开发与保护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滨海文化大县。

其次是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特色民间艺术。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海资源丰饶,文化积淀深厚,这为“文化大县”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品牌。一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在尊重科学、充分论证基础上,切实做好塔山古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建档工作,申报一批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同时将加快博物馆建设,开辟塔山文物、象山史迹、古书画、渔文化、象山名人等常设陈列馆和二至三个机动陈列馆,做深做透历史遗产/article/dangtuan/“ target=”_blank“>事迹。历史名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处供人瞻仰的故居和几本古籍,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我县已发掘出一批有着丰厚人文价值的历史资源,今后将进一步利用各新闻媒体,全力打造几位具代表性的“品牌名人”,如“大赢海客”俞士吉,“东南一学者”姜炳璋,国学大师陈汉章,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诗人殷夫等,重现他们昔日的风采。三要加强方志、典故、传说的编纂工作。文艺工作者的辛勤编修和精心雕琢,将进一步丰富象山历史文化。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编纂《象山县志》以来,已近20年。这20年象山变化巨大,“十五”期末应加紧续编或修编《象山县志》。四要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高妙兰农民画、谢才华剪纸、张德和竹根雕,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我县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下步我们将启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将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列入县、市、省三级保护项目,同时筹建谢才华剪纸艺术书苑,使我县的特色民间艺术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嫡传。

再次是要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我县渔文化风情独特,建设文化大县必须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品牌。一是节庆文化要成为海洋文化的最佳展台。199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开渔节”,赋予传统渔区文化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宁波市三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体育健身游”重点项目,“三月

三、踏沙滩”也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游乐活动。我们将继续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办好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海洋旅游周等节庆文化活动,使象山深厚的特色文化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二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要为海洋旅游业增色添彩。目前,我县已成为浙江省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是宁波市旅游“一圈四带”中的滨海旅游带。我县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妈祖文化开发与研究,注重挖掘和提炼海洋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构筑一条具有浓郁海洋风情的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形成象山旅游文化的独特情境和意境,从而更好地吸引中外游客。同时,我们将创新文艺作品,为地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立足象山,面向全国,内引外调,精心组织,大力倡导和鼓励广大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

、深入生活,重点在曲艺、音舞、美术、摄影等门类上下功夫,努力创出一批生活气息浓郁、滨海特色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适时举办一些笔会、采风、作品展览等文学艺术活动,吸引四方文人墨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象山、描绘象山、宣传象山。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E src=”/article/ding.asp?articleid=40146" frameBorder=0 width=55 scrolling=no height=65>

www.teniu.cc【teniu.cc范文网】

第二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半岛海洋资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改造提升影视娱乐业、演出业、体育健身业、图书音像发行业传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象山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是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在动力。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市场主体转变,造就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管理科学的文化企业。将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放手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再次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文物保护、著作权、专利、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做到“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经营户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市场依法管理工作。

第三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力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胡锦

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顺利完成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需要小康经济,同时也需要小康文化。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理应成为小康文化、小康经济的先导者。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繁荣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象山县委、县政府继202_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会上顺势提出了到202_年建成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涵;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

象山文化大县建设应该是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文化大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所涉范围宽泛,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科普和旅游文化、城建文化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使命,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着眼于人的文化视野的开拓,这是前提,这是关键,因为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是付诸行动的先决条件。因而,我们只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灵魂和血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及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不会“一纸空文”,才不会纸上谈兵。也只有这样,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会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变为主动、自觉行为。

创建文化大市,从我县角度来看,当前要着重抓好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下面,我结合本县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挖掘开发滨海特色文化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大县建设这两个方面谈些初浅看法。

我县的滨海特色文化,即就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从塔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县城东侧沙溪边上的先民以海为伴,以渔为生,大量的陶制品留下了他们亲手描绘的水波纹以及贝壳印痕。他们是地道的象山渔文化最早的播种者和建设者。在长期与海共舞的实践中,我们的先祖学会了打船、织网,掌握了劳动禁忌、服饰要求等等。同时,以这种物质性的文化现象为出发,逐渐形成的渔区风俗、信仰崇拜和劳动伴生的号子、歌谣、传说、故事等精神品质的要素开始逐渐丰富,几经沧海桑田,从而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象山渔文化,成为了象山人的一种符号。

开发挖掘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首先是要确定发展目标。202_年底,我县在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象山县“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到202_年建成滨海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大县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我县滨海文化特色,有利于发挥我县的地域文化优势;又强调分步实施,符合我县县情实际。我们将围绕既定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逐渐把象山建设成一个开发与保护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滨海文化大县。

其次是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特色民间艺术。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海资源丰饶,文化积淀深厚,这为“文化大县”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品牌。一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在尊重科学、充分论证基础上,切实做好塔山古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建档工作,申报一批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同时将加快博物馆建设,开辟塔山文物、象山史迹、古书画、渔文化、象山名人等常设陈列馆和二至三个机动陈列馆,做深做透历史遗产文章。二要积极研究、发掘名人生平事迹。历史名

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处供人瞻仰的故居和几本古籍,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我县已发掘出一批有着丰厚人文价值的历史资源,今后将进一步利用各新闻媒体,全力打造几位具代表性的“品牌名人”,如“大赢海客”俞士吉,“东南一学者”姜炳璋,国学大师陈汉章,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诗人殷夫等,重现他们昔日的风采。三要加

强方志、典故、传说的编纂工作。文艺工作者的辛勤编修和精心雕琢,将进一步丰富象山历史文化。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编纂《象山县志》以来,已近20年。这20年象山变化巨大,“十五”期末应加紧续编或修编《象山县志》。四要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高妙兰农民画、谢才华剪纸、张德和竹根雕,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我县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下步我们将启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将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列入县、市、省三级保护项目,同时筹建谢才华剪纸艺术书苑,使我县的特色民间艺术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嫡传。

再次是要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我县渔文化风情独特,建设文化大县必须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品牌。一是节庆文化要成为海洋文化的最佳展台。199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开渔节”,赋予传统渔区文化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宁波市三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体育健身游”重点项目,“三月

三、踏沙滩”也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游乐活动。我们将继续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办好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海洋旅游周等节庆文化活动,使象山深厚的特色文化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二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要为海洋旅游业增色添彩。目前,我县已成为浙江省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是宁波市旅游“一圈四带”中的滨海旅游带。我县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妈祖文化开发与研究,注重挖掘和提炼海洋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构筑一条具有浓郁海洋风情的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形成象山旅游文化的独特情境和意境,从而更好地吸引中外游客。同时,我们将创新文艺作品,为地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立足象山,面向全国,内引外调,精心组织,大力倡导和鼓励广大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重点在曲艺、音舞、美术、摄影等门类上下功夫,努力创出一批生活气息浓郁、滨海特色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适时举办一些笔会、采风、作品展览等文学艺术活动,吸引四方文人墨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象山、描绘象山、宣传象山。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半岛海洋资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改造提升影视娱乐业、演出业、体育健身业、图书音像发行业传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象山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是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在动力。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市场主体转变,造就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管理科学的文化企业。将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放手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再次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文物保护、著作权、专利、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做到“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经营户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市场依法管理工作。

第四篇:在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在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马建国,是金刚台乡党委书记,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次座谈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将金刚台乡近年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做法向给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金刚台乡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是歌舞之乡,是国家AAA级景区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红军洞群)所在地;是全国百家晚报摄影基地、《八月桂花遍地开》外景拍摄地、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基地、全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先后荣获“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杈伞舞之乡”。

近年来,金刚台乡以打造文化强乡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金刚台文化品牌。主要是打好“四张牌”:

一、建文化组织,做好文化发展重视牌。

金刚台乡将文化宣传工作作为全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定期召开党政办公会,研究部署文化工作,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成立了乡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乡文化中心建设,设编制5人,由财政全额供给,保证固定的经费投入。明确一名党委委员专抓乡村宣传文化工作,13各村结合“六大员”制度建设,运用“4+2”工作法,每个村确定了一名文化协管员;乡党政领导每年亲自参与并组织4次大规模的文化活动,并及时将相关文化活动情况整理归档。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组织文化、教育、民政、财政、农业、计生、团委、妇联等部门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并明确了各村、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年终认真考核,进行评比表彰,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各村和乡直有关单位抓好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带头、各村、各单位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二、拉文化队伍,抓好文化队伍建设牌。乡文化中心组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灯会、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定期到景区、下村进行义务演出。河口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一支26人组成农村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精心编排的民间叉伞舞,扭秧歌、花挑舞,快板书,民间小调等节目异彩纷呈,欢快的锣鼓,诙谐的表演,优雅的快板,受到了群众和游客的一致称赞。文艺宣传队还别具匠心地把党的试验区建设的富民政策、村规民约、科技知识、文明新风等内容提炼加工,编排入戏,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文艺节目,该文艺宣传队已经成为试验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群众在试验区建设中不仅享受到物质利益,更能品味到文化大餐,很受农民群众欢迎。朱裴店、王湾、横山等村也组建了群众业余演出队,利用节日、庙会,四处义演。

三、扬红色文化,打响红色旅游特色牌。金刚台乡红色文化历史悠久,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以争创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为契机,以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和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为重点,以文化事业发展经济,用经济促进文化,树品牌、谋发展,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朝阳产业来抓,从202_年发展金刚台旅游以来,共接待旅游人数50万人次,创造文化旅游产业产值3000多万元以上。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历代名人吟咏大别山诗书碑廊、红色革命史展厅、地质博物馆等文化景点,深入挖掘金刚台地域历史文脉,整理红军故事、优美传说、抢救排演地方戏、民俗小调等,加快了民俗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同时大力挖掘和弘扬生态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化设施、民俗和历史文化名村、古民居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提高旅游景区文化品位,唱响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群众收入。组建了女红军排宣传队,大力弘扬“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传统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并把金刚台金刚台景区设定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每年“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都要组织青年在这里举行入团入党宣誓,让广大青年人牢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功绩,不断激发热情和斗志,在试验区建设中建功立业。

四、固文化阵地,提升群众素质需求牌。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新建占地22亩乡中心文化广场,铺设广场舞台地砖1000平方米,修建水冲式公厕一座,凉亭一座,安装了健身器材,种植了景观树。新建绿化小品2处,修造了花坛、绿地间游步道。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主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目前,金刚台乡已有杜畈、河口、朱裴店、连二塘等村建成文化大院,各文化大院在乡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举行“三清五改”先进户评选、好媳妇、好妯娌评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满足农民读书、学习,提高科普及创业技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我乡已完成金刚台、河口、朱裴店、连二塘、杜畈、四顾墩6个村农家书屋建设,为确保文化书屋成为文化宣传的永久阵地,乡政府对每家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了书屋“有人管理、有章可循、有书可读”。书屋自建立以来,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同时,金刚台乡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抓,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利用远程教育,结合“三会一课”,强化廉政意识教育培训,掀起了浓厚的廉政氛围。结合本地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农村生活的形式编排演出节目,开展送文化节目下村,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流动培训、文化共享下乡、电影下村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作要求与部署,不仅丰富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让廉洁自律的阳光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每年来,电影下乡达30余场次,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及科教片40部次。河口村被市确定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村。

第五篇:副局长在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副局长在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去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精品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的城市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内涵不断拓宽。为了认真落实市精品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根据会议安排,现结合我局牵头负责的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

建工作,将今后的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建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建工作

我们将继续严格遵循“三高、三化、三精”要求,强抓整治,以铁的管理手段营造创建氛围。创建精品城市,营造环境是基础,综合整治是关键,规范、高效的管理是保证。要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要从物业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集中利用每月督查、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治丑、治暗,突出违章建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美化亮化、市民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小区管理的档次和水平,打好创建活动第一仗。在物业小区管理上,责任到人,到岗,本着“谁的辖区谁管理,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问题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棋盘式”管理,继续推行分片(社区)制度,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模式,实现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

二、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力度

按照我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考核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对物业企业监管力度,对在精品城市创建检查中,小区环境得到整体提高,小区排名提高幅度较在的,给予在考核总分基础上加10分的奖励;小区环境无整体改变,小区排名没有提高或下降的给予在考核总分基础上减10分的处罚;连续两次排名靠后、被定为黄旗单位的物业管理企业将给予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取消物业管理资质的处罚,对该小区从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将吊销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

三、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不定期专项检查机制。

在每月牵头组织市园林、规划、城管等部门对市区各物业小区进行精品城市创建工作检查基础上,还专门制定对物业小区不定期专项检查管理方案,每月不低于2次深入物业小区检查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各项创建工作开展等情况,对存在问题下发限期整改交办单,对未按规定整改到位的,将采以媒体曝光、行业通报、记入《建设市场信用手册》等措施。

四、理顺物业关系,推进精品城市创建

11月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化物业管理。这对于促进我市物业管理发展是一个有利契机,更坚定了我们打造物业小区精品城市的信心和决心。我将联合各部门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全力推进物业新体制工作开展,在各区、街道、居委会的配合支持下,理顺小区管理体制,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化解矛盾。努力把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与实施属地化管理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物业管理中的顽症难题,为老百姓创造和保持一个安全、整洁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