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农村沼气及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17-62002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6 08:42: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沼气及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 ————农村沼气及环境问题调查报告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一.实践背景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的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辉煌的背后,农村环境却在遭到破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沼气建设及环境问题的调查。

二.实践目的及意义

了解农村环境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合理有效的使用沼气,多元化发展,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三.实践内容

1.人员安排

贾根全:负责甘肃天水地区调查情况

高浩:负责辽宁营口调查情况

朱壮:负责江苏淮安涟水调查情况

徐元彬:负责江苏南京溧水调查情况

刘欢:负责江苏盐城滨海调查情况

2.实践时间

7月8号—7月19号

3.实践流程

第一阶段:沼气使用情况调查

打印一份调查登记表,主要包括沼气使用时间,沼气发酵物质更换周期,发酵物质来源,发酵物质使用后处理等有关内容,根据表中内容,我们各个成员对本村及周围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江苏涟水一个农村中居民有40余户,建有沼气池15个,其中有一少部分是第一批建设的,大部分都是第二批才建成的,使用时间在5到8年,发酵物质来源主要是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沼气沼渣被村民们当做肥料施到田里,减少了近200元的化肥开支,每家还可节省燃料费,电费600多元,大多数村民对沼气使用感到满意。江苏滨海地区沼气池使用情况和涟水比较接近,沼气池比较普遍,但不少人家中还是预备了煤气,防止梅雨季节时产气量少,无燃料可用。南京溧水地区使用沼气池的村民相对少一些,一个大的村庄有七八十户人家,但沼气池却只有十几个,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些天然气,而这些沼气池也都是七八年前建的,当时政府补贴只有几百元,发酵物质来源主要是生活垃圾,村民表示使用沼气比较方面,但时间久了,沼气池质量下降,有些地方漏水漏气,造成了污染,有些不便,有些沼气池也即将被淘汰,被天然气取代,沼渣处理的也不够妥当,没有合理利用。辽宁营口地区靠渤海,水资源比较丰富,沼气池建设较少,平均每10家有1口沼气池,居民大多数使用的是煤气或天然气,空气温度相对较低,沼气发酵的少,夏天是村民们使用沼气的高峰期,但由于靠近河流,有些沼气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发酵物泄露,造成了一定的水污染问题,使用沼气也没能节省开支。甘肃天水地区是沼气池建设比较广泛,基本上每4户人家就有一个沼气池,每个村还设有村级沼气协会,村民使用沼气更合理。由于天水地区交通不怎么方便,所以能够固定生产燃料的沼气池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目前一个村庄大概有二十五个沼气池,而且沼气池还在不断的增

加。但出现过有人掉进沼气池的情况。村民们表示,由于很多人专业知识少,请人

修建沼气池时每个沼气池连同铺管道等问题大概需要2500—3000元,而且质量,没保障。

调查中发现有些家庭有两个沼气池,其中一个是坏了的。也有一些家庭由于外出打

工,修建好的沼气池弃之不用了。有些家庭也想修建沼气池,但由于修建费用较高,村民们也只好使用秸秆,木材等燃料。

第二阶段:农田,河流环境调查

在涟水和滨海地区,农田秸秆处理情况几乎一样的,村民们将其倾倒在河里,每家

基本上有五亩第,三亩种了麦子,收割后遗留下来的秸秆几乎都倾倒在了农田附近的沟壑里,一眼望去,几十米长的河流都被堵塞,臭气熏天。南京地区田里情况较

好,村民们能够将其运回家作为家禽食物或加工成饲料。辽宁地区秸秆生产则有多

元化发展,许多当地村民都会把夏天剩下来几百斤重的秸秆送到附近的煤厂或者囤

积起来,留作冬天取暖之用。这样的秸秆回收,每年为当地村民节省了近500元。甘肃地区夏季焚烧秸秆情况有点严重,在走访的11家村民中,有3家是把秸秆堆

在河岸边烧掉的。只有少部分村民把秸秆运回家。

四.实践结果

总的来说,目前的沼气建设还是村民依靠自己的状态,政府没有稳定、持续的项目扶持政策,人力、财力投入不适应工作需要,部分地方和单位对沼气建设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例如苏北淮安,盐城地区,由于科技,经济限制,有能力建沼气池的农户很少,按照沼气池建设标准,要铺设管道等,成本高,有时候质量没有达到标准,导致沼气池使用时间不长就报废了,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当地政府对农村投资较少,农民的压力较大。南京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许多人都认为沼气没有发展前景,但有时候居民的天然气供应不上时,吃饭都成了问题。辽宁营口地区沼气主要是污染问题,沼渣外泄,同时,沼气建设还停留在自发阶段,村民对沼气建设的观点还停留在单一用能上。甘肃天水沼气建设在服务上存在问题,有安全隐患时没有及时的排除。

而在全国范围内,农田秸秆处理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秸秆焚烧禁而未决,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能够利用好秸秆。

其实大多数村民都意识到沼气池建设利远大于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由于种种原因,沼气池建设还未在农村普及,保护环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沼气池建设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有很多努力的方向。首先,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资金难题,促进沼气池建设顺利实施。村民们最主要的还是缺钱,尤其是山区地区。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让那些投资商看到建设沼气池的广阔前景,他们一定会心动并会行动的。第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沼气池不只是提供燃烧能源,还可以作为肥料喂养鱼,施肥等,秸秆可以作为发酵物加以利用。政府应该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这样农民的积极性将大大增加。第三,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服务员。当沼气池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第四,培训一批农民技术员,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解决沼气用户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靠人不如靠己,农民自己学到了技术,再推广介绍出去,那么意义和作用将是远大的。第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村民从心底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合理利用资源,那么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污染的问题了。最后,沼气池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也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办法,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实践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使我们震撼的是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只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新农村就一定会建设的更美好!当然,这次暑期实践我们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调查范围不够广范,调查深度不够,对村民们的一些交谈语气拿捏的不好,这都需要我们去改善。我们在学校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走到社会中,服务大众,“纸上得来终觉浅”,体验生活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身体力行,到基层去生活,去感受,去习惯,去面对,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东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农村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沼气建设以及农村环境保护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创造美好好明天。

第二篇:农村沼气调查报告-

2012--2013寒假

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沼气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004班

姓名:刘鑫

学号:2010000986

农村沼气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向市民、乡村向城镇转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养殖方式由散养向规模化集中喂养转变,户用沼气向联户集中供气转变,沼气服务向物业化管理转变,能源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沼气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

●国家投资力度加大,农户依赖思想较重

为加快农村沼气发展,各级都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却滋长了农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补助建,没补助不建,补助少了不建,甚至沼气池出现问题、配件需要更换、日常管护等一切都想依靠上级出钱来办。这些依赖思想的存在,使得一些农户对已建沼气池不去认真管理,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村庄合并扩建社区,沼气发展受到影响

入住新村后的农户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独门独院变成了排房单元居住、平房变成了楼房,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规划、环境、居住、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给沼气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新池不能再建、老池将要废弃的问题。

●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外出打工沼气停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家庭饲养畜禽的越来越少,养殖方式也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中喂养,直接影响到户用沼气的料源。另外,农村强壮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在村里的是上年纪的老人、中年妇女和未成年的儿童,他们对已建沼气池使用力不从心,也不去认真管理,更谈不

上去建新的沼气池。

●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后续服务难以保证

前几年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沼气建设,推广部门只愁建设任务完不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导致服务滞后。近两年,虽然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服务投入,但是资金也很有限,离“八个一、五个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远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沼气工程发展迅速,行业标准无章可循

近年来,各地在普及户用沼气的基础上,加快了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力量不足,行业标准不完善,在整体设计、规范管理以及各种技术规程方面无章可循,多数工程的效果不理想。

●农户对沼气的综合利用重视不够

沼气的综合效益如果发挥不全面,沼气建设只能停留在“就能源利用抓沼气建设”上。多数人认为,建个沼气池,只要产气能做饭、能照明就行了,沼渣、沼液的利用常常被忽视,闲置或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近几年,各地在综合利用方面虽有新的进展,但利用程度较低,除部分菜农使用外,用于大田的比较少,其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农业部门在不同农作物上进行沼渣、沼液试验,效果明显,但由于缺少经费,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另外,农户不了解或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也是其重要原因。

发展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引导农户沼气建设

针对目前部分农户存在松劲自满和依赖思想,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利用媒体和身边典型给农户讲清增收、节能、环保的道理,算好能源、经济、生态效益账,调动农户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根本转变。二要多方投入加快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发展沼气;二是发挥地方财政作用,采取市里拿一点、县里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增加投入建设沼气;三是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三要服务到位科学发展。沼气建设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建后服务,服务的质量决定沼气事业的成败,因此,沼气后续服务势在必行。

●稳步推进新村建设,重点发展沼气工程

因地制宜,把发展适合新型农村社区特点的清洁能源与环境整治、社区规划、污水治理、新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与社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一要利用周边资源优势,建设能环沼气工程。在不具备使用液化气、不适合发展户用沼气的情况下,利用周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场、酿造厂、豆制品厂等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水企业丰富的地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向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向农业提供高效有机肥。二要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建设秸秆气化工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建设大型秸秆沼气工程,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清洁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农户长期受益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实施负总责,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简化相关手续,加快落实建设条件,深入乡村农户,指导项目实施。二要加强项目监管。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导检查责任落实、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项目配套等情况,坚决克服“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特别要加强重点环节、重要部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使每个项目、每笔资金使用都经得起检验。三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投资安排与项目管理情况挂钩,把项目执行情况作为今后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对执行好的项目县(市)在今后项目安排中增加投资,对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地方,减少甚至停止安排投资,以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加快服务网点建设,解除用户后顾之忧

为巩固沼气建设成果,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一要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市、县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日常管护、故障排除、综合利用以及服务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知识,广泛开展“一专多能”活动,进一步培养服务人员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提高其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二要加大服务投入力度。为方便用户长受益,各级政府要多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服务经费,多建服务网点,让用户不出村就能得到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三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养树立本地先进典型,学习借鉴外地典型经验,积极探索沼气服务模式,推进服务向纵深发展。根据养殖方式转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推广托管新型服务,解除外出打工人员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沼气工程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不适宜建池农户的生活用能问题,而且又解决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沼气发展的方向。沼气工程一次性的投资较大、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务必慎之又慎。一要抓好资质管理。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都要具有相应资质。工程设计要尽可能一步到位,以免给后期运行带来麻烦。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不得从事工程施工,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施工资质证书,否则不予施工。二要实行阳光操作。对大中型沼气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对设计方案、图纸、工程预算及池型、工艺、储气装置、供气管网等主要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然后根据招标结果确定施工单位,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三要强化监管责任。为保证工程质量和企业、农户受益,实行工程监管责任制。领导负总责,部门负全责,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把好质量关、安全关、资金使用关,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廉政工程。

第三篇:溆浦县农村沼气建设调查报告

溆浦县农村沼气建设调查报告

根据湘农能办(2011)18号文件精神,为摸清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掌握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由发改局牵头,组织统计、农村能源等三个部门,于5月23日至29日,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联合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时间紧,调查面宽,工作量大,我们共抽调了15人分成5个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对户用沼气和服务网点按照重点抽样的办法确定调查对象,户用沼气按照项目村总数不少于5%的比例抽查了5个村,服务网点按照总数10%的比例抽查了5个点。两个小区沼气和一个大型沼气池也都按要求进行了上门调查。调查采取看、记、问(即查看现场、询问户主、详细记录)的办法进行,现场填写了详细的调查表格,调查工作结束后召开了由所有调查人员参加的关于我县沼气建设的分析讨论会。

二、调查数据分析

1、户用沼气池。此次共调查了9个乡镇的10个项目村,走访沼气用户380户。从使用情况来看:正常使用的用户为263户,占总户数的69.2%;间歇使用49户,占总调查户数12.9%,间歇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短缺,共有27户;弃用的户数共67户,占总调查户的17.6%,其主要原因是常年外

出打工,共有58户。从养殖情况来看,受调查户共养猪(其它家禽、家畜按比例折算)1508头,平均每户养猪3.97头,但有三分之一的户没有养猪,养猪多集中于大户。从“三改”情况看:改厨的有380户,占100%,其中有30%户为简易改厨,仅建有灶台板;改圈的91户,占23.9%;改厕的35户,占9.2%。从原料情况看:自有发酵原料的有196户(包括全自给和半自给户),占51.5%;需外购的219户,占48.5%;以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50户,占92%;以秸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30户,占8%。从沼肥利用情况看,施用的有315户,占83%,丢弃的有65户,占17%。从受服务情况来看:受过服务的沼气用户有361户,占95%,对服务满意的338户,占受服务用户的93.6%,调研农户满意度“好”的261户,占68.7%,满意度“一般”的119户,占31.3%。

2、服务网点。本次共调查了5个村级服务网点,其中08年建2个,09年建成3个。平均投资约5万元/个,总投资25万元,计划覆盖户数为1500户,目前实际覆盖用户数约为500户。“六个一”的建设情况勉强可以达到要求,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很理想。服务人员数量为5人,每个服务网点仅有负责人能够在闲暇时开展一些临时的服务工作。网点的服务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服务没有收益。

3、小区沼气建设。我县今年共新建了两个小区沼气,每个小区沼气的建设内容包括:100m的沼气厌氧发酵池,350m的预处理池,50m的好氧消化池和20m的水压间。每个小区计划供气30户,其中长期供气户为10户,临时供气户为20户。两个小区都是依托养猪场而建,每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在600头以上。目前,这两个小区沼气都已投料启动,运行状况良好。小区沼气能集中解决部分居民的生活用能,能帮助养猪场处理污染,能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因此倍受养殖户和种植户的喜欢。

4、大型沼气工程。我县于2010年建成鸿飞达大型沼气工程。该猪场年出栏生猪1.2万头,建有2个400m的发酵池,1个50m的预处理池和1个150m的贮气罐。目前一池三建已基本完成,沼气池已正常运行,沼气使用主要是冬季给猪舍取暖和解决厂内工人的生活用能,所产沼气在夏季富余较多,暂时没有发电,造成了浪费,所产沼肥部分供给周边的菜园和柑桔园。

三、调查情况综合分析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召开了分析讨论会。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依据调查数据和走访用户的记录进行发言,并就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发展展开讨论,分析如下:

1、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反应较好,应进一步推广。户用沼气是能让最广大人民受益的项目。此次调查,认为沼气建设“好”的用户为68.7%,认为一般的占31.3%,没有人认33333

3为沼气建设不好。凡是使用过沼气的用户,都对沼气能源十分称赞,都能认识到沼气能源清洁、卫生、方便、节省、环保,同时,沼肥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优质肥料。因此,在能源危机日益显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大力发展沼气能源。

2、农村户用沼气发展主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发酵原料结构性短缺。人们喜欢沼气,但因为投料不方便不愿去使用丰富的秸杆原料,又因为运输困难不愿到养殖户中外购原料,而养殖户的发酵原料又积压浪费。二是沼肥利用困难。人们都知道沼肥是十分优良的农家肥,都希望用上沼肥,但因为运输困难,沼肥利用率很低。调查显示有83%的农户利用的沼肥,但这些用户都只就近利用了一小部分的沼肥而已。如能加强科研,克服这两个难题,那么农村沼气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3、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很受欢迎。我县今年试点建设了两个小区沼气,现都已投料运行,效果很好。由于小型沼气工程可集中获取较多的沼气能源,可有效治理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可提供较多的优质沼肥,管理更有效,进出料更为方便。因此,很受欢迎。目前我县有3000多户规模养殖场和一批种植户都希望建设小型沼气工程。

4、后续服务很重要,但很难开展。我县已获批建设42个服务网点,但由于网点都没有创收能力,所以靠各网点为

广大用户免费服务根本不现实。从实践来看,开展服务工作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服务难以创效,没有效益就维持不了服务。二是数量众多的网点都缺乏优秀的技术人才,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保证不了效果。低素质的技术员五次、十次都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费力不讨好,高素质的技术员上门一次能解决一系列问题,既节省又有好的效果。实际上沼气池使用管理过程中也不会经常发生问题,一次有效的服务可以让一个沼气池长期正常使用。而一些小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排除,反而变成了问题池、弃用池。我们认为应重点扶植几个有实力的网点,以便既能提供优质服务,又能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县现有一个中心服务站,42个服务网点,1.1万户沼气池,由于没有好的服务模式,服务不能创效,各网点基本上没有开展服务,后续服务工作主要还是靠中心服务站承担。

5、大型沼气工程应慎建。大型沼气池建设投资大,但效益并不理想。从我县的鸿飞达沼气工程看,投料运行以来,产出的沼气冬天仅可以烧一个锅炉供暖,夏天不需供暖,仅供40多人的生活用能,大量的沼气被白白浪费掉。我们督促业主购买发电机,他又担心沼气不够发不了电。

四、几点建议

根据多年的实践,综合多方的意见,为有效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目前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仅为1200元/户相当于120元/m,而大型沼气的补助标准为1000—2000元/m。前者是让最广大群众受益的项目,且实际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后者。我们希望户用沼气池的补助标准应提高到500元/m以上,在建池的同时,增加一些配套设施和必要的使用工具,让沼气用户更方便使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沼气池综合效益。

2、加大科研的力度。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但有些环节制约了其发展。如原料的运输设备,进出料的工具,检测工具,沼肥、沼气的应用等技术都很落后。上级配发了一些工具或车辆,但总的来讲,实用性不强,这些工具的性能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建议从省至县应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开展专业的课题研究,实施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

3、加强培训。应特别重视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4、加强机构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是应对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333

第四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1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

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

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

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

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第2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农村经济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

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各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一些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但一些乡镇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建立自己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

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五)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第五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农村沼气及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