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第四章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7-91158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17:52: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四章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中|考资源网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中考资|源网

三、教学难点:

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

第一节 水资源

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

1、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

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讨论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

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中#考资源网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 整理出原因

2、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请读图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

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

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3.22和3.22-28)

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

⑶、以1999年和202_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⑴、⑵较简单在书中可查,⑶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整理要点,以书面的形式在班内交流。归纳总结: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中¥考资源网

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除了以上外,还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篇: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精选)

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向循环经济转变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在于树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意识,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给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防洪能力偏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比较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切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使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3]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 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它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对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认识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制止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做法,自觉约束人类活动,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努力保护生态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工程带来的生态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做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让河流永远为人类造福。

3我们还要认识节约用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重大意义,节水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护了水资源的量和质,一个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成本,所以节水有一箭双雕的功能。

4在防洪工作中,加强综合治理,开展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决定了防洪问题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大约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上百座大中城市、许多重要交通干线和工矿企业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几点,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的地区的工农业产值占全国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江大河一旦出事,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打乱整个国家经济的布置,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水资源的保护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保护水资源也就成了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年平均供水增加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1%,同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速度为9.53%,供水对于GDP的弹性系数为0.133,明显低于国际上同发展阶段国家的0.2~0.3。低供水增长维持高速经济发展,为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经验。在此期间,我国工业节水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约600立方米,到1997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下降到103立方米,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低于100立方米。全国的用水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1.9%提高到1993年的24.6%。近十几年来主要通过节约用水和调整用水结构,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水的需求。

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水资源配置问题,水资源节约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还将是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88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时期。《水法》颁布实施14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水法》相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基本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我国水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和防治水旱灾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国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1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遭受洪水的袭击,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打乱了国民经济的部署。其次,水资源短缺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现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202_年和202_年,北方一些地区在遭受多次沙尘暴之后,又接着遭受大旱,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据初步统计,202_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846 万公顷,成灾2370万公顷,绝收642万公顷,因旱粮食损失5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第三,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把水资源问题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开发利用水资源论文

1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内涵及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首先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不过分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以此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和难以承受的负面影响。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并秉承社会公平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要求,进而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有序进行。最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但同时也是为了经济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努力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要利用最有限的水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利益和经济收益,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

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以最合理和最优的方式满足社会各层面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我国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思路主要是:以流域和含水系统为主要的基本单位,同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统一的调配,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可开发的水资源,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水利工程,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所能起到的作用,统筹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元素,优化目前的供水体系,在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农业、工业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等。基于此目的,首先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城乡供水的现状,还有在供水过程中以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供需平衡分析的结果和水资源评价体系,提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配置方案,评价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并分析工农业与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方向,制定出改善供水结构的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和分区,其中涉及到开采方案的调整和开采数量的增减,划分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调减开采区和禁采区,并针对一些专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同时,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城乡供水现状设计方案,其中应该包括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并且要对开采量有初步的预定和评估。同时,在查明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内的水资源系统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识别,所以,模型要尽量简化,以便日后的工作,之后,要将之前的设计方案输入模型,通过不同程度的计算和调节,观察并总结模型的输出,进而分析水资源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长期反应。最后,在大量的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并按照特定的决策目标进行理性选择,选择好相对满意的方案之后,按行政区划分资源的目的就实现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开采数量,还有具体的开采布局作为指导,将现有的方案与选定的方案相比较,就可以分析出现有方案合理性与否,以及该如何进行调整和修订,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的做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重大问题的论证。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以流域或含水系统为基本单位进行计算,同时,也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孤立的规划会降低其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准确评估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现状,以确保降低开采水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结语

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必要性,通过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可以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致性,同时满足生态效益,使自然与环境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和发展。

第四篇: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关键字: 农业经济 合理开发 循环利用 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储蓄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改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这方面,以色列这样一个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国家,人口从65万增长到680万,人均GDP从3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便是值得借鉴的成功例子。(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农业是一国之本,如何处理好民生问题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了解我国农业当前用水现状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1、中国农业用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2_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据预测,在202_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2)

2、中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3)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2_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我国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2_万元左右。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4.4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其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

施。(4)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5、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5.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5.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5.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5.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6、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6.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6.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6.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6.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的不断推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不断的好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导下,相信我国在农业用水方面会取得可喜的进步,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欣,《经济布局不可忽略水资源条件》,长江日报(武汉);

(2)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4)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摘要]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在旧中国,洪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加大开发利用价值,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关键词]:沂河 洪水 开发利用

引言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河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茵,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葱郁,稻花飘香的旖旎风光。在旧中国,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但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有“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1.沂河水资源基本概况

沂河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17°25’至118°42’,北纬34°23’至36°20’,沂源、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费县、郯城等县全部或大部皆属沂河流域,在郯城县吴道口村南出境入江苏省,至江苏省新沂市境内入骆马湖。全长574千米,流域面积1732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涑河等。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流域最上游以鲁山背斜与潍、弥河分水,东以沂山背斜余脉与沭河分水,地形西北高,向东南部倾斜,自河源至东汶河口,大部为山区,山峦迭嶂,海拔高程300~800米,斜午、青驼、茶山西北多为低山丘陵及高地,地面高程在200~400米之间,蒙山前半程以南地势变缓向平原过渡,在临沂城北与其支流祊河汇流后进入中游临郯苍平原。平原坡缓1/3000~1/202_。沂河有四大源头,分别是:

1、发源于徐家庄乡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

2、发源于大张庄乡老松山北麓的大张庄河;

3、发源于大张庄乡张家旁峪南山的南岩河(又称仁里庄河);

4、发源于大张庄乡狼窝山北麓的高村河(又称田庄河)。

临沂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年均降水量824.8毫米,年水资源总量59.6亿立方米。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境内有10公里以上河流300多条,其中,沂河境内长287.5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库90座,库容量34亿立方米。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丰富,质量上乘,产地15处,矿泉水含锶、偏硅酸、锂、锌、钼等多种元素。但是由于近年来临沂市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以致临沂市现状供水能力偏低,未来供需缺口大,搞好沂河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增加有效供水量,为临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保障,加强市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意义重大。

2.沂河水资源特点

2.1 径流地区分布的特性

沂河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年径流在地区上的分布趋势同年降水一致,由于径流受下垫面的影响十分明显,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比年降水量更大。分布总趋势是:南大北小,东大西小,山丘大,丘陵平原小。

2.2 水资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2.1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特征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是:变化幅度大,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并且往往发生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情况。沂河1962~1965年为连续丰水年,这4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82782万m3,等于1956~202_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67倍;而1986~1989年4年为连续枯水年,这4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14569万m3,仅为1956~202_年平均年径流量的45.8%。

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在0.5~0.78之间,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大,东南部的临沭、莒南两县一般在0.50~0.55之间,西北部的蒙阴、平邑两县一般在0.65~0.78之间。CV值在地区上的分布趋势是平原小。山区大,湿润地区小。

2.2.2 水资源的年内变化特征

沂河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内变化十分剧烈,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容易形成水灾,枯水期径流量很小,甚至河川断流,水源严重不足。沂河的河川年径流量80%以上集中在汛期的6~9四个月,最大径流量出现在7月份。3.沂河水量分析

3.1 沂河历年实际水量分析

沂河原是淮河重要支流,自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河道淤积后,沂河水失去入海通道。建国后修建新沂河、新沭河等人工河道后才改变这一状态。新沂河成为沂河的主要入海通道。

沂河历年实际出省水量统计分析以临沂水文站为控制站,统计实测历年(1961-202_年)逐日平均流量,分析计算历年逐月平均流量,断面全年及汛期(7-9月份)径流量,以此分析沂河历年实际出省水量。

经分析计算,沂河多年平均实际出省水量为28.09亿m3,其中沂河18.77亿m3,沭河9.32亿m3。汛期为21.42亿m3,占全年的76.3%,有的年份超过90%。由此可见,沂河多年平均实际出省水量较大,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8.2%,且年际变化剧烈,年内近80%集中在汛期。

3.2 沂河不同水平年径流量分析

以202_年为现状水平年,202_年为规划水平年,采用长系列变动用水法沿河自上而下分单元区逐级进行径流调节计算。现状水平年沂河多年平均出省水量为22.80亿m3,其中汛期18.62亿m3,占全年的81.7%;相应频率50%、75%、95%时分别为17.57、8.85、2.26亿m3。规划水平年沂河多年平均出省水量为19.52亿m3,其中汛期16.12亿m3,占全年的82.6%;相应频率50%、75%、95%时分别为14.14、6.17、1.35亿 m3。由沂河出省径流量分析成果,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沂河出省水量较大,分别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47.2%和40.4%;沂河出省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汛期占全年出省水量的80%以上;出省水量年及变化剧烈,特枯水年出省水量很少,保证率95%时现状年为2.26亿m3,规划年为1.35亿m3。说明枯水年份洪水更为宝贵。

4.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沂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地表、地下水资源。根据1956~202_年长系列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797mm,是全省平均值的1.18倍,折合水量138.1 亿m3。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45.16 亿m3,占全省平均值的2.1倍。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7.42亿m3,占全省的10.5%,可开采量14.18亿m3。流域内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51.68亿m3,占全省总量的17.4%。根据202_年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析,为全省平均值的1.7倍。因此,从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看,沂河水资源对全省来说相对丰沛。

根据流域内现状水利工程运用状况分析计算,地表水50%、75%、95%可供水量分别为18.3、13.5、7.2亿m3,地下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7.8亿m3,则上述保证率下总可供水量分别为26.1、21.3、15亿m3,按保证率50%下的可供水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0.5%,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4.8%,流域内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为50.5%。按202_年流域内实际供水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29.5%,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62.9%,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7.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沂、沭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全省尚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是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这主要表现在汛期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得力,造成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5.沂河洪水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及利用

经全面分析沂河现状实际和开发利用可能,提出沂河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包括中下游梯级建设拦河工程,增加一次拦蓄利用量、加固已有大中型水库,提高现有工程蓄水能力、上游新建适宜的大型山区水库、下游建设适宜的平原蓄水水库。

5.1 沂河梯级开发拦河工程增加水资源拦蓄利用量

为开发利用沂河洪水资源,提出沂河梯级开发方案。规划在沂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适当位置建一批挡水高度在2.5-7m的拦河闸(坝),层层拦蓄上游来水,在满足河道内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拦蓄过境水量,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

根据省市规划,计划在沂河干支流共新建拦河闸(坝)32座。沂河干流包括新改建北社、斜午、沧浪沟、神墩、大庄、葛沟、新兴、车庄、茶山、亭子头、刘家道口、李庄、土山、洪佛寺、重兴15座及已建沂水城、桃园、小埠东、角沂、马头5座;沂河支流包括新改建石沟、姜庄湖、大探沂、小葛庄及蒙阴汶河上、丹山、青驼7座和已建花园、蒙阴汶河下、黄埠3座;沂河梯级开发方案完全实施后,一次拦蓄水量可达4.33亿m3,增加蓄水量3.23亿m3。平均每年复蓄3次计,则可拦蓄13亿m3,增加蓄水9.69亿m3。

沂河拦河工程蓄水增加的河道浅层渗漏量,主要是对河道有向外补给条件的河段的蓄水期间的浅层补给,依据规划拦河工程多年平均蓄水量对应的蓄水面积,参照沂河沂水拦河橡胶坝、小埠东拦河橡胶坝实际渗漏量,测算沂河拦河工程补充增加浅层水资源量为 0.866亿m3。

5.2 上游山区已建水库加固和新建水库增加水资源量

沂河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动态汛限水位控制可增加蓄水3.33亿

m3,其中,大型水库3座,加固后增加蓄水量万2.19亿m3;中型水库24座,202_年前全部加固完成后,增加蓄水量0.26亿m3;小型水库560座,除险加固后增加蓄水量0.33亿m3;新建小型水库、塘坝增加拦蓄水量0.39亿m3;大中型水库优化调度约增加20%,则通过优化调度动态汛限水位可增加利用洪水资源0.49亿m3。另外,在沂河一级支流蒙河上游建大型水库一座,位于沂南县双侯镇果庄,名为“双侯水库”,规划水库大坝长1800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2km2,总库容1.8亿m3,兴利库容1.05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多年平均调节供水量1.2亿m3。

5.3 沂河下游新建平原水库增加水资源量

第一座在汤头万亩湖区域,可利用沂河水通过葛沟干渠输入其中,充分利用沂河洪水资源,一次蓄水达4000万m3。

第二座在分沂入沭水道与沭河交汇口以北低洼地带,规划平原水库一座,名曰:“开发区平原水库”,总蓄水量3000万m3,一方面承纳经济开发区和河东区汛期涝水,另一方面利用刘道口枢纽的姜墩放水洞将沂河洪水资源输入该水库,既缓解开发区涝灾,又充分利用沂河洪水资源,为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水治涝、供水、环境景观等提供保证。第三座在苍山南部,位于苍山县长城镇南部低洼地带,规划长城平原水库总蓄水量5000万m3,主要承纳农田涝水,同时拦蓄洪水资源,充分利用地表水。

综合以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共增加拦蓄洪水量达16.05亿m3。其中河道建闸拦蓄占60%,大中型水库加固后增加拦蓄占15%,新建水库增加拦蓄占15%。

5.4 沂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洪水资源风险管理和单纯洪水风险,都要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法律手段的强制实施,行政手段的推动落实,经济手段的补偿诱导,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

当前,沂河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包括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对应风险既有工程措施风险,又有非工程措施风险。工程措施风险主要包括工程规划设计风险、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风险。非工程风险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调度信息采集处理、以及大洪水利用时决策风险等。为此通过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前期工作,精心规划设计,避免设计失误,达到设计优化,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同时,通过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节省工程资金;通过工程监理,减少建设失误;通过加设水文站点,加强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建立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尽量加大对低频率洪水资源的利用;重点研究中等洪水、较大洪水的资源化,充分合理调蓄配置洪水资源;发生大洪水、特大洪水的地区首先确保洪水安全,洪水过境地区可考虑引用洪水资源,达到减少洪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的目的。

另外,洪水资源化的区域选择要优先考虑风险小的重点区域,逐步扩展全流域洪水资源化。目前首要的是开展沂河洪水资源化的战略研究,包括:洪水资源化工作目标、研究方向、库河重点区域、库河试点区域等。

再者,将沂河大、中型水库和沂、沭河干流列入洪水风险图编制计划,开展全流域洪水风险分析和洪水风险图编制,以达到洪水风险管理和更好实现洪水资源化。在防洪工程体系的规划指导思想上,从“蓄泄兼筹、以泄为主”调整为“蓄泄兼筹,以蓄为主”。除了发挥山区水库调蓄洪水以及上游山丘区水土保持工程增强截流、加大蓄滞、减少泥沙的作用之外,通过拦河建闸、平原水库、河网连通增强平原蓄滞洪涝水的能力,使得防洪工程体系既能够在不继续增大河道行洪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河道、水域拦蓄洪水的功能,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给涝水留出更多的回旋空间,协调人-水关系,减轻洪涝损失,为增强抗旱能力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创造条件。

第四,开展规划区内其他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研究,采用分区就近供水原则,减少工程造价,解决城市工业用水、水源不足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尽快建立城关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离排放。在控制城区水体污染的前提下,科学地规划设计城区调蓄水体(即滩内水库),把调蓄水体与城市游乐、休闲、景观、绿化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调蓄水体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区建设内滩工业水厂、引进科学技术,采用分层分质供水的办法,缓解开发区供水不足的矛盾。

第五,开源和节流并举,这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国外某些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仍能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他们采用了先进水资源管理模式和节水技术广泛应用。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对于解决城区水资源缺乏的沂河沿岸县区有较大现实意义。节约用水涉及到产业布局与结构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生活方式变化及人们节约水的观念、习惯更新等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的关系。制定出台一些鼓励节水的政策与措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节约用水、涵养水源是目前需要开展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节水办法的实施,逐步改变农村水漫式农业的灌溉方式,逐步淘汰用水量大,经济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培植壮大经济效益高节水型的企业。使人们逐渐认识,保护十分有限水资源的重要性、可持续性,为沂河沿岸县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旨在引起人们重视沂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将我市十分有限的水资源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搞好分区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对水流域的生态平衡加以控制,努力营造优美的水体和绿化环境,有利于沂河旅沿岸县区的建设和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沂河水资源,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孙贻让主编.山东水利[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武瑞锁,齐春三,吕绍红.山东省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山东水利,202_,(4):21~22 3 张军,陈升玉,王华.浅析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山东水利,作者简介

朱逢春 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胡文静 临沂市兰山区水利勘测设计院 何 震 临沂市水利局,(2):~40 202_ 38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彭秀起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彭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第四章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