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17-108898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18:29: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曾根成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坚持,教学渗透德育,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德育,我的体会是:

一、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社会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通过数学应用题:“小强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小强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党的政策的英明,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致富天地。

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努力学好数学,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

二、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处理教材和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唯物辩证法主张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它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相当高,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对学生的今后成长必定起到一定影响。

三、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来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四、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今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并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结合传统的教育特点,将各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趋利避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更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书籍是孩子的导师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作者:杨梅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宁龙希望小学

摘要:吕叔湘先生说: “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说明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是光靠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

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推荐的读物必须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首先,课外书的内容要健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价值,其次,书的深度要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选择阅读不同的读物,强迫孩子看她不懂的书,只能引起她对书的反感;而且挑的课外书一定要有趣味性,可读性。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应当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以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是以名篇为主,因为,小学生的读书启蒙应当让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水平较高,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好奇心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再加上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应当比低年级学生上一个层次。可向其推荐儿童小说《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经典作品《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史记》,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战斗故事《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文地理书籍 《海底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读完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所得,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所收获。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甘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有利于孩子阅读。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另一个场所,首先,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其次,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走廊上的“快乐书吧”,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各取所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知道怎样去读,以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可见,写对于读来说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法。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写于读书笔记之上。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能得到教师方法上的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收集春联的比赛、办小报比赛等等。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活动之后还可以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2_年34期

2、《青少年阅读指南》

3、《精选作文》

4、、《小学语文教学》202_年第03期

5、《新课程教学法》

6、《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兴趣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孩子们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早的老师。

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

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课外读物的摆放,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如在沙发边、茶几上、床头柜、书桌边。这些课外读物摆放在明显的地方,刚开始家长要给予引导,让孩子意识到书就在身边,想看书就有书看,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老师适时点拨和引领。

1、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

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一般小学低年级对童话故事等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转而对战争题材小说和英雄故事很感兴趣,到中学阶段则倾向与爱读历史故事和通俗

科学读物。学龄初期儿童对读物形式的兴趣,依次是:

一、连环画,二、有插图的读物,三、单有文字的读物,四、其它类。

2、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

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在表述之中。如果学生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如口头的、笔头的,就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说法都说明读书要动笔墨。读写结合,就是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可具体指导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圈点:在读物中画不同的符号表示阅读的情况;批注:即在书头书边写出简评,或赞成,或疑问,三言两语,要言不烦;摘录: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读书笔记: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记,有助于集中读书时的注意力,克服读书时的随意性,学生阅读时手脑并用,更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能得到教师方法上的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3、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儿童的表现欲是天生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被肯定。学生通过

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多了,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它们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五分钟演讲

每天上课前,我安排1个学生上台演讲,交流自己的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人事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说一句名言、谚语,或背上一段优美句子等等。这样就极易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作一个有心人。

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期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家庭”。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而有细致的工作。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陶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书香浸润我们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我们人生和目标。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更新理念

有效教学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

刘志标

论文提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正文:

我庆幸去年参加南平市科学学科教学培训,收获非常大,反思以往教学,发现的自己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必须要改进,过去科学课上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必须要抛弃。同时要进化择优教学法。如今我本人在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

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的基本方法;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农村现有资源,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 1

园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自然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

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我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刘志标手机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邮编353504 邮箱(2441803655@qq.com 4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工作将近半年。在此期间,我从基础教育工作的职责中得到许多的启示和认识,对于怎么才算真正搞好小学语文教学,我只能用自己这一年来从事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要做好这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知识要渊博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要具有丰富的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问题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要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学会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