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墨表现水仙花反思
《水墨表现-水仙花》反思
《水墨表现-水仙花》这一课勾勒填色法之后有一个中国写意花卉画的表现激发学习。为后面的教材中继续学习笔墨表现的国画课程打下基础。此课与本册的第五课《水墨表现-水仙花》共同构成一个知识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笔墨造型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感觉学生对勾勒填色法的基本技法掌握良好,但是对墨色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学生了解了中国画的知识,能根据示范作品进行临摹,学生的作品充满童趣。但是学生的笔墨技法需要进一步指导和练习大多数学生水仙花的基本造型表现的很好,但用笔的姿态和方法还需要进行逐步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教师示范这一环节用时较多,所以留给学生习作的时间较少,在下课铃声响之前完成整幅作品的人不多。如果在延长五分钟,大多数学生会呈上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第二篇:水墨表现教学设计
案例展示
案例名称: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第12课“水墨表现—树”
授课教师:孙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小学美术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力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进行感受、体验,在游戏中学习国画知识和技能。(2)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欣赏和分析教材中作品。使学生感到国画的魅力,美术学习是文化的学习。(3)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地具体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直观展示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第1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与《水墨游戏》、《笔墨游戏—荷花》、《笔墨游戏—青蛙》、《笔墨游戏—猫头鹰》、《笔墨游戏—大熊猫》、《白描—蔬果(写生)》、《京剧人物》、《水墨表现—水仙花》、《课水墨表现—梅花》共同组成了水墨技法体系。通过学习水墨技法表现树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家是如何观察、认识、分析和掌握树木的结构与特征。从而,使学生感悟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校情:
我校是朝阳区一所重点小学,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具有专业的国画教室供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家长素质较高,平时在生活中比较重视对孩子进行艺术文化的教育与学习。学情:
知识方面:能够区分出白描法、没骨法、点厾法、勾勒填色法。技能方面:掌握中锋、侧锋用笔、熟悉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
同时该年龄段孩子在分析力、表现力、理解力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欠缺对水墨课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及对水墨技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式:
讲授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四)技术准备:
教学手段:数字化校园系统、电子白板设备、ppt课件、教师范画、实物投影等。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水墨技法表现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游戏等形式,学习运用水墨技法表现树的形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运用水墨技法表现树的叶和枝。2.难点:叶与枝干的穿插组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教师作品,明代艺术家视频。
设问:“仔细观察,比较教师及艺术家的作品,哪幅山水作品动中有静,更富有生气?”
学生:教师的山水画中只有一些山、水、石的景物,很静,死气沉沉。而艺术家的作品中有
“树”,使山水画面更富有生气。教师板书:“树”
小结:添画树的作品,画面立刻充满生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添画树以后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教师出示ppt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感悟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树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景物之一,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认识与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画家作品:
出示:教材中沈周的作品《京江送别图》局部。学生:了解不同笔墨技法表现的树。
教师:画家运用娴熟的笔墨表现了不同树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的生动和精彩。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运用水墨表现树。补充完整课题:水墨表现—树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的欣赏,完善课题,使知识点承上启下,突出水墨概念。2.不同树的特征:
分析:学画古树一课学生已掌握树的结构,但水墨表现树是第一次。教师:出示几张塑封好的树叶作品。
设问:“大自然中树的种类多种多样,猜一猜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学生:柳树、松树、杨树的叶子„ 教师示范:叶的画法
教师:出示多幅点叶法、夹叶法创作作品。小结:
点叶法:用色或墨直接点出树叶的形状。夹叶法:先勾出树叶的形状,然后以色彩填充。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掌握“夹叶法”和“点叶法”的概念。3.树干的穿插:
观察:教师出示树盆静,引导学生观察数干的变化。游戏:用手代替枝干引导学生观察枝干的前后穿插关系。(互动游戏)
连线游戏:观看平面图片查找枝干穿插变化。教师示范:鹿角法
教师板书:双钩法、鹿角法
教师:介绍多种水墨表现树的范画。实践:学生尝试运用水墨形式表现树
教师:根据学生出现问题进行总结,教师示范完整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教具演示,从立体的观察到平面的表现,使学生了解树分四枝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4.欣赏作品: 出示:多幅作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技法表现树,丰富学生创作思路。
(三)学生艺术实践:
内容:用所学枝、叶画法完成一棵树的水墨表现。要求:枝干的穿插关系、用水墨的技法表现。
(四)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进行强调,提升作业效果。关注不敢下笔、动作较慢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从中发现普遍问题进行集体辅导,辅导中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展示:
我出示作业的时候会让学把自己所画树的外观贴在一张画上,由教师把学生作品变成一片树林。有组织的疏密高低变化 独枝不成树,独木不成林
【设计意图】既是对下节课知识的过渡,又是学科德育的巧妙体现,(六)评价:
评价是根据课堂实践要求进行,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设计意图】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学习国画兴趣持久。
(七)拓展:
欣赏教材中白雪石的《杨树》等作品感受意境美。【设计意图】进一步做到课堂兴趣的延伸。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方法
1.通过课堂上两次艺术实践作品进行对比。
2.利用我校数字校园评价系统中的投票器功能进行即时评价,关注每位学生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教师能够宏观把控教材,明确知识体系的纵向关系。2.大胆展示教师水墨画基本功,使展示具有时效性、指导性。3.教师会借助肢体语言,诠释绘画语言。4.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操。5.教学环节清晰、条理清楚。
6.能将学科育德巧妙体现。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理解大德育观。【教学反思】
一、教学实践前的思考
国画课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五年级学生对用笔、用墨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枝干的穿插关系,再结合以前所学的国画技能进行艺术实践,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时运用了多媒体图片、小组探究实物、以手代枝再次研究等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就从干、枝、叶的生长规律进行顺向思维引导,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来启发学生。
二、实践出真知
只有实际教学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本教学设计围绕树的干、枝、叶有序的进行,而对学生来讲,掌握树的结构并不难,而对用笔、用墨的掌握还是个弱点,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只注意了干、枝、叶的穿插、前后关系,而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掌握并没有完全预设,所以学生作品形式出现了单
一、墨色变化单一等现象,因此在后边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把国画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当然这也有客观原因,五年级学生面临全区抽测等任务,平时课业繁忙,对美术的兴趣很高,但兴趣不能代替实践,最后的作业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所想。
三、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除专业基本功外,过硬的语言白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观看视频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过于简单、对课堂及时性问题的掌控能力还需要加强,相信这对上好一节美术课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篇: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
课
题: 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课
时:1课时
课
型:绘画课
授课对象: 初中三年级
教材分析: 捕捉人物的生动姿态是学习绘画的基础之一。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对人物生动姿态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人物生动姿态应用于绘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绘画创作学习的基础知识。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姿态,学习用动态线来表达人物,培养学生整体意识、造型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结构知识的经验,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人物的生动姿态对绘画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2、学法:欣赏法、临摹练习法、写生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优秀作品。学具准备: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安定课堂秩序,稳定学生情绪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2分钟)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宣布本课教学内容。根据看图片和一步一步提问把学生引入课题,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一)、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二)、皴法
山水画最重视皴法的运用,五代至整个宋代,是创造皴法的时代,也是在写实性上运用皴法最完美的时代。纵观皴法,无外乎点、线、面笔墨的具体表现。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1.常用的几种皴法
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大斧劈皴:是一种偏锋直笔皴。起笔较重,直势皴出,因势同斧劈,故名。大斧劈皴,由于笔迹宽阔,清晰简明,适宜表现大块石头。 小斧劈皴:与大斧劈皴相似,它是以较小的笔迹,表现山石的细微结构。以小斧劈皴出的山势,能体现一种峻瘦削利、古朴的气质。小斧劈皴。势如刀,故起名。
卷云皴(云头皴):云头皴也称卷云皴,其特征如同天空卷云,其画法是边勾边皴,勾皴结合,中锋侧锋兼而有之,此法圆转用笔较多,但要求线条苍涩厚重,圆转遒劲,不可画的如同云朵软而轻飘,勾皴时要掌握好用笔快慢节奏,线条一干涩为主。
(三)、展挂优秀的学生作品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新的表现技法的运用,下面再和同学做些互动,提出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五)、运用中锋,侧锋分别感受水墨山水技法。
四:课堂总结:(14分钟)
1.请学生自评,通过本课的学习,观看、分析自己的作品,学到了什么。2.全班点评分析,观看、分析自己及他人作品,概括优缺点,培养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3.教师总结,强调知识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理解了水墨山水表现,但也存在刚才我们发现的那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绘画中克服这些问题,并把这些激发运用到学习绘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的双手去美化我们的生活,学以致用。谢谢大家,随着音乐的结束下课。
五:作业布置(2分钟):
临摹一张水墨山水。
要求:运用新学的技法,大胆,放松。
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一、皴的分类:
二、表现方法(常用):
1.披麻皴
3.大斧劈皴
2.小斧劈皴
4.卷云皴(云头皴)
第四篇:《水墨表现——树》观课报告
《水墨表现—树》观课报告
通过暑假的远程研修,看完了孙老师的《水墨表现——树》一颗后,让我深受触动。同样作为年轻教师,深深的感受到之间的差距性。不进则退,更容不得自己懈怠。所以,自己仔细观看了孙老师讲的《水墨表现——树》这一课,使我收获颇多。这节课属中国画内容,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美术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被列入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中,成为学生必修的内容。这堂课设计巧妙,构思新颖,现将一点小小感想抒发己见:
本课设计以“实”字为中心
一、教学设计一切从“实”出发。基于国画笔墨的运用、中国画特有的造型特点对小学生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基础上,孙老师注意倾听孩子,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观察中学习水墨树的造型表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的学情,以生为主体。在讲述双钩法、鹿角法时,为了避免混淆,师有重点的进行示范。还遵循国家课程制定的原则,体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与精神。
二、教学内容紧扣生活“实”际,真真实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真实的树。
三、教学方法真真切切。教学中采用摸、形象直观、真实的演示,便于学生体验观察。教师课前做了大量的范画准备,对于不同姿态的树干、树枝、树叶,及完整的不同种类的树的表现,拓宽了学生的绘画思维,增强对中国画形式美感的认识。
四、教学效果真实有效。教师敢于做直观的教学示范,解决了学生敢于下笔的常见问题。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大胆去想象,达到了掌握了中国画树的画法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理念追源于“实”,又超于“实”。在教学上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学生作业展示环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新意。
一堂好的美术课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正如,给学生一滴水,我们需要有一桶水。教师的教养与专业素质我们更应追求“实”,而不是华而不实。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像孙老师一样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然后在实践中检验在实施。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的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只有如此,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艺术!
第五篇:水墨游戏教学反思
《水墨游戏》教学反思
左港小学 华艳芳
《水墨游戏》这一课本来属于造型·表现,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画种,对内容技法都不了解,很难进行大胆地表现。故我把绘画领域侧重放在了欣赏·评述上,希望通过对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知识可依、有例可照。不至于在第一次画水墨就控制不住水而感到惧怕。
教学中我首先将“毛笔的笔锋,水、墨、宣纸的运用”等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我的笔墨演示中体会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描述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从而引出对传统笔墨的分析和教授。学生通过自己体验、分析,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后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继而通过由多种笔墨元素组合的现代水墨画作品进行赏析,让他们体会笔墨的情趣、笔墨的神奇、笔墨带给人的美妙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这样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以便以后接触水墨能放得开,达到写意真正的特点——随意性。从学生上课的姿态以及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使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主要的水墨知识点也通通灌输了一遍,学生有思考、有激情、有乐趣、有收获,体现了本课设计的人文性、合理性、实效性。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所以本节课,我为学生们能真正进入水墨游戏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铺垫,希望学生能在下节课的绘画中有突出的造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