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8-474423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8 20:59: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作者安热拉·利埃比不是文坛大家,也不是有多显赫的学识背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主妇,在经历“死去”的11天后,用自己徘徊踌躇、踽踽独行在生死边缘的痛苦深刻的经历,诉说着一份让他人“珍视生命”的宣告,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故事源于安热拉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心理感受,有意识但不能言不能动也不能自己呼吸,所谓的“脑死亡”状态,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清醒着,能感知周围的人声,但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死亡”之人,这是何等被黑暗笼罩着的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生气的“活着”。很长一段篇幅叙述着她自己听到的周围的谈话,读者会紧紧的揪着一颗提心吊胆的心,随着她的叙述忽上忽下,为她的命运担忧害怕着。在她的这段时间的黑暗生命中不分昼夜,感知不到晨露未曦、幕落黄昏、长夜未央、只余下时有时无的人声,或悲喜交集于至亲的熟悉嗓音,或痛苦害怕于陌生医生一句“脑死亡”的命定,直至对至亲说出放弃的语句,那种恐惧无以言表,读者设身处地的思虑足以体会亲历。曙光转折于亲人的不弃不离,尤其女儿述说着第三个孩子即将降临,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终于爆发了一滴极其珍贵的眼泪,让亲人见证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世界,慢慢的,在11天若即若离的状态中逐渐走回到亲人的视线中,“7月25日脱离昏迷状态;27日能左右摇头;8月3日活动了手指;6日用‘是’和‘不’进行交流……”。可以想见恢复不是很容易,后面还有很长的荆棘需要突破。

之后很大篇幅叙述的是逐渐康复的过程,艰难但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真正走回到亲人们的怀抱中。尤其脱离呼吸机一段,对于常人的与生俱来的直觉功能,她却要辗转于泥泞中,艰难的适应,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那种无奈,就像鱼儿感叹自己不会游泳,鸟儿仰望蓝天却不会飞翔,花儿谢了不会再开……这段康复阶段包括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器官的恢复过程,因为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啊,在此不做赘述,很凄惨但又何等的坚忍!

故事结束在主人公和亲人流连忘返于红峰勃朗峰迤逦壮美的风光中,她的病好了,但没完全康复,仍然需要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痊愈,但崇山峻岭见证了一个妇人生命的奇迹!末了一段“另眼看昏迷”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纤维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费解的知识领域,很关键的是她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一个信息,“一个处于深度昏迷中的人可能具有完全清醒的意识。”请善待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书的末尾对所有从医人员以及芸芸众生呐喊出的一句发自肺腑的格言,意义深远,愿天下人珍视生命、正视生命!

第二篇:《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刚刚收到书时,我便对标题有一些疑惑,作者为何对生与死有着这么大的感触呢?

我继而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书,我一向对那种生啊死啊的书不是太感冒,主要是因为对于生死我也不是太了解。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 读完本书,热爱生活的人,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怀疑生活的人,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憎恨生活的人,会找到热爱的理由。”

“和死亡相比,活着无论多痛苦,都是一种幸运。”是啊,和死亡相比,别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当你忍受着痛苦爬起来看到一抹朝阳的时候;当你睁开眼发现自己还在这世界上的时候;当你能看到万千事物,能听到“唰唰”地风声,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之时,你都是幸运的……

能支撑人活下去的不是智力,更不是耐力,而是意志力。能使人存活的不是药物,更不是手术,而是你自己。如果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就算是药物想助你一臂之力,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

在安热拉想要呼吸时,她的第一选择是自主呼吸而不是呼吸机。人不能过度依赖于机器,就像依赖于电子产品,当脱离了机器,脱离了电子产品,你该怎么办?

“只有真正面临死亡,人才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贵。”“有些医生专门治疗心脏,还有些医生专门治牙、治眼……但谁来治理病人呢?”这句话看似有些冷幽默,但反映了一个问题——“再精密的技术也难以保证一定能治好病”。

作者安热拉说:“我们失掉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份,还有自己的隐私。我们的身体不再是自己的了。”这一点确实说的对,当身体生了病,住进了医院,一切都要听从着医生的吩咐。无论你的身份如何,在医院里,永远是医生最大。

不仅仅是生病,人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要乐观面对生活。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过得快乐,就像最后的一首诗《把每天当末日来拥》。

第三篇:《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便知道是我感兴趣的书,便毫不犹豫的申请了试读,没想到还真的申请成功了,感谢喆妈和其它义工们。

拿到书,看到这干净的封面便吸引着我,花了一天的时间便把书认真的读了一遍。

看到序言中作者所说的,只是想和有责任感医疗工作者聊聊他们所服务的对像:病人,医院是根据病痛所产生的部位来做了细分,几乎都是哪些部位有不舒服就治疗哪个部们,但人体是一个系统,且人有意识有感情,这类细分的科学性真的如医学所应有缜密相匹配吗?

看到这名作者,她身上所展示的正能量很吸引我,我喜欢任何懂生活,把自己生活经营的很好的人,无论她身处何境,她自己所具有正能量都会让她更有魅力,也更能让她的生活精彩。

作者经历了与死神面对的11天,在写出这个过程后,想到的是感谢而非过程中所遇到的苦痛的抱怨,某些医疗工作者救治期间的一些意外和不恰当,给作者作为当时的病人造成万般痛苦,作者没有抱怨更没有谴责,而是用感谢来面对所帮助的人,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真的很令我学习。

近日新闻中天天在报道的马航事件,过年时刚拜年过的朋友的当时看起来挺健康的朋友的父亲于近日去世,都时时提醒着我生命的脆弱,读完这本书,更加让我感觉,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自己还能健康的生活、工作、与家人朋友正常的相处交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呀,活在当下,没必要把这幸福的时间放置于自己暂时还没遇到或已遇到却还无力解决的事情中,那些让自己内心无法平静烦恼万分的事情在生命这个主题面前有时真的微不足道,那又何必去计较呢?

医患的矛盾在国内各大医院时时的发生,信息的不对等及信任缺失的问题造成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及病人的弱势地位,医生每天所面对的是生命,那种压力经常是其它工作所无法比拟的,但当他变成了常规的工作时,工作的热情想必也渐行渐远吧,就像普通的岗位所长时间面对一种工作时,疲倦也会产生吧,医生更多的也许是如何能应付处理当时的状况,疲倦时也就少了病人治疗时的长远打算,这些对病人的长久健康将会有很大的不利,是通知医疗机构的怎样手段也调整还是只是依靠医生的的责任与医德自身调整来改善呢?咱作为一个老百姓和偶尔还是医院的病人,真的不敢有什么意见。

本书既给了咱寻常老百姓一个启示,在自己还能作为一个人能有自理能力时,享受美好的生活,也给负责任的医疗者一个启示,不要把病人当作没有意识,没有感觉,没有感情的一个设施对待,那少了人性,也会让医疗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篇:《不去会死》读后感

读石田裕辅 《不去会死!》有感

姓名:

赵靖阳 指导教师:

阿莉塔 课程: 中外文化精粹 学号: 3160105931 班级:

外语学院·英语1602

闻《不去会死!》大名也久,因为人天生的惰性,始终没有阅读。这一次借精粹课的硬性要求,让自己从忙乱中抽出空闲,读了这本日本人石田裕辅的游记。

本对游记这种题材不甚喜爱—日文小说才念得比较多—下意识以为这次阅读经历也不会太舒适。<行かずに死ねるか!>从名字开始就给人带来力量。游记《不去会死!》给我带来很鲜活的体验,远超我的期望。读到一小半,就爱不释手,花上一天时间囫囵读完。傍晚时合上书页,还要再咀嚼一番,回想这个人骑车周游世界的故事,竟又能得到不同的感触。晚上,坐在电脑前,写这篇读书笔记,仿佛有了说不完的东西要倾泻而出。转念一想,放开了难免啰嗦,乃择其一二简述,勉强叙述成篇。

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在育空河。石田坐上育空河上的小舟顺流而下之前听到这样一句话:“从第四天起,你就能体会到森林的寂静。”石田自己第一天就感受到了这被森林围绕的寂静。简直就是“静静的育空河”嘛。

“这是无声的世界,只有划桨的声音哗啦哗啦,特别清晰,却感受不到声音的轮廓。当我们停止划桨,寂静就像浓雾一样咻地笼罩,包围整个世界。这样的寂静有某种压迫感,我想要是独自呆在这里,一定会发疯吧?思之令人毛骨悚然。”石田觉得毛骨悚然的安宁吸引着我,让我也想去看一看了。

这时候,石田其实刚刚出发不久,这样的一个安逸的漂流活动一定给他注入不少的勇气和希望。他自己常常提到,是喜欢与命运做抗争的人。其实离开这些间断的释放和感怀,任何人都未必能完成骑行周游世界的壮举吧!

在大部分的旅途中,石田都是一个人行动。偶尔碰上同在游历的友人也会带来欢乐,这部分正是作者着力描绘的。但是,挣脱人群束缚的畅快可能更加令人享受。石田写到:“也许自行车旅行还是比较适合一个人走吧。我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骑车的速度和休息的方式都不一样,和对方相处的再融洽,还是得互相妥协,压力会在不知不觉间累积。和朋友骑车虽然开心,长期旅行的话,还是一个人比较轻松啊,我一边前进,一边想唱歌就毫无顾忌的放声高唱,想休息的话也毫不在意的立刻休息。”

第二点想说的就是石田对自由的热望。一定是一个渴望自由天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吧!写着写着,石田一定想到了人生。再融洽,再合拍,总还是要相互妥协。如果不是足够深刻的羁绊,不会有人愿意总是让步。逃出日本去环游世界,本就是不愿继续向着日复一日的白领生活妥协。如果在旅途中不断地放弃张开的双翼,与留在办公室内,留在人群中其实并无二致。

石田说:“既然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好好看看他。”好好看当然不能满足于闲适的旅游观光。作者的旅行历时七年半之久,期间可以说看尽了世间百态,历尽艰难困苦。在沙漠差点小命不保,被劫匪用枪指着搜刮一空。但旅途中的美丽风景与途经各地碰到的友好的当地人,碰到的旅伴与骑友,带给他太多的感动和对善良人间的热爱。向着重点,沐浴这和煦春风一样的风物,旅途的疲惫和波折带去的阴影都一扫而空,随风飘散。

末了,作者感叹道:“活着真好!”经历这许多年和事,这句看似废话的感叹有着太多深意。石田此时不仅仅对生命和色彩恋恋不舍,更对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深深眷恋,不忍离去。想毕这次旅行之后,石田也会更多的珍惜身边的一切吧!

三点说完,剩下一段叨完就必须刹住车了。

到达泰国,石田距日本就剩下不到半年的行程。他生出这样的想法:“旅程就快结束了吧。不,坦白说,我的心情是‘一切,就要终止了’……越接近日本,我的心似乎反而离故乡越遥远。”

兴许是完成使命后怅然若失,或许是无法再旅途中碰到至交好友的遗憾,或许是对七载风景的不舍。总之,石田此刻的心情并不是完全明亮,那么一丝阴霾笼罩着石田,诱惑他回头。

作者又在写人生了。盼头就想目的地,必须一个接一个出现,否则就要空虚,就会无聊。让自己永远在一场旅行中,永远在路上,才是积极的态度吧!

石田是位旅行家,经过风霜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并不空洞。细细品尝,许多游玩时的感触得到印证,剩下不懂的部分,也可以一一去实地探索。毕竟我还年轻啊,哈哈。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第五篇:母亲,一路走好,我们会好好的

母亲到底是没有捱过这个冬天,于2008年12月17日,农历11月20日上午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9岁!

那天还不到8点的时候,父亲在邻居家打电话给我,说,回来吧,你娘添病了!

距离上次回家也就几天的时间,沉重的心情还不曾完全修复,也不懂得所谓的“添病”是什么意思!就又回拨过去,邻居接的,我问我母亲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啊?邻居没有直接回答,只说,小啊,快回来吧,你不知道添病是什么意思啊!

我自然不知道,拨通哥哥的电话,哥哥说,他想再次送母亲去医院,可是,父亲和姐姐都没有同意。也没有说什么!

但是我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添病应该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也便不再多问。急匆匆赶到火车站,买到的票是下午的,但是很显然,我不可能再回到公司,去继续一个上午的工作,我做不到。

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抽烟,记不得当时有着怎样的思绪!

期间接到父亲和姐姐的电话,只是告诉我不要在途中逗留。他们的催促,让我的心弦绷得更紧!

晚上到了郑州,没有出站,直接问站内的工作人员是否有北行列车,在那位同志的提示下,我去了2号站台,刚好有车子停靠,就补票上去了,将近凌晨一点,到达安阳,又刚好有开往濮阳的大巴,便急忙上去。哥哥接到我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整个路程耗时不到12个小时,是我从上海到家耗时最短的一次!

走进院子,我便看到了正对房门放着的一口冷棺,左右都铺有褥子,姐姐、嫂子和妹妹席卧于右侧。心猛地紧了一下,我多么希望,那仅仅是一个玩笑。说不清脚步是急切还是沉重,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从街门走到房门的,途中关于母亲看到我的时候应该有的激动的预测早已荡然无存!

走到跟前,看到了母亲安详的脸庞。母亲安静地躺在里边,头带一顶黑色的帽子,还插有一支金色的凤凰作为修饰,身穿红色棉袄,盖了一层绿底碎花的被子,其实就是一层布。小侄女问过我嫂子,奶奶冷不冷啊?嫂子说不冷。在她的意识里,哪儿会有什么生死轮回哦!

虽然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还是不能自己地跪到在那个冷棺前,失声痛哭!

别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父亲在一旁讲述着母亲走的过程,当他和姐姐在院子里干活的时候,听到母亲呼吸有些急促,跑过去,但已经有些晚了,哥哥去找医生,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母亲没有等到。母亲养育了五个子女,走的时候,只有大姐在身边。二姐因为生育,到最后都没有出现在母亲的葬礼上。农村人普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是两个儿子,一个在找医生达到路上,一个返乡的路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哥哥和一样,算是晚到了。其实,晚到和没有出现,又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吗?

母亲是应该很想见到我们的。这是再基本不过的人之常情!

母亲95年从房子上摔下来,椎骨受伤,便丧失了劳动能力,但是07年8月之前,在工具的辅助下是可以行走的,甚至还可以为忙里忙外的父亲做些家常便饭。由于常年的没有正常活动,加之有糖尿病,这样那样的并发症接踵而至,其中脑梗塞是让母亲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使得母亲丧失了语言能力。

不管你问什么,母亲的回答只有一个字:恩!

你问她想翻身呢是吗?她说恩!你马上说不要翻身哦,她还是说恩。肿瘤的出现,以及长期卧床对神经的压迫,又让母亲不停的翻身,频繁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60余次每小时。有些姿势是会让她感觉很不舒服的,很有可能给她换过来的某个姿势正是她不舒服的姿势。或许她知道我们不能领会,也便不说了,只得默默承受着。母亲的一生,似乎已经习惯了忍受。

一次父亲在通知我回去之后,对母亲说,老二明天就回来了,你要好好休息,才会有精神,知道吗?

然后母亲便睡着了,一睡就是很久!

那次回去的时候,发现母亲的衣服有些脏了,我说要给母亲去买件衣服。

母亲是知道的,便坐在病床上,一直不躺下去,直到我把衣服买回来,然后用手捏着新衣服,似乎在感受料子的舒适度,笑笑,然后为她换上。

父亲经常这样去哄母亲,很是受用。原因很简单,母亲是在乎她的子女的,尤其是我,我这个老大不小却尚未婚配的儿子,我想,在她弥留之际也应该是想看到我们的吧!

父亲一直在说,母亲走得让他很满意。为什么呢?母亲走的前一天晚上,父亲买来了肉,亲手擀了面条,做给母亲吃,母亲是吃饱了的。而且也给她擦干净了身子,母亲走的时候是干干净净的!

父亲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是很平静的,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在所有的人的悲痛中,父亲的悲痛是最为沉重的。

毕竟,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父亲给母亲的照顾也是最多的。

父亲说,对母亲的悉心照料是一种弥补。

他也常这样说给姥姥家的人和街坊邻居听。

父亲是热泪盈眶地讲述了他曾经给母亲两记耳光的经历。那件事我不知道,也不曾听谁说过,也或许那个时候还没有我的存在。但我总是能记起父亲骑跨在母亲身上暴打的经历。

我似乎再也搜索不到比这个更早的记忆。

还记得有一次,他们吵架,母亲说要带我去姥姥家,父亲便坐在门口,把火钳子烧得通红,说,我看你敢。母亲拉着我往外走,父亲没有用火钳子,但还是用脚重重地踢在了母亲的身上。

此外,母亲从过门之后,还要受姑姑们的欺负,动辄就要面对三个女人的群殴。关于这些,我也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我很坚定地相信,我的姐姐和哥哥没有必要去编造一些故事,去诬陷她们。于是,我在听到别人说姑姑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的时候,总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也不明白母亲和姨妈们怎么会对舅舅的儿子好。

或许,母亲嫁到我们家之后,到我长大成人之前,期间的生活,总是被一层阴霾所笼罩着。

父亲说,母亲的功劳是很大的,养育了我们几个子女。这或许是对母亲最大的一个肯定。

按照村子里的习俗,三天火化,五天出纸,七天入土,九天圆坟。其中遗体火化的次日,12月20日,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天,风很大,气温也很低。

父亲说后边天会好起来的,原因很简单,母亲一生和善,没有和谁结过冤仇。

我当然相信这一点,并把恶劣的天气与“风云因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联系到一起。于是补充到,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事实确实如此。

我知道,自然的事不是因为我预料过才如此的。但还是有了很大的安慰。

很多人都说,这十几年来说,母亲是非常不容易的,辞世,无论是对她来说,还是对父亲,对我们这个家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我也知道。但是,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酸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得足够到位的!可是,一路路的号哭有什么意义?哭到吐血,又有什么意义?

朋友们都劝我想开点,人终将要面临这样的结果,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努力,让父亲过好的生活。

我知道,人都要有这样一个结果,也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很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可是,这两日总感觉心里有了一道说不清道不明,像是无法逾越的坎。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会在这个创伤之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反复思索着骆驼祥子的结局,思索到让自己毛骨悚然。

究竟是什么样的坎?在我敲出以上这些文字的时候,也还在想,也还是没有想清楚!

逝者已逝,生者当自强。或许,对于母亲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幸福的生活着。

母亲,一路走好,我们会好好的!

后记:其实,真的想用文字记述很多关于母亲的生平与记忆,但真的坐在这里,准备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去整理的时候,不知道是记忆零乱了,还是思维休克了,不知道该写哪些,生怕写不到自己想要写的记忆,以及感受。也或许,有些感受,是需要沉淀的!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