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生态班级[推荐]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构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花园式学校,优化师生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做到人人参与绿色行动,人人传播绿色文明,学校决定大力开展“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
一、活动目标
以植绿、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契机,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有机结合,创设浓郁的美化与文化氛围,寓教于景,既美化环境又增强班级文化建设意识,达到人人参与“珍爱绿色”系列活动,人人投入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人人为提升班级文化品位、优化校园环境尽一份力的目的,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程度。
二、活动主题
绿色 文明 和谐
三、展评时间、参评范围
202_年4、5月份。初
一、初二年级各班以班为单位参加评选。
四、展评内容
1、植绿、护绿、养绿、认绿情况:积极参加“珍爱绿色”系列活动,主动做好班级绿化工作,盆栽、花卉在班级环境布置格局中有一定的艺术品位;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无人为损害花草树木现象;对本班负责的“绿地认养区”精心养护,护绿措施得当,绿地环境整洁优美。
2、班级文化阵地建设:教室布置整洁、大方、优美,布局和谐、艺术品位高,能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各自的班风、班训,认真办好黑板报、宣传橱窗及其它文化阵地(设立图书角、学习园地、植物角等)。
3、班级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创建勤奋、刻苦、认真、严谨的良好学风,主题班会教育形式多样,值周工作认真圆满。
4、卫生习惯、卫生环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不乱吐、不乱吃、不乱放、不乱画。卫生清扫工作到位,无卫生死角,课间保持好。教室内做到“四净”(地面净、门窗玻璃净、墙壁净、顶棚净),“三整齐”(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桌面桌洞课本文具摆放整齐、张贴悬挂的物品要整齐),“一清新”(室内空气清新)。在学校组织的历次卫生检查评比中成绩优秀。
5、班风班貌:班委、团支部核心作用突出,自治自理能力强,创建了关心集体、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团结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班风,班集体有较强的凝聚力。班级纪律好,无严重违纪现象。学生身心健康,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
(1)4月7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开展“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的倡议。
(2)4月7日,利用班会时间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宣传绿化、环保、班级文化建设等相关知识。
(3)4月8日~4月15日,各班通过橱窗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打造绿色生态班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提高同学们热爱校园、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公德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实施阶段
(1)4月上旬开展“珍爱绿色”养绿护绿集中活动,清除班级、校园内卫生死角。4月14日前,各班自行带绿色植物和花卉对教室进行环境美化,陶冶情操,优化学习环境。
(2)4月中旬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学校将对校园内部分树木进行班级认养活动,并进行挂牌。各班对自己所认养的绿化责任区实施全面负责,安排专职树木花卉管理员精心管护,做到各树木、花卉、草坪责任到人。养绿护绿情况纳入“行为规范明星班级”考核。
(3)4月下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点评活动,对各班文化阵地建设和室内环境进行现场点评,对于好的班级进行全校观摩活动,不好的班级限期整改。
(4)5月份组织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检查和班风评议活动,由政教处、学生会、年级组和课任老师对各班班风班貌进行评议打分,评议结果纳入“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成绩。
3、总结评比阶段:
(1)各班级要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形成书面总结,于6月上旬交政教处。
(2)评比办法
各班先进行自评,并实事求是地写出自评报告。展评采取看现场、问卷调查、查阅有关材料等方法。
计分采取展评成绩与平日检查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展评成绩占70%,平日检查成绩占30%。
(3)评选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和班主任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政教处
202_年4月
附:绿地认养及藤萝架花卉摆放分配示意图
“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评分标准
附:
“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
评 分 标 准
“绿色生态班级”建设展评活动计分采取展评成绩与平日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展评成绩占70%,平日成绩占30%。
展评采取各班自查、看现场、查阅有关材料等办法。从植绿、护绿、爱绿、养绿情况,卫生习惯、卫生环境,班级文化阵地建设,班级文化活动,班风班貌五个方面进行展评。满分100分,其中:
植绿、护绿、爱绿、养绿情况:满分30分。采取看现场、实地检查的形式。卫生习惯、卫生环境:满分20分。采取实地检查、抽查的形式。
班级文化阵地建设:满分20分。采取查看有关资料、实地检查的形式。班级文化活动:满分20分。采取查阅有关记录、材料(班会记录、班级活动记录,学校开展的系列文体、科技及主题教育等总评成绩)的办法。班集体和学生个人不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无故不参加者减1—3分;被评为“优秀值周班级”的另加1分。
班风班貌:满分10分。采取问卷调查(教师、有关处室)、平日考察等形式。班级学生有违法、严重违纪行为的该项不得分。
第二篇:绿色生态课堂
绿色生态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
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绿色生态课堂”;
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倡导的“理想课堂”,应该是“绿色生态课堂”;
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应该是“绿色生态课堂”;
《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是“绿色生态课堂”。
“绿色生态课堂”需要建设和改造,理念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绿色生态课堂”上的教师,应该是:
以学习为中心,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不被课本和教参所奴役;
以尊重为基础,能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
以问题为纽带,能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仅是灌输和表演;
以需要为准则,能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
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
“绿色生态课堂”的景色是这样的:
机械重复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灵气来;
墨守成规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思想来;
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个性来;
流光溢彩的课堂不是绿色课堂,要做出实效来。
“绿色生态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
叶澜教授和肖川博士以追问的形式,描述的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情景。我们不妨也给自己一番追问:
当学生迷茫没有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迷惑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在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在出学生回答听出创造?
我能否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内心澄明”“世界敞亮”
构建绿色生态课堂 激发师生生命活力 ——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作者:周小娟
„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96
更新时间:202_-7-26
摘要:《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在学习着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思考着怎样在教育教学最重要的阵地——课堂上,实践着自己育人的理想,期冀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充盈着和谐的阳光、闪现着思维灵动的火花。笔者通过南明区新教师入职导师制的培训及指导,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探。
绿色——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自然和谐、蓬勃发展,它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生命的外现。而现在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在教育领域,在灵动着鲜活生命的人的课堂上,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语文先辈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这种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将它称之为“绿色生态课堂”。“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如何营造这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动态的、和谐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准备——“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为“绿色”课堂打造一方“沃土”,给予学生所需的养分。
教材,是教师教学材料,学生学习资料。它是根据某一学科的任务,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的体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而吃透教材,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有时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好像还糊里糊涂。这时只知道一味的去怪学生笨,不好好听讲。其实更多的应找找老师自身的原因:课前看过几次教材、读过几次教科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真正的理解了吗?记得我在执教《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所留给我的启迪和反思,让我受益匪浅。《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执教之前我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课文,对文本没有加以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只是简单地将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梳理了一遍。设计教案时,自认为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应该较好。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从整体角度看,一是教学内容重复,二是对教材意图产生了的偏离,没有在特定情境中达到文意兼得的目的。由这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价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 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而我却用过多的时间去泛泛理解发现过程,导致上完课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其实,课堂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掌握的深透程度。对教材理解透了可以使书变薄,教学时才会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纲目分明、重点突出。
二、实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绿色生态”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氧”呼吸,自主发展
生态教育理念要求实施新课程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发展的心理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学生好像对待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露珠晶莹而脆弱,稍不留神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精心地加以呵护,让思维火花顺其自然地点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而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我一直是一个不善于给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老师,但在一次无意的评价中,使我知晓了激励性评价的可贵。记得那是在一次语文课中,我们班一个叫杨卉凌的小女孩,在我提完问题后,便怯生生地举起小手,当时我很惊讶,因为在班上她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还经常挂“红灯”。但是惊讶之余,我还是将回答的权力交于她,并向她投去信任的目光。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她的答案也准确无误。这很是让我意外,于是就当众把她表扬了一番,并让其他的同学给她送上掌声。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鼓励,却让这个孩子一改往日的学习态度,不但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也不再做“沉默的羔羊”了。当然老师的评价必须得真诚有效。但是在课堂中,许多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你真行„„”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三、营造生本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历练的机会,让死沉的灰色教育,灵动着绿色的清新。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即使这样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原因何在?追其根本原来老师仍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辅,其中最大的“罪魁祸首”便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信任,自作主张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学生当作一部机器,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的脑力劳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地努力去获取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生本的课堂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氛围,同时生本课堂应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学习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总结了以前的课堂失败的原因,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试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尽管心里仍有一些不安。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进行阅读,并用笔勾画出相关的内容,学生在文中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接着,我又让学生带着第二个问题(说说“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体会到的?)默读,并用笔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话刚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默读勾画了,并用铅笔在旁边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这很是让我意外,等到学生自由汇报时,更大的惊喜向我扑面而来。他们不仅在书中找出了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还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体会到的。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平日那些不善言表的孩子都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我最初的那丝不安,被这活跃的课堂景象全部吞食!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地展现自己,既体会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我也在这堂课中体会到了教授知识的愉悦,享受到师生互动的快感。通过这次小小的改变,使我对学生的认识有了本质的转变。从最初的怀疑到信任,无非就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之距却因为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质疑,扼杀了多少丰富多彩的想象。其实,学生天生就极具表演才能,而身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质,还应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尽显人前。
学生就像田野里的绿色禾苗,他们的成长需要无污染的环境,需要健康的营养,更需要高素质的园丁充满真情的耕耘,而绿色生态的课堂是和谐的象征,是美的汇聚,是师生生命力勃发之所在。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课堂的自然、和谐、民主、平等、开放、快乐、生成。在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就会心灵融通,思维碰撞,学生就会妙语连珠、兴趣盎然,教师就会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只要我们用真心、真情去打造,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课堂的生命活力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态王国中生机盎然地生活,提升人的地位,提升生命质量,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将不懈追求的目标!
第三篇:绿色生态文明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东城区实验学校8<6>班 孙雨燕
在达尔文《进化论》里,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人们由大自然的弱者变为了地球上的强者,人类改变了世界,也创造了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命是绿色组成的,绿色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生活。地球原本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伊甸园”,可是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忽视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态破坏来“买单”。
古语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这难道还不清楚吗?开发是要度的,你超过了这个度是会成恶果的。不过还得请你自己吞下这枚苦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被大量开垦,人们又多以木材为燃料,致使森林面积不断锐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床抬高等严重后果。这还不够,一座座工厂浓烟滚滚,小河也不再那么清澈,就连人类自己的饮用水也遭到威胁。人类以强欺弱将动物们赶出了自己的乐园,变成了所谓的人们的别墅,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人类的这种“高等动物”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动物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森林资源只会越来越少,沙漠的面积只会日益增加,也许不久的将来,地球就会变的光秃秃的,没有绿色,没有生命,没有文明,包括人类自己。是的,是到我们反省的时候了。
如今,科技发展了,在享受科技给人们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尝到了与此同时酝酿出来的苦果。还记得那片美丽的楼兰古城吗?还记得鸣沙山下那湾慢慢变小的月牙泉吗?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在党中央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我们更要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绿色的未来。让我们畅想一下没好的未来吧。我想将来人类居住的房子,是用太阳能板做成的,内部构造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设计,可以自动进行光合作用。自带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可循环利用。此设计不会产生光污染,隔音效果和视觉效果都好。
将来的交通工具,除了人力脚踏车之外,汽车也将变成无污染、无噪音的海陆空三栖的绿色太阳能、风能汽车。
吃的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不会再出现“毒黄瓜”“瘦肉精”“活蛆门”等令人发指的事情。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和谐绿色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四篇:绿色生态建筑
生态高技建筑
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对于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这也是所有建筑师面临的课题。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发表,1987年联合国环境法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建筑业是巨大的耗能产业,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使命感促使他们开始深刻地思考,怎样使自己的代表作品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能够称得上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并进而将生态原则整合纳入到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中。可以预见到,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类型之一。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日趋重视,与战后工业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似乎迈入了任何事情都可能实现的时代,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非可以承受人类施加给它的所有负荷。生态建筑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道路并非平坦,美国人生物圈2号实验的中止就说明了生态策略在具体实施上的复杂性。从耗能型工业化建造技术和材料到符合生态标准的技术和材料的转变,在观念上和操作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生态建筑理论不断深化、丰富的同时,建筑师应当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多地从技术策略的角度入手,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效地呼应起。
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设计中如何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多的一个课题,仅从设计手法上分析,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①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②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的折衷主义设计手法;
③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这三种设计手法有一个共通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在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上。前两种类型基本上属于被动式设计方法,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气候、地形、地貌、风向、植被等),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是造价适当的技术组合与材料。这两种方法具有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目前推广与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和合理性。目前学术界对于这种从本地经济状况出发,尽量采用低耗能的适用技术甚至“低技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化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一些建筑师沿着这条道路也做出了不少令人鼓舞的实践。例如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他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马来西亚杨经文博士运用生物气候学原理,针对热带气候条件,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好微气候,减轻所在地区的热岛效应。
对于运用高新技术与材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式设计方法,即如前面所述的第三类设计手法,目前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似乎远不如前两类可信与可靠。
生态高技建筑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高技术建筑的数量陡然增加,在建筑高度与跨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建筑内部空间向巨型化发展;功能向复杂多样化发展;机械设备向密集化发展。此类建筑一旦在技术策略上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成为庞大的“耗能大户”,对资源的浪费是一般性建筑无法相比的。因此,实现高技术建筑“生态化”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伴随着建筑科技与生态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一种新的建筑类型--生态高技建筑应运而生。
近年来,欧洲的一些建筑师诸如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尼古拉斯·格拉姆肖、托马斯·赫尔卓路、迈克尔·霍普金斯、伦佐·皮阿诺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生态高技建筑,给了人们许多惊喜和启示。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曾以“高技派”建筑师的身份在20世纪70-80年代蜚声国际建坛,如今又以擅长运用高新技术解决生态问题再领风骚。这与他们一贯秉承技术乐观主义、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系。
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反应与解决之道,因而是高技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生态高技建筑的创作要求建筑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被动式生态型设计方法之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设计方法之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发展动向,根据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主动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物理性质(光线控制、通风控制、温湿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进行最优化配置,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建筑与外界环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生态高技建筑的独特性
(1)绿色化结合建筑构造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生态高技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内部,既可借助其自然景观价值“软化”建筑的硬技术味,在视觉上与周围环境取得和谐,达到共生,同时又能协同机械调控系统,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引入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中,使城市高密度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福斯特设计了9个14米高的花园,沿49层高的中央通风大厅盘旋而上,花园外测面为电控调节开启程度的双层玻璃幕墙,花园面对大厅完全敞开,根据方位种植各种植物和花草,这样可以给建筑内的每一个办公空间都带来令人感到愉快和舒适的自然绿色景观,并获得自然通风,还可使阳光最大限度进入建筑内部。
(2)数字化生态高技术建筑更加重视建筑环境物理条件,对热、声、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信息技术与环境技术设备的发展使得对建筑的物理条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化精确调控成为可能,而且可以借助于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在方案阶段便可以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效应有一个准确的估算,最大限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相对机械耗能,真正实现生态高技建筑.启示与展望
生态高技建筑的成功实践丰富了生态设计手法,提高了建筑师在处理生态问题上的主动性,在建筑领域中开拓出一条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再次增强了人类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特区城市已相继建成了一批会展中心、航站楼、超高层建筑等造价高昂、技术含量高的高技术建筑,但是由于缺乏生态意识和技术策略,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造得起”却“用不起”的高耗能建筑,这对于还不富裕的国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教训,借鉴国外生态高技建筑创作的成功经验,在增强国内生态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的同时,选择性地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生态高技术,并积极地应用到高技术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使我国的高技术建筑在发展初期便走上生态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相信,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未来中国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生态高技建筑。
第五篇:“绿色生态家园”工作总结
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办学品味
——庙滩镇中心学校创建“绿色生态家园”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绿色生态家园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我镇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开展。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科学管理
自我校建校以来,校领导极其重视学校的环境建设,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外知名人士、校内有关职能部门成员、师生员工组成主要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直接分管该项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学校特意聘请绿化行家到校实地考察、规划,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和工作计划之中,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平时有检查、有督促、整改措施、有总结,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共同搞好我校的“绿色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培训,并采取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水平,积极探讨研究环境教育理论,撰写经验总结,效果良好。学校还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黑板报增设环保专栏,定期向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校园里存有永久性的醒目环保宣传标语,图书室、阅览室添置了许多有关环保宣传教育的书刊,指定专人负责,方便师生查阅。另外,学校重视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与总结、论文、学科渗透教案等资料,指定责任心强又具有环保基础知识的教师专人管理且管理有序。
二、加大宣教力度,增强环境意识,渗透环保教育
教育的成功关键是任教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在他们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行动,那么具有环境认识的学生就不能产生。为此,组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