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调研报告
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关于涪洋镇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赵应东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涪洋镇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成果实际谈一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粗浅的看法。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涪洋镇位于务川自治县西部,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3.3%,是我县林绿化面积较多的乡镇。涪洋河贯穿全镇,是涪洋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涪洋河至今清澈见底与涪洋镇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涪洋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涪洋镇从镇情实际出发、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涪洋争做务川县在西部崛起示范镇、争创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一、涪洋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就
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发展“六个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全面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和跨越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个一”特色产业致富作为路线方针,致力于打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竞争力。立足镇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镇村建设总体目标。
自2012年开展“帮一带一”示范点打造建设以来,我镇前进村严家坝组在市人大和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示范点的打造已经基本完成,示范效应已初见成效。2014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着力在经后的工作中解决。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务正高速”的快速兴建,产业致富的快速推进,使得我镇生态环境受到挑战,镇党委坚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绝不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发展代价来换取城镇化、工业化作为发展方向。虽然我镇经济发展因为坚持发展绿色经济这一理念导致速度相对滞后,但镇党委始终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并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涪洋一定能在2020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三大战略,在产业致富这一发展方向上,由于我镇基础相对薄弱、单体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人们的环保意思相对落后,这些客观因素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产业结构与行业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
(二)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虽然我镇的环境质量优势明显,但是我镇的农村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1、加强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近几年,涪洋镇深入推进“六个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化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善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双轨并行,绿色生态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得到良性循环。
2、加强城乡绿化工作。
把城乡绿化工作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8年,涪洋不仅提前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全面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高水平的城乡绿色通道、城区绿地系统等;实行政府、集体、个人多轮驱动、多力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要把“六个一”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既确保全镇宜林荒山全部完成绿化,又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村
环境污染和城镇污染,合理控制林产和石板材加工,利用财税、法规等手段,加快关闭一批规模小、木材利用率低的木材加工企业,切实治理好石板材无序开采、简易加工、浪费资源的现象,扶持一批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特色的生态经济,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
1、突出发展生态产业。
立足和发挥涪洋镇生态优势,按照“六个一”发展产业致富的定位,以发展绿色经济
为载体,着眼原生态、着手次生态、着力泛生态,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园区绿色产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发展速度,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园区乱搭、乱建、乱采,充分展示园区的生态性。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涪洋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迟缓,所以应当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举措抓紧、抓实。着力把涪洋镇建设成为生态园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把畜牧、茶叶、核桃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剂。积极发展“零资源”产业,努力形成园区工业产业链和自我循环的工业链,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产学研密切结合,着力突破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
1、建设生态文化旅游镇
涪洋的城镇规划将按照“生态文化旅游镇”定位,突出“显山见水透绿”风格,以自然山
体、自然水体作为永久的绿色空间,辅之以人工改造的环城绿化带、沿河景观风景带,使园林绿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突显“亲水、亲山、亲绿”的山水生态城镇特色,构筑三溪蜿蜒、城景共生的山水生态景观格局。
2、发挥本地特色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建设有
序、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要求实施了以“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
(四)传播先进的生态文化,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
1、大力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教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镇范围内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2、发展和传播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
结合务川旅游发展,涪洋充分发挥自身有事深入开发乡村游、科普游等休闲旅游产品,深化发展鱼文化、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生态文化、发现生态文化、融入生态文化,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为了实现“山川秀美涪洋镇,青山绿水红土地”的良好生态景观,为了实现“群山添绿民增富、山清水秀人和谐”的美好图景,涪洋镇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再次投身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第二篇: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调研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关于兴国县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谢芳清*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兴国县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成果实际谈一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粗浅的看法。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江西省兴国县位于赣州市东北部,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3.3%,是我国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油茶之乡、红鲤鱼之乡和灰鹅之乡;兴国县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同时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的县份,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历史民俗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城乡各地,是我省新兴的生态旅游区之一。从兴国的县域情况来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兴国从县情实际出发、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兴国争做江西在中部崛起示范县、争创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一、兴国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就
我县围绕“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落实‘三保一弘场’任务,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的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和跨越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致力于打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自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县牢牢按照市委“五新一好”整体要求,扎实推进,目前已完成143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遍及全县25个乡镇的304个村,惠及群众5万余户20多万人。
21*谢芳清,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08-2班,学号:2008041009020
3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着力在经后的工作中解决。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我县排污减排的重要工程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我县的工业排污减排持续领先,但是生活污染减排一直为零,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相对滞后。其对我县完成减排任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成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绊脚石。
(二)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企业提标工程,但是,相对而言,全县
产业结构偏低,且有不少企业空间布局散乱、单体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产业结构与行业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
(三)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虽然我县的环境质量呈明显好转趋势,但是我县的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1、加强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近几年,兴国县全县林业面积增至32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3%;积极创建国家
生态示范县,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工程,强化对地质遗迹和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改善自然生态条件;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切实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2、加强城乡绿化工作。
把城乡绿化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0年,兴国全面形成城
乡绿化一体化,建成高水平的城乡绿色通道、城区绿地系统等;实行政府、集体、个人多轮驱动、多力推动城乡植树造林,特别要把植树绿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全县现已实施生
态公益林145,64万亩,既确保全县宜林荒山全部完成绿化,又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合防治工业污染、农业面源
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和城市污染,合理控制林产和石板材加工,利用财税、法规等手段,加快关闭一批规模小、木材利用率低的木材加工企业,切实治理好石板材无序开采、简易加工、浪费资源的现象,扶持一批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特色的生态经济,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
1、突出发展生态旅游。
立足和发挥兴国县生态优势,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城”的定位,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
载体,着眼原生态、着手次生态、着力泛生态,大力推进旅游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加快旅游区绿化种植,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景区乱搭、乱建、乱采,拆迁安置与生态承载和景观不协调的村庄、人工设施,充分展示景区的生态性;高标准开发均福山、宝石寨、丹霞湖等后备景区资源,今后新开发旅游景区和项目全部定位于主题休闲度假产品,把兴国建设成原生态的真山真水、胜境胜地,使生态环境成为兴国旅游的最大卖点。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兴国是新兴旅游城,应当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举措抓紧、抓实。着力
把洪门工业园建设成为生态园区,进一步完善进入园区企业的环保标准和相应的鼓励政策,积极发展“零资源”产业,努力形成园区工业产业链和自我循环的工业链,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现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产学研密切结合,着力突破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兴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新兴的旅游县,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
和市场优势。近年来,兴国高起点、大手笔地用现代大农业的全新理念,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开发视野,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要求,大力扶持和壮大主导产业,全县建立起油茶、生猪、脐橙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三)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
1、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
兴国的城市建设将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城”定位,突出“显山见水透绿”风格,以自然山
体、自然水体作为永久的绿色空间,辅之以人工改造的环城绿化带、沿河景观风景带和街头广场绿化,使园林绿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突显“亲水、亲山、亲绿”的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构筑三溪蜿蜒、城景共生的山水生态景观格局。
2、发挥本地特色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建设有
序、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要求实施了以“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
3、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重点加快兴国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工业废水和城市污
水的生态治理措施,使工业废水达到零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在城市内部进行消化并达到循环利用。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修编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实施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传播先进的生态文化,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
1、大力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教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县范围内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2、发展和传播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
结合兴国旅游发展,深入开发乡村游、科普游等休闲旅游产品,深化发展鱼文化、森
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生态文化、发现生态文化、融入生态文化,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为了实现“山川秀美将军县,青山绿水红土地”的良好生态景观,为了实现“群山添绿民增富、山清水秀人和谐”的美好图景,兴国县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再次投身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篇:绿色生态文明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东城区实验学校8<6>班 孙雨燕
在达尔文《进化论》里,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人们由大自然的弱者变为了地球上的强者,人类改变了世界,也创造了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命是绿色组成的,绿色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生活。地球原本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伊甸园”,可是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忽视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态破坏来“买单”。
古语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这难道还不清楚吗?开发是要度的,你超过了这个度是会成恶果的。不过还得请你自己吞下这枚苦果。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被大量开垦,人们又多以木材为燃料,致使森林面积不断锐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床抬高等严重后果。这还不够,一座座工厂浓烟滚滚,小河也不再那么清澈,就连人类自己的饮用水也遭到威胁。人类以强欺弱将动物们赶出了自己的乐园,变成了所谓的人们的别墅,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人类的这种“高等动物”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动物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森林资源只会越来越少,沙漠的面积只会日益增加,也许不久的将来,地球就会变的光秃秃的,没有绿色,没有生命,没有文明,包括人类自己。是的,是到我们反省的时候了。
如今,科技发展了,在享受科技给人们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尝到了与此同时酝酿出来的苦果。还记得那片美丽的楼兰古城吗?还记得鸣沙山下那湾慢慢变小的月牙泉吗?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在党中央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我们更要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绿色的未来。让我们畅想一下没好的未来吧。我想将来人类居住的房子,是用太阳能板做成的,内部构造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设计,可以自动进行光合作用。自带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可循环利用。此设计不会产生光污染,隔音效果和视觉效果都好。
将来的交通工具,除了人力脚踏车之外,汽车也将变成无污染、无噪音的海陆空三栖的绿色太阳能、风能汽车。
吃的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不会再出现“毒黄瓜”“瘦肉精”“活蛆门”等令人发指的事情。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和谐绿色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四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文明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并赋予了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今天所讲的文明城市主要是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而文明城市称号则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早在1898年,梁启超就在《文明之精神》一文中写道“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所以说文明创建不是一项单一的创建工程,而是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如何让文明创建统揽各项经济社会工作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1.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法制保障机制, 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而法制建设是实现这一工程的根本保障。(1)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引导市民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好环境资源。(2)出台必要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制定有关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等, 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 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 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责任。(3)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对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4)加强管理与监督。将生态建设纳入人大、政协执法检查和监督视察工作日程, 坚持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结合的道路, 加大环保的监管力度。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1)城区绿化景观建设。扩大城市出入口的绿化规模, 优化植物配置, 营造有特色、有规模的绿色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和魅力的窗口;广泛开展城区绿化广场、公园、绿色居民小区、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依托城区现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形成市区开放、循环的环境和景观系统。(2)工业区、老城区和边缘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植物密度,利用规划手段调整绿化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投入,对公共绿地、道路和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给予支持。(3)城郊大环境建设。按照生态需要整合城郊防护林、经济林、生产林地以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范围,划定绿线、确定指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要根据季风变化和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类别情况,优化植物配置,最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
(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1、更加注重“结合”机制的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和社会管理工作,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基层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工作“同策划、同部署、同监督、同考核”的结合机制。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创建考评达标项目,在工作中推进、在考核中体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应亲自抓、负总责,推动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文明办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形成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一个“社会管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你我共创”的良好局面。
2、更加注重活动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道德讲堂等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和平台建设,使其共同服务于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更加反映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共同特性。进一步拓展创建活动内涵,丰富创建活动形式与内容,使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目标责任制,抓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3、着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作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综治信访维稳、社会化养老等工程,实现了信息化服务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它可以使公民随时随地了解政策信息,实现政府、公民在网上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它还会极大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各级政府和部门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凡是可以在网上公开办理的政务、公务,都应尽可能放到网上办理,以增加操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从而实现政务服务网络化、便捷化、智能化,使广大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表达诉求、参与管理、享受服务。
(三)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思想观念是人文环境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社科部门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新闻媒体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1)树立身边先进典范。在学校开展美德少年、优秀教师评比活动,在村居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在群众身边树立优秀市民榜样,营造文明社会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人人争做文明市民。(2)广泛宣扬社会正气。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市民文明守则等文明规范,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3)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引导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4)培育和发展城市精神, 不断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教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1)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2)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充分发挥电大、普通高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3)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营造利于人才引进、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 完善人才绩效考评机制, 造就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4)加快文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多种改革途径和办法, 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
二、如何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创建
1.建立和强化政务公开制度。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实现参政的基本前提,同时这也是公众参与文明创建的最基本的条件。政务公开的意义在于,它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手段,也是实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目前,强化政务公开制度,首先是要强化重大决策公示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是指,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涉及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决策,应该向社会公开说明,并可以让民众参与其中进行讨论,表达个人意愿。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重大决策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例如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兴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决策者在决策前要将所决策的项目,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布,说明其意义、目的、利弊等,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其次要完善公民意见征集制度。政府政务公开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公开的过程,从公开的目的上看,更是一个政府主动向社会征求意见,输入民意的过程。除了传统的政府调研制度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在制定重大公共政策之时,通过民意调查这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充分了解民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特别是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由于影响政策制定的能力相对较小、组织化参与程度较低,他们在现实当中,往往相对参与不足。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将各种独立调查机构——尤其是民间调查机构所做的民意测验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新手段,并明确将其作为政府决策,特别是涉及广大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的前提条件,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这也是弥补我国公民参与不足、实现平等参与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2.着力培育基层社会组织。通过放宽登记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街道、社区成立公益类、慈善类、文体类、科普类、自治类等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服务资助等机制,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并逐渐促使其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力军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探索建设“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 孵化” 和规范的运作,扶助解决社会组织的工作场地、基本办公设施、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以及参与社会建设等问题。如通过志愿者活动与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的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促进公众参与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如何让文明创建相关工作市场化运作?
(一)健全环卫工作市场化机制。
环境卫生工作是文明创建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环卫清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但是在环卫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健康价格体系的缺位。环卫公司将清扫作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来向社会提供,具有其相应的价值和价格,健康的价格体系要求其价格同价值大致相当,即:政府投入的资金要达到与其要求的作业质量所需成本大致相当的水平。我区在市场化运作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测算的指导,各街道都不能准确估算其辖区清扫作业的成本,同时顾虑众多环卫公司私下串通虚抬价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而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无标底低价竞标”,即“谁要的报酬少,工作就交给谁做”。这样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政府投入,节省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损害一线环卫工人的利益。作为市场主体的环卫企业,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在以低价中标后,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必然尽量压缩成本,采取压低一线工人工资的办法。二是环卫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环卫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可能不按照合同的约定配足清扫人员,导致一些背街小巷始终存在卫生死角,循环作业的频率和清扫覆盖的面积都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三是监管角色缺位。从目前全区的情况来看,对环卫工作存在管理松懈的问题。有的辖区甚至几乎没有日常管理,将工作交给公司后就放手不理了。没有针对对环卫公司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导致环卫公司在作业时的随意性大、盲目性大,标准不清、重点不明,工作方式也相应成为了迎检时忙于突击、群众反映时动作缓慢、日常工作时手足无措。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力求改变过去相对保守、不适应需求的工作方式,推进我区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
1、科学测算、逐级细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价格体系
健康的价格体系,应该由“成本+税收+合理利润”构成,这一理念应该作为我们建立健康价格体系时贯穿始终的原则。我们要摆脱以往采取“无标底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模式,将低价低作业质量的竞争通过经济调控的手段使其改变为健康价高作业质量的竞争。建议会同劳动、民政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并聘请相关专家共同做好测算,使我区环卫工作的质量标准更加细化,各项成本、投入能够有“一本清楚帐”,同时也限定环卫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保障一线工人应得的利益,保证政府投入资金能够得到有效使用,使全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得以健康实施。还可以将“PPP”模式引入到环卫工作来,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效果。
2、找准角色,强化管理,落实权责明确的监督体系
一是找准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化运作中我们的角色不是当“老板”,而是当“工头”,“管”的角色不能缺位。二是建立现场管理考勤制度,对管理人员到街面巡查的次数,到点情况进行考勤,防止懒、散、虚、浮情况的出现。三是帮助、支持环卫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利用环卫行业协会这样的非政府专业组织,来对环卫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行业协调。
(二)牛皮癣清除市场化
满街小广告其实是城市通病,这种情况也已一直困扰着我们。今年我区开始采用市场化方式清除牛皮癣,通过聘用人员,手持喷壶、小铲清除,但因小广告贴得牢固,手工清理难度大,且清理速度赶不上张贴速度。下一步,我们应该强化牛皮癣清除市场化工作力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治理城市“牛皮癣”保洁公司统一治理,利用专业力量和设备如多功能高压清洗车等,快速清理小广告,力争夜间清理,早上7时以后无“小广告”,白天新增“小广告”快速处理;清理时不损坏公共设施。张贴“牛皮癣”也需人力成本,如果被专业设备快速清除,如此反复拉锯,小广告发布方自知无力搞“持久战”,“牛皮癣”自然会逐渐减少。
(三)专业宣传活动市场化
针对科普、法律、医疗等专业性较强的宣传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与一些大中院校的老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医院的医生等专业性人才签订合同,每年规定开展规定次数的讲座,培训或者宣传活动,并制定与宣传效果密切关联的评价体系,对他们进行考核。
第五篇:文明县城创建调研报告
[镇机关社会事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调研文章]
共和镇关于文明城镇创建的调研报告
共和镇作为县城所在地,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的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意见》,坚持科学发观,持之以恒地抓城镇“软”、“硬”件建设,努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城镇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发挥文明县城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镇始终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一个基础工程来抓,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布局和“自己投资、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的原则引导居民建街、建小区,不断增强城镇规模和发展后劲。一是建成长300米的发科屯商业步行街和114格商住房;二是继续抓好各商住小区在建工程的建设,先后建成锦秀小区商住房193套、建成南苑小区商住房64套、建成东
一、东二小区商住房165套。三是做好茅阳中学与牟定一中校址置换征地工作,有效支持了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创建文明城镇,需要-1-
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 ”是创建文明县城的前提和关键。我镇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共和”创建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镇的重要内容,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一是年初与98家综治责任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共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利用传统节日“三月会”和国际禁毒日广泛进行禁毒宣传,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刑事案件发案率;四是加强了对游戏室、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并及时做好流动人口的清理和建档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五是不断健全和巩固城区治安联防群防群治网络,今年由镇政府抽调干部职工组建了治安联防队在城区进行治安巡逻;六是广泛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三)以治理城镇脏乱差为重点,美化城容市貌。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关乎全县的形象,我镇按照县委治理县城脏乱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县城脏乱差进行治理,美化亮化了城容市貌。一是以治理城郊结合部脏乱差为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在春节、三月会和“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洁净家园全民爱国卫生活动,年初以来,我镇共组织清理城郊结合部及村间道路卫生死角5次,共清理生活垃圾30多吨,有效解决“脏”的问题;二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的路子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共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力度,解决好牲畜交易市场交易混乱,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城容市貌的问题;三是今年由镇政府出资5330元购置了13个垃圾桶解决城交结合部垃圾乱倒的问题。
(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我镇在“文明县城”创建及巩固提升工作中,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一是以创建“文明社区”为载体,以人为本抓教育,以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宣传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公民道德规范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二是结合在职党员“双管双带”活动,营造“同住一个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在职党员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美化亮化城容市貌;三在中小学开办公民道德建设讲堂,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参观“禁
毒防艾”展览,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家教座谈会”等道德实践活动。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重点,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突出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村镇五大创建,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非公经济流动示范岗、“诚信店”等评比活动,开展改变陈规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打击违法经营等文明行动。窗口服务行业,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广泛开展文明班(组、柜)、文明岗、文明员工争先创优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村、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等“群星文明工程”创建为载体,进一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城区五个社区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村5个、文明小区2个;社区“八星级”以上文明户2014户,占参评户数的85%。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我镇在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提高县城文明程度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配合协调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权属不清,管理滞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
存在;二是部份居民文明素质低,随意损坏花草树木、乱丢纸屑果皮、损坏路灯、街牌、电话亭等公共设施,还没有养成现代文明的良好习惯;三是资金投入不够,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许多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工作经费,一些创建活动、特别是公益型活动很难组织开展。
三、下步巩固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的打算
(一)继续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创建文明县城的指导方针,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布局,一是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做好县城划行归市及城容市貌的整顿,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抓好商住小区的建设,完善小区的配套功能;争取在县城北面出口建一个停车场,解决目前乱停乱放,拥挤混乱的局面,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和文化市场的整治和管理,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三是以“左脚舞”民族文化节为契机搞好月琴、过山号、挑花、刺绣等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及工艺品的开发和展销工作;四是加大“文明社区”的创建力度,开展“非公经济示范街”、“文明经营示范街”、“非公经济示范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创造良好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二)抓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中园西路和发科屯商业步行街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二
是配合相关部门对城郊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进行治理;三是深入开展“县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组织清理城河污泥,保障城河流水畅通,美化城容市貌。
(三)抓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建设。在深入地开展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县城各项管理规定的学习宣传教育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在居民中开展“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抓好学校师生的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师德和学生的德育工作,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文明县城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增强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公物、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等意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