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持续好转”专题培训班培训计划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持续好转”
专题培训班培训计划
一、班次名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持续好转专题培训班。
二、主办单位:市水务局
三、承办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四、培训目的:教育和引导参训学员进一步明确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目标任务,增强生态建设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促进生态保护治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五、培训对象:市、县(区)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共人。
六、培训时间:共5天,月日-月日。
七、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辅导和参观考察、学学员论坛相结合的形式,专题辅导综合应用讲授式、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八、培训内容:
(一)课堂辅导
重点学习王三运书记在武威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市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
筹推进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项重点“进行专题培训。课程设置后附。
(二)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安排1天,由考察点负责人讲解,考察:
1、金大快速通道建设现场
2、西渠镇特色林果业
3、青土湖
4、红崖山水库
(三)座谈讨论
讨论主题:联系各自工作实际,谈谈如何促进生态持续好转。
(四)学员论坛
发言主题:生态立市战略与武威发展
九、组织管理:
负责人:王守荣海平
班主任:待定
十、培训费
每人每天30元,市内考察费每人每天100元,共计每 250元。
十一、联系人
廖娱泰:中共武威市委党校副校长
武威市行政学院副院长
联系电话:***
王东海:中共武威市委中校教务处主任
联系电话:***
附件: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第一板块党的基本理论与国家重大政策方针
1、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与时代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
3、生态经济学研究综述
第二板块武威重大现实问题
1、王三运书记讲话及市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解读
2、武威转型跨越的宏伟蓝图—城乡融合发展创新
3、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4、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历程回顾
5、省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政策研讨班主要理论讲解
第三板块能力素质
1、提升干部执行力,全力实施三大战略
2、团队领导与团队建设
3、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第四板块实践教学
青土湖、黄花滩
第二篇: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市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教你怎样强化生态保护,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建设思路,加大水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初步构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体系。全市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00万亩,封滩育林草300万亩,累计森林面积达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全市168万亩有效耕地90%达到了农田林网化;完成草原“三化”治理86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000公里;启动和实施了62个重点风沙口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保护区面积达到6675万亩。
二、面临的生态困境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环境持续恶化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一是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2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仍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扩大,风沙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二是地质地理环境恶劣,区域内干旱少雨,而冰雹、霜冻、大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三是草原“三化”逐年增多,全市有3000万亩草地已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约占草地面积的45%,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四是水资源相对短缺,每人每年拥有的可重复使用的淡水总量低于全国、全省标准,地表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自然补充量。五是自然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的局面未能有效遏制,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度。六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影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传统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够,非法盗砍林木、滥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尚未能有效得以制止。
地质地理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侵害严重、生态条件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生态立市的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实施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农业、生态家园和生态保障等有利于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林业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林业项目”;既:生态公益林建设、退牧还草、封滩育林、林木种苗基地、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风沙口治理、绿色通道工程、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项目。以实施退牧还草、荒滩造林项目为重点,落实政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国道省道为重点,建设绿色通道工程;以重点风沙口治理为重点,使62个风沙口得到基本治理;以封滩育林育草为重点,提高绿洲内植被覆盖率;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10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建设和改造现有26万亩果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工程,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加快850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实施荒漠草原区“三化”治理、封滩育草工程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保护和监管;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保持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生态水利项目”;既:疏勒河、黑河、讨勒河、党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保护与防治,农村安全饮水,“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洪水河水库和洪临灌区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推广以节水灌溉为主的精确灌溉,全面实施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提高水利用系数,保证生态建设用水,实现节水农业建设目标。骨干工程方面,积极争取***水库、“*****”等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全部小型水库加固处理,开工建设洪临灌区节水改造,全市改建衬砌干支渠道500公里。技术工程方面,运用经济的、科技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和滴、渗灌等新技术节水措施。田间工程方面,抓好以斗农渠衬砌、田间地头口配套、大地改小、井渠配套为重点的田间工程配套,达到斗农毛渠完整、桥涵闸口齐全的标准,使田间工程全部实现配套改造。生物工程方面,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面落实地膜覆盖、耙辖保墒、推广使用抗旱剂,减少无效耗水。管理工程方面,依据作物需水要求,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提高节水意识。继续建设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确定重点治理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42万平方公里,重点监督区面积5.08万平方公里,重点预防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三)生态农业工程
重点
建设五大工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来自好范文-www.teniu.cc,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篇:生态立市
生态立市,崛起绿色镇江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镇江生态文明实验区”,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也是镇江未来定位,做到生态环境良好,我市还特别提出“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修复”四项核心工程。
北临长江,古运河穿城而过,主城区拥有26座山体,我市市域范围内丘陵特色鲜明、水库湖泊众多。禀受江南城市中独特的自然山水和生态优势,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计划(2013-2015)中,镇江“生态立市”战略也被要求全面深化。
生态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加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的镇江如何推进?记者日前采访了该计划的起草牵头单位、市环保局的副局长姚继承,就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计划进行了解读。
本报记者 戴慧
总体要求
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深化“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大力实施“低碳、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修复”工程,打造苏南生态建设样板和生态城市品牌,建成产业和城市科学共融、经济和生态和谐共生、创业和居住幸福共享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发展目标
以“低碳、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修复”为核心,加大环境投入,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到2015年底,污染排放总量得到控制,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中12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基本达标,为实现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低碳
为什么放核心工程首位?
为什么要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什么在大力实施的五项工程中低碳被摆在首要位置?为什么在12项量化考核指标中,低碳指标占据了一半篇幅?无论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来看,还是对推进计划中量化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我们都“嗅”到了镇江深化“生态立市”的一个核心工作重点——低碳。
在姚继承看来,要想改善环境质量,首先是对污染源头的控制,而环境污染从何而来?其实涉及工业、生活方方面面。近年来镇江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长期偏重,2012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化工、造纸、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9%,SO2和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却分别占到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90%和60%以上。仅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产业结构若不转型升级,寻求绿色发展,污染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而这就势必牵涉到以低碳理念来开展工作,“低碳发展,事实上是从根本上来改善镇江整体的产业发展结构。”姚继承说。
今后,我市将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主体的低碳产业体系,推进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化,倡导低碳生产和生活理念,探索建立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9%。
当然,低碳发展不仅仅是理念,更在于行动。姚继承坦言,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认识的过程。而推进计划重点项目列表中,低碳工程从低碳生产模式、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方面共计排定了32个加以支撑的具体项目。
天蓝、地绿、水净、生态修复
天蓝工程
目标:改善空气质量,到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提高到55%以上。
该工程着重针对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烟粉尘、扬尘、秸秆焚烧,以及餐饮油烟等六大污染防治进行了要求,并排定了11个重点项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人一直关注的东部地区异味问题,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中也有所提及,到2015年底将基本消除。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我市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绩效档案,落实治理计划。完成镇江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油气回收治理改造任务完成率100%。
不少市民所诟病的城区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到2015年底也将基本消除。对此,推进计划要求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严格餐饮服务企业准入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敏感区餐饮油烟污染。推广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防治能力。
另外,到2015年,我市将完成24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秸秆禁烧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补偿机制,完善秸秆收集、贮运服务体系,做到秸秆焚烧污染防治疏堵结合。
地绿工程
目标:改善居住环境,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到2015年,全市森林(林木)覆盖率达26.6%,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7%。
该工程从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家园建设、城市增绿建设以及高效林业建设四方面有所侧重,并排定了8个重点项目支撑。
绿色通道建设。实施万亩交通绿化工程,绿化造林1.5万亩。对16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两侧各20米范围进行绿化整治。做好润扬大桥、泰州大桥出口及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工作,完成京沪高铁生态景观廊道建设。
绿色家园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项目建设。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建制镇绿化工作。到2015年,建制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6%。实施绿色村庄建设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绿化达标村和绿化示范村。城市增绿建设。推进防护绿地建设,重点实施东翼与主城、高资与主城之间的生态防护林建设。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占地面积10亩以下的土地,加快建设街头游园绿地。结合市区山体整治,建设特色主题公园。推进林荫路建设,科学选择道路绿化品种,增加各类适生大乔木用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推进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新型园林城镇。推进立体绿化建设,结合山体、河道整治和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大力推广山坡、河道挡墙等垂直绿化,提升城市景观。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绿地系统。
水净工程
目标:改善城乡水质,到2015年,全市地表水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高于60%。
该工程主要涉及五方面,分别是加强城市水系治理、完善污水截流体系、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强化船舶污染整治以及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排定了18个重点项目支撑。
加强城市水系治理。定期疏浚骨干河网,重点开展入太湖河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清淤工作。继续开展主城区河流整治和丹阳市九曲河等辖市区河流整治。到2015年,完成句容市、丹徒区13条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开展苏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断面长责任制,加快推进断面达标工作,加大断面水质异常调查处置力度。推进水系贯通工程建设,基本消除“断头河”。
完善污水截流体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东区污水处理厂、丹阳石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丹阳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句容市宝华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黄梅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对朱方路、象山河、丁卯桥周边约5平方公里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改造36个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增污水管网135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到2015年,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提高到85%。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重点加强水源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与控制,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建设大港水厂,完成老城区2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凌塘水库备用水源地的规划、保护工作;启动征润洲取水口改造工程,实施离岸取水工程,推进各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完善城市供水应急机制,保障供水安全。做好乡镇区域供水工作,确保管网全覆盖。
生态修复工程
目标:确保生态安全
工程主要涉及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矿山复绿建设、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六方面,姚继承着重提到了其中的严守生态红线。
他介绍,生态红线区域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事实上,就在今年8月底,江苏省还专门制定发布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而我市在严守生态红线行动中,将依托水系、丘陵山体和湿地,构筑“一横一纵两片”生态网架(长江生态走廊、西部森林生态涵养带、西部农业生态涵养片和东部农业生态涵养片)。严格调减长江岸线开发强度,逐步转移沿江重污染企业,建设长江干流及支流防护林带水廊屏障,保护长江生态岸线。严格控制丘陵山地开发建设活动,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确保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在20%以上。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继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之后,再获新殊荣。日前,国家环保部发布通知,我市大市以及句容市、扬中市、丹阳市、丹徒区成功入围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
第四篇:生态立市
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关键阶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必须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紧紧围绕“节水、治沙、造林、防污”等重点开展工作。
第一、加大防沙治沙力度。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造、封、禁并重,乔、灌、草相结合,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一是抓紧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确保在未来5年完成封育、造林、工程治沙123万亩的目标任务。二是全力实施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有效提高我市治沙和生态恢复国土面积的百分点。三是加大防沙治沙科技推广力度,围绕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造林、封育、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广压沙新方法、新途径,研究解决沙区盐碱化防治等技术难题。四是积极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支持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防沙治沙、开发利用沙漠,发展沙产业,形成全社会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
第二、构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生态安全体系。确定围绕“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一是高标准完成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重点的通道绿化,突出抓好金大快速通道沿线特色林果示范长廊建设,把通道沿线建成特色林果栽培模式示范带、效益示范带。二是按照“一路一景、一园一景,统一规划、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栽植、高标准绿化”的要求,针阔叶树齐上,乔灌树并举,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化同步建设,力争达到“一园一景,各具特色,高标准绿化”的目标。三是加大城镇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绿色单位、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第三、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步伐。“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大良种苗木繁育力度,集中扩繁酿造葡萄、红枣等四种特色林果苗木。要加强外调苗木监管力度。二是切实提高特色林果规范化建园水平,严格执行标准化建园技术规程,规范建园、科学建园。三是抓好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是山区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阳光产业。
第四、抓好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乡村道路为骨架,农田地埂、渠道为网络,统一规划布局,带、网、片相结合,科学搭配树种,分步组织实施,建设高标准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制种基地要由企业投入建起农田防护林网。
第五、抓好南部祁连山水源林建设与保护。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保障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天 然绿色水库和生命线,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封山育林。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造林。三是全力实施海拔2800米以上高深山区农民下山入川工程。
第六、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严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经营活动、严格禁止乱打井、严格禁止在重点区域放牧、严格禁止滥采滥挖。严格落实 “四禁”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应急体系、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第五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黄志文 邓杰
林业生态建设是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持续经营、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现代林业,在林业资源培育、林业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体系 一是调整造林绿化工作思路。以灾后生态恢复和“三边”造林绿化为重点,以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由采伐迹地更新和荒山荒地造林为主向突出“三边”造林和城区周边山头绿化转变。提出以改观林相、改造树种结构、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加强以城区周边山头、公路沿线及水域两岸为主的“三边”造林,注重森林生态性与景观性相结合,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多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二是依托项目建设大力造林。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湘南植物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开展了以采伐迹地更新、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义务植树和“三边”造林等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资源呈良好发展态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义务植树421万株,完成城区周边山头造林绿化1700多亩,管护15000亩,公路干线造林116公里,重点景区河道、道路绿化10多公里,活立木总蓄积从2008年初的848万立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1039万立方米。三是依托产业发展带动造林。做好以工业原料林加工为主的创兴人造板公司、以杉木加工为主的华兴木制品厂、以油茶加工为主的金浩茶油等林产龙头企业的服务,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扩大原材料需求。支持企业发展原材料基地,其中创兴板业建立了5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华兴木制品厂建立了2万亩的杉木基地、金浩茶油新建立了2000亩改造了2万亩的油茶基地、裕农公司建立了1万亩的桉树杨树基地。四是依托林业科技科学育林。加大林业科技的投入,实施测土配方、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等科学育林的措施,做到适地适树,合理施肥,努力培养树干通直、无节疤的优良木材,通过改造和定向培育将一些劣质林逐步更替为树质优良、林种树种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优质林分。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做到防范与扑救并举,早部署、强宣传,严措施、抓源头,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民防火意识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来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二2
是加强森林采伐管理。实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执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逐年减少林业采伐指标,推进林业休养生息。坚持规范审批与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推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阳光行动,将木材采伐计划分配公示制度纳入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确保集体林商品材采伐指标的入村到户率、公示率、及时率达到100%。科学合理分配采伐指标,优先分配联户一同申请的林木采伐指标。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标本兼顾、联防联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水平。重点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监测,坚持无公害防治和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控,严密防范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大打击毁林犯罪力度。对毁林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今年5月,我市全面部署了为期四个月的保护森林资源打击毁林犯罪的专项行动,按照“解决重点问题,打击重点区域”的原则,着力解决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问题,严厉打击毁林犯罪人员。已查处森林刑事案件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其中刑事拘留15人,逮捕、移送起诉30人,已判刑3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46起。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
二、促
一、带三”的发展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第一产业优先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杉、桉、桤、枫等速生树种,建立速生丰产用
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抓好名优稀特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第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以木竹人造板、单板、竹材加工利用为主的林产加工业,提高剩余物利用,增加林产附加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构建以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二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由小规模低效益的粗加工分散式发展向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集群式发展转变,以江北工业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延伸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木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现有林产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形成以创兴人造板、华兴木业、润佳木业、鑫兴木业为龙头的林产企业集群。2008年、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7亿元和19亿元,2010年完成林业总产值22亿元。三是着力促进国有森工企业平稳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林场和苗圃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全力实施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林区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等事关民生的项目建设。
四、加快林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林业支持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市完成集体林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99.8%、林权发证率99.8%、山林纠纷调处率94.66%,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林业干部职工“吃皇粮”问题。设立了1个市级林权交易中心、26个乡镇林权交易所,完4
成森林、林木、林地流转980宗、40.8万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1332宗、24.6万亩,评估总价值达2.15亿元,实现交易额1.2亿元。共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52起,抵押面积4.42万亩,抵押宗地数400宗,发放抵押贷款2932万元。林业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发掘,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和林农投入林业生产与开发的热情高涨,一些木竹加工企业纷纷参与流转交易,创办基地,把生产车间延伸到山头。二是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鼓励林木所有者以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有序流转,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着力完善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办法,放活经营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打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平台,建立完善的林木交易要素市场。管好98.08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级、省级、市级公益林三级联动管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将城区周边山头、东江湖等水系沿岸、资五公路、省道322沿线等地段纳入市级公益林进行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24万亩,不低于林地面积的70%。三是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充分挖掘具有资兴特色的寿佛文化、山水文化、兰花文化和竹文化的深厚底蕴,提炼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湘南植物园生态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立各部门分工协 5
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林业生态文明宣传机制,提高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深入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加强国民生态环境教育,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减量排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