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班级管理的
谈班级管理的“四从四到”
魏书生创造过班级管理的神话,北京有一个班主任孙维刚能带出二十多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班级,如此等等。这些听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但我认为只要管理有方,教育得法,是有可能的。近几年来,我对班级管理工作思考还是比较多的,也尝试过一些新的做法,说说是我班级管理的“四从四到”。
(1)从高到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谓“高”就是班主任工作立意要高,那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少年,要引导学生有一个人生理想的追求,远大的抱负,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初中生正是树立理想和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了理想与追求,就会有取之不竭的学习动力,就不会怕读书苦,更不会厌学。记得上学期开学时我第一次班主任讲话第一个话题就是与学生谈人生理想问题,学生听得很认真,不少学生默默地点头赞许我的一些观点,似乎懂了初中生应有人生的理想了。所谓“低”,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如何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去实现它。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 这个“低”应该是读好初中三年书,上好每堂课,做好每次作业等等。
(2)从外到内抓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班级学生成绩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目标之一,我认为,内外而内是抓好班级学生成绩的良策。所谓“外”,先做好有利于班级学生成绩提高的外部条件,如班风、学风、纪律、卫生、寝室管理等等工作。班级整体处于正常良好的运作状态,接下来可切入班级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如何提高班级整体到个体成绩。很显然,班风、学风、卫生、纪律等这些工作做好了,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功夫花在有利于成绩提高的相关外部因素上。
(3)从“死”到活控制好班级的气氛。班级气氛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班级气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极为有利。班主任如何控制好一个班级气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一个班级刚组建时,班主任把班级气氛控制得“死”一点为好,让学生从行为到言语规矩一点。为此,班主任一开始要从严一点,管得“死”一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原来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同学更需要为这样做。随着班级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班主任相互了解及班级运作步入正常轨道,班主任可以适时放一点,班级气氛很自然会慢慢活起来,班主任为同学的认可度也会提高,从而形成班主任与全班同学的和谐关系。这方面其实要把握班级管理中的严与宽、静与动的关系。
(4)从大到小抓好班风与学风。班风与学风是一个班级兴衰之关键。我们都能认识到班风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抓好班风与学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我们工作的大处,但如何建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好班值得思考。我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从小处着手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这个小处就是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班主任大目标确定后接下来要做好一件件班级中的小事,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一个个细节。班级管理工作之中的细节很多,如何卫生打扫和人员的落实,学生桌上的书的摆放高度,墙上公告的张贴,饮水机保洁、学生作业上交情况等等都是细节。有教育专家说得好,优秀是一种习惯,细节决定成败。的确,细节在班级管理中太重要了。
朝阳中心学校王丽
第二篇: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艺术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处处充满学问与挑战。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了“无为”教育理论,结合工作中的感悟,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有为”是“无为”的前提。要想做到管理工作的“无为”,班主任必须先脚踏实地地对待工作,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深入到学生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生病,班主任要照前料后„„。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工作的同时,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广泛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无为”教育艺术对班主任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甚至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实属教育艺术的高层次表现。教育者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这一过程呼唤着教师积极的进取,也指示着教师提高修养的方向。
二、顺势而为。“无为”教育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等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在发展与调整的关系上把握好教育规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服务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掌握规律,顺势而为,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
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对待管理内容,如果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样的管理方式固然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具体事务上,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四、为于前,无为于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待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或者班级管理中的疏漏,应该以预防为主。等到错误发生,造成了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细心留意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动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问题控制于萌芽状态,并加以可行的措施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五、“管”之有为与“放”之无为结合。道家的管理哲学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老子说的,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而是依据客观规律,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顺其规律促使其变化而已。治大国若烹小鲜,班级管理亦然。在管理中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境界呢? 其
一、管得少才是管得好。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管控活动。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少控制、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其
二、管得少不是不管。管理者要抓住管理的关键,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管理简单化。其三:管得少又管得好。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标准化、程序化。其
四、把握好管得严与放得宽的分寸。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四是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生活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艺术,要培养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回到它原来的文化土壤中。道家无为管理的根本在于抓住人心。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无为,是“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即不作违背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事,实施因势利导,功无不成。设想,在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土壤中,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萌发一片欣欣向荣的春色。
第三篇:班主任谈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班主任谈班级管理
文/邹秋云
班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不仅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责任,也背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下面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感受:
一、创建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班集体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一直在探索一种轻松快乐的管理方法,让我们从一些琐碎的小事中自我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实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创建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班集体,根本上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可以想象,当孩子们实现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自己直接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成为真正的主人时,就可以纯正班风、端正学风,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学生会对自己的班级充满热爱之情,在各方面都积极进取,每一位学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快乐与成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都很重要,因为老师和家长不可能永远在他们的身边,这就需要他们自己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鼓励、自己战胜自己。
二、好习惯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我渴望我的学生将来都是具有健全人格、良好修养的人,所以,我特别注重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1、生活行为习惯
(1)从按时起床做起,养成惜时守时的习惯。
(2)从整理书包、书房做起,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3)从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做起,养成有始有终的习惯。
(4)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5)参与一定难度的活动并坚持到底,养成坚持的习惯。
2、品行礼仪习惯
(1)从爱父母做起,培养懂得尊重与感恩的品行。
(2)从谅解他人做起,培养宽容大度的品行。
(3)从同情他人做起,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行。
(4)从说话算数做起,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行。
(5)从遵守秩序(公约)做起,做有文明素养的人
3、读书学习习惯
(1)专注认真的习惯。
(2)计划安排的习惯。
(3)独立思考的习惯。
(4)知错即改的习惯。
(5)交流分享的习惯。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这是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为孩子一辈子负责,同时彰显了教育的人本理念。让每个孩子将来都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更是每个家庭和社会所期盼的。我不仅仅关注每个孩子飞得有多高,更关注他们飞得有多远。这就是我把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看得如此重要的缘由所在。意识——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关注孩子未来命运,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
1、制定“合情”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我曾与学生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分“上学”、“课间”、“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
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设立“合理”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这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宜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四、班会课应多讲故事,少讲道理
故事里的故事,让人深思,让人回味……
当今年代流传着太多的故事,它们时而幽默,时而感人;时而催人泪下,时而沁人心脾;它们带来久远的鲜花的芳香,又篆刻着现实苍凉背后的欢乐;它们挥洒着某种道理的多重含义,又证明着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关于爱和希望的不变真理。
故事一:帮助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故事二:非洲豹
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上,一群羚羊自由自在、悠闲地嬉戏。突然,一只非洲豹向羊群扑去。羚羊受到惊吓,开始拼命地四处奔逃。
非洲豹死死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捕的过程中,非洲豹掠过了一只又一直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对这些挨得很近的羚羊像没看见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之中。
问题:非洲豹为什么不放弃先前那只羚羊而去追其他离得更近的羚羊呢?那样岂不是更容易得手?这只非洲豹是不是弱智呀?
学生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羚羊特别善于奔跑,如果豹子在追赶的途中改变目标,一会儿追这只,一会儿追那只,到头来哪只也追不上,反倒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因此聪明的非洲豹一直紧紧盯住先前那只被追累了的羚羊,使之最终成为自己口中的猎物。
我总结说,我们的目标就像一只羚羊。如果想得到它,就必须一直追下去。中途很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诱惑,它们会分散你的视线和注意力,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改变目标。如果你老是改变目标,最终将一无所获。
这些故事除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更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每次班会讲一个充满爱心和哲理的故事,它胜过你说一万遍大道理。
五、每天让学生自问的九个问题
有一天翻阅杂志,看到一篇题为《让学生每天自问的九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尽管这位老师谈到的对象是中学生,但我觉得这九个问题也适合我们小学生。于是,把它拿来,为我所用。这九个问题是:
1、今天,充分利用时间了吗?
做老师的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那么一些学生当同学认真听课时,他却在开小差,做小动作;当同学在做作业时,他却在做别的事;当同学在做眼操时,他却在做作业。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把握最佳的学习时间。应该让学生明白踏踏实实把握每一分钟,做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仆人。
2、今天,上课积极动脑了吗?
我们在上课时,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除了老师的讲解能否吸引以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恐怕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发言的往往就是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而大多数同学坐在那里好象成了陪客,显得无所事事。课堂上一半是“燃烧的火焰”,一半是“平静的水面”。尽管老师再三强调课堂里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但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始终是平静如水。这种状况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3、今天,作业独立完成了吗?
做作业是学生的本分,只有自己去完成,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作业是用来检验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独立去探索,去触摸知识要点,是不会深刻体会到知识本身的乐趣的,又怎能深刻地感受到学知识的乐趣呢?
4、今天,班级的任务认真完成了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不做家务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学生不会使用拖把和扫把。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培养他们从小就应该有责任心,使热爱劳动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5、今天,主动帮助同学了吗?
现在的孩子是受宠的一代,他们的周围到处弥漫着爱,但又是孤独的一代,缺少兄弟姐妹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经常问问自己:今天给同学送个微笑了吗?借给同学铅笔了吗?帮同学解答问题了吗?……事小但暖人心,你快乐,我更快乐。
6、今天,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
有道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不懂的问题要当天解决。但往往有一些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把问题藏了起来,他不敢问老师,不愿问同学,也不会去查资料。日积月累,问题成了一个大障碍。如果是学习上的,势必会抑制其进步;如果是生活上的,也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7、今天,做了无效劳动了吗?
上课分神,作业马虎,做操不到位……这些都是无效劳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平时不注意提醒,就会“小问题铸成大错误”。
8、今天,爸妈正在干什么?
可叹天下父母心,孩子们在校无忧无虑地学习,父母们在家在社会勤勤恳恳地劳作。要让孩子们懂得父母的辛劳,与父母同笑同愁同乐同悲,共同历练人生。要让他们逐渐形成家庭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父母。
9、明天,我怎样去改变自己?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只要我们以“爱”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创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动力,就一定能将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艰难细致的工作,班主任只有树立信心,逐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我谈班级管理
我谈班级管理
郭海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校园管理”的话题。其实说到“校园管理”,我没有很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但是,我始终认为作为希望学校的一分子,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天我就谈谈我这个仅仅干了两个月的班主任的一些简单的心得和体会吧!
当今年暑假,赵校长宣布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时,我很苦恼,说实话,我真不想干。我也试图找了各种借口想推掉,但都没能如愿。早就听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最累的岗位,开学后的第一周我就体会到了这种“苦”。新的学期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步入正轨,班级中的所有事物都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再加上几天的军训,更是苦不堪言。可以说那一段时间,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脸上几乎没有笑容,回到家也是心情烦躁,谁都不想理,就连三岁的小女儿见我这样也不敢理我。后来还是爸爸开导我说:“学校既然选你当班主任,说明领导信任你,现在这一切都已无法改变,既然如此,与其痛苦地抱怨,为何不快乐的做好你的班主任工作呢?孩子你放心,我们替你带,你还年轻,好好干吧!”是啊,我还年轻,这也是学校给我的一次锻炼机会,就照老爸说的去做,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吧!
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资历不深的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并不断的完善。记得刚接上六(3)办时,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管不好班上的卫生,轮到值日生扫地,不是这个跑了,就是那个忘了,或是没扫干净,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的班级地板怎么拖得这么干净?后来我向有经验的贾老师、马青艳老师请教,原来她们是把学生固定安排在每周的同一天值日,由班干部来管。后来我在她们的基础上加以调整,选出六个小组长,每天一小组轮着来值日,谁谁擦黑板摆桌子,谁谁负责扫教室,谁谁负责扫地段,一目了然,小组长负责监督,再由当天的值勤班干部检查当天的卫生情况及行为习惯,对那些随手扔垃圾的人给予记名。这样就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孩子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的卫生习惯也纠正了。一周下来,班级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样又培养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管好了班级卫生,老师也少操心了。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书籍、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借鉴别人好的点子,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以前碰到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我都是很头疼的,小孩子在一起总要闹出点小名堂来,今天这个告状明天那个告状,头都是大的,天天口头教育无济于事,特别是那些违纪的学生,不知怎样来处罚他们。学生违反纪律是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最近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传授给大家。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利用每周班会,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将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是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将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无意中对学习语文又有好处。使用一周后,学生明显要比前听话多了,违纪的学生也少了。我觉得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训斥学生要好得多,值得在此提倡。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刚接上这个班时,我总是一脸严肃,我觉得我得先把他们震住让他们怕我,再加上学校的活动多,评比多,而我又是一名新手,生怕自己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每天都很紧张,因此,脸上的表情几乎是固定的,用“面无表情”这个词形容真不为过。后来,我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这样的话语“老师,我们希望你能多一点微笑,不要让我们惧怕你,你是我们的老师,但我们更希望你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是啊!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能让学生对你无话不谈,时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不更好吗?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平常是怎么做的呢?看到那些不听讲又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学生,有时我火气也很大,经常会在课堂上发脾气,可是效果怎样?通常是自己气得半死,可学生还是老样子。当然严厉的老师能更顺得地管理好一个班级,凶学生也是我们做事的一种手段,但我觉得应适可而止,确实当老师需要耐心,当班主任更需要耐心。我决定接受同学们的建议,我开始放下架子,走近学生的内心深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有个学生郭睿,是今年才来的插班生,刚来时,他是个很不听话的学生,每次违反纪律的同学当中都有他的身影。有一次,晚上十点多钟,他竟然打着手电筒在宿舍写情书,被管理宿舍的段老师发现了,段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没想到他竟然当众顶撞段老师,段老师是这样给我说的:“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横、这么野蛮的孩子。”后来,我才从他爸爸那里得知,他的父母离异,他跟着爸爸,而爸爸是一名司机,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缺乏应有的爱。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就经常关注这个特殊的孩子,天凉了,提醒他加衣服,吃饭时,顺便问一句,吃饱了没有。中秋节那天,家长们都来看望自己的孩子,而只有郭睿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教室里,我赶紧跑过去安慰他,并从家里给他带来了月饼、苹果,看到孩子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我才放心了。我还利用日记与他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不时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挺有仗义感、有号召力,于是,我让他管理他们宿舍,没想到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宿舍的卫生纪律都有了明显的好转。有一天,他跑到我跟前说:“老师,今天我们宿舍受表扬了,管宿舍的皇老师说我们宿舍是所有男生宿舍里最干净、最没有异味的。老师,我知道我的毛病,你放心吧,当老师们批评我时,我再也不顶嘴了,再也不小声嘟囔了。”
看到他的这些转变,我只想对自己说“教育不是建立在怕的基础上,而是要真正的去用爱来感化他。学生更需要的是我们爱的教育,而不是凶巴巴的老师。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要再把它强加给学生,我们要调整好自已的心态,每天都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踏踏实实做好班主任工作,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第五篇:谈小班班级管理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教师的用心管理。特别是在小班班级管理中,我们更应该从“心”开始,用心去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凡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让孩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让班级成为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良好的班集体也能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结实的基础。
一、“爱心”——常规管理的首要条件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孩子能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从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我们对他们敬而远之,那么孩子也将对我们不理不睬。
㈠关注每一个孩子,不偏爱。
对于刚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环境的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抚摸,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无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见这种现象,老师所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聪明伶俐或者经常惹事的孩子,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总是会“冷漠”一些。做为班级中的一个个体,这部分孩子会感到一些失落,久而久之,他们对事事就变得无所谓起来。在建立常规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也许会表现出一些拖沓、随意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关爱每一个孩子,做到不偏爱,哪怕有再多的工作要做,也不能忘记和班上的孩子交流、沟通一下,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爱他的。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帮助,只有我们用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孩子才会以同样的真心给予我们回报。
㈡关注每个细节,让爱更完美。
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关注每个细节,让我们的爱更完美。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关注孩子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让孩子能够多听、多说、多实践,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习、思维习惯;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孩子会更加愿意倾听、愿意和老师将心比心地交流,那么,我们建立常规也就打好了结实的基础。
二、“童心”——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
孩子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和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不会喜欢,也不会适应成人那种看似枯燥乏味的规则。他们所钟爱的始终是游戏,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将游戏活动和常规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非常良好的行为习惯。
㈠借助儿歌、故事等内容进行常规管理。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消极被动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的效率,起反向的阻碍作用。也就是说,愉快的情绪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并愿意遵守规则,效果较好。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常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里环境,运用孩子感兴趣的形式,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而儿歌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进行常规管理时,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来做一做、念一念,帮助孩子掌握、记忆。例如:对于入园不久的孩子们来说,有时会出现赖床、迟到,或者要爸爸妈妈抱进园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小朋友,起得早,每天来园不迟到。自己走进幼儿园,不用爸爸妈妈抱。因为儿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并且他们会很愿意边念儿歌边照着儿歌里的内容做,从而逐步改善孩子的一些言行。在孩子睡觉前脱衣裤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儿歌: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掌握脱衣的步骤。再如孩子盥洗时,我们可以运用儿歌:来洗手,不玩闹,卷好袖口搓肥皂。节约用水不浪费,“五步”(结合图片展示)洗手卫生好;其次,生动有趣的故事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我们可以结合常规管理的内容,创编出相应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按故事情景来做,这种方式既符合小班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将取得意想不到教学效果。例如:为了让孩子有序地整理玩具和改善部分孩子只丢不拣的现象,我们设计了“玩具回家”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每一种积木都有自己的家,它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爸爸妈妈找不到宝宝会着急。通过几次的练习活动,大家都能把相同的积木归放在一起,见到地上的积木会捡起来时还会说“我送积木娃娃回家”。有了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不用刻板地进行说教活动,这些规则就会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无论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生活游戏活动的进行,一切都会变得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熟练掌握儿歌后,孩子们还会相互监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系列规范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㈡借助标记,帮助孩子遵守常规。
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玩具、物品等的摆放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可是在各项活动开展后我们会发现: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积木放到那里去了,油画棒放到这里来了;洗手方法说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记不住。面对这种场景,我们会感叹:怎么办才好!其实,孩子的年龄较小,记忆力相对没有成人好,他们需要老师给一些暗示、提示,来帮助他们很好地管理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班级,我们为何不利用标记呢?简单易懂的标记能够帮助孩子找到物品摆放的地方,也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例如在积木架上贴上积木的标记,在盥洗间贴好正确洗手的示意图,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很地跟着标记走了,老师也轻松了很多,正可谓一举两得。
㈢创设情景游戏,在情景中练习常规。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富教育于游戏之中。如果能够将游戏和班级常规联系起来,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班初期,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并且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座位,我们创设了“小青蛙回家”的游戏情景,班中的孩子就是一群小青蛙,“小青蛙们出去玩咯”——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天黑了,小青蛙们赶紧回家去吧”——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家”,在这样一个情景化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来练习常规,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再如一日活动中的排队,我们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又快又好地将队伍排好,每个孩子都是一节车厢,孩子们对这个比喻特别感兴趣,看看前头的“车厢”是谁,后面的“车厢”是谁,很快就能记住自己的位置,在户外做操结束后,老师的一句“小火车向前开咯”,孩子们就能迅速将火车搭好,快又齐。因此,借助情景游戏,我们的常规建立得有序又不乏乐趣。
㈣利用音乐游戏,巧妙地串联常规
记得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闹情绪比较强烈,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弹一首好听的曲子,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静静地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哭闹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包括我们的孩子。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就可以运用音乐,将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很好的串联,例如《拍手歌》,提醒孩子轻轻地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摇篮曲》表示我们有些累了,可以趴在椅子上休息片刻,再如座位的变化等等,都可以运用音乐来给孩子提示,让班级常规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恒心”——常规管理的监督者
在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班级常规后,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遵守,不能半途而废。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接着就必须做到严格监督。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立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进行,按照不同层次、分阶段练习,不强制和用说教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孩子奖罚方面,集到十颗五角星就能换取一个班级的标志牌,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大家会为了这个奖励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后,如果我们中途没有继续遵守这个规则,那么可想而知,孩子们的情绪会受到影响,而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也失去了方向,就更加不能谈“常规”二字了。因此,常规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有“恒心”,有了这个监督者,我们的班级将会井然有序。
四、“合心”——常规管理的助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需要家长和我们积极、主动地配合。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窗口,是宣传栏,我们需要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开学初,我们就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沟通,把我们近期的工作安排向家长做了简单的讲述,特别是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够适当放手,让孩子能够多动手,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同时,我们也通过家校路路通等形式,向家长传送一些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内容,希望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所以,良好的常规管理,离不开家园合力。
小班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多而繁琐,需要我们师用一颗真正关爱孩子的心,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疏理出一条明确、有价值的道路——班级的常规管理,让他们在一个自主、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也为孩子将来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