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音乐考察与采风调查报告(精选5篇)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8-729705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3 20:18: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音乐考察与采风调查报告

音乐考察与采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田东县采风

院系:音乐舞蹈学院

时间:2013.4.10-2012.4.17

调查内容及心得:

短暂的田东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最大的感受就是田东的美景以及壮族、瑶族民俗音乐文化、民间特色艺术、民俗建筑、民族风情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服饰。

2013.4.10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前往田东途中的感想,虽然只是2个小时的短暂路程但是是我最难忘的时间。一路上我们满怀着对田东的向往,当时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在火车上我一直望着窗外,田东的风景到底有多美,田东人又是怎么样的别致?对这一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导致我的心情一直都静不下来,很多时候都在考虑这些。同学们的身上仿佛也有用不完的劲,一路上大家又闹又笑,仿佛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看到这些情景我想到马上大家都要毕业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心里有点酸酸的不舍。

终于10点多我们到达了田东县,县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没有南宁市那么干净宽阔,但是有热情的壮族人们来迎接我们的到来,顿时心里有点暖意。我们马上就乘坐班车到县文化馆采访民间歌手。县文化馆负责召集4名嘹歌手、4名排歌手、4名侬歌手表演唱20分钟山歌。我们听到了排歌、嘹歌、瑶歌山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质朴、纯真、生动、婉转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极为丰富。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告别了为我们演唱的的歌手,他们很热情一个劲的挥手告别。然后我们入住新红烛宾馆,廖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附近的广场和环境。同学们也四处活动逛逛随便解决午饭。

2013.4.11,早上八点,我们前往田东·中国民歌博闻馆参观,田东县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各种山歌以及历史,我们深感震撼。然后我们前往林逢镇对壮族唐皇、蔗园山歌歌手进行采风。林逢镇文广站负责召集2名唐皇歌手、2名蔗园山歌歌手接受采风,又是一种质朴山歌很好听尤其是唐皇给人感觉很让人眼前一亮。之后我们又前往思林镇对壮族嘹歌歌手进行采风。了解下歌词的内容!

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前往作登乡新安村对瑶族唢呐手进行采风作登乡镇文广站负责召集2名唢呐手接受采风,瑶族唢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与奏者交谈了许多有得知他们有几个唢呐团,每个都有几百号人,假如同时吹奏的话气势恢宏啊。我们告别是他们还热情的吹奏了一首送客歌。他们的热情都快融化我们了。

然后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前往作登乡梅林村对瑶族山歌手进行采风。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平原来的我第一次觉的山路十八弯,很刺激很新鲜。同时也感慨县里村村通马路所耗费的汗水!作登乡梅林村是瑶族金锣舞的发祥地,有金锣舞王之称的村长夫妇和他们的拍档以及四五个瑶族孩童给我们跳起了金锣舞,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金锣舞节奏在山间回响,我们的相机、摄像机闪个不停。金锣,瑶语俗称“鲁桑”,即舞锣之意,主要活动是在庆丰收贺新年时举行,农历腊月三十至二月初二便是瑶族人跳“金锣舞”最为兴盛的日子,除夕晚上,当地瑶族同胞便在廊檐或晒坪上挂吊。瑶人称,金锣声既可驱魔赶兽,也可呼唤来年丰收。全村老少皆会跳,既是舞者的道具,也是舞蹈的伴奏乐器,自击自舞。舞者时而点锣,时而抬腿槌棒相击,动

作具有迅疾敏捷、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而清晰。村长和当地的艺人为我们表演了瑶族的金锣舞外,还为我们演唱了瑶族古歌“瑶喜多”和瑶族情歌。近距离的听他们演唱民歌,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民歌的魅力。分别时,村长一再邀请我们下次再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瑶族人民的淳朴善良以及这些民间艺人想传承与发扬他们这些民间技艺的心情。

2013.4.12,我们前往那拔镇对壮族排歌手进行采风。我们又坐了一个小时的车,一个小时的山路个别女同学都晕车吐了。也感受的当地人们的艰苦。终于我们走进当地有名的棋盘山,我们到一个叫做棋盘滩的地方!那景色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四面环山,石头构成像棋盘一样的形状,棋盘间有泉水流着特别清澈。我们在这样美丽的的地方近距离的聆听着两位排歌手的演唱。之后我们与歌手交谈排歌的内容有传授历史知识和劳动生产知识的排歌,又有哭嫁歌、送葬歌、逃婚歌等方面的排歌,最主要的还是爱情排歌,分初会(问姓、问名、问村、问家、问远、问近、问双、问单等)、试探、交心、定情、结义、离别、相思、诉苦、出走、安家等内容。时间过的很快我们很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下午没有安排我们自己组织去了趟十里莲塘景区,放松下!2013.4.13行程安排很紧,连续几天的做车好多同学都晕车晕的厉害,所以,今天大家休息一天。

2013.4.14我们到朔良参加三月初五歌圩节,到达后当地非常热闹有美食一条街、篮球比赛、搬甘蔗比赛、拔河比赛。重要的是有山

歌听!田东朔良百灵歌圩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圩日定为“歌圩”。歌圩吸引本市田东县、平果县和河池市巴马县、大化县等四县九乡镇的众多歌手歌迷聚会,以歌会友,结缘聚福。歌圩曲种有灵龙山歌、嘹歌、排歌、瑶歌、唐皇等5个歌种,该山歌一般 “贝侬喂喂”起头,七个字一句,独具壮族民间民歌特色。

2013.4.15因为是三月三,三月三是当地一个相当于春节的一个节日。所以安排的任务没人接待。

2013.4.16到田阳参加布洛陀文化节,路程不是很远,我们正好赶上开幕式人山人海,进去后山路沿路都有歌手歌唱我们一个一个仔细的听,我们一路上山拜佛大家然后下山的时候沿路有各种算运的不过我们都没停留,这时有个山歌大赛正在举行我们听了一会竞争的很激烈。转眼就到了中午这里也有个美食一条街我们边逛边吃很热闹。

下午两点,骆老师说的舞狮大赛开始了!一支支舞狮队上台表演着各种高难动作很过瘾。

采风生活结束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无论是当地的风景,还是人文,抑或是这里的令一种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当整天沉浸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心情、生活都变得很美。真的,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同时,也使得我对生活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在采风的日子里使我非常难忘。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欣赏了传统艺术的精湛,领略了传统民俗的精深;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

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田东的美景,那一草一木、一房一瓦、山山水水,这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维吾尔族人们的热情、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学们依依难舍,一句话:“田东的景色好美,那儿的人好纯朴。

第二篇:采风调查报告

音乐考察与采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田野采风 院系: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班级:2009级4班 学号:2009041176 姓名:张婷

时间:2012.8.26-2012.8.31

调查内容及心得:

短暂的伊犁田野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最大的感受就是伊犁的美景以及维吾尔族民俗音乐文化、民间特色艺术、民俗建筑、民族风情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服饰。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前往伊犁途中的感想,虽然只是8、9个小时的短暂路程但是是我最难忘的时间。一路上我们满怀着对伊犁的向往,在这之前我都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当时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在火车上我一直望着窗外,伊犁的风景到底有多美,伊犁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别致?

对这一切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导致我的心情一直都静不下来,很多时候都在考虑这些。同学们的身上仿佛也有用不完的劲,一路上大家又闹又笑,仿佛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看到这些情景我想到马上大家都要毕业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心里有点酸酸的不舍。也许这次出去采风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这么开心的在一起了,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幕。

火车缓慢的驰骋着,大家都焦急的盼望着终点的到来,我们恨不得现在就能听见列车员们说这样一句话:“尊敬的旅客朋友们请带好自己的行李伊宁到了请下车。”可是就这么一句话等的我们好辛苦,好累啊,感觉过了一个星期一样。

终于晚上9点多我们到达了伊宁市,这里比我想象的好很多。这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干净的街道、宽敞的马路、来往的人群、再加上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仿佛就是人间仙境。随之,我们到达了采风的终点伊宁县。县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没有伊宁市那么干净宽阔,但是有热情的维吾尔人们来迎接我们的到来,顿时心里有点暖意。我们一切都安排好后,大家都睡了,唯有我难以入睡。夜,静的出奇。窗外偶尔传来叽里咕

噜的声音,好像是维语,但听不懂在说什么,以至于让人害怕,没办法环境就这样。原来旁边是男生宿舍,都是民族人。哎,就这样还是挣扎着睡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民间艺人的风情园,今天是伊犁文工团的演员们与我们共举行的一个联谊活动。我一直觉得,少数民族音乐离我是如此之遥远。除了欣赏课本上那仅有的旋律,似乎我从未想到会有一天能亲临到那异彩斑斓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氛围中去,就站在他们的乡土上,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亲身感受着他们那丰富多彩,远离世俗的音乐文化。

今天我终于见到了那种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文化——木卡姆艺术,为之赞叹。新疆维吾尔族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木卡姆风靡于世。它们是: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而伊犁木卡姆是新疆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亮丽瑰宝。伊犁木卡姆中乐器有都塔尔、弹拨尔、小提琴、扬琴、热瓦甫、笛子、手鼓、萨巴依、纳合拉、艾捷克、卡龙、萨他尔、达甫等。看到民间木卡姆传承人的弹唱,不经令人感叹。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木卡姆,伊犁木卡姆乐器中出现了小提琴。当木卡姆在起音或是高潮低回处时,小提琴和艾捷克的和声就清晰地浮了上来,东方的古老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和声是那样和谐柔美,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伊犁的那拉提草原和碧蓝的天空。

同时也体验到了这个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的魅力所在。在这里演员们能歌善舞,歌声自然悠扬有民族风味,舞蹈跳的十分出彩,维吾尔少女们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身着漂亮的新疆舞裙,上面用金线绣着带有浓郁维吾尔民族风情的各种花纹,头上带着一顶顶俏皮可爱的小花帽,帽沿上还插着羽毛。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舞姿就像微风轻轻飘过,为每个人带来了欢乐。

这些舞蹈演员们是都从未上过舞蹈学院、艺术学院,这是她们自身赋有的那种舞蹈感觉和气质。这是我们无法具有的。

听到民间艺人们弹唱木卡姆艺术,虽然什么都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声音中真正体会到了“原生态'感觉,不掺杂一点杂质,就是他们那种本身所表现的维吾尔族风情,或富有山野味、或古朴、或粗犷。都让人轻而易举的在他们发声的一瞬间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音乐是时间艺术。我想最好、最动听的音乐便是最短的时间里给人心灵和灵魂深处最大的感动和震撼。在仅有时间内,给人听觉上无限的回味和精神上的陶醉。灵动的音乐才有意境美!但是我心里的音乐,却已夹杂了太多的个人心情和自我做作,而使音乐原本的自然和清新早已无迹可寻。伊犁木卡姆的传唱寄托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希望与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有位民间艺人说木卡姆

在他们的民族中,无论上层社会或普通民众,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群众聚会或亲朋好友小聚,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维吾尔族群众不仅人人熟悉、喜爱它,而且个个都会唱一些木卡姆的歌曲,能随木卡姆的音乐翩翩起舞。至今让我久久回味的便是他们的歌,他们的舞,他们那些特别的民族乐器,还有原汁原味的伊犁木卡姆艺术。

伴着我们的激情与好奇终于我们被分组走访民间艺人家里。大家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可以亲自参观维吾尔民族的建筑以及民俗音乐文化,当然紧张与担心的是少数民族的礼仪与生活习惯,我们什么都不懂,为了给艺人留下好印象我们到处查阅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终于我们大概都了解了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便踏上了走访之路。一路上,便会看到干净的马路,统一而整齐的房屋规划,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建筑,我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周围环境治理都加以改善,房屋规划都整体统一,说明少数民族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之后便来到了提力瓦尔.买买提这位民间艺人的家中,房屋的构建突出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干净整洁的落院内有着民族特色的文化墙,结构统一的装饰,还有小院里的果树、鲜花,整体面貌让人焕然一新,彰显出维吾尔族人民的那份淳朴、热情。提力瓦尔.买买提是伊犁木卡姆的传承人,在他热情的招待下我们尽情的品尝了维吾尔族的各种食物瓜果,在一阵欢笑声与交谈声中听到了都塔尔的琴声,艺人那铿锵有力的弹唱为我们增添了欢乐。都塔尔是维吾尔族民间唯一的指弹弦乐器,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没有都塔尔就没有宴席。

艺人淋漓尽致的弹唱,我们个个洗耳恭听,并跟着艺人学唱木拉姆歌曲。琴声、歌声、欢笑声、击掌声、弹奏声组成一片。离开艺人的家后,我们却怎么也没学会那些绕口的维语歌曲,只记得当时的情境与谱子的大

概旋律,现在想想还觉得遗憾。不过这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与这种传统的民俗音乐文化。维吾尔人们的热情待客之道和那些独特的民族风情,让我佩服,令我回味。

之后,我们参观了很多纪念馆、博物馆、民族文化艺术馆还有伊犁美景,我看到了许多历史文物、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感触很深。在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民族的希望,民族的文化,民族的艺术气息,还有维吾尔族人民那份真诚与友善、热情与团结的精神。木拉姆艺术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个民族艺术将会永远传承在世界上,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采风生活结束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无论是当地的风景,还是人文,抑或是这里的令一种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当整天沉浸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心情、生活都变得很美。真的,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同时,也使得我对生活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在采风的日子里使我非常难忘。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欣赏了传统艺术的精湛,领略了传统民俗的精深;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伊黎的美景,那一草一木、一房一瓦、山山水水,这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维吾尔族人们的热情、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学们依依难舍,一句话:“伊犁的景色好美,那儿的人好纯朴。”

这次田野采风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

入壮美河山的田野实地考察,教育我们对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从了解、认识、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风情、民间传统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赏错落有序的民俗建筑、收集地方民族特色的资料,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生活、传统艺术文化,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风这几天我们先后到过伊宁县、林则徐纪念碑、汉家公主纪念馆、清真寺、伊宁博物馆、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薰衣草基地等地方,用心感受民风民俗、体会维吾尔人的热情好客、观看美丽动人的山水美景,这种田野实地考察的文化体验无疑是让我们感受美的历程,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我们这次外出田野采风实地考察对培养我们的创造型艺术才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传统。丰富的社会生活,传统的民俗文化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使自己努力在生活中陶冶心灵。更培养自己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

第三篇:音乐采风报告

音乐学104班

姓名:宾荣甫

学号:100810104009 指导老师:冼文涛

佟远

采风报告

中华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民族音乐就是产自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得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正在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2013年4月15日的早上8点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急匆匆拎着行李踏上采风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对于金秀这块少数民族圣地,我们都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一路上的风光美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旅途的颠簸和劳累都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

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金秀县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下车就能感受到来自山沟里吹来的新鲜空气,富有瑶族特殊的建筑,和流淌在街道中间的小溪,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地,街道几乎没有一丝随意乱扔的垃圾,让我不得不佩服瑶族人的生活素质。

我们找到了住处,放好了行李,我迫不及待的想目睹这坐落在大瑶山里的小县城。街道上人群不多,别具一格的小溪的流淌声仿佛增加了一份山沟里热闹的氛围。各种瑶族中草药和服饰在街上到处可见,气势磅礴的县文化艺术馆,蕴藏着瑶族人所有历史的结晶,由于县文化艺术馆没到固定开放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在门前照影留念,不能进去观看成了我们的一个遗憾。吃过晚饭以后,我们慢悠悠的散步回大瑶山宾馆,感受着这大瑶山街道傍晚的宁静与悠然。突然,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谣声从前面传来,美妙的歌声吸引着我们加快了脚步。原来在前面的一个以“友谊亭”三个字命名的小亭子里有人唱瑶歌。我们快步走过去,听认真听他们唱着,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我被这种瑶族歌谣深深打动,从他们唱歌的状态中可以看出,瑶族是一个热情,欢快,好客的一个民族。刚一唱完我们就连拍鼓掌,然后问他们唱的是什么歌,为什么喜欢在这个名叫友谊亭的亭子唱。他们满怀笑容的告诉我们他们唱的是“茶山瑶”。经过他们详细的解释我们终于知道了金秀瑶族同胞向来能歌善舞,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无歌不成瑶”之说。什么是“茶山瑶”。“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茶山瑶话叫“ 拉加” 语,“拉”是人的意思,“加”是山里的意思,意为山里的人或居山的人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文,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而他们为什么在这友谊亭这里唱,原因是瑶族的一个瑶歌会友或者是唱瑶歌给自己心爱人听的习俗流传下来的,这个亭子是政府为了继承传统文化的流传而新建的,每逢节日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聚集在这里会歌,平时休闲的时候也可以在这里唱歌。

回到了宾馆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金秀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东面的小山上。该馆于1992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9亩多,总建筑面积804平方米,为瑶族民居式建筑,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馆名,是中国建成的第一个瑶族博物馆。该馆拥有馆藏文物1200余件。文物展览分两个展厅进行,第一展厅主要展出瑶族史、民族革命斗争史、石牌制、瑶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宗教艺术、出土文物等;第二展厅主要展出中国瑶族服饰,共收藏有全国各地及海外瑶族服饰58类75套,是目前中国收藏瑶族服饰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该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了博物馆一出来就见到了几个“瑶奶”(指年长的一些瑶族老人)唱瑶歌,于是我们纷纷拿起照相机把他们歌声录下来,询问他们唱的歌名和内容,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瑶奶很热情的为我们现唱了很多首瑶族歌曲并且认真给我们讲究这些歌曲的内容,为此我们也收获了不少音乐知识。在金秀博物馆里让我们从整体上深刻的了解到了瑶族人的生活文化习俗,由衷的赞叹瑶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艰苦耐劳的一个民族。

来到金秀的第三天,我们早早的前往金秀著名的圣堂山,目的是每个人都要徒步爬上圣堂山顶,这一天是我来到金秀最开心的一天。圣堂山位于广西金秀县城西南,又称圣塘山,与县城直线距离20公里,公路距离4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979米,为广西第五高峰、桂中第一高峰。爬上的旅途虽然惊险劳累,但是我们每一个都很开心,因为圣堂山一路上的景色真的太美了,它的群峰林立,直插云天,常年云封雾锁、深幽莫测,云海,气势磅礴,宛如海市蜃楼,无不把我们每个人都忘记劳累,折服于这美景。经过将近两千米的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圣堂山山顶,站在山顶的天台望去,仿佛自己登上了天堂,眼皮底下的雾随着风快速的飘过,时而雾满山群,时而一片青山绿野。我完全折服了这样的仙境.........爬完圣堂上回到宾馆已经是下午了,休息了一个下午,晚上我赶往了金秀古占瑶寨。广西金秀县平道村古占瑶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二百五十多年,是山子瑶聚居的村寨,瑶族民俗风情十分浓郁。我们刚下车,瑶寨里的村民就击鼓迎接我们的到来,第一次受到这种礼仪的欢迎不由的让我们感觉好开心。进寨喝酒这是瑶寨很久以前的一种习俗。喝过酒进到了他们瑶寨部落表演场地,观看了他们的各种瑶寨表演上刀山、下火海、民俗歌舞、踏竹筒火还有抬新娘、抢新娘、跳竹杠舞等,这一切瑶族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仿佛自己也都成了瑶族的一员。在游戏互动环节当中,我也参与了踏竹筒火,和跳竹竿舞,可能是第一次尝试,他们做的很多高超技能和危险动作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民族的表演难以置信。不由得让我们同口称赞和佩服。一系列表演和游戏结束后,我们和他们交流了瑶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我们同他们留影拍照后又一次听到他们击鼓送客的方式欢送我们,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带着默默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古占瑶寨。这次古占瑶寨之行成了我最难忘的一次旅程。

总结我这次金秀采风所学到的知识如下:茶山瑶进入大瑶山后,几百年来,不仅开荒造田,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歌谣,香哩歌就是他们的文化长廊上的一颗明珠。凡是到过大瑶山的人(特别是语言和文学艺术工作者)都想听听香哩歌,有的同志听了瑶族歌手演唱的香哩歌后,由衷地称赞:“香哩歌很有瑶味。”这里所说的“瑶味”,是指它的艺术光彩,我们知道,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香哩歌从产生到现在,流传了几百年,它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瑶族的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瑶族是一个能歌的民族。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的诗句。

从已挖掘整理的作品来分析瑶族音乐,从曲调上看,瑶族音乐的曲调多样,喜、怒、哀、乐无所不有。据初步了解,全国瑶族的音乐曲调不下20种。例如,勉瑶《盘王大歌》中的八支曲,即“三逢闲曲”、“三更深曲”、“荷叶杯曲”、“南花曲”、“飞江南曲”、“亚六曲”、“牛角尖曲”、“家先曲”等;拉珈瑶的《香哩歌》、《师公调》;平地瑶的《呦嗨歌》、《啊波咧歌》;布努瑶的《酒歌》、《散旺歌》和坳瑶的《大声歌》等,不胜枚举。这些曲调都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色彩。许多歌谣都以其衬词而得名。其中以《酒歌》、《蝴蝶歌》、《拉发歌》、《香哩歌》最为著名。

《酒歌》,曲调粗犷、高亢、浑厚、短小精悍有力,给人带来精神振奋。《蝴蝶歌》,是一种女声二重唱歌曲,衬词丰富,节奏高低强弱,富有节奏。1949年后,瑶族民间演唱者还常常以之进行舞台演出,受听众的喜欢,得到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拉发歌》,是二声部歌曲。曲调以优美、抒情、柔和、婉转为特征。让听众有串串珍珠落玉盘之感。《香哩歌》,有唱调和喊调之分。唱调柔和婉转、甜美;喊调高亢、奔放,常常与瑶山的回音遥相呼应。《大声歌》,曲调庄严、沉重,是一种集体祭祀的歌曲。有时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大合唱,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瑶族器乐,在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中曾有“长鼓”、“长笛”、“笙”、“琴”、“瑟”、“铜鼓”等器乐记载。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中,曾有“瑶之乐,有芦笙、铳鼓、葫芦笙和竹笛”等器乐记载。现在尚存的有如下几种:吹管乐,如箫、拉篥、芦笙、唢呐、牛角、长号等曲调;拉弦乐,如独弦胡琴、双弦胡琴等曲调;弹拨乐,如独弦琴等曲;击弦乐,如竹筒琴等曲调:打击乐,如长鼓、陶鼓、铜鼓、皮鼓、锣、钹等曲调。

金秀茶山瑶的传统民歌,它那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瑶族人民细致的思想感情,是瑶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艺术造诣也是很高的。解放以来,金秀县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采访民间歌手,从音乐和歌词方面进行全面搜集,并把它整理编印成册,有一部分已公开发表、出版,在各民族中进行交流,引起了反响。过去被贬为低俗的“乡土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现在像“出土文物”抹去泥层,放出光彩,登上了中华文化的“大雅之堂”。今天,金秀的音乐工作者,仍在继续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从中汲取“养料”,以创造民族的新文化,丰富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第四篇: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

市 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1

21学 号:XX31090800118

姓 名:骆趣

指导教师:胡波 徐秀平

实训时间:XX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地点:江西婺源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组组员:骆趣(组长)俞梦雯 张思达 包吉阳

实训目的:婺源古村落选址,古民居的空间布局,结构构造,装修特点,附属文物等,婺源历史与可移动文物的现状。

实训任务与要求:

1.介绍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明确实训流程与任务。

2.检查每日实训成果的进度与质量,观察彩虹桥、延村、思溪村、百柱宗祠、晓起村、汪口村、李坑村、西冲村、长滩村、赵村、龙腾村等各村的环境与建筑特征。

3.每组完成建筑摄影100张、每人每天完成建筑速写或线描3张、考察日志1篇3张,考察日志1篇。

实训内容:

4.8思口赵村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徽派建筑,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任务,其中要求我们要拍摄细节以及不同有特色之处。在拍摄过程中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细小的知识点,用于装饰和排水的“滴水”,马头墙上的徽派墨画,还有被称为“踏跺”的台阶,被用于分每家每户的“墙界石”。接下来写生的时候,老师指点我要采好点取号正确的角度来写生。

4.9西冲村 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朝后期的建筑,名为“竹友居”。里面的“翘头案”、“和合桌”、“扶手椅”、“八仙桌”等都保存尚好。在其他的大屋里,一把让胡老师爱不释手的明式靠背椅引起了我的兴趣,明式家具,用料比较柔和,没有雕刻,老师说这把椅子也叫“官帽椅”,在它旁边的是一把清代扶手椅,相比较,多了些许雕饰。走出西冲村的风水树后,便是俞氏宗祠,里面有一个水牢。

漳村 被废弃的王氏宗祠,写生。所集知识点:“旗杆墩”、“漏窗”、“风水树”、“驿道”、“拱券门”、“翘头案”“平头案”、“和合桌”、“扶手椅”、“靠背椅”、“槅扇窗”、“花岗垫”、“斜栱”、“竹床”、“火盆”、“勾头”、“高浮雕”、“丁头栱”、“骑门梁”、“护净”、“减筑造”、“鱼池”、“太师壁”、“穿斗”、“船篷轩”、“高脚凳”、“摇摇椅”、“抱鼓石”。

4.10长滩村 我们从村子的最高处往下走,发现一座门楼上方的屋檐一角像一条鱼一般,老师告诉我们那叫“鸱鱼”也叫“鸱尾”,因为鱼可以吐泡沫,所以在古代被寓意防止火灾祈福等。

龙腾村 我们参观了古色古韵的小学以及门窗家具(木制)加工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位老师家中,里面的雕刻尤为精致。老师给我们分析了“槅扇门”的结构,门上的“横披窗”,有着花纹的“格心”,下方依次为“绦环板”、“裙板”。分析了两种花纹——四个花瓣的海棠纹以及有着“双龙戏珠”美誉的“夔龙纹”

所集知识点:“鸱鱼(尾)”、“插栱”、“骑门梁”(元宝梁)官方名为“额枋”、“槅扇们”、“横披窗”、“绦环板”、“格心”、“裙板”、“海棠纹”、“夔龙纹”。

4.17自学 我将“门楼”、“额枋”、“辅手”、“漏窗”、“梁架结构”、“屋顶样式”、“椅子样式”等做了一个整理,并将它们以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徐老师给我讲解手绘的笔触手感以及线条的质感。

4.18县城 古建筑群落的商业街。

时光如流水,两周时间转眼即逝,这次江西婺源实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还培养了我们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实训期间虽然有些累,但我们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因此从中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学到了很多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它使我们懂得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生活,也为我们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我想,学校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培养自学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作为我们想不被社会淘汰要学会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遇到问题要细心地思考,想办法解决,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许多建筑构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期2周的实训在古建筑的马头墙中落下了大幕,总的来说这次为期2周的实训活动是一次有趣且必将影响我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的经验。

第五篇: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4.22---2012.4.27 调查地点:广西-贵州 调查对象:民族民间音乐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记录 调查人:蓝珊

前言

我们于2012年4月23日至4月27日进行了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音乐采风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了解、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方式,是对学生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创作能力的运用和考核,是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有效途径。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创作和深入加工的能力。深化对民间音乐的认识,锻炼掌握民间音乐的运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了解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特色。让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的训练不断提高习作重要性,不断探索陶冶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音乐语言,锻炼成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观,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较新的高度。

第一天我们先从桂林驱车前往广西南丹县,抵达南丹之后前往中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原始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可看到最具特色的白裤瑶风情,可看到男人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男女对唱白裤瑶情歌。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男装分为盛装和便衣,成年男子均蓄发,用白、蓝黑色长巾盘头。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裤子用白布做成,裤裆大而宽,长度刚过膝盖。下端渐窄,裤脚用黑布镶边。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图案。女子服饰有夏冬两种,成年女子蓄发盘髻,用黑布包头,再用白布条裹紧。夏装的上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之间留出一段,供套头穿用。白裤瑶族妇女将画布用丝线绣上图案,再制成衣裙,非常精美。每逢遇到重要节庆,便可感受白裤瑶民族最为热情独特的迎宾礼节——鸣鸟枪。我们还参与瑶民打陀螺等民族娱乐活动。观赏——白裤瑶歌舞表演。白裤瑶的音乐舞蹈很独特。委婉低吟的细话歌多用于恋爱、叙事。铜鼓乐舞在葬礼中显得深沉、豪迈和风趣。白裤瑶还有吹牛角号、喇利、木叶、打竹筒等娱乐形式,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第二天我们前往的是贵州荔波的小七孔景区。有著名的小七孔古桥,这是当年西南地区通往我们广西的唯一通道;秀丽的68级响水河瀑布、拉雅瀑布、龟背山原始森林等景点一派原始野趣;还有浪漫的鸳鸯湖,传说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人们有“下了鸳鸯湖,白发老翁变少年”之说。更有景区的精华景点水上森林,若是夏天,我们可以享受一下“湿足”的乐趣,只是现在是比较冷的天气。这里富含负氧离子,是旅游界公认的一个“洗眼、洗心、洗肺”的好地方。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我来之前就有听过“中国最美的湖叫西湖;中国最美的女人叫西施;中国最美的寨子就是我们眼前的西江了。白水河蜿蜒而过,滋养着千户苗寨的世代子民。”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雷山西江是全国仅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千户苗寨西江,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我们体验苗族的半吊角楼及苗家千人宴。西江風味餐也是一大特色,还感受西江苗家的拦门酒。然后欣赏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表演。苗歌悠扬婉转,舞步欢乐轻快,台上台下激情飞扬。听,大红的锣鼓敲起来了,苗家儿女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跳起了《芦笙舞》,欢庆丰收的喜悦;欢快的芦笙响起来了,苗家小伙拿起芦笙,吹响了迎接客人乐章。漂亮的苗家姑娘身着亲手缝制的五彩衣裳、踏着轻快的舞步,为大家表达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健壮的苗家小伙穿着阿妈在灯下纳好的“千层底”,为大家表演起了《滚山猪》,精彩的表演引起台下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尧舜恩难泽,三苗隐瘴蛮。

连江寨古旧,遍麓屋连环。

拦道劝清酒,闻歌见美颜。

三千年太久,何必计东还。

《西江千户苗寨》——支公鹤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岜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他们自有一套解决问题的体系,年纪较大、代表权威的长老们便是这里掌管一切的人,就如同很多原始部落的酋长一般。岜沙山寨植被茂密,这是几百年来自觉爱林护树保护生态的结果。耕地稀少的岜沙苗人,多年来主要是靠卖柴维生,但寨中有严格的规矩:村人卖柴,一人一次只能徒步挑一担柴到城中,仅解决油盐之困,不许以此赢利;不许动用畜力车、机动车外运木柴,绝对不许外地汽车来寨子里收购木柴;绝对不允许在一个地方砍柴,确保山寨周围树林能够休养生息、平衡发展。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观看鸣枪迎宾,芦笙坪上歌舞表演。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全世界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肇兴),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寨里有5座气势雄伟、建筑独特的鼓楼,这在侗族地区是罕见的,鼓楼、花桥、寨门更是肇兴侗寨的一大特色。五座鼓楼、五座花桥大小不一,高低不等,风格各异,在建筑上别具匠心,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木榫穿插而成,鼓楼、花桥的装饰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肇兴有两个很出名:美女出名,大歌出名。《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行歌坐夜——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和坐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玩山盛行于侗族地区北部。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走寨又称走姑娘,盛行于侗族地区南部。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生命不只是给人一种感觉,或是沧桑或是新生,或是繁华或是优雅。艺术与心境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修了心,更要表现出自己的心里与感觉到的世界。我们应多多休息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回归到大自然的淳朴中。

音乐史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的,我们要记录它,传承它。

音乐考察与采风调查报告(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