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8-1031499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1 17:50: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案例:王某于202_年1月份被招聘到某单位上班,但未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口头约定王某每月的工资为2500元。但至5月份,该单位仅每月支付王某1500元工资。202_年5月15日,该单位以生产淡季为由让王某不用到单位上班了。由于该单位就其承诺的工资等相关事宜与王某未达成协议,王某于202_年7月18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但未予立案。为此,特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该单位:

1、支付王某双倍工资6000元;

2、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750元;

3、该单位为王某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判决:法院认为,(一)王某到该单位处工作,双方已形成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王某在该单位处工作5个月之久,该单位始终未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此,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解除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该单位与王某已解除劳动合同,但未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由于王某在该单位工作不满六个月,故该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王某要求该单位为其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诉讼请求,因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补缴等发生的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故对王某该项诉讼请求不予审理。综上,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支持王某第1、2项请求,驳回王某其他诉讼请求。

分析:在本案中,虽然该单位与王某未签订劳动合同,但王某仍通过法院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这对劳动者维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劳动者只要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便仍然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第二篇:未签劳动合同法律依据

1、单位严重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该签订劳动合同;

2、因为单位违法在先,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支付加班工资等;

3、如果单位扣押你工资、押金、年终奖等,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可以一起申请;

4、搜集一些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装(有公司字样)、工作证、工作牌、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等

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篇:未签书面劳动合同案例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案例

劳动者:

朱文,男,汉族,生于1978年5月6日,住绵阳市涪城区双环路5号。202_年11月1日开始在绵阳富丽大酒店从事保安工作,202_年3月31日,该单位拿给我一份空白合同书要求我签字,我看完其中的内容后,发现其中很多内容违法,就拒绝签字,但该单位仍然使用我。我又工作了几个月,觉得单位给我的工资待遇低(每月1000元)不说,经常让我加班又不给加班费,我于202_年6月30日向该单位书面提出辞职申请,该单位当天就批准了我的辞职申请。后来,我听说,单位没有与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单位要给我双倍工资,还要给我经济补偿金。因此,我想向你们咨询一下这个事情。

用人单位:我单位有一个保安想敲我竹杠,他来我单位上班是我一个好朋友介绍来的,说他家庭困难,他又没有一技之长,请我给他安排个工作,所以就让他当保安。曾经我让他签书面劳动合同,他就是不签,这到好,他辞职后现要我给他工作期间支付双倍工资,还要给他经济补偿金,他说有法律依据,所以我向向你们咨询一下这个问题。

第四篇: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1、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2、不签劳动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双倍赔偿?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 未签合同的情形发生在202_年2月1日以后;

并且从进入公司满1个月后即第2个月开始计算。

3、劳动者不与公司签订合同

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

如果是劳动者故意或者不愿意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不适用该条款。

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1、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2、不签劳动合同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双倍赔偿?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 未签合同的情形发生在202_年2月1日以后;

并且从进入公司满1个月后即第2个月开始计算。

3、劳动者不与公司签订合同

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

如果是劳动者故意或者不愿意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不适用该条款。

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第五篇:因个人原因未签劳动合同

因个人原因未签劳动合同

要求公司赔付双倍工资未获支持

来源:202_年9月30日《人民法院报》第3版

------------------

本报讯(记者王鑫、通讯员马净)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由检察机关抗诉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要求双倍赔付工资的劳动争议纠纷案。因用人单位原审被告某实业公司并不存在恶意和过错,导致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系原审原告何某个人原因所致,故成都中院终审判决维持一审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即依法驳回原告何某的诉讼请求。

某实业公司为震后特殊原因下临时恢复生产的停产企业。202_年11月,何某到该实业公司工作,公司为员工办理了社保等,并派人通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何某在多数员工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既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明确表示拒签。次年2月底,其在结清工资后离开公司。之后,何某在当地申请仲裁,在其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的诉请被仲裁委驳回的情况下,何某又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共2.4万元及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4800元。

一审法院认为,实业公司已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通知何某及其他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系何某个人原因所致,实业公司对此并无过错。且何某在庭审中也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公司解除其劳动关系,其未收到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即

离开公司,应视为自动离职,故依法驳回了何某上述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何某不服,向检察机关申诉并通过检察机关提起抗诉,何某认为,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是用人单位免除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理由。只要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形出现,用人单位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支付双倍工资。

而成都中院再审过程中,当事人对原审认定的事实并无异议,但对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这一焦点问题持截然相反的意见。最终,成都中院终审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法官说法■

不存在恶意和过错无须赔付双倍工资

成都中院承办该案的法官张佩在记者专访中讲,现在社会上流传“只要不签书面劳动合同,老板肯定要赔双倍工资”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新劳动合同法的一种误读。

202_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于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八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拒签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赔付双倍工资的规定,实际也是旨在进一步规范用工单位行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适用双倍工资责任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二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应归咎于用人单位。

而就本案而言,实业公司提供的会议纪要、证人证言以及与其他

劳动者签订的书面合同等一系列证据能够证实,该公司有积极主动与何某签订书面合同的意思表示,并且何某领受了该意思,公司并不存在不签合同的主观故意,也未有怠于签约的行为表示,没有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损害何某的合法权益。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何某,故其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就应支付双倍工资的诉请不应得到支持。

至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就必须及时终止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否则仍要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的问题。张佩说,依照立法本意,《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应当理解为倡导性的条款,即劳动者主观上不愿并以实际行动拒绝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赋予并提倡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以避免事后双方口说无凭而扯皮。但在实践中,劳动者往往不明确表示拒签劳动合同,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很难探明劳动者的真实用意。而在用工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可能对劳动者已开始培训、上岗使用等。此时,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主观状态无法考证的情况下,仅凭劳动者“暂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外观形式来终止劳动关系,从而浪费大量的培训精力和经费,甚至出现工作线的断链,对用人单位来说是利益失衡的。因此,只要用人单位事后能够举证证明尽到了主动积极地签约义务,那么它无须以终止劳动关系来避免举证不力的后果,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继续使用劳动者并在用工过程中继续催告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就不应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张佩说,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地位弱势,面对“劳动者就业难”的形势,用人单位往往不签订书面合同以逃避自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针对此种局面,新劳动合同法及时规定双倍工资这一惩罚性条款,目的应是体现对弱势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但劳动者也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用人单位主动履行签约义务的情况下,也应积极配合,若产生建立用工关系起拖满一个月,必然获得双倍工资,只要一离开该单位,立马以此索要双倍工资的想法,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实属欺诈行为,有钻法律空子恶意诉讼之嫌,既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也为社会所不齿。

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