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83-627740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8-10 12:16: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是优化企业内部机制的关键。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企业文化正处于建设阶段或者刚刚建成。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各自的基因缺陷。因而在实行企业文化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取长补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感情、重人情的一面,克服原则性不强的不足,引进西方管理标准化、透明化等等高效率的优势,但不要全盘西化,以避免水土不服。对如何具体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实施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1)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2)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3)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

一、企业文化管理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仔细研究当今世界比较知名企业的发展就会发现,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兴衰荣辱,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是成功企业共同的特点。社会发展,从最早的“人治”,到后来的“法治”,即通过打造制度平台和制定章法来管理企业,今天已进入“文治”的时代。“文治”是通过文化治理企业,靠文化来影响、带动、激励公司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

今天的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立命安身的根本依托,是知识和能力,这里的能力是综合竞争实力,是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合体,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具备上述几种能力所必备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智力、技术、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没有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持续发展会成大问题,这些企业的未来必然是被挤出市场,这些企业灰飞烟灭,也就为期不远了。

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不仅仅是停留于提一些口号,建一些标语牌,订几条规章,搞几台晚会,穿统一的制服,宣传自己的商标等表面文章之上。表面文章轰轰烈烈,这只是短期效果。而企业文化管理是要提高员工的素质,执行企业准则,维护企业信誉,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品牌和服务品牌,赢得企业的地位,树立和提升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这是实实在在而又必须长期不懈努力才会有成效的事情。

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目的是企业生存发展,企业必需追求最大的利润,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而党团工作是以政治工作目标为中心,这两者的根本目标不同。如果一个企业将政治思想工作列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去,将政府提倡的某些政策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那这种企业文化在本质内容上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它不可能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不可能成为指导企业的行为方式的精神准则。我们看到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口号不外乎就是如下内容“团结、奋进、创新、向上、务实、以人为本”,好像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理念,没有企业的个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让员工达成共识的。更不用说用文化来影响、带动、激励公司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打拼。

二、企业文化管理应东西方文化相结合 取长补短

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既要吸收西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不能全盘西化;既要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优势,又不能把“家天下”的基因带入企业文化管理之中。

西方文化管理的特点:西方文化管理的特点是强调办事之规矩,重“事”而不重“人”。管人就像管理机器,注重做事的效率和效益,着力研究事物演化的规律,强调做事的规范、规章、规则和流程,善于将流程制式化、格式化、标准化、一体化、透明化,西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但是,西方管理过分强调效率,过分强调专业化,过分看重财务表现,过分强调优胜劣汰。他们忽视人的价值,忽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的做法,在我们这个重血缘重亲情重感情的国家里,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冲突。

东方文化管理的特点:东方管理的重心是“人”,尤其重视人际关系,重人情和人伦。祖先造字时,企业的“企”字就是“人”、“止”,意思是要留住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说出了管理企业的根本。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影响,东方管理文化往往看重浓郁的血缘、亲缘、族缘、地缘、信缘、业缘和物缘,管理中通常以宗族亲戚、邻里乡亲、同行同道、战友同学等关系为纽带。由于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协调,就容易把事情做好。但是,“家天下”的基因很自然地就会带入企业文化之中。在做事方面“灵活性”有余却“原则性”不足,因人设岗,因人而异,很多情况下做事的标准不是唯实、唯真,而是唯上、唯权威,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和严肃性,有时甚至按“潜规则”行事。这种不讲原则的习惯,必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东西结合,取长补短:在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其糟粕,代之以西方优秀的机制。在这一点上,西方人的原则性很值得学习。总统的子女照样失业,公司的掌门人不一定是企业所有者的亲人,但一定选最有能力的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施仁政树义旗礼客户用人才誉天下

把西方的先进管理制度引进来,再把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揉进去,形成操作性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我们可取的做法。

1.施仁政。作为管理者,要牢记: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力是个矢量。靠什么来凝聚员工使之形成最大合力?重要的是员工与企业的共享程度。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那就是要尊重人们的合理需要并适当满足它。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更要认真研究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和承诺;不仅要营造一个使每一个员工都努力工作的环境,而且要想一想,对员工承担了什么?不仅要培养员工对企业接纳和忠诚,更要研究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给了员工什么?因为我们的管理就是服务,每一级管理者都是做服务的,为员工、为同事做服务,无论职务高低,只是岗位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员工在我们企业是第一位的,我们注重的不仅是员工的物质需求,更多关注的还是员工的精神和感受,我们就是要让员工感到尊重和重视,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让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有所提高。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2.树义旗。作为管理者,用什么价值标准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既然经营企业,就要考虑盈利,但是要“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坚决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甚至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确立“义利合一”的办企业方针,这才是企业制胜的策略。现代企业经营者把“义以生利”的思想转化成一种经营理念,在管理企业的活动中,用企业的形象占有市场,就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

3.礼客户。作为管理者,怎么样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赢得更多的机会?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创下品牌。也就是产品和服务都讲究人性化。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代表企业,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礼貌待客、文明经商应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责任,企业员工言谈谦和可亲,举止端庄,仪表整洁,饱满的精神风貌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孔子曰“不:

学礼、无以立”,祖宗留下来的“和气生财”就是这个道理。

4.用人才。我们的企业在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开创名牌事业,增强综合实力,就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迫切需要一批能开拓创新、善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和实干家。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可见,在一切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本,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智力和人才是现代企业腾飞的动力源泉,是赢得胜利的锐利武器。

5.誉天下。作为管理者,自己的企业靠什么开拓市场和巩固市场?塑造品牌,树立信誉。企业经营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赢得顾客的信誉。现在,“顾客就是上帝”已成为企业的座右铭。得罪了“上帝”,失去了“上帝”,那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使广大消费者的眼光精益求精,日益挑剔,消费者的地位日趋显赫,稍有不慎,潜在的顾客便失去。良好的信誉已成为企业开拓并巩固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神秘砝码,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誉天下就必然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篇: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企业管理

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理解。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自己思考,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基本精神,主要指在咱们的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一些根深蒂固的代有广泛性、普遍性的精神,必须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大概这里说道的认可也是其被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借鉴和应用的一个根本的原因。资料中说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位与自强不息;崇德利用与贵和尚中”。对这几个词比较好理解的是头两个词。

下面就根据“合一与一人为本”进行说明:

我认为这应该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天人合一应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显然是不可违背的。如果企业不以此为基本要求那么只会越走越远。我认为这里的自然也包括了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相信很多企业都会从心出发去管理整个企业的以及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如果管理的措施不让每个人从心里认同和接受的话,就不是管理而是束缚,这样企业的管理就是失败的。

说到以人为本,可以理解为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实现为标准。不仅仅是企业就连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企业如果满足了每个人的需要,或者说让每个人都能觉得身为企业中的一份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跟企业之间作为互相利用的关系,那么整体的企业形象和效率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全世界在推崇的企业伦理。

以石家庄为例,卓达集团从1993年白手起家,发展成为河北省房地产最大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总裁杨卓舒说:“企业能够成功,不在于技术本身;企业能够发展,也不在于管理本身。有高于技术、高于管理、高于资本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和德行。”从“追求卓越,德达天下,关注社会,产业报国”的企业理念,到“倒行逆施”创造市场,从“九买九卖”突破市场,到“跳出房地产做房地产”都体现了卓达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所以有人说卓达经营的不是房地产而是文化,它抓住了企业的关键也就是文化。

以人为本要想充分的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首先要牢牢抓住“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即与文化管理中通过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企业“家”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是异曲同工的;同时也要以和谐为目标,也就是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只是团体,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上述团队精神的强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由上述的说明,不难发现正确的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足以使我国的企业走向成功。所以很多新兴企业“纯粹照抄西方企业文化”是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一定的文化,当然是一定的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体现出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所以建设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坚决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企业必须恪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的企业文化,为民族企业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奉献力量。

第三篇: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企业如人,也需要养生。企业养生需要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各方面去涵养。本文从文化资源角度论述文化资源在企业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企业对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文化企业养生作用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机与活力 , 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名牌产品和广阔市场;其次要看其内部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精神;最后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 , 那么 , 它就是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 , 就是不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一、文化与名牌

名牌是质量好 , 知名度与美誉度高 , 并带来持续利益的牌号 , 其附着体一为产品 一 为企业 , 当然名牌企业也是以名牌产品为支柱的。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必定是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创立名牌则无不与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 , 从宏观上来说 , 要创造一种真正的名牌产品 , 永久的名牌 , 就必须调动全员积极性 , 把名牌意识 , 一流意识深深地烙在员工的脑海里 , 把生产名牌产品的技能和规范要 求变成员工自己一贯的行为 , 建立创造名牌的文化氛围。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作保证 , 真正的的名牌就不会出现。

其次,从微观上来说 , 名牌的创造过程本身 , 既是物质生产过程 , 又是精神生产过程。名牌从创意、设计、商标、质量入位 , 直到产生名牌效应 , 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精神。因为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不仅要求从购买产品中获得物质享受 , 而且要获得精 神文化享受。故此 , 产品品种、款式、工艺、审美等诸多方面 , 就要体现文化时尚 , 符合人们的文化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名牌的创造是文化的结晶。其结果是 , 一种名牌便具有独特的文化形象。可口可乐不同于百事可乐 , 万宝路不同于红塔山 , 松下不同于索尼。这些风格独特 , 神采非凡的名牌产品 , 从设计、造型、颜色到包装 , 都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人产生 “ 一见钟情 ” 的文化魅力。名牌的创造不唯在生产领域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销售领域与服务领域 , 顾客与社会环境领域 , 也要求相应的文化契合与互动。唯有如此 , 才能有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产生与久存。

二、文化与营销

一个产品没有市场或者销售不旺的企业 , 很难拥有生机与活力。搞好销售 , 首先要自己的产品过得硬 , 但更重要的手段要高明。现代社会是充满文化的社会 , 意欲征服社会中 的人 , 也就必须用文化的手段。在产品销售过程中 , 或者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与习俗 , 或者引导消费者改变文化价值与习俗 , 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寻找与开拓文化契合点 , 以使得成交成为可能。如前所述 , 消费者要购买一种产品 , 除了要满足他的物质需要之外 , 还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这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有两方面: 一是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要 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相契

合 , 另一方面 , 促销手段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 无论是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还是公共关系 , 都是打动人心的艺术。其中最有效而且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广告。丰田公司的一句 “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有路必有丰田车 ” 令无数国人倍感亲切;王姬的一句 “孔府家酒 , 令人想家”使孔府家酒蜚声华夏。广告本身包含着许多文化的因素。广告心理、广告美学、广告语言、广告文化环境 , 无一不是文化的体现。而同时 , 广告又呼唤着文化。至于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则进入情感促销 阶段。情感沟通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因此 , 文化资源的利用便势之必然。

商业竞争到了一定层次上 , 便是文化上的竞争。比起赤裸裸的价格竞争 , 商品竞争 , 渠道竞争 , 促销竞争 , 文化竞争更含蓄、更有技巧、更有意味 , 也更有效益。文化销售将 成为促销的必然趋势和最高境界。

三、文化与企业精神

有了过硬的名牌产品和广阔的市场 , 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如果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适应环境的企业精神 , 企业优势就很难保持 , 也很难说具有持久 的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持久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既使一时拥有名牌和市场 , 也会很快失去。因为产品和市场都是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在我们国家 , 一个象样的大、中型企业 , 一般都 拥有几千名 , 甚至几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 爱好和追求。如果没有一种特殊 的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 , 企业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心态和追求 , 它根植在心里而外化在人的外部情态和行为上 , 形成一种团体精神氛围。企业员工具有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积极精神状态 , 那么企业必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 , 如果企业员工精神萎靡不振 , 一盘散沙 , 无所作为 , 那么这样的企业何来活力 ? 企业精神是企业凝聚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来自于企业文化又沉淀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凝合剂 , 使全体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 以巨大的文化 力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 , 在一个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尽其职 , 各负其责 , 互相促进 , 共同发展。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 , 完善人格世界 , 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确立与培育时 , 要了解企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传统 , 从中 汲取有益的养分和启发。同时 , 还要吸收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果。因此 , 企业精神文化 的培育是世界优秀文化资源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b

四、文化与企业管理

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 , 世界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沿革。从科学管理到行为学派 , 从现代管理丛林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从理性和科学主义逐步呈现非理性化趋势:从人一一机一一技术系统逐步走向人一一机一一企业文化系统;在价值观上,也由经济人走向企业

文化人 , 世界范围的这一系列变化 , 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 但无论如何 , 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理性管理观念与方式 , 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建设和管理 , 即实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 以人为本”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通过有效的建设方式把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 , 形成本企业的文化规范。通过文化调控机制 , 实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形象的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整合把企业机体的所有子系统协调为一个统一整体;同时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灵魂的慰藉 , 通过大家庭式的情感沟通 , 使得人们摆脱精神的孤寂 , 在工作中寻找生存的意义 , 获得精神的升华。当人们都带着这种健康的人格 , 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时 , 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便会油然而生。

企业的“企”, 去“人 ”为“ 止”。没有人的企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那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 , 这里的人还更指“人才”。人可以兴企 , 也可以亡企 , 而那些被称为“人 才”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聚人才 , 留住人才 , 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便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整合 , 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 自然便促进了人才的生长 , 调动了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增加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如前所述 , 具备了以上几点 , 企业便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而这几点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 , 物质文明的高度增长 , 人们精神需要的不断觉醒和提高 , 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不可逆转 , 文化在企业养生中的作用便日趋明显和加强。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传入和实践 , 人们对文化养生的认识便会不断深化。

参考资料:

[1] 王方华等 《文化营销》[M]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8

[2]管益忻.《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李忠义等《企业文化—现代企业致胜之道》 [M]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

谈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员工处于主体地位,而企业家则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家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旗手,其综合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重点解析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家 主导 文化建设 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企业家是企业价值的决定者

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家倡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理性思维,主要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这些都是任何一个企业家经营企业时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其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和培育。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成熟的经营理念也不可能使企业发展壮大。如:双星集团是从原青岛橡胶九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青岛市9个橡胶企业唯独双星发展成为知名的大企业,并且成功地创建了“双星”企业文化,这与双星总裁汪海的价值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同样,海尔集团的前身企业先后换了四五届企业领导人,企业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成为亏损企业,是张瑞敏缔造了海尔文化,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为国际著名品牌企业。

2.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倡导者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合。在企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起着积极的倡导和示范作用。正如一支军队是否能打硬仗,关键要看指挥员作风是否过硬。企业家对企业精神的倡导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精神上。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精神。主要表现为创业拼搏精神、奉献社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

3.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组织者

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周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由企业家组织协调的结果。其一是缩短上下级距离,形成员工和企业家的良性沟通,不仅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意,同时增进了上下之间的信赖关系,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企业家并不是站在群体的后面推动和激励,而是要置身于群体之中,鼓舞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一名乐队的指挥即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他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乐师共同一致的努力,演奏乐曲。一个管弦乐队取决于指挥者的素质。”其二,要进行沟通和传播。

企业家要将理念传播给员工,需要特定的载体和顺畅的渠道。韦尔奇认为:重要的是要将企业家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他花费4 500万美元用于克顿维尔管理发展中心的建设,每月至少一次去演说和回答问题。在最繁忙的时候,韦尔奇承担这里四门课的教学,每次授课都在3个小时以上,一年学员约有1 000名。韦尔奇接任GE的CEO之后的19年里只缺席过一次讲课。在这期间,他将理念传播给每一个员工,从而对GE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定的载体是互动的,企业家的理念只有被员工理解和认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韦尔奇的接任者伊梅尔特说:“我的任务只有两项,一是传播思想,二是培养人才。”

4.企业家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者

倡导“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所

在。我们知道,在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中,行为管理理论也是重视人的因素和精神作用的,但它与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人的精神和需求达到赢利目的,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因素,以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在质量趋同、技术趋同、服务趋同的竞争形势下,一切物质手段的开发和挖掘趋向极限,而只有人的潜质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以人为本”是用“法治”而不是“人治”。“法治”就是机制,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机制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建立制度管理的平台,把人力资源上升为人才资源。GE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输送了70余名CEO,成为培养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摇篮,这在国际大企业间成为佳话。在这里企业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5.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和指挥,而且是实践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家的言谈举止使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人格化,凡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要身体力行,为人表率。优秀的企业家具有极强的人格感染力和渗透力,其胆识、能力、人品、作风、修养等诸多方面,吸引、影响、维系企业员工形成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并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做到终身学习,才能够保持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企业家,同样建设企业文化也需要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来引领,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学教程》 : 周健临 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企业文化建设》(第二版):张德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企业文化建设》(第三版):王吉鹏 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4.《管理的终极智慧—企业文化》 :丁远峙 著 海天出版社

5.《外企风采》 :叶军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6.《为企业文化建设正本》 :舒化鲁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企业文化管理论文-选修课

如何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渗透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它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及其命运。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员工的观念、道德、作风等综合素质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应尊重理解,以文化凝聚人;充分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员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企业文化创新。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渗透创新

1、尊重理解,以文化凝聚人

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尊重理解是实施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以真情感化人,以制度约束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树立科学发展观,各级管理者保持思维活跃和意识超前,积极营造凝聚力强的先进企业文化。

2、充分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员工的文化消费,文化需求,文化生活都在不断提升中,因此要将它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动力,构建企业文化建立的新起点。广大企业想员工之所想,帮员工之所需,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和活动,提升员工对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的鉴赏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素质。

3、充分发挥员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灵魂的活力离不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就要充分发挥员工文化建设的作用。拓宽文化宣传与形式,实现文化落地。

 企业应通过宣传舆论,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对企业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热爱企业,自愿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建立公平竞争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标准、考核、奖惩三大体系。对先进典型基于物质和精神方面奖励或待遇。

 深入推动文化强企战略,树立“做好每件事,成就每个人”的理念,营造“企业有生机,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

4、注重企业文化创新

注重文化创新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更是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特征。因此,应该博采众长,特别关注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力争实现新突破,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业绩。

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