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优秀范文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83-367480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4-10 04:14: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它自觉地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的真实性相统一

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它不仅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且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证明,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教育职工群众,武装职工群众,才能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所包涵的企业物质生产过程理论、价值观念、经营宗旨、管理信念等内容,也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二、制度的优越性和实践自觉性相统一

一定社会制度下的文化,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制度的基本特性。我国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与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制度、运作机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具体地表现在与特殊的所有制结构、特殊的物质财富分配、特殊的生产经营目的、特殊的企业责任、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企业领导制度、特殊的人际关系、特殊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特殊的企业管理性质、特殊的发展动力源泉相关系、相作用。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企业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下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不是个别企业的被迫的个别行为,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遵循客观规律、有积极效应的自觉而又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活动,是制度的优越性与实践的自觉性相统一。

三、主体的集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现代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全体干部和职工,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将企业成员个体作用力的方向导向一个共同目标,从而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要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明白,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全体职工联合的群体动力,必须树立集体观念,把个人的力量融汇于集体力量之中,使企业职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产生整体效应,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领导的身体力行与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相统一

企业文化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人的自觉努力才能逐步培育。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创立者和实践者,由于他们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在如何发挥企业优势,有效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由他们亲临其境、切实重视、首先参与,就能使企业的上上下下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项工作,而且有利于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工厂的经营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便于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企业领导,不但要懂得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运用企业文化去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开展需要企业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

五、效应的企业性与整体的社会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由于与整个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因而在取得企业效应的同时,也具有相应的社会效应,是效应的企业性与整体的社会性相统一。

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什么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

知识拓展栏作者:张旭

什么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

2014年8月7日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这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必须要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

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

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第三篇:什么叫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

什么叫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理模式。这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必须要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

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

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

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企业文化变给更实在,更有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体上是向着如何在中西方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并且更重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远远不够,距离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仍很远,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仍不明朗,部分研究或实操者过分夸大西方定量方法的作用,同时对于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哲学及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尚缺乏足够的发掘;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在西方管理思想的漫天飞舞下尚未形成潮流。我们愿意和更多的热爱企业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朝着创建中国企业哲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努力。

第四篇:何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

经盛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经理 叶生 本文为经盛管理咨询即将出版的《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连载之一。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理模式。这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必须要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企业文化变给更实在,更有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体上是向着如何在中西方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并且更重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远远不够,距离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仍很远,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仍不明朗,部分研究或实操者过分夸大西方定量方法的作用,同时对于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哲学及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尚缺乏足够的发掘;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在西方管理思想的漫天飞舞下尚未形成潮流。我们愿意和更多的热爱企业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朝着创建中国企业哲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努力。

teniu.cc范文网【www.teniu.cc】

第五篇:浅谈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浅谈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行事准则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其中价值标准是企业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就如同人的个性,是企业整体内部机制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国外的价值尺度包括对国人、对顾客的服务、长期雇佣制度、相互信任、密切的个人关系等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全面否定之否定地批判继承,又是对其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性、艺术性的精华。

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与科学相联系,由社会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属性是与艺术相联系,由各国国情、文化传统决定。我们中国特色的这个“另类”,应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优秀成果与现代企业生财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也即体现人文化、利润化、效益化和长久化。如此的话,也可能不会再出现所谓假冒伪劣、败坏道义的商业行为。诸如陕西电台(《阳光在线》)报道的西安个体企业给螃蟹注水,坑蒙骗客的商业欺诈事件,虽然个体规模不算大,但社会影响恶劣,与倡导的商业“诚信”原则相悖,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应防微杜渐。大到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个理是融通的。

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以人为本”

企业要始终坚信:我靠职工求发展,职工靠我求生存的企业生存之道。新世纪的劳动者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幼师论文发表www.teniu.cc/yjlwfabiao/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当然“以人为本”绝不是不明辨是非、搞人际关系以权谋私,“狗来耕地、牛来看门”的歪风邪气要坚决杜绝。当前还有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下岗工人已认识到新形势下岗位目标的责任,作为管理层应把他们的生计问题作为头等大事。除了执行好中央的低保政策,还应尽快建立起一套激活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机制,落实好再深造、再培训工作,以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社会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经济运转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些企业中树起具有我们民族精神的旗帜,绝不是行政干预,而只是建立适合于人民、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企业文化模式,把道义和生财有机结合起来。就“儒教文化圈”来说,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曾强调:“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庭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他分析认为,东亚是依靠儒教集体主义文化驱动资本主义体系成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其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的塑造。它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相结合便形成了反映企业文化,千秋特色的企业精神如现已举世闻名的海尔集团.原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经过全体海尔人多年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现已成为拥有多家海外公司的大集团。它成功之处在于:有一个锐意进取、远见卓识的团队领导;有一批踏实工作、兢兢业业的员工;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雄心壮志。海尔集团一位负责人一次去某山区调研产品销售情况,他听一村民建议:那里盛产土,如能生产出土豆清洗机该有多好呀!他突发奇想决定让科研人员研究,最终这种新型清洗机很快研制成功,打入市场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成功之道是否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适应力有重大影响呢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WTO和参与国际化经济竞争为我国企业坚持这一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市场和资源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走出去”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现在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机会,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从我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考虑,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企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既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的重大举措,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需要。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贯穿的红线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了智力支持,具体从以下方面培养:(1)东方的灵性主义和两方的理性主义文化的结合。东方的灵性主义着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人在教育论文发表www.teniu.cc/jylwfabiao/心灵和感情上的沟通,但它处理问题时往往使问题失去正常的准则。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客观事实,强调按严格的制度、规章办事,但它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丁人的感情这一面,显得没人情。两者要相融合,相得益彰。(2)速度观念和效益观念的结合。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一定的速度,但新的经济体制要求的是有效益的速度,与此相对应的价值观应当是速度与效益有机结合的价值观。要统筹兼顾,决不顾此失彼。(3)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的结合。当前社会竞争既残酷又激烈,“能者上岗,劣者下岗”是大势所趋,但事物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协调缓冲机制——共同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无疑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生命之本。

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