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文化现状(精选五篇)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83-366258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4-10 01:2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有企业文化现状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

3、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没有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5、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三、改进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领导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努力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CI。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

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第二篇:关于国有企业文化的探讨

关于国有企业文化的探讨

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困难的内部原因的一点理解,请大家指教和讨论。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理论强调“克己复礼”,对既定的长幼尊卑制度的尊重,少数位于高位有权的人可以主宰和控制位低权小的人,多数的位低权小的普通人依从于位高权大的人。加上国有企业的长期历史,其管理者挂靠一定的行政级别。这种情况下,“人治” “官本位”盛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主张礼尚往来。在人际交往中重和谐保持中庸,讲求分寸。重视长期关系的培养,在交往中注意维持自己的“面子”,也给对方“面子”。

多年的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经济亟待恢复,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强烈的爱,具有高昂的士气和奉献精神,在经济的废墟上开始创业。在这块深情的土地上共和国的创业者们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建设,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谱写了共和国的建设史。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基础。相当长的计划经济的实践,以满足国家计划之需而发展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由此特别注重内部的事物,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创业时,似乎一穷二白,失败的风险也似乎没有什么,面对通过自己双手有小变大的企业,有些人开始自我满足。不仅难于自我否定和突破,而且对外来的否定和突破难以容忍。规避风险的倾向越来越大,进取创新精神开始下降,对自己已有的成果越来越不敢有所突破。加上小生产者小富即安、缺乏远见的思

想影响。企业精神越来越趋于保守,对于创新过程越来越苛求,对于创新失败更难于容忍。这种相对封闭和自我保守的意识深藏在职工的意识之中。虽然,多年来在国有企业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但这种深层次的封闭、保守、害怕改变的意识依然存在。

许多国有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具有自己独立的生产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社会。尽管刚开始时,是全国各地的人走到一起的,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奋斗,思想碰撞磨合,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念。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子女长大成人,许多职工的子女也在其父辈曾经工作的地方就业,有些家庭几代人都在同一个企业工作。

小生产者意识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许多员工甚至于许多干部都来自农村。由于农民长期与自然经济相联系,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保守、自私、缺乏远见等消极的一面。

极“左”思潮的影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许多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算政治账,不算经济帐,不顾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速度。幻想用一个项目,一个策划使企业获得超现实的发展。

现代主义的管理思潮,是近些年从具有成熟市场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管理理念、实践和方法。这种市场竞争的观念,如成本、质量、法制、环保等意识都是很有用和积极的,但同样,随之而来的,过分的自我为中心,为实现个人的利益而不惜一切手段,不顾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拜金主义等则是消极的。

许多国有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创业者们在艰苦奋斗的创业过程中结成了情同手足的感情,其子女们也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参加工作。由于有自己的小社会,甚至许多职工的子女也相互组成了家庭。在这种大家庭的气氛中,大家之间能够彼此关怀照顾,共同为这个大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对大家艰苦奋斗得来的成果倍加珍惜。对大家赖以生存的企业充满爱护之情,真心实意地爱厂如家。这是许多国有企业的现实主流思想。

在这些企业内部改变缓慢的文化氛围下,外界的竞争环境的却大大变化,又加上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稳定的职责。

等等这些原因使国有企业的改革更难。

第三篇: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国企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不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如近年某些国有企业种种背离市场规则的现象:虚假繁荣、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说,国有企业除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外,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中的强心力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创新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一、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借鉴和吸收先进文化,考虑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结合其实际,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具有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提升绿色营销、服务营销、战略营销等现代营销理念,建立以提高企业整体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等,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是企业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确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促进或阻碍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

1文化管理模式。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就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把新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要素重新组合,引入国有企业特有的文化体系并具有新功能的创造性过程。是围绕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和视野来谋划和建构新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

国有企业在自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集权思想、官本倾向、关系哲学、派系分争等企业潜规则,不利于企业文化创新。同时,企业文化创新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一是因为它是涉及企业内部各级机构的全局性变革,二是克服企业旧有文化的反弹阻力需要强大的权力支撑。所以,企业领导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创新的启动、并影响着其发展方向和进程。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领导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近年来任命的一些年轻领导也多因资历不深而以守成者居多。更有甚者,有的国有企业账面“连年亏损”,普通员工已连续多年不涨工资,领导者却拿着丰厚的年薪。国有企业员工的潜能发挥与领导层的素质有很高的相关度。所以,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契合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

2、国有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

在我国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等。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并没有得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国有企业文化往往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的缩影。

3、国有企业各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使然,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硬件建设,重视技术或产品开发,但漠视组织文化创新工作;有些高层管理者虽然在文化创新中全程参与,但由于内心并不认可这项工作,在对待组织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上,其态度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不一致。另外,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通过自学或系统学习管理知识,逐渐认识到组织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组织文化建设上缺乏工作经验;另一类情况则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虽然完成观念更新,但在组织文化创新的工作实践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突出表现在:一是处理精神层与物质层的关系上厚此薄彼,没有或只有薄弱的精神层内涵,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质层建设中,甚至简单地将组织文化创新等同于组织形象塑造。二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精神层与制度层的关系,精神层中宣传并极力推进的和制度层实施的内容,两者不一致,使企业内出现错误导向使新型组织文化推广受阻。

因此,应当认清国有企业竞争环境,创新国有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和

建立起一系列与规范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相适应的理念,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

传承不意味着拒绝创新,最好的传承就在于创新。尤其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对原有的国有企业文化进行创新,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在要求。

1、建立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大讨论”和全员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培育共同价值观为核心,转变观念,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理念体系。按照国有企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大讨论,如开展全员危机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和讨论有不同的主题、内容,但环环都扣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观念不强的问题。可以分批次、分时间带领员工走出去开阔眼界,感受市场。带领员工感受先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管理、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及工厂环境,通过相互之间的真诚交流,突破由传统企业模式构筑起的“围墙”,让职工看到自己产品的用途,听到用户对产品的评判,看到自己产品的差距所在,从而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电视等形象化教育手段,比如,拍摄电视专题片,同时在职工中组织危机意识大家谈。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什么是一流企业,也让职工感受到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不在设备上,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上。同时,发掘职工中的典型事例,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这些教育措施将会对提高职工素质、制度观念,形成新的思维理念起到积极作用,让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在全体职工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2、营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终身追求,成为整个组织密不可分的职能。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充满自信、勇于竞争、好学不倦的精神,鼓励员工挑战传统,摒弃现有的经验和做法,对那些陈旧的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出质疑、挑战和创新,并提倡员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如开展“学习与创新”论坛,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学习与创新”论坛可以提炼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新的成果,让“学习与创新”论坛成为提高各级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学习与创新”论坛可设有多种形式,如,有以诚信开拓市场的典型,有追求零缺陷管理的典型,有提高职工素质适应技术改造需要的典型等,能够为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说服力的操作实例。同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激励机制,既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又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学习创新。通过这种创新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以管理创新为主要动力,不断推进管理升级

一切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员工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遵循。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保证以规范的公司制形式实施生产经营运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秩序井然。同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公司体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装备产能、技术水平、营销采购策略、文化建设和信息化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集权、管理层分权、执行层授权的权力分层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目标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保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同时,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开展科技创新,出精品创品牌优秀企业文化最终要体现在优质产品上,产品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在建设先进国有企业文化过程中,把开发生产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在培育先进理念的过程中,把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TPM管理活动,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保养维护运行质量、队伍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持续改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不仅使企业视觉系统整齐鲜明,也使员工“事事追求卓越”的意识得到提升,做任何事情不但要做得对、做得好,还要做得美。

第四篇:企业文化现状调研

企业文化现状调研

一、企业文化调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注意企业中一种文化现象与另一种文化现象的区别及联系,注意企业整体文化现象的系统性,注意企业优秀文化和病态文化的共生性和同步性,以系统的方法进行调研、归纳、分析,以便得出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结论。

2.目的性原则:调研总体目标、各个管理层次的目标、对一线员工调研的目标、问卷调研的目标、深度访谈的目标等等;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诊断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调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用于公司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中,以便找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动态性原则:长期、持续、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调研过程。

4.全员参与性原则:注意调研对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全面性。

二、调研工作安排

1.调研目的: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为以后的文化变革提供参考依据。

2.调研方法:文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典型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写实分析法等。

(1)文案调查法:在全面搜集资料的情况下,对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找出与企业文化建设联系比较紧密的时间、人物、制度、办法、奖惩等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备撰写调研报告和起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时采用。此办法主要是力图解决公司历史上优秀文化成果的传递和继承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用于调查的问卷可以分为多种,比如在范围上可以分为通用型和专职型,在结构方面可以分为以客观题为主,以主观题为主、主客观相结合等;从有效性方面分,可以有非标准化的问卷,也可以是可信度较高的标准化问卷。

(3)访谈法:此法的优点是获取资料简捷、明确、访谈双方直接面对,可以产生互动效果,有利于问题的具体化和深度化,避免了住处不对称。

其次,这个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向他人展示着本公司的文化。

企业文化评估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1.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

2.目前正在被使用的衡量手段。

3.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

4.员工的作梗和行为。

5.基础结构(制度/政策/实施过程)

6.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程度。

在调查表的设计中,注意涵盖以上这些问题。

分析、总结企业文化现状

调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在于对公司总体情况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员工思想主流,寻找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企业文化建设起阻碍作用的因素,进而在分析和研究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本清源,加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企业文化调研报告是对惧的住处进行分析,它所包含的要素有:

1.对调研中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2.专家组对企业中的其他一些现象进行的分析。

3.为使分析更具有意义,必须提出客观的、明确的观点。

4.分析必须反映出问题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孤立的事例或观点。

5.最后的总结必须包括对有助于妨碍团队的文化建设方面主要问题的分析。

6.对建立新文化的可能性和文化现状的相容性进行分析。

第五篇:企业文化现状诊断

企业文化现状诊断;

·战略管理现状诊断;

·组织管理现状诊断;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业务流程管理现状诊断;

·员工职场感受诊断;

·企业员工满意度调研诊断;

·管理者管理风格诊断。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为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企业文化的使命、愿景是战略制定的源头,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通过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建立起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统一思想认识,规范人员行为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形成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上下同心、协调一致的团队;发挥企业文化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弥补企业规章制度的不足,形成人员自我约束,有效排除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潜在障碍。

·进一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格局,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发展与壮大之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增强凝聚力,更有助于进一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导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条件与时机:

·您的企业进入了快速扩张与发展时期,各种问题逐步暴露,急需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您的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规模扩张需要强大的文化;

·您的企业经过重组或并购,企业内部急需进行融合;

·您的企业经历重要的变革,需要重新整合,重新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理念设计;

·行为规范手册设计;

·VI手册设计;

·制度体系梳理完善;

·企业文化推广手册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

·注重企业文化对战略的支撑作用;

·注重企业文化的延续、延伸与发展;

·注重执行力文化的建设;

·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地”。

企业战略发生巨大变化,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组织结构成为发展的制约;

·组织人事或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急需对结构作出调整;

·外部市场发生变化,竞争对手的网络发生变化;

·组织结构臃肿、协调困难、沟通不畅、决策缓慢;

·组织人浮于事,官僚作风;

·信息不畅,决策执行走样;

·„„

组织结构梳理的特色:

·基于战略和文化的研究;

·基于业务流程分析及价值链分析;

·强调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兼顾系统性与前瞻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短期与长期效益的兼顾;

·循序渐进原则;

·„„

组织结构设计/梳理方案内容:

·组织结构诊断;

·组织架构;

·核心流程;

·部门及岗位设置、部门职能;

·重大权限分配表。

制度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战略管理层面

通过对企业战略的了解,确定为实现战略目标应该建立哪些制度。

·企业文化层面

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了解,将企业文化的理念作为制定制度的源头,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思想渗透到各项管理制度中,并通过制度固化下来。

·组织架构层面

通过梳理和分析组织结构,建立企业职责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内部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关系清晰。·业务流程层面

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通过对现有制的梳理、分析、诊断,协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制度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制度年年在增加,却很少进行盘点;

·制度很多,但无法有效执行;

·制度政出多门,互相重叠;

·制度已过时,却没有修订或废止;

·„„

制度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

·制度诊断;

·制度梳理;

·建立制度管理办法;

·制度体系架构设计;

·标准化的制度文本。

制度体系设计的特色:

·注重与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相融合;

·注重以业务流程为基础;

·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结合、相适应。

目标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建立企业明确的目标指引,抓住经营管理中心环节,保障团队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将企业运营流程上的价值增值过程作为目标构建路径和目标标识,使目标管理重点倾向于企业核心价值;

·依据岗位职责体系进行目标分解,建立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分解为近期目标、公司目标有效分解为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的纵向目标分解机制;

·根据企业运营流程走向构建共同目标,建立企业各部门/岗位目标相互支撑公司总体目标实现的横向关联机制;

·通过目标的逐步授权管理,建立企业多层目标控制机制,使企业经营压力逐级分解,提高团队整体运作效率。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目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企业高层紧张忙碌,基层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经营压力;

·部门本位主义倾向严重,各自为政;

·企业内各项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经营重点;

·员工目标和标准设置无关轻重,不能体现岗位价值;

·考核指标与员工工作内容不一致;

·单纯设立考核指标,缺乏对指标的跟进、监控,指标完成依靠员工自觉;

·„„

目标管理体系的内容:

·公司级目标建立;

·部门级目标建立;

·岗位级目标建立;

·目标分解原则和方法;

·目标实施过程管理。

目标管理体系的特色:

·自上而下系统分解;

·引导全员关注公司经营重点;

·兼顾当期工作重点;

·注重目标实现过程控制。

薪酬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企业为什么提供薪酬;

·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员工的薪酬构成是为了对员工的什么行为或结果产生影响;

·员工的什么方面有提高时才能获得更高的薪酬。

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实现——

·获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引进所需的人才;

·激励导向且兼顾公平的薪酬结构是人才保留的关键;

·有效支持绩效的提升;

·人工成本相对值的管理是企业赢得成本优势的前提。

以下问题在困扰您吗?或许薪酬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您解决部分困惑

·骨干员工的批量流失;

·薪酬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士气却不见上涨;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尚未建立薪酬制度,谈判工资带来的劳资矛盾日渐突出;

·“一国两制”的薪酬制度,新、老员工同工不同酬,员工身份的差异带来的收入差异等矛盾影响经营效率;

·薪酬总量不断增加,人均劳效却不断下降;

·„„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薪酬调查;

·薪酬结构设计;

·工资设计;

·奖金设计;

·福利设计。

薪酬体系设计特色:

·注重设计原则与企业强调的价值分配理念相融合;

·强调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关注外部竞争力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内部的公平性与激励性;

·薪酬体系中的相关性设计(与绩效结果关系、与岗位职能关系、与经营目标关系等)。

绩效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通过实施战略导向的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目标分解系统,将考核指标与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相关联,保证员工实际行动与核心价值取向和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通过规范化的考评标准设定、全过程沟通反馈与多级绩效审查系统,管理和评估组织与个人的绩效结果以及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全面、系统的绩效反馈和考评结果应用,强化绩效改进、管理改进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帮助每个员

工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力,进而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能;

·通过体系试运行和跟踪辅导,使各级管理者真正意识到绩效管理的作用,掌握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各级管理者的领导水平,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企业基础管理能力;

·依靠制度性的规范与约束,建设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各级员工开发潜能,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创造能力。

国有企业文化现状(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