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成功的起点76[合集5篇]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76-7720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6-22 22:05: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成功的起点读后感

成功的起点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功的起点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你站在哪儿,但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文中的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成功的起点》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法国科学家将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于是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了七天七夜,最后全部饿死了;二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沙漠,最后一个叫肯莱文的人向北走,结果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就走了出去。

这两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偏执地认为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有时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是啊,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那些渴求成功却盲目随众的`人永远都只能站在原点,而那些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成功。就拿印度科学家拉曼来说吧。一个小男孩的疑问: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使得拉曼对英国著名科学家瑞利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产生了疑问。后来经过研究,拉曼发现瑞利的解释其实是错误的!海水之所以呈现蓝色,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拉曼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拉曼的勇于探索,不盲目从众,使他走向了成功,也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我们从中也明白了:成功的起点在于选准方向、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绝不盲目从众。

从毛毛虫、肯莱文和拉曼的事例中,我懂得了:习惯性地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只能在原点绕圈;另辟蹊径,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也许我们会更容易走向成功。因此,我们要勇于创新!

第二篇:自信——成功的起点

自信——成功的起点

曙光中学 李红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肯定具有某种才能,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实现这种才能的途径,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才能来改变事物和环境。自信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由此可使人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自信→开发潜力→促进成功→更自信→更成功。自信是促使人实现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成功的起点,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能力,只不过能力的趋向、种类、表现形式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已。因此,不存在无能的人,只存在能力未被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

“老师、同学们,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做好班级劳动委员的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站在讲台旁的小林激动地做着就职演说,他的眼里泛着激动的泪光。

我的眼前浮现出小林刚进学校时的模样。高高的个子,瘦瘦的体形,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看着你的时候,眼光是胆胆怯怯的。下课时,总是轻轻地自言自语、神神叨叨;上课时,经常会呆呆地看着教室的某个地方,老师抽他起来回答问题,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会”;晚自修时,总是偷偷地看一些课外书或者发呆,有时连作业都不完成;同学在讨论策划活动时,他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同学分配任务给他,他总是推却“我肯定不行的”;老师找他谈话时,经常低着头保持沉默或者只会回答“我知道了”、“我明白了”。篮球场上能看到他独自专注的投篮,除此之外,在他身上看不到同龄人的自信、热情、活力。相反,他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自卑、不合群以及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距离感。

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小林考得一塌糊涂,这样的结果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趁此机会,我特意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希望进一步了解孩子,通过家校合力改变孩子的现状。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小林出生于黑龙江,父母从事石油科研工作,因为工作的缘故,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举家搬到上海居住。由于出生不久心脏做过手术,所以从小体质较弱,在黑龙江生活时,家人、亲戚、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心他,照顾他。他也是一个乐观自信、懂事、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但是,自从来到上海后,他慢慢开始不喜欢去学校,平时也总是一个人,也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据他父亲讲述,转入新学校时,小林一开始是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当时学校里从外省市转来就

读的学生比较稀少,同学们都会用嘲笑的口气称他“外地人”,再加上生活习惯、口音等不一样,在同学们看来都是笑点。久而久之,他越来越害怕和同学们在一起,班里的很多活动他都不愿参与,常常以“我不行”“我不会”搪塞过去。在学校,他战战兢兢,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只会被他人嘲笑的小丑,他甚至在初中毕业时一度认为自己根本没实力继续高中的学习。和小林父母的一番长谈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是否感受过集体的快乐?是否感受到过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关心?无疑,他是寂寞的,他是孤独的。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由此进入恶性循环:自卑→不敢想→不敢干→导致失败→更自卑→更失败。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不再受控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从自卑中走出来,重塑自信。

一、创设情境 沟通心灵

确立自信,首先要引导小林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合理,适度,获得与自我感觉和谐的生存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走近他的心灵。为此,我认为对小林第一次正式谈话的方式尤为重要,我充分利用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我采用了“绵里藏针”法,即关爱和批评齐头并进,分三步进行:首先,遵循“不是说教,是在聆听”的原则。在谈话中让他多讲他心中的不满,让他宣泄心中的情绪,我也能籍此找出他心理症结。其次,遵循“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我向他讲述自己在中学时的亲身经历,从他全神贯注听讲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自信在升腾。以我的亲身经历让他产生心灵的共鸣。因为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最后,遵循“不看过去,看现在”的原则。引导他学会和自己比较,辨证地看待与他人的比较,因为他在与同学的比较中总是获得自卑和自怜,只有和自己比较才能感到自信,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谈话中我尽量少用“不准”“不能”等措辞强硬的话,更多的用“不希望”“我相信”富有鼓动激励的词语。通过这次谈话让小林感到他正在被老师、同学关注,老师是“关心他的,理解他的”。

二、鼓励参与 体验成功

学生的自信来自于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能力、学业上成功的体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业能力的成功自然会得到赞扬、肯定能增加信心,鼓励是培养自信的灵丹妙药。在鼓励中学生会克服种种困难,增强求知欲,面对挫折

不倒下,哪怕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都应热情地鼓励,促使其产生前进的动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为了让小林客观认识自己,我先做功课,全面分析。得知小林的英语口语相当不错后,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安排了他的英语演说,由于事先精心准备,小林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让同学们惊愕不已,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林。在大家的惊讶与称赞声中,小林的眼中有了光彩,他挺起胸膛,似乎比平时高了不少。当天在给他的QQ留言中,我写道:“主题班会上你的精彩演讲、熟练标准的口语惊到我了,原来是深藏不露呀!期待你再露一手。”在班级的各类活动中,我会推荐一些任务交给他,并且会帮助他策划、准备,直到顺利完成。比如运动会期间,他负责班级的后勤工作;比如每日晚自修结束后负责关教室的门窗;比如班级志愿者服务区打扫的监督工作等等。渐渐地,小林变了,他的责任心越来越强,托于他的工作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他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待到时机成熟,我马上趁热打铁,又一次正式地找他个别谈话,用既严肃又期待的口吻,指出他在课堂上的不专注,晚自修上的不认真,鼓励他在纪律上、学习上迎头赶上,并组织班级同学以“结对子”的方式来帮助他,帮助他研究学习方法,理清学习中具体的困难。当任课老师表扬他上课有进步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找他个别谈话,真诚地祝贺他的点滴进步,鼓励他多发言,多提问。我把他的点滴进步都会通过微信与其父母分享,让家长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渐渐地,小林变了,作业每天按时完成并订正;上课开始与老师呼应,有时还会主动发言;晚自修开始制定计划,看课外书的情况基本杜绝;课后不再自言自语,有时还会来办公室答疑。

三、适时教育 稳固自信

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好奇冲动行为不易持久,只能逐渐在反复中成为习惯行为,最终内化为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育时机,耐心地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第一次班委改选中,小林打算自荐劳动委员一职,可是就在竞选的前一天他来找我,他说他决定放弃,因为他认为班级比他行的同学很多,自己不一定会当选,与其竞选时失败,不如现在放弃。刚树起的一点自信又开始动摇了,我告诉他:“首先,无论你做怎样的决定,老师都支持你。但是,我觉得你这段时间用自己的行动和真诚为班级服务的心已经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敢参与竞选,连输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想在竞争中获胜,社

会中充满了竞争,难道每次都选择放弃?在小学、初中的这几年中,你已经放弃了很多,难道在高中生活中,你依然甘心?”

在我不断的鼓励中,小林终于勇敢地参加竞选,自信地讲完了自荐的理由,我带头鼓起了掌,对全班同学说:“小林同学责任心强,虽然言语不多,但是在班级的卫生、劳动等管理中确实兢兢业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班干部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这一刻我看到泪花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最后小林如愿当选为劳动委员。身为班干部,我和他的父母对他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也相信,他会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中越来越自信。

从小林的转变,使我感到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的重要性。福斯特曾经说过:“自信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育人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习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能排除各种障碍和困难,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成材的潜能,教师应该用富有魔力的双手,扶正那摇摇欲坠的自信幼苗,让他们迎风挺立,香飘四溢。

第三篇:拥有理想 成功的起点

拥有理想 成功的起点

王桂芳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讲话的题目是《拥有理想 成功的起点》万物都有一扇门,每扇门的钥匙都不同。但是,却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任意一扇门,它就是理想,远大的理想就是开启万物的钥匙。

雄鹰的理想是振翅长空翱翔九天;海燕的理想是搏击风浪穿越茫茫海面;蛟龙的理想是行云布雨畅游深潭。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站在了成功的起点上。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闻一多誓为微弱的中华民族开一剂良方;发明家爱迪生则一定要为人们带来电的光芒;居里夫人在艰苦中执著找寻镭的踪影;理想,更指引着轮椅上的霍金,飞越了地球,驶进了茫茫黑洞„„他们,既是为造福于人类而辛勤工作,更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努力奔跑,他们,用光照千秋的业绩,形象而深刻的诠释了理想的真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有着怎样的理想?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是教师还是医生?不管是什么,只要你拥有理想,你就为成功的人生扬起了奋进的风帆!有了理想,我们的努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理想,就像我们前进路上最忠诚的良师益友,拉着你向前跑,推着你向前冲!

也许,追寻理想的路途会很遥远,也许,追寻理想的脚下会布满荆棘,可我们不怕,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只要我们不怕吃苦,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我们就一定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看见绚丽的彩虹!

没有灿烂的理想,人生不会美丽;没有灿烂的理想,社会不会发展;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好比花儿失去了芬芳。理想,就是照亮我们人生永不熄灭的灯盏。

让我们拥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奋勇向前!

谢谢大家!2013.5.13

第四篇: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起点也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不相同!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粒沙子最终都能成为珍珠.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沙子变珍珠的过程。天有下雨与日出,人生高峰与低谷。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要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曾经以为自己没背景,有的只是背影,但是现在明白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美国作家杰克.开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能被人利用是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事的一种睿智。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能在适当时候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

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让自己沉淀下来,学着发现“很湿的雪”努力寻找“很长的坡”。散落的雪花会很快融化,化为乌有,只有雪球才更实在,才能长久。

人生需要自信,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困境,自信以可以绝处逢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要说自己如何无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你还没有发现,当生活给你一面镜子时,你也许会发现,你是独一无二的你。

人生有味是攀登,我们必须无时不刻的战斗,不在乎现在,只在乎向往的未来。我要为梦想着魔,即使万劫不复,也不去惧怕。

人活着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有梦想,有追求,有无限靓丽的精彩人生。

我不去想能否获得成功,即已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泥泞还是平坦,只要热爱生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渐渐的过了爱做梦的年纪,当现实战胜理想,我会经历一段痛苦的彷徨,我会可笑的回味当初的豪言壮语,不禁的感慨现实的残酷,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一切的一切,不会因为你可怜而有任何改变,这就是现实,与你的梦想相距甚远。你想营造的“乌托邦”好像就此烟消云散。但是“我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海明威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总会成为最坚强的地方。

第五篇:《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了解家乡红色历史,学习党的发展历程

一直想找一本讲述共产党诞生的书,根据同学的推荐,我找到了《红色的起点》这本书。

叶永烈所著的这本书,是他的“红色三部曲”之一,这本书以亲切朴实的笔触,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

全书的一开头就详细地讲述了关于重新寻找党的一大会址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到党初期建设的不易,“—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虽历经种种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

读了这本书深刻感到历史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想要更好的走下去,必须不断审视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如今党达到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党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这种精神正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迎接更光明的中国!

平鲁革命历程及改革开放史

我的家乡平鲁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晋西北边陲,北接内蒙,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

经过俩个多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绥蒙军区历史纪念地。绥蒙军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它的前身是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塞北军分区。1938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出了以李井泉为司令员、姚喆为参谋长的部队开赴绥远,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距今整整80年。绥蒙军区在平鲁战斗和生活的历史就是其中光彩的一页。80多年前,八路军120师在贺龙师长的带领下,挺进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曾经在平鲁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团结民众,英勇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绥蒙军区司令部从1947年3月到1948年7月,平鲁区窝窝会村驻扎近一年半。绥蒙军区在平鲁驻扎期间,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发生了许多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事迹。

1978年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晋北大地上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1979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达成共识,在平鲁缔造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全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打开了中国长期冰封的对外开放之门,孕育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

如今,这座曾经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依然充满生机,气势恢宏。重型卡车如繁星点缀、有序穿梭于巨大“天坑”周边,巨械挥臂、机声隆隆,滚滚乌金正不断输出,支撑了全国能源需求。拥有三座特大型露天矿井,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如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家乡依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这句话也需要我们久久铭记在心,相信未来,家乡一定可以谱写更大的辉煌。

参观李林烈士陵园

在我的家乡平鲁,一个绕不开的人就是李林。

李林(1915年11月15日-1940年4月26日),原名李秀若,女。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1940年4月26日牺牲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09年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可以说,我自上学起就被李林的抗日故事所教育。更重要的是,我高中正毕业于李林中学,它正是平鲁区为纪念李林烈士,而成立的一所学校。

而今天,我怀着敬仰来到李林烈士陵园,再次感受先辈们浴血奋斗,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一进入陵园,虽然阳光明媚,但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

人感受到的历史的沉重与空气中的肃穆气息。

越走就越被周围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脑海中浮现中老一辈革命战士在街巷中,在山头上,在大河边,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与日寇殊死拼搏,虽然死伤无数,大家流离失所,但正是像李林一样年轻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有了新中国,才让我们这代人可以追逐更远的中国梦。走到碑下,读着碑上刻着的一个个烈士的名字,我不

禁产生久久地激动,千束鲜花也表达不了我们的敬意,只愿曾经的烈

士们能够安息!

走过烈士陵墓,悲凉,沉重,敬仰,感动,复杂的感觉在我的内心交织,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如此惨痛的过往却依然能在新时代绽放出

如此耀眼的光芒,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离开前,看着陵园内这这面飘扬的党旗,我的内心重新澎湃起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革命,浸染了祖国,红旗的飘展即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肯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复兴伟大祖国的重任,如今国家依然面临无数的挑战,正需要我们青年人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赤胆忠心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阅读《红色的起点》(下)

今天终于读完了《红色的起点》这本书,合上书,建党时期的各种思潮影响下的诸色人物交错的展现在我的脑海中,中共“一大”的前前后后,而且作者在写完1921年前后的历史断层面狗,加了《锤炼》一章,叙述了中共一大代表的最终结局,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将建党初期生气勃勃的热血各色青年的历史做了完整交代。

“大学生不梦,中国何以梦”,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就应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国家才会昌盛,民族才会富强。这本书中,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蔡元培的“三顾茅庐”群贤毕至北京大学,到五四的呐喊,让全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宣言》等不断涌现,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许多等许多我之前从未听说的名字一次次映入眼帘,是我备受震惊。

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细想,这都是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回眸历史,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如今,我们应放眼未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暴风骤雨。有矛盾也有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尽管形势的发展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突发事件还会随时向我们袭来,但我们到坚信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把握中国革命的大方向,力挽狂澜,化险为夷,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

参观平鲁博物馆

今天我和朋友一同来到我们当地的平鲁博物馆,想要再度感受革

命历史的痕迹。

一进博物馆,我们就径直来到二楼——平鲁革命斗争史展厅和民族英雄展厅。

走进平鲁革命斗争史展厅,仍可感受到当年战火硝烟的味道。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和立体场景模型,被置放在庄严肃穆的展厅内。透过这些场景,可以体会战火纷飞、艰苦卓绝。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19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平鲁地区,也为民族而义勇担当,建立起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朔州市平鲁地处背接内蒙,西隔黄河,和陕甘宁边区紧密相连,是抗日前线的前哨,也就是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前哨。它南通太原,也是日军侵华向南挺进的重要通道,显现出平鲁地理位置的重要,再加上平鲁地区是个丘陵地带,山高平地少,便于共产党八路军作战。灵活的作战方式、顽强地抵抗,不仅让平鲁打出了马鞍山伏击战、虎头山伏击战等多个漂亮的战役,也让平鲁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革

命烈士。

随后,我又来到了民族英雄李林展厅参观。

5年前,抗日民族女英雄、归国华侨李林,在老区平鲁为掩护队伍转移,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一队骑兵勇猛冲杀,舍身引敌,身负重伤寡不敌众后,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年仅24岁的生命。

当年贺龙元帅曾亲赠李林一把小八音手枪,并亲切地称赞她为“我们的女英雄”。那时的李林英姿飒爽,是一位手握双枪、跃马驰骋疆场的豪杰,日寇曾不惜悬赏5000元大洋捉拿她。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重庆的《新集日报》和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消息、唁电、纪念文章和评论,称赞李林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共中央妇工委、晋绥

分局还为她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走出展厅,我的内心却还沉浸在展厅内的一张张照片和立体场景模型中,再一次感叹革命斗争的艰难,躁动的心不禁平静下来,先辈们浴血奋斗,留下未来,留下残骸,吾辈也需努力。

寻访当地老党员,学习老党员的红色精神

今天,我跟随一个寻访老党员的志愿团队一起去拜访一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基层老党员,并在其中担任摄像工作。

75岁朱先老人,1968年入党,老人坚定的说:“有党才有我,我要跟党走,听党话。”质朴的话语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人鼓励青年大学生们永远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

听老人回忆对入党时期的回忆,从老党员的言谈语语中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浓烈感情,虽然日子艰苦,但是是党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感党恩,带动群众跟党走,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园!

成功的起点76[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