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听书法讲座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81-449307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5-05 12:05: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听书法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是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下面给大家分享听书法讲座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书法讲座心得体会1

7月20日,受妻子的影响一起去听了一场书法讲座。那应该是级别很高的书法论坛,从主办方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就可看出,妻还说这几天有香港、大陆等大学的著名教授主讲,在我大半天的听讲中苏大的著名书法博导、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先生自始至终在主持与串词。

上午是香港大学的艺术系主任莫家良教授主讲《从北山堂收藏谈中国书法史的若干问题》,“北山堂”是已故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利荣森的私家堂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甚为丰富,尤以中国书画最为著名,其中大部分已惠赠中大文物馆,莫教授对捐赠的百余件书法作品进行了很深刻的研究,从他今天讲的三个方面对于我这样的书法门外汉也能有所感受。书法与传承,列举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国南宋第4位皇帝宋宁宗的《楷书为坤宁生辰书诗》,莫教授认为皇帝书法一般都较受书法界重视,加上宋宁宗的书法作品较为罕见,而这首诗是由宋宁宗书写送给生日的太太,从多件作品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手迹是传承于宋高宗书风,期间展示了多幅作品说明书法中的传承;书法与人品,其中介绍的两件作品印象颇深,两件长卷分别是明代书法家王宠《行书借条》,以及明末清初周茂兰为报父仇而用鲜血写成的《血疏贴黄稿》,一件是不起眼的借条,一件是已渐淡的鲜血书法,但后来有那么多的著名书家与名人为其题跋,其意义已超越了书法本身,是书法与人品的最佳诠释;书法与生活,莫教授列举了许多书法家在出好作品的过程的书写环境及心境,继而论证了书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为莫教授自身的深厚造诣、又是对这些藏品的深入研究,所以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深入浅出把深奥的内容讲透,这是像我这样的旁听者听后对书法知识的一点感受。

中午没有休息,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场所——平望玫瑰园转了一大圈,满园绿化,步步成景,绿荫之处散布着一个个会馆,会议、休憩、讲坛、养身、修心之好去处。

下午浙大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教授主讲《重访“楼阁”》,他讲的关于汉代建筑(孝堂石祠“楼阁拜谒图”)的意义值和表现等,由于与之相隔甚远,很那听懂,听及一半就悄悄退出,但还是能看到全场听者此起彼伏地在用手机、相机拍摄幻灯展现的图片,气氛甚是热烈。

讲坛的听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也有大学学习书法的学生,大家对之的痴迷犹如朝圣,这样的级别、这样的规模、这样内涵丰富的讲坛在苏州已经举办了四次,这是一个文化名城的需要和重视,更是一批书法精英对苏州书法、文化之培植的热情与信心。由此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个层面都在说如何重视教育,当然硬件的投入已经可以看到众多的佐证,但软件的关注远远不足,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没有多少的热情注入,有的只是口号与命令之类的空洞。像暑期中也有各级各类的培训,但这样的培训会有多少的吸引力,能不能让大部分的教师听着而痴迷于其中?我听说教育的培训投入应该相当可观,然高质量的讲坛却很难与普通老师谋面,这也许与组织者有一定关联,大学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民间也有众多的高手,而我们普通的老师却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有时听到的也只是些味淡意空的内容,于是只能是昏昏沉沉而毫无引力可言。最近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民间组织,邀请到某某著名人士、专家教授,收费也很高,但真正的效果如何,也只有天知道。其实众多的老师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充电的机会,只是我们的组织者能否以方便为重,能否为老师“投其所好”?如果能像书法讲坛那样,每年能请到几位有实力、有内涵、通地气的人士前来为一方的老师讲讲、聊聊,其得益的肯定比造一幢豪华的教学楼更大、更重!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2

10月19日,上周五下午,我聆听了基础部戴鸿远老师开设的《书法欣赏和训练》讲座,受益颇深。

书法是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式。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其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楷书,然后过渡到隶书,接下来是篆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只有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欧阳询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地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我都没想到要怎样顿笔、收笔、提笔什么的,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也就是说某个历代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地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3

坚持一年多,今天终于听完了田蕴章老师的电视版《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书法讲座,6本听课笔记只能记下田老师浅显平易语言中蕴含的高妙的书法理论却无法将他的秀美遒劲的书法风格变为己有。尽管我的字还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我愿意将老师讲座感触颇深有之处诉诸文字,分享给书友们,以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景仰之情。

365题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处是老师讲解“习”字。田老师古文功底深厚,他说繁体的“習”字本义是“小鸟振翅,日有所进”。我原来对《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有些费解,因为释文是“天天学而形成一种习惯是很快乐的事。”我在想,十几岁养成好学习惯就一定快乐吗?听了田老师讲课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才理解孔子的原意。孔子描述人生六个阶段的措辞时有两处是用了“悦”字的:“十五而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十而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能产生“悦”,那是因为有“习”,就是“日有所进”。就是说学的过程中将所学的内容化为己有,每天能感觉出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你才会心情愉悦。人生下来后就会为“利”所驱动,心情的“悦”是因为有所获、有所满足后才产生的。你学东西,只有发自内心喜爱,想学才会有所思,学的东西有时正好能填补你“思”的空白,有时是与所思产生共鸣,你才觉得非常愉快,就像你渴望吃某种美味而终于到嘴后心里那种美美的感觉。十五岁正好是人生开始对外界有自己的主观判断的初始阶段,开始有所思,而每次的所学如能促进所思就会感觉有所获,自然就会悦。而人生三十而立阶段,你已经在社会上独立主事,有朋来投你,既表示你们所立的志同,所走的路合,更表示你此时已有所成,具有了某种人格魅力,能吸引他人注意了。有人来投你,你心里自然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乐。

这是我对“習”字的领悟。由此延伸到“玩”字,繁体为“翫”也就是“習”字旁加个“元”。元,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最初的特性、能量。“翫”,表示人的能量激活是在不经意中实现的,“玩”的过程应是很愉快的并且能有所收获的。人的本性就是好“玩”的,玩的时候学的东西也最容易成为自己的。因此我们欣赏书画作品就叫“把玩”。我记得一个叫陈经的人曾在其博客上说:现在书画已越来越不好玩了,人们热衷于“展厅效应”,时时讲究其视觉形式与效果,以满足不断更换口味的现代视觉需求,因此,现代书画展尺幅越来越大,惟恐观众看不见,“国展”甚至明文规定拒绝手卷、册页参展。书画作品的最后归宿变成只有一个展厅,渐离人们日常的视线。

其实,字画赏玩与把玩古董、工艺品、花鸟虫鱼等一样,不是单单用眼观看的,它还包括用心玩味,甚至还以手摩挲以鼻闻嗅,比如手卷、册页,往往随展、随赏、随卷,难免摩挲作品,赏玩纸绢材质和装裱工艺,乃至陶醉新作的墨香。即使悬挂观赏,也不是像现代这样一律固定于墙上,而是常需把字画拿到眼前细读细品,把玩一番。此时,它拉近了观者和作品的距离,使你在手摩神追中看得更仔细,品得更有味。如果你不懂笔墨、神韵、境界,把玩久了就自能了悟了。这才是欣赏书画的高境界!我常常向往友人闲暇来玩,一杯清茶,展卷书画,细细品玩,宾主尽欢的那种美好时光——那才好玩!而当代人闲暇时光大都在喝酒K歌、玩牌小赌、打球健身、桑拿洗脚,能被吸引进入展厅去看看书画,已是颇为难得,又如何奢求去“把玩字画”呢?

这里“好玩”的境界、“把玩”的过程都体现了我们古人造“翫”字的本意。我们写字时每写得一笔或一字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我们不由自主想拿给朋友一览,“得意”之情无法言表,自己左看右看地“玩味”。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在点画组合中透露的文化意味。汉字,就是用来表达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所以写字的形式——书法也只有体现文化内涵才显出其美来。正如田老师所说的“文质彬彬”,就是形式与内涵要各占一半。所以学习书法确实首先要喜爱,临帖时也要有所思、感觉一下古人的文化魅力,再日有所进,书法才能进入某种层次。

这是我的一点粗略体会,请各位贤哲指正。

第二篇:听讲座心得体会

导语:这些年来听过多少讲座,早已数不清;这些年来听过多少讲座,说都说不过来。但是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下面小编为您搜集了听讲座心得体会,欢迎关注。听讲座心得体会(一)

不知不觉我已近快毕业了,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208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真的荒废了一切!

教授们、讲师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指引着我。

虽然有一些讲座的具体内容我已忘记,但有一些却留个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听过的赵玲玲教授关于“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讲座,听完以后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大四的准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我们应如何从中脱颖而出?除了高学历的证书外,基本的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也是我们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开始,赵玲玲教授讲述决定第一印象要素中包括外表、举止仪态、交谈内容。讲座围绕着主题简述以下四个方面:

1、提出男女正确的着装方式。套装、配饰选择与色彩搭配均以简单、大方、稳重为主,衣服的面料要选择质感好的。

2、简述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时要挺胸收腹,行走时优雅稳健。

3、从肢体语言方面提出建议。

4、简述应聘面试时的礼仪,包括进出门礼仪、交谈礼仪、肢体礼仪。

讲座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老师对男女同学的穿衣礼仪、穿衣色彩的搭配以及站姿、坐姿、行姿进行讲解,还现场找了两位同学手把手的教。第二环节是进行如何化好面试妆的介绍,达到了讲座的高点。老师亲自为现场的同学作模特,给大家做示范,从各个细节入手,仔细描述在职场中需注意的问题。

又比如我听过的王乐夫院长关于《我的美丽祖国在长春》的讲座,听完以后我确实是有很大的感触。讲座是关于周游方面的,旅游能给人带来灵感,很多时候,有一些难题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决,有时侯出去逛逛,也许久突然来了灵感,一切难题都因迎面而解。旅游还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宽广,在很多情况下,喜欢旅游的人心胸都是比较宽广的,并不是因为其心胸宽广才喜欢上旅游,而是在旅游的过程养成的一种气质。爱旅游的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样的事接触,渐渐地人也就变得大气,而这种大气会让别人觉得更乐意与之相处。

在这大学的四年里,我很庆幸自己能坚持去听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讲座,我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我,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能量,我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师们一样,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不俗的谈吐去滋养我的学生们!

听讲座心得体会(二)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犹记得在刚踏进广技师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这校园太小了,四年的时间要怎样才能过去呢?然而时光从来都是白驹过隙般的,突然间凤凰花开的时节就到了,毕业季也即将紧随而来。回想起这四年青涩的校园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轰轰烈烈的长龙去听学校讲座的画面就是这些平凡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人们都说:“大学阶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以及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对于这些道理,在踏进青青校园之前我总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然而四年之后,我彻底地相信了这个说法。大学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响我们的一生。记得初进校园时,对生活以及学习都是那么的陌生,对于大学生活期间的各种压力和干扰总是那么的无助,然而就在我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惑的时候,学校的一场及时雨解决笼罩在我们身上的乌云,他们邀请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有指导性思想的讲座。虽然当初去聆听讲座的出发点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盖章的任务,但是既然人去了,总会有那么一点收获,在那些教授学者声情并茂的讲说下,我们的思绪也不知不觉跟着他们的思维走了,听着他们讲关于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未来等等的一些话题,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许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处就是可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也或许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好多次偶然的机会,都是能让我在听完之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大学生活中的指导性讲座能够改变我的价值观,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一帆风顺,那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讲座中的学术性讲座就是能够丰富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人生更加丰实的营养。听完了这些教授学者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演讲之后,我们这些还处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也逐渐萌发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想法,因此聆听此类的讲座,就真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别的多,排的长龙更是可以排到饭堂。这不仅是因为讲授者多是该领域的资深人士,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聆听着这些学者教授讲述关于科学的奥秘、汉字的精髓、经济的起伏、历史的踪迹等等一些精妙绝伦的演讲,心中总是会多几分对大自然神秘的向往、对科学世界的崇拜、对现行经济危机的担忧。可能是因为有点厌倦了课堂上中规中矩的知识传授,对这种讲座那样的自由式知识接受就变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好感,平时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有时候通过听讲座的方式就变得易如反掌。而如今,大学时代的讲座就要离我们远去,认真反思着这几年在讲座中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态度决定生活,这是我在其中一个讲座上听来的名言。虽然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早就已经听说过这句话,并且可能早已熟记于心,但是这也仅仅就停留在他的表层意义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的人满腹抱怨,总以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但是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的不同呢?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我们即将告别青青校园,步入社会,重新面对人生的另一挑战,或许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四年的时光,在这属于我的校园中,听过的讲座内容逐渐也随着时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脑海,但是依稀还记得曾经的某一次讲座是讨论学习这个话题的。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停地学习,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们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养料,才能够不停地增长见识以面对这个足够强大的世界。而当今的社会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时刻进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个强者,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不同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听这个讲座的时间是在几年之前,可能老师当时讲的话我已经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叙述出来,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而现在,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我们这群学生即将转变身份投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虽然学生时代的生活将要进入尾声,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也就此宣告结束,步入社会中等待我们去学的知识更多,我们更要时刻保持谦虚、虚心的求学态度,继续学习生活着本大课本。

如今,伴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想要在聆听这些讲座的机会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这几年在大学校园中收获的点点滴滴,从学校组织的这些讲座中获得的就不少,虽然说这些讲座不能让人醍醐灌顶,但至少能让我受益匪浅,它们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是指引我不断向前攀登的一盏明灯。

听讲座心得体会(三)

大学时光不知不觉地在飞逝流淌,如今毕业季如期而至,我也成为了一位即将走向职场、告别校园的准毕业生。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刚开始是为了学校的指标而听讲座,而在之后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而听讲座。十分感谢大学校园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大学这四年的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教授们、讲师们,他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回想起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学院大礼堂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荒废了学业的地方。

对于我而言,生命的旅程是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生命中应该有一次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全心全意的追求,而这努力追求的过程终将会成为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回想起一场名为考研的讲座,老师从考研的角度给我们剖析了未来人生的选择,正处在大学道路上的我们,应该时常想想我们未来的道路,当我们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时,是继续求学这条道路?还是找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创业?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继续求学那我们现在就应该为再一次升学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并不是我们忙碌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

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在考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也是我们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很重要的心态。而多听讲座,可以让自己学到老师们独特的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我很庆幸自己在这大学的四年里面坚持去听了那么多不同类型的讲座,我也在这听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一点一滴的能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讲座上睿智的老师一样,能够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第三篇:听讲座心得体会

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王平锐

因为临时工作调整,我来到了五道营博拓小学任教。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新的同事,面对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园氛围,我有些点点的不适应。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了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理念的活动。

在听了魏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为他的朴实的话语,生动的例子所打动。他是个十分平实的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超乎寻常的机遇,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感染了学生,也深深感染了所有教书育人的人。

特别是对我而言,听了讲座之后,我觉得我之前的不适应的种种想法都是自私的,狭隘的。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是一名教师,我也教可爱的学生。在学校里,没有社会上的复杂人情,市侩的人际,这里有的是天真无邪的学生,真性情的同事。在这里,我要做的是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教育出引以为傲的学生。

正是魏老师的讲话,是我倍受鼓舞。他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朴实的话语中闪烁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独特而又富有启发性。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过激批评,而是让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怎能不受熏陶和鼓舞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从点滴做起,稳步上进。魏老师的教育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用他的阔达和智慧,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启蒙学生;开启学生未知的内心世界,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多能力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启蒙教育下,身心愉悦,学习和其他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言而喻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于心的,实践在身的。我们要少说多做,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人生在世,要用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怀着感恩的心,用积极、享受的心态适应环境,有一颗快乐的心,才能不把眼前暂时的困难当回事!

第四篇:听讲座心得体会

[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在危险面前是怕死的,总之,要树牢安全生产,要消除不怕死的虚伪说法,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无论事情如何,我们都要把握好一切,在发展中,一定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安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安全是职业的低线;在安全和效益面前,重要的是先安全,再考虑效益,我相信事故都可预防;我更坚信所有都可以管理上找到原因。

我参加工作一年多,让我牢记的就是:安全管理上的一个核心就是责任,需要我们服从他人的管理,也要加强自我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顺利完成好任务,最终实现事故不再发生。

7月是一个不寻常的月,刚结束第七个安全月,我矿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讲座,很荣幸邀请到了祁老师到我矿来给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在课堂上开展好安全知识抢答活动,让员工们最好的心态投入到安全知识学习中去,每一名员工带好笔和本子,做好了记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所有事故皆可预防,如果能达到安全事故为“o”,那么,我们的企业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安全——软实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人更需要学习,因为年轻人朝气蓬勃,是在奋斗的好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好自我管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顺利转变,最终形成“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安全要靠“自我管理”,保证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自我管理看上去是管理,真正研究自我管理的是社会学家。自我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人生就是一出戏。”就需要我们真正时刻演好每一个不同的角色。安全和其他的工作不一样,你忽视它的时候,它就一定想办法让你注意到它,这个糟糕的办法就是“事故”。

安全生产中的自我管理,只能像演戏不能像游戏;在投入到生产中去后,日复一日地工作,要一定确保不出事故,有了事故后面的工作就没法去做,或者是难以去做。常说的那样:人生不是游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做错了就不能重来。自我管理,一开始就按照规则去做,重复去做就会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工作的需要,坏习惯就是工作的隐患,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会爆发,心得体会《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是一个转变,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行为控制、自我保障安全。现在我矿对安全非常重视,有警示标志、告示牌、标语口号、宣传画口号、宣传画等等。只要员工能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有,让员工确实感受到安全管理的氛围,员工很容易进入角色。

通过祁老师多方面讲解培训后,使我感受很深,对安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让我认识到了:培训把安全放在首位,以便提升员工素质和思想意识为根本,坚持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努力执行:安全是员工第一权益的理念。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立足安全发展、强化现场管理,完善责任落实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不断提升人、机物的安全;以“安全文化”为灵魂;坚持“以人为本” 为核心。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我们更要珍惜安全,这次学习培训,祁老师给了我们引了一条安全之路,至于怎么走,还是要靠我们大家,认真学习祁老师的《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这本书、去领悟书里的内涵;真正按学以致用,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在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多方面的安全知识和学习,在工作中找准自己所要工作的目标,确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自己教育好自己;在学习中在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安全”知识、技能、技术和防范的安全知识常识。在工作、生活中我会好好珍惜好自己,确保安全伴随我在单位成长、奋斗。

第五篇:听讲座心得体会

学会评估就能更有效的阅读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听肖云博士讲座心德体会

本周四下午,学院邀请了返学专家—肖云博士为我们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论文阅读与评估”,肖博士儒雅的外表、扎实的学术功底、温和亲切的嗓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首先,肖博士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特点及分类。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等特点。从内容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

其次,通过听讲座我学会了,如何大体上去评估一篇论文的质量。应该先把握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这样我们就能从宏观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贡献,要说明的问题,研究方法特色,主要内容,于此就能大体上知道这篇文章价值有多大;接下来,看文章研究方法中的样本是什么?变量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针对问题设计的测量方法是否合适?最后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去进行评价;还要关注研究结果、附录、参考文献,从研究结果中我们便知道:

1、什么是主要发现?

2、结果是否回答了研究中提出的问题?

3、文章是否提出了研究未来待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的仔细阐述等,参考文献来看,1、是否是近十年的文献?

2、是否来自不同的学术刊物?

3、文献的可靠性。总体上还要注意写作的格式(风格)、语言文字功底等进行评估。

最后,肖博士为我们讲述了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大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1、一定看懂文章标题,2、快速扫描,获得文章主要信息和结构,3、阅读摘要、关键词和概论,4、系统通读,进行表格记录或文字记录阅读信息。一篇论文的概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到:

1、研究问题的背景和起源,2、前人在该领域的贡献和未来将要解决的问题,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想解决的问题(目的)和它的重要性(意义)。

通过听肖云博士的讲座,对学术论文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对一篇学术论文质量的评估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为我进行学术论文的阅读有了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年级的学术研究生,我受益匪浅,学会对学术论文的评估才能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感谢肖云博士诲人不倦的精神。

听书法讲座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