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心得体会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心得体会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办好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推动形成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的延续与升华。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提出“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等多项改革事宜,旨在破解中非经贸机制的深层次问题,是在“南南合作” 框架下结合世情国情省情的创新之举,彰显了湖南智慧。拥有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双名片”光环加持,充分发挥 “一会一区”的“聚流”“引流”优势,湖南必将成为中非经贸合作新高地、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崛起,这对于促进非洲国家共享中国经济繁荣、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贸、外资、外经等多个领域,非洲 50 多个国家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通关、物流、交易、结算等不同环节,信息、金融、保险等不同服务,高桥大市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平台,商务、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要实现从“名片”到“名气”、从“蓝图”到“行动”、从“政策”到“成效”的转变,须抓住关键、勇于创新,凝心聚力、多方协同,加速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
紧扣“双循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主题
当前,我国直面国内国际循环主要矛盾变化,开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突出了“内循环”的主体地位及其对“外循环”的主导作用。在新格局中,“外循环”应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等多个场合指出,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新格局下,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促进非洲经贸合作由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二是从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向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三是从注重硬件建设向同时注重硬件、软件建设转变;四是从进口大宗矿产资源产品为主向鼓励进口非资源型产品、提升非洲国家长期出口能力和发展能力转变;五是从WTO 等现行国际经贸规则向大胆探索尝试更接地气的经贸治理规则转变;六是从做好中非经贸合作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讲好中非经贸合作故事转变。
充分认识制约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关键因素
非洲大陆各主权国家国情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存在外汇短缺、外汇管制严格、公共债务较高、政治风险较大、通关成本较高、地方保护倾向明显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外贸外资外经发展,也导致中国对非经贸出现了“挣钱但钱回不来”等现实困难。与此同时,中国对非国际援助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之间的整合不够,尚未形成合力。
以我国进口非洲非资源型产品为例,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于:一是信息不通。非洲国家拥有高品质天然优质农产品,但国内市场对其认识不够,更缺乏相关品牌建设;二是非洲生产供给能力不足。比如非洲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商品化率不高,缺乏稳定的货源保障;三是相比欧美,中国对部分非洲产品设置了更为严格市场准入门槛,或进口关税率更高,以致出现腰果、橡胶等产品绕道东南亚加工再出口到中国的现象;四是湖南尚未形成对非贸易专门通道,且进口和出口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的不对称提升了物流成本;五是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中非经贸法律人才、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等。
积极创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思路举措
针对制约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关键因素,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了一揽子创新举措。比如构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和中非“易货”贸易平台,推动破解因外汇短缺或管制导致大规模经贸活动受限等问题;推进中非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以提升中非通关效率;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有利于扩大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提高非洲国家外汇收入;打造中非客货运集散中心,可降低湘非贸易物流成本;统筹对非援助等有关资源,可望打造“援外+经贸”新模式。
与此同时,应探索推进中非经贸网上博览会、跨境产业园区深度合作、海外物流仓建设、货物换投资、有条件免征关税、特别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改革创新事宜,以有效打破制约中非经贸发展的关键壁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南经贸合作”新模式。
统筹构建多方协同的中非经贸合作大舞台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不仅是湖南的平台,更是中国的平台、世界的舞台,在建设过程中需统筹发挥各方力量。
一是用好国际组织和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等高校智库力量,加快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从对非经贸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实际困难出发,发挥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等作用,制定更为精准的政策措施;三是增强与浙江、广东、北京等对非经贸合作主要省份的协作;四是突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的中心地位,注重岳阳城陵矶港口和岳阳城陵矶综保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的错位发展;五是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发改、商务、银行、行业协会等各自职能,形成多部门协同、共商共建共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中非能源合作 - 副本
中非能源合作的条件分析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是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能源,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沟通世界各国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能源,其国际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本身的经济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强国之一,社会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的同时,能源问题也逐渐显现。中非双方进行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其条件越来越成熟,成功的合作必将实现双赢,促进中国和非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能源合作 非洲 中国 条件 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一个世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非能源合作就是在这种国际环境下逐渐形成和扩大的,这是顺应时代特点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与非洲各自发展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贸易自由化。第二,生产国际化。第三,金融全球化。第四,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靠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和跨国公司投资实现,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有过多次能源合作,多家中国公司在非洲数个国家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投资。
最近国际油价下跌,石油市场萎缩成为了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油价12月12日大跌至5年前低点,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分别收于每桶57.81美元和61.85美元。分析人士指出,低油价将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埃博拉疫情,油价大跌危及非洲经济体崛起。低油价造成的外国投资放缓以及货币贬值已经给非洲多个产油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近期非洲国家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被誉为对其追求中等收入的天赐之物,不过在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各种项目后,国际原油价格大跌,提升了市场对其中部分项目可能被搁置的忧虑。中国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经济的发展是其对能源的购买力雄厚,是非洲能源国家的理想合作伙伴,另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在非洲也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这都为中非进行能源合作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条件。
非洲地区石油资源量410.6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8.1%;天然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3%。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5国的石油资源占非洲的85%;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和尼日利亚的天然气资源量占非洲的73%。
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非洲投资不仅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不可缺少的板块。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南非开建一座容量达100MW的太阳能工厂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肯尼亚西部新建一个20兆瓦的水电站;此外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尼日利亚参与数起包括翻修公路、修建学生宿舍在内的大规模项目等等,中国能源企业以购买、参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走进非洲”,着力形成中非双方合力共赢、持
续发展的局面。
2014年5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阿布贾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发表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特别致辞。会议期间,李克强就中非能源合作项目发表重要演讲,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出席“非洲达沃斯”。李克强指出,中国正在为加强中非互利合作、促进非洲包容性增长、实现中非共同发展而努力,他表示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六大工程,打造中非全面合作升级版。非洲各国领导人均作出积极回应。
由此可知,非洲与中国完全具有进行大规模能源合作的前提与意愿,条件成熟,在双方共同努力的下一定能实现双赢,促进非洲与中国的共同进步发展。非洲能源现状
中非要想进行能源合作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的,那就是非洲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开采开发,中国具有过硬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与非洲进行能源交易与开发合作。
2.1 非洲能源资源丰富
2.1.1 非洲化石能源丰富、质量上乘
非洲地区化石能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非洲的石油储量集中在3个OPEC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几乎占非洲总原油储量的77%。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1980~2005年间翻了一倍多,达到1143亿桶。2006至2012年,西非(不包括尼日利亚)有26个石油新项目投产,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
支柱,为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
非洲石油质量大多上乘,含硫量低,易于提炼加工,适合生产汽车燃油,而且油田大多位于大西洋海底或中西非沿海,远离大陆地区,可避免受到是非争端的影响。非洲政治比较宽松,各国基本上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欢迎外国直接投资,使外商在非洲地区投资开发石油成为可能。非洲石油投资回报率高,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非洲平均采油成本只有3.73美元/桶,同时西非地区石油钻井成功率高达3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世界各大石油公司早已纷纷进入非洲石油市场。非洲几内亚湾附近区域是最近10年来世界上石油勘探和开采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最近5年内,跨国石油公司对西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亿美元。
2.1.2非洲可再生能源丰富
非洲除了拥有大量的化石能源,其可再生能源也数量巨大,开发程度低,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齐全,蕴藏量巨大,绝大多数资源都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随着石化能源越来越少,非洲将有可能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而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非洲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可用度高,80%的地表每年每平方米接收2000千瓦时左右的太阳能。东非大裂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能,大约有1万兆瓦。非洲拥有全球最大的风能资源,占全世界风力发电能力的20%。风力发电有望为南非提供35%的电力。非洲水能资源丰富,全部开发后可装机4000万kW。土地资源潜力巨大,生物质能86%分布在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地区。2.2 非洲能源利用率低
2.2.1 能源利用率低,电力不足
虽然能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非洲的能源利用率一直不高,整个非洲大陆都处于用电紧张的状态中。西非国家一直受困于电力短缺,西非也是全球电力普及最低的地区,57%的人用不上电。目前,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大规模投资破解能源瓶颈势在必行。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非洲长期缺电,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全部发电总量仅为68吉瓦,仅相当于西班牙的发电量,并且分布不均。从现在到2030年,非洲需要额外250吉瓦电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需求。2.2.2 能源开发程度低
非洲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如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等资源,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全世界15千兆瓦的太阳能光伏装机总容量中,非洲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15兆瓦),南非有一些太阳能模组制造工厂,但它们的生产能力仅局限在几十兆瓦。非洲的风能开发刚起步,据南非国家能源研究所2012年3月16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南非未来可开发的风能可达10千兆瓦至15千兆瓦。非洲的水能资源目前开发率不到10%。非洲也是世界铀矿勘查程度最低的地区。非洲铀矿地质勘查租赁地的费用仅为北美地区的百分之一还不到,这也给世界各地的铀矿投资者带来了机遇。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教授、能源专家吉姆瑜说,在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方面,非洲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偏远地区的脱贫,而且成为非洲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供应的关键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据报道,非洲柴油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6—0.7美元,风力为0.1—0.15美元,太阳能为0.15—0.25美元,可再生
能源已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能源。其次,与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安装规模小、便捷快速,深受非洲人欢迎。塞迪表示,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为非洲人均能源消耗低和电力传输服务不稳定地区提供现代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综上所述,非洲化石能源丰富,易于开采,但本国应用率却不够高,主要靠出口为主。可再生能源丰富,但因为技术和经济问题,开发率低。非洲民众用电紧张,关键就是技术不到位。
中国能源现状
3.1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3.2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2.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性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促进了其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能中的沼气技术发展较早、成果显著,已成为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3.2.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优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上,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大拓展了太阳能产业应用领域,使得太阳能与锅炉、空调等各类生产、民用设备的结合成为可能,还可以实现太阳能制冷、发电等。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自2002年以来,中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包括一些欧洲国家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也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风力发电技术起步晚,但大型风力发电企业发展后劲十分强劲,到“十二五”末期中国风电机组并网容量可达到1亿千瓦,风电产业和风电技术都将获得快速发展,中国的地热技术和地源热泵利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水电技术成熟,以三峡工程建设为标志,中国水电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4
年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有7家万吨级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物柴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中国现代电网改造成效显著,国家出台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结合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统筹部署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计划建成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推动中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与非洲不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化石燃料。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开发技术比较成熟,中国的经验和技术,正是非洲地区发展所需的。中非进行能源合作是互补互利的,这也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性条件。能源问题的国际环境
能源问题一直是国际焦点之一,始终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可以从全球角度分析能源问题的趋势。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能源问题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渐渐呈现出统一或相似的应对态度,相关组织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能源政策。
4.1 世界能源特点
目前,世界能源呈现出以下特点:1.全球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保持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也发生着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2.一次能源生产方面,依然由三大化石能源主导;3.OECD国家对核能发电的利用,促使核能
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例从0.9%增长至5.1%。三大化石能源中除了较清洁的天然气比例略有增长,石油与煤炭的占比都有所下降。
4.2 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可再生能源发展至今,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在发电、供热及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显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9%。201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4.7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总量的26%,发电量占比也超过2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增长势头强劲,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亿千瓦与250万千瓦,同比增长41%与60%;风电装机保持快速增长,装机达到2.83亿千瓦,同比增长19%;水力发电和地热发电装机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3%—4%,达到9.9亿千瓦与1170万千瓦。此外,全球生物发电装机同比增长8%,达到8300万千瓦。目前,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最多的前五位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德国,而“金砖五国”装机占全球36%。
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获得了多种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外,为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对保障世界各国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保护、增加各国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初,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制定或出台可再生能源政策,其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比重就超过2/3。最典型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几种:1上网电价机制(FIT),即政府强制要求电网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电价收购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截至2013年初,包括中国、德国以及美国部分地区在内,全球已有71个国家与
28个地区(州)在其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实行此制度。2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是指用法律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的强制性的规定,是政府为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最低保障水平而采用的强制性手段。一般而言,配额制的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与责任主体、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种类、绿色证书制度和奖惩措施。3财税支持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不可或缺,部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提供资助。
4.3 非洲能源问题的国际走向
非洲的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可再生能源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下正迅速发展。据相关报道称,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达到59亿美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8吉瓦,超过了过去14年的总和,该地区正成为可再生能源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之一。目前约有20多个非洲国家制定了正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的还制定了长远规划。肯尼亚《东非人报》近日报道称,目前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大的风力发电地区,同时规划了1吉瓦的地热发电;东非最大太阳能发电厂近期在卢旺达建成;肯尼亚政府计划今年新建9座太阳能发电站。
新的时代,世界更加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各国都在大力倡导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中非都意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广阔前景,非洲有资源,中国有技术,双方都有意在这一领域长足发展,这正是其在能源方面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是符合双方各自利益的积极合作。另外,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一些国家或地区虽有小规模的利益摩
擦,但整体而言,世界是和平的。非洲地区已告别了连年战乱的局面,中国已日益强盛,在这样的环境下,双方的合作就有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层次提供了条件。
文化沟通因素
非洲与中国相距遥远,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中非要想进行大规模,多领域,长时期的能源合作,除了要有上述基本条件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
5.1 中非文化差异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一般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状况,也包括社会的组织、制度、宗教、习惯、风俗等方面。
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连贯性、后天性、共享性。基于这三点主要特点,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涵盖人的一切生活生产方面的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他会影响到人们的一切生活,生产的行为,自然包括进行合作的商业行为;文化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和表现出来的,因此,对于不同的文化,人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进行了解,适应;文化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它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所有人,因此中非要想进行大规模、长期的合作必须充分重视文化问题。
合作过程中,主要是中国人要到达非洲进行贸易与施工开发,因此我们着重了解一下非洲的文化。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专家认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 11
起源于4到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原始部落。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非洲由于自然环境的问题,曾经历了漫长的奴隶制时期,近期更是遭到了列强国家的侵略,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陆续取得独立。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的政治形态多种多样,冷战结束后基本都实现了民主多党制。非洲人民信仰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
中国是四大文明最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夏朝到现在可考证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文明时期,文化灿烂辉煌,孝道被其尊为传统美德。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稳定繁荣,已经是现实到的强国之一。中国现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无统一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都有信众,中国人民普遍为泛神论,属于朴素的基础信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一般来讲,不同文化交流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缺乏文化共同感,合作市时会缺乏熟悉感与信任度;产生文化优越感与文化自卑感,阻碍彼此坦诚交流;文化普遍性假设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存在文化偏见,难于真心相待,互帮互助,导致隔阂等问题。
5.2 应对文化差异,进行有效沟通
解决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应对措施:1.重视跨
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强化跨文化意识,时刻提醒合作双方对方和自己文化不同,出现问题时都要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发生。3.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具体建议可包括严选合作项目,减少沟通误区;吸收当地文化,克服文化优越感;了解当地社情,摒弃偏见思维;改变传统思维,反对普遍性假设 ;加强沟通,有分歧时主动交流倾听,彼此尊重。
正确地处理文化问题是合作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条件。而中国在这方面明显是做的不错的,经过多年交流合作,多个项目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肯尼亚的《民族日报》甚至发文称“想要干得好,就请中国人”,肯尼亚当地因为经济基础差,社会基础设施薄弱,油管爆裂,道路坍塌,房屋倒塌等问题频繁出现,但当地政府却没有给予民众满意的解决,结果他们选择把工程包给中国人,中国高效负责的作风得到了当地人的肯定,并且双方交流愉快,相处融洽,目前,中国公司正在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对肯尼亚的桥梁和高速公路系统进行现代化的升级改造。中国与几乎95%的非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悠久的交往历史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相比其他国家,尤其美国、韩国最明显的优势,可以看出,就文化交流问题而言,双方是基本具备了深度合作的条件的。
中非能源合作的合作方式
要进行能源合作,只有基本条件满足是不够的,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合作方式上。非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共有数十个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是当代强国,人口、国土面积、经济实力都是世界前列。中非双方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公司间的商业交易,而是两大政治集体的接触,两大文化的沟通,两 13
大经济体的交流。因此,双方的合作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考虑在文化,经济,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全面合作,整体性的互帮互助。
目前,中非能源合作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等方式进行。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产品加工业起步。例如,发展面粉、碾米、榨油、面包、饮料、制糖、肉类加工、乳品、鱼品加工等工业。发展低碳“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选择那些技术要求不高、工艺不太复杂、资金所需不多、能容纳较多劳动力的生产项目,依靠可再生能源技术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同时,中国也可借在非洲的技术应用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改进。另外,非洲市场还较弱,在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对非洲采取了大量的援助行动。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有条不紊地展开,目前,中国正与十多个非洲国家合作积极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非的能源合作,为双方创造更稳定可靠的合作环境,在今后的合作机制上,双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不断探索更符合中非双方特点的合作机制。例如:
1.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民间资本进入,全面开发金融产品,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开辟国际融资渠道,推动对非投资市场化,为中小低碳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扶持。
2.建立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转让;消除技术合作中存在的政策、体制、程序、资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障碍,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措施,使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在实践中得以顺利进行;建立中非国际技术合作基金,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3.设立联合专家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及时介入、广泛参与非洲国家能源战略、政策的研发过程以及人力资源、数据统计的培训和建设过程,同时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到非洲的重大项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4.建立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非洲部分国家国内政局不稳,宗教、文化、民族等冲突频繁发生,要依托非洲国家政府,与相关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争端解决的机制,积极保护中国能源投资企业的利益和相关人员的安全。
结语
新的时代,中非的合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新的一年里,中国出资20亿美元与非开行成立“非洲共同增长基金”,2014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在非洲共同增长基金签字仪式上郑重签字,这将成为中非合作的一个新的开端。这是落实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的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高效融资合作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合作的真诚态度,在互利共赢的氛围中,为非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与非洲历来友好互助,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中非的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虽然还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某些国家的破坏与竞争,但双方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中非能源合作,必将把中非双方共同带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非洲可再生能源现状,纤维素网,[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Renewables and Waste in Africa in 2009,http://www.teniu.cc/stats/renewdata.asp?COUNTRY_CODE=11
[3] 南非未来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丰富,中化新网
[4]钟延秋,孙国庆,马凤成;《富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非洲石油资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1期
[5]曹光美《新时期中非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王倩《中非石油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7]王越;《非洲油气资源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J];中国矿业;2008年11期 [8]李北陵;《中非能源合作前景广阔》[J];中国石化;2011年01期
[9]何琬;郑迎迎;《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11期 [10]张刚;《外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竞争趋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03期
[11]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2]韩秀申;《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及其社会责任》[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7期 [13]徐伟忠;《非洲油气资源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12期
[14]徐玲;《中国跨国公司投资非洲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1期 [15]王明;《中国石油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第三篇:打造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打造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于洪光 吕兵兵 通讯员 肖根法
近日,在地处泰沂山区的山东省新泰市天宝万亩樱桃示范园,新泰市樱桃协会会长戚在春告诉记者:“园区实行种植品种、技术标准、测土施肥、统防统治、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六统一‟,年产樱桃1.2万吨,效益达3.6亿多元。”
其实,天宝樱桃示范园仅是新泰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新泰市政府副市长戴先锋介绍:“为了探索山丘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示范区,2010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三年建设100个山丘型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山丘现代农业发展。”
如今,新泰农业园区已经初显现代“光亮”:建设林果园区30个,51000亩;桑蚕园区10个,10000亩;蔬菜园区20个,13000亩;畜禽园区20个,带动养殖基地121个。
昭示山丘农业发展方向的抉择
由于新泰地处泰沂山区,山丘耕地是主体,达50多万亩,占52%,这一直是新泰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制约。近几年,新泰立足当地特点,实施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桑蚕四大产业。
戴先锋坦言,农民对高效农业项目和农业新技术,讲求眼见为实。看到了,认准了,很容易接受;看不到,只听讲,很难相信。基于此,市里确定,按区域、地类、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样板,探索山丘现代农业发展途径和方式,作为发展的旗帜,昭示发展的方向,示范引领农民投身现代农业。
基于这一认识,新泰市政府经过调查,出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园区建设三年规划》、《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农业园区建设考核办法》,确定实施现代农业园区优先发展战略。根据农业区域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基础,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入、配套建设,企业经营、规模发展,专业生产、标准种养”,培育一批山丘型农业园区,放大示范效应,吸引产业集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到2013年底,建成100个,集中连片500亩以上,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益的农业园区。
“四种”新理念打造先行示范区
“以前听说过现代农业,脑子里没什么概念。到了这个农业园区,才有了直观的感觉。同样是种果树,这里从种到收,都按技术规程操作,果品产量很好,当然价格也高一大块。”在青云外峪千亩珍珠油杏园打工的方师傅对记者说。
新泰农业局纪委书记王玉海说:“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先行区,要给农民提供„现代感受‟,为此,新泰在园区建设中秉承了„四种理念‟。” 企业化理念。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分别培育园区发展主体,特别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链;规划建设了5个农业加工园区,吸引了3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
新科技理念。以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应用为特点,用农业新技术支撑农业园区,鼓励用农业科研成果或农技人员参股园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现在已引进试验新品种、新技术56个,建成农业科技园区32个、15000亩。
规模化理念。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方式,鼓励土地租赁、入股、转让等流转,推动农业园区规模经营;鼓励村集体发包“迁村腾空”土地,发展规模基地。如今,农业园区已流转土地11.5万亩。
标准化理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高产高效为目标,对园区设施农业集中连片200亩以上、露地作物500亩以上,畜禽养殖1000头以上的,实施了27项种植标准和12项养殖标准,基本构建起了主要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实现了“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目前,已认证“三品”18个、地理标志认证1个。
强化和放大政府推动效应
新泰市龙廷镇上豹峪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成了“龙廷有机韭菜示范园”,去年每个大棚年产韭菜3吨以上,收入能达6万元。
新泰农业局生产科科长池洪学介绍,为了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市政府制定了《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办法》,整合水利灌溉、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3年投入25亿元,改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对规模连片100亩以上,每亩补贴100元;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和落实了农业、畜牧、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及乡镇的目标责任,完善了考核办法。
第四篇:关于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工作汇报
省委提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目标定位,为××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创新了理念,拓展了空间,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具体政策的配套上,在措施制度的落实上,在建设规划的协调上,仍然是一个弱项。如何在宽领域、高层次、多形式中推进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还须高站位,大手笔,快动作,统筹规划,培育特色,打造精品。
一、着
力经贸合作先行
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密切双方经贸合作,是建设两岸人民合作交流先行区的重要基础。应立足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闽台经济的全方位融合。
1、谋政策。一是主动设计。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要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主动设计集产业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保障政策为一体的政策体系。二是多方沟通。要根据省产业发展要求及台湾产业现状,与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台湾地区及各设区市等多方沟通,根据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和现有产业基础,合理布局我省各设区市的合作侧重点。三是适度超前。在制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中要立足于闽台经贸的长远发展,在制定重点产业布局、重大配套措施、枢纽港口建设等政策方面要立足“先行先试”,敢于尝试新的方式;统筹考虑,善于协调各方利益;着眼未来,勇于实施超前规划。
2、建载体。一是扩老区。积极推动我省经济特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推动各类开发区加快功能升级,进一步增创经济技术合作的新优势,发挥集聚辐射效应。二是建新区。在现有各类园区的基础上,建立一些科技含量高,区内企业整合度高,功能更趋合理的新园区。可采用委托合资大企业实行整体招商、统一管理的方式建设。三是创特区。平潭是全国第五大岛,也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既与大陆密切相连又相对分离,便于隔岛封关管理,十分适合于作为对台经贸工作特殊区域。东山岛地处××南端,东临台湾海峡,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又是台胞主要祖居地之一,与台湾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建议将平潭、东山辟为自由港性质的两岸自由贸易区,并与台湾的加工出口区、科学园区等进行对接,赋予其更加多样、灵活、适用的功能,为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3、重招商。一是明确产业重点。目前,闽台在信息、机械、石化、纺织、食品、冶金、建材、新兴产业、物流业、金融业等10个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产业对接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从发展战略和自身基础看,当前应大力吸引的有机械电子制造业、金融服务业、软件业、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在此基础上,要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来闽建立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和营销中心,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推进智能电子、动漫、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对接。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政府招商力度,省市领导亲自抓招商引资工作,特事特办,个别解决,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使大型台企落户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加强引导,推动各地城市商业组织与台湾中南部城市商协会的联系,以商会、行业协会的名义,以民间商业活动的形式,吸引台湾中南部城市商协会到闽开展经贸活动。成立省、设区市两级投资促进机构,实行政策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市场运行模式,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加强与台湾名企业的交流交往,大力引进大企业的项目落地,从而带动资金和配套产业的跟进。鼓励台湾中小企业到闽开展商务沟通和投资活动,并给予其活动提供便利。三是提供优惠条件。不断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台商投资环境。以市场为核心,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并在商品进出口检验、报关、人员往返、商务交流、举办产品展销活动等方面简化手续,提高审批管理效率,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同时还要设法进一步提高金融、法律、科技、物流等的服务质量。
4、强服务。一是党政领导助推。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从组织上、机制上为建设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对台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要出面协调,帮困解难。二是经济部门支持。省直各经济主管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制定具体的措施,把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具体落实到项目、资金、政策上,分解、细化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在改善投资环境、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有效保障。三是涉台部门促进。六台”是我省开展对台工作的重要机制和合力
第五篇: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经贸举措内容解读
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经贸举措内容解读
2010/05/20
2010-05-05 14:04 文章来源:商务部西亚非洲司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新8项举措。会上,中非双方还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对未来三年的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按照中方在会上做出的承诺,在经贸合作领域,未来三年中方将实施八个方面的新举措,涉及农业和粮食生产,医疗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教育、培训和学者交流,清洁能源和卫生用水,提供贷款,促进贸易,减免债务,扩大投资等内容。
新举措是中国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展采取的重大措施,充分体现了中方高度重视中非传统友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非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的良好愿望。
中国政府将和非洲国家一道,认真落实经贸举措的各项内容,继续深化中非务实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等挑战;帮助非洲国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巩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支持非洲国家减贫努力,提高农业、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力度,着力为非洲培训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举措一:加强农业交流与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将为非洲国家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数量增至20个,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
政策解读: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粮食安全事关非洲的稳定发展和脱贫减困。中国一贯重视与非洲开展农业领域的合作,根据非洲各国的需求,充分发挥中方在农业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传授和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农业发展,推动实现粮食自给和脱贫减困的基本目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落实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宣布的农业援助措施。目前中方已在非洲启动了1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建项目,其中13个已开工建设。中方还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专家赴33个非洲国家工作。未来三年内,中方将加快现有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建设,并使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数量增至20个,派遣50个农业技术专家组到非洲开展农业技术合作,提供政策规划咨询服务,培育优良品种,传授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举措二: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条件并提高防治疟疾、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
政策解读:医疗卫生领域一直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非洲人民饱受疟疾等疾病困扰,为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条件并提高防治疟疾、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过去三年,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中方在非洲实施了援助30所医院、设立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青蒿素药品等一系列医疗卫生领域援助项目。同期,还派遣了900多名医疗队员到非洲42个国家工作,累计诊断病人500多万人次,帮助非洲国家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至今,中国已累计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1.7万人次。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未来三年,中方将与非方共同努力抓紧完成援助医院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中方将继续向有关非洲国家派遣医护人员,向疟疾防治中心派遣巡回专家组,并提供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三年内,中方还将为非洲国家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中方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帮助非洲地区提高医疗水平和疟疾防治能力,保证现有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更好、更长久地服务于非洲人民。
举措三: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为非洲国家培训2万人,其中包括1500名校长和教师、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及3000名医护人员;提供150万美元,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政策解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领域的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3年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和培训15000名人才。三年来,中方认真履行承诺,实际援助了126所学校,并改善了现有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将为3万名非洲儿童提供入学机会;累计举办近700期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班,涵盖了经贸、外交、国防、公共行政管理、医疗卫生、农牧渔业、教育、广电、科技、文化、环保、电信、交通、金融、能源等20多个领域,到2009年底共培训1.6万余名人员。为继续加强中非之间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未来三年,中方将为非洲国家再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包括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等,并配备必要的家具和教学设备;将为非洲国家培训2万名各类人才,其中包括1500名校长和教师、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及3000名医护人员,培训重点领域包括经贸、农业、教育、卫生、环保、科技等。2006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南非时宣布,提供50万美元资助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护士及助产士培训项目”。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使更多非洲妇女儿童从中受益,中方将捐赠150万美元,支持NEPAD继续实施该培训项目。
举措四: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卫生用水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用水安全的能力。为非洲国家援助100个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
政策解读: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此方面,非洲也面临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在资金、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中国在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小型清洁能源领域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为缓解非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有效应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中方愿积极与非方开展上述领域的合作,传授并推广中国的成熟技术和做法,帮助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此外,许多非洲国家还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和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约有3亿非洲人民生活在缺水的困境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有40%以上的人缺少洁净饮用水。
为与非洲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保障人民用水安全的能力,未来三年,中国将结合非洲有关国家需求和实际情况,安排实施100个沼气、小型太阳能设备及节能灯、小水电等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
举措五:提供各类信贷资金,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金额10亿美元,帮助非洲的中小企业发展。
政策解读: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2007—2009年中方共向非洲提供了30多亿美元优惠贷款和20亿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了非洲国家在交通、房建、电站、港口、电信等各领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中非互利合作,带动了非洲经济发展,受到非方普遍欢迎。为进一步推动中非经贸往来,帮助非洲国家尽快摆脱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缓解非洲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困难,未来三年,中方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贷款与项目相结合,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低造价住房等公益福利型项目。
非洲中小企业在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当地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得到非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帮助非洲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并不断发展壮大,将为非洲国家稳定就业,繁荣市场,发展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中国政府支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本着市场运作的原则向在非洲设立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其发展,促进中非双方中小企业的合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正在研究制订相关实施方案。
举措六:进一步推动中非贸易健康发展。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我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在华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对入驻的非洲企业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促进非洲国家对华出口;在非洲国家建设3—5个物流中心,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商业设施条件。
政策解读:2005年中方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又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该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已推动了超过10亿美元的非洲商品对华出口。为进一步向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增强非洲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今后三年内,中国政府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届时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可由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这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做出的决定,是一种单方面、自愿的给惠政策,符合WTO规则。中方正在与有关非洲国家就此办理有关手续,争取使有关非洲国家尽早受益。
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也是中方推出的促进非洲商品对华出口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心将设在中国浙江省义乌市的国际商贸城,总面积5000平方米,重点引进非洲特色产品,通过借助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的平台作用和品牌效应,向中国的消费者甚至全世界推介非洲商品。“中心”将对入驻的非洲企业给予减免费用等优惠和各项便利。
为推动中非贸易健康发展,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商业设施条件,今后三年,中方还将支持有关企业在非洲国家建设3—5个功能较为完备的商业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将吸引中国和非洲当地的商业企业入驻,集中展示双方的名优产品,并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举措七:继续支持非洲国家减贫努力,免除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政策解读: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方已免除了所有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截至2005年底前到期未偿无息贷款,共涉及35国310笔债务。目前非洲有38个国家属于重债穷国或最不发达国家,发展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为支持这些非洲国家落实减贫计划,尽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方将继续减免非洲所有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到期未还债务,尽快办理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协议,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
举措八:进一步落实北京峰会有关承诺,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
政策解读: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是北京峰会对非务实合作8项举措之一。自2007年6月设立以来,中非发展基金在首期10亿美元项下已累计完成31个项目的投资决策,带动项目总投资合计47.3亿美元,其中基金拟投资合计7.6亿美元。为支持更多有实力的、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方正在推动基金二期启动工作,使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
An Interpretation of New Measures o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from 4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2010/05/24
By China Ministry of Commerce, Department of Western Asian and African Affairs Updated: 2010-05-05
In November 2009, at the 4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eight new measures to promote practical cooperation with Africa.During the conference, China and Africa also passed the Sharm El Sheikh Action Plan(2010-2012), mapping out 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of co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commitments made by China at the conference,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in the area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hina will implement eight new measures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production;medical care, public healt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jor diseases;education, training and academic exchanges;clean energy and clean drinking water;loans;trade promotion;debt exemption;and investment expansion.These new measures are the major initiatives by Chinese government to advanc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ype of China-Africa strategic partnership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They serve to highlight that China highly values the traditional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Africa, and that China has the goodwill to further cooperation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of enduring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China, along with Africa, will diligently implement all the actions in the new measures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deepen practical cooperation, and join hand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climate change;China will help Africa to continually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solidify 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ina will support Africa to reduce poverty, enhance agriculture,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levels,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African people;China will expand cooperation effort 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trive to train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who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Afric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Measure #1: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elp Africa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capacity;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s built by China in Africa to 20, and send 50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eams to Africa.Measure Interpreted: Agriculture is the pillar industry and priority development area for most African countries.Food security is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Africa.China has always put a strong emphasis o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ith Africa.Based on the needs of each African country, China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its strength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capital to help African countries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basic goals of food self-sufficiency and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transfer and dissemination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expertise and applicable technologies.Since the Beijing Summit of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 2006, China has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agricultural assistance measures announced by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t the summit.Today, China has initiated 15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 projects, 13 of which are already under construction.China has also sent 104 senior agricultural experts to work in 33 African countries.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accelerat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 projects, and increase the total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s to 20.China will also send 50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eams to African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vide consulting services for policy making and planning, develop better grain varieties, transfer and disseminate applic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help African countries to enhance their capacity to develop agriculture and ensure food security.Measure #2: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medical care and public health, help African countries improve medical conditions, enhance capacity for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to provide medical equipment and anti-malaria materials worth RMB 500 million to the 30 hospitals and 30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s built by China.Measure Interpreted: Medical care and public health has always been a key area fo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or many years, the African people suffered from malaria and other diseases.In order to help African countries improve medical conditions, enhance capacity for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public health car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needs of Africa countries, China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ssistance projects, such as building 30 hospitals and 30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s, and providing Artemisinin medicine.China has also sent about 900 medical personnel to 42 African countries, who have performed a total of 5 million patient/diagnosis services, helping to alleviate medical resources shortage in Africa.Up to date, China has sent to Africa a total of 17,000 medical personnel.To further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medical care and public health,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and Africa will work together to speedily complete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bring the hospitals into service at an early date.China will continue to send medical personnel to Africa, and send visiting experts for the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s, and provide medical equipment and anti-malaria medicine.China will also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train 3,000 doctors and nurses for Africa.It is the hope of China that these actions will help Africa enhance its medical service and malar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apacity, and ensure the existing cooperation programs can serve African people in a sustainable, progressive and enduring way.Measure #3: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elp African countries enhance capacity for self-development;to build 50 China-Africa friendship schools;to train 20,000 personnel for Africa, including 1,500 school headmasters and teachers, 2,000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ersonnel, 3,000 doctors and nurses;to provide 1.5 million U.S.dollars in support of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under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NEPAD).Measure Interpreted: China highly values cooperation with Africa in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At the Beijing Summit, China announced the initiative to build 100 rural schools and train 15,000 personnel for Africa in the next three years.Since then, China has fulfilled its pledge by building 126 schools and improving conditions at some existing schools.This will provide schooling opportunities to 30,000 African children.China has held a total of 700 training sessions for African official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covering 20 areas 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 foreign policy, defen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are and public health, agriculture, fish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edu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 prod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ure,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nd energy.These sessions have trained a total of 16,000 personnel by the end of 2009.To further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elp African countries improve capacity for self-development,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build an additional 50 China-Africa friendship schools, including primary, secondary and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necessary furnishings and teaching equipment.China will also train 20,000 personnel in different fields for Africa, including 1,500 school headmasters and teachers, 2,000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ersonnel, 3,000 doctors and nurses.The training will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 agriculture,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2006,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announced during visit to South Africa that China would donate 500,000 U.S.dollars to aid NEPAD's nurses and maternity assistants training program.This program has concluded smoothly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To bring benefits to more African women and children, China will donate another 1.5 million U.S.dollars to support NEPAD's continuation of this training program.Measure #4: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in clean drinking water;to help Africa enhance capacity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ensure drinking water safety;to build 100 small-sized well digging projects for water supply and clean energy projects of biogas, solar energy and small hydro-power plants.Measure Interprete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 key global concern.In this area, Africa also faces challenges, and needs capital,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ssistance from international community.China has accumulated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areas of bio-gas, solar power, and small hydro-power plants.To alleviate the energy shortage experienced by Africa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ee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s, 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actively with Africa on cooperation in these fields, to transfer and disseminate proven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from China.This will help to raise the living standard for African people, and help Africa enhance the capacity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In addition,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lso face severe water shortage and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s.Currently, about 300 million Africans still suffer from water shortage, with more than 40% people in sub-Sahara area without clean drinking water.In order to work with Africa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strengthe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hance capacity to ensure drinking water safety for African people,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undertake to implement 100 small-sized well digging projects for water supply and clean energy projects of biogas, small solar energy equipment, energy-efficient lights and small hydro-power plants, based on the needs and circumstances of African countries.Measure #5: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loans to help Africa develop economy and overcom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o provide Africa with 10 billion U.S.dollars in concessional loans, mainly for infrastruc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s;to support Chi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setting up a 1 billion U.S.dollar special loan for Africa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 to help the growth of African SMEs.Measure Interpreted: to implement the commitments made at the Beijing Summit, from 2007 to 2009, China has provided 3 billion U.S.dollars in preferential loans and 2 billion U.S.dollars in preferential buyer credits to African countries, supporting African development in area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housing, power generation, port, telecommunications.This effectively facilitated China-Africa win-win cooperation, promoted Afr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ceived general acclaim from Africa.To further advance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help Africa quickly overcome the adverse impac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lleviate the capital shortage facing development in Africa,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preferential loans and preferential buyer credits to African countries.These loans and credits will be combined with projects, to be mainly used 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like highway, railroad, seaport, airport, electrical power, tele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welfare projects such as low-cost housing.African SMEs play a key role in developing national economy, increasing local employment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hus drawing special attention from African governments.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y measure that can help African SMEs to overcome their difficulties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expand w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Africa stabilize employment, increase market activities and develop economy.From this perspective, Chinese government supports 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Bank to set up a special loan for African SMEs.This lo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rket operation, will be used to provide financing support to African SMEs to help their development and facilitat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African SMEs.China National Development Bank is currently studying on and formulating the relevant implementation plans.Measure #6: to further advanc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Africa trade;to phase in zero-tariff treatment to 95 percent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least developed African countries(LDCs)hav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starting with 60 percent of the products within 2010;to set up African commodities trade center in China and adopt preferential policies such as fees reduction and wavering for participating African enterprises to promote export of African commodities to China;to establish three to five logistic centers in Africa to help improve business facilities in African countries.Measure Interpreted: In 2005, China started to grant zero-tariff treatment to some commodities of African LDCs destined for China.After the Beijing Summit in 2006, China expanded the tariff exemption list to 478 kinds of products.Since the measure went into effect, it 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benefits, advancing more than 1 billion U.S.dollars worth of African exports to China.To further open market access to Africa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frican export,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phase in zero-tariff treatment to 95 percent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LDCs hav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starting with 60 percent of the products within 2010.By the end of the three years, the tariff exemption list for African LDCs will be expanded from 478 to 4700 kinds of products.This policy, based on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is a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n a unilateral and voluntary basis, thus is in conformity with WTO rules.China and related African countries are following the proper procedures to implement this measure, to bring benefits to these coun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The establishment of African commodities trade center is another important step taken by China to promote African exports to China.The center will be based i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Yiw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ith a total space of 5,000 square meters.The center will focus on products with Africa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African products to Chinese and global consumers, by leveraging the platform and brand name status of the Yiwu International Small Commodities Distribution Center.The center will adopt preferential policies such as fees reduction and wavering, as well as other conveniences for participating African enterprises.To advanc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Africa trade and help Africa to improve business facilities,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hina will support relevant Chinese enterprises to set up three to five full-service logistic centers in Africa.The centers will attract Chinese and African enterprises to sign up and showcase their best products, and will perform logistics services accordingly.Measure #7: to continue to support poverty reduction efforts by Africa;to cancel due debts of interest-free government loans that matured by the end of 2009 owed by all heavily-indebted poor countries and the LDCs in Africa hav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Measure Interpreted: Since the launch of Forum of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 2000, China has canceled due debts of interest-free loans that matured by the end of 2005 owed by all heavily-indebted poor countries and the LDCs in Africa hav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This cancellation involved 310 debts from 35 countries.Currently, there are 38 heavily-indebted poor countries and LDCs in Africa, who are still facing severe development challenges.To support these African countries to implement their poverty reduction plans and reach the 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t an early date, China will continue to cancel due debts of loans owed by all heavily-indebted poor countries and the LDCs in Africa hav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complete the agreements on due debts of interest-free government loans that matured by the end of 2009, to bring debt relief to Africa.Measure #8: to further fulfill the pledges made at the Beijing Summit;to increase the size of 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 to 3 billion U.S.dollars and support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xpand investment in Africa.Measure Interpre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 was one of the 8 measures announced at the Beijing Summit on pract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Since its birth in June 2007, the 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 has funded a total of 31 projects under the first tranche of 1 billion U.S.dollars.These projects in turn have attracted a total project funding of 4.73 billion U.S.dollars, out of which 0.76 billion U.S.dollars will be funded by the 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To support more well-established and reputabl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Africa, China is pushing forward initiation of the second tranche of the Fund, to increase the size of the Fund to 3 billion U.S.doll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