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让我们一起大力弘扬“西迁精神”,高扬爱国主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一)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笔者认为,这既是对交大师生的关心、关怀与鼓励,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精神激励。
传承“西迁精神”,高扬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传承“西迁精神”,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中砥砺爱国、奉献、奋斗的坚韧信念,在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不懈斗争中锻造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弘扬“西迁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学西迁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学在60余年风雨兼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书写了开发、建设、崛起、奋进的辉煌篇章,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迁伟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我们要根据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历史使命和发展愿景,挖掘“西迁精神”新内涵,培育“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时代精神高度挖掘“西迁精神”的新内涵,使其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契合,通过综合教育改革,把“西迁精神”融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职责,以此涵养和滋润育人工作,激活教书育人体制机制,盘活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创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化作精神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创造智慧与发展动力,就能撑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宏伟大厦,使其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卓越贡献。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坚守自我、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激情、冲动、韧性与从容。“西迁精神”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新星,蕴涵着交大西迁人的价值自觉——胸怀大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靠劳动和创造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创造出不平凡的人间奇迹,这种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尖锐,风险也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越是艰难困苦,越能激发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西迁精神”中蕴藏的精神宝藏,从中汲取思想智慧与文化力量,自觉把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嵌入我们的头脑中,转化为从国家和世界大局思考谋划问题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就能攻坚克难。坚定文化自信,在迎接挑战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就会获得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新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功绩。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二)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三)
续写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
“这个视频里面有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迁博物馆外,闻讯而来的交大师生围在一起。教职工郭欣瑞当时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体新闻视频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兴奋地说:“和习近平总书记同框太意外、太激动了。”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给交大西迁极高的评价。”张迈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发扬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提出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发挥才智,服务国家。“今年学校要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再搬迁6000名研究生,总计上万名研究生将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军。相信未来交大人将继续作出新贡献,创造属于当代人的历史功绩。”张迈曾充满信心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四)
2019年9月5日,经过西安交通大学的兴庆校区,在南大门内侧的东北边,有一座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通过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辉煌的历史,以及老教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12月,主席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这些“西迁”老教授们。
2018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占地约940平方米,内部总共有四层,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溯源、西迁、致远三个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学肇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当时,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896年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并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12月,得到光绪皇帝批准,标志南洋公学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学位于上海徐家汇,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这里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到战火侵扰。
后来,南洋公学多次更名。1910年,改为南洋大学,不久又改为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学校期间,邀请孙中山莅校演说,使全校师生了解到孙中山振兴实业和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
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均归交通部所属。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为理由,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
同时,分别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北京学校(平校)和唐山学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为总校,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的总部内迁到重庆,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内迁到贵州平越。抗战胜利之后,交通大学由重庆九龙坡,重新迁回至上海徐家汇。
2、西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现状,支持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作为主体的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交大西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的火车,由上海先后驶往西安。9月10日,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师生迁至西安,在这里简陋的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彭康校长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赵富鑫、周惠久、黄席椿、沈尚贤、严峻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
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卖掉上海的住房,开发西北,义无反顾。在迁校和新校的建设发展之中,交大师生开拓奋进,千辛万苦,顾大局,讲奉献,筑成“西迁精神”的丰碑。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相继创建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
在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崭新的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迁校之初,任何风风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
3、致远
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这里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师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科研贡献和生活用品。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25万名大学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养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在西部办学的六十余年时间里,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优良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五)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陕西卫视《我的家乡在陕西》节目组,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专访西安交通大学前党委书记潘季,一起回顾交大西迁经历的难忘岁月。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徐前凯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2020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3.2020网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最新大全
4.2020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5.2020学习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第二篇:2020如何弘扬西迁精神_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及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一)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二)
“这个视频里面有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迁博物馆外,闻讯而来的交大师生围在一起。教职工郭欣瑞当时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体新闻视频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兴奋地说:“和总书记同框太意外、太激动了。”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给交大西迁极高的评价。”张迈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发扬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提出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发挥才智,服务国家。“今年学校要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再搬迁6000名研究生,总计上万名研究生将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军。相信未来交大人将继续作出新贡献,创造属于当代人的历史功绩。”张迈曾充满信心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三)
4月22日,陕西之行的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考察,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在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的交大西迁博物馆内,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在展出照片和各类展品前凝望、询问,并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谈起教授们两年多前写给他的一封信。这封信讲述了一大批师生教工“甘洒青春为家国”的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考察,特意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记录了一段段感人的瞬间,记载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怀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交通大学师生员工们斗志昂扬,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投身到祖国西部建设中,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据统计,1956年交大在册的76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有537人,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近50名教授和副教授带头西迁,更是给青年师生做出了表率。他们以自身的艰苦奋斗,共同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当时西安的条件十分艰苦: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用水非常紧张。建校初期,野兔在校园草丛中乱跑,半夜甚至能听到狼嚎。冬天师生们在教室仅靠一个小炉子取暖,洗脸水得到工地上去端……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西迁的师生员工们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崛起了一所声名远播的现代大学。这是留给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让我们的现代史更厚重、更傲人。
“西迁精神”,是一股不竭的现实源泉。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这就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西迁人为榜样,从“西迁精神”汲取源源不断的精力量,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彰显、一种呈现,不会因历史而消失,不会因时代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既是对师生的勉励,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鼓励,激发我们争当奋斗者、奉献者。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四)
传承“西迁精神”,高扬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传承“西迁精神”,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中砥砺爱国、奉献、奋斗的坚韧信念,在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不懈斗争中锻造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五)
弘扬“西迁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学西迁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学在60余年风雨兼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书写了开发、建设、崛起、奋进的辉煌篇章,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迁伟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我们要根据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历史使命和发展愿景,挖掘“西迁精神”新内涵,培育“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时代精神高度挖掘“西迁精神”的新内涵,使其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契合,通过综合教育改革,把“西迁精神”融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职责,以此涵养和滋润育人工作,激活教书育人体制机制,盘活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创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化作精神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创造智慧与发展动力,就能撑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宏伟大厦,使其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徐前凯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2020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3.2020网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最新大全
4.2020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5.2020学习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第三篇: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弘扬“西迁精神”,努力做好西迁精神新传人,克服多重困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交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西部,为把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助力国家西部战略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西迁精神” 做听党指挥的西迁新传人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1956年,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教工,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主动放弃大上海的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64年来,他们扎根西部,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铸就了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
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现场近距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曹良志说,“内心非常激动!西迁精神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高度的评价,这对全体交大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我们作为西迁新传人,一定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传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倍感鼓舞,也深受教育。”学校机关党委书记张萍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为国家民族勇于担当,努力践行西迁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属于我们交大人的新贡献。
理学院教授张彦峰表示,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将继承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用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做好西迁精神新传人,克服多重困难,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工作,争取早进驻、快利用,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交大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必须传承好老一辈西迁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组织部段恒强认为,自己作为年轻同志,一定要能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在挫折面前“撑得住”,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作为交大人,当饮水思源砥砺奋斗,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学校仲英书院辅导员迟凯文表示,作为辅导员,当以育人为本主动担当,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融入于务实的报国行之中。
勇担重任锐意创新 把交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句句暖人心,字字见真情!”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魏进家表示,“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承和弘扬好西迁精神,勇担重任,积极进取,努力拼搏,锐意创新,为把交大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和把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奉献智慧和力量。”
“振奋人心,备受鼓舞!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雪峰说,“机械工程学科属于学校的‘百年老店’,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建设制造强国为己任,助力国家制造业蓬勃发展,谱写制造强国新篇章。”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令我们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倍感激励。”电信学院党委书记梁莉说,“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和带领师生员工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攻坚克难,争创一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给予我无限的动力和信心。”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魏炜表示,要以扎实的业绩兑现西迁新传人誓言,把自己的理想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西部、扎根交大,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为交大腾飞吹响了冲锋号、按下了快进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电信学院辅导员杨良伟表示,作为青年辅导员,自己定当牢记嘱托,不辱育人使命,扎根交大热土,传承西迁基因,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征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青春,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筑梦引航。
抓住新时代新机遇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迁博物馆前给交大人上了珍贵一课,鼓舞我们赓续西迁精神,用爱国引领理想、用奋斗创造未来。”学工部部长周远说,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深厚土壤中讲好爱国奋斗故事,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子做西迁精神新传人,铸就新时代青年优秀品质和精神风骨,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杰出贡献!
“作为西迁精神的新传人,我们愿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争创一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苏光辉说,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开展关键问题的基础前沿性研究,把自己摆在时代的需求中,力争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一代代交大人仍需继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交大彭康书院辅导员李楠认为,作为学生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理想融进血液与灵魂,做西迁精神新传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使命和担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硕9115班的研究生谢院霞认为,交大青年应不断在学习生活中坚定自己的爱国信仰,提高理论素养,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时刻以西迁老前辈为楷模,心中有国家,眼里有人民。
学生微宣讲团医学分团硕8110班的刘宣认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不辜负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青春华章谱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二)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三)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四)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4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大树西迁,葳蕤生辉。60多年来,“西迁精神”不仅成为了交大人传承不变的精神财富,也皴染着西安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迁奋斗者始终令人难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谆谆话语,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高度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他们表示,继续传承发扬“西迁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五)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上世纪50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开启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故事。收到信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轻以待己、重以报国。”西迁的教授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交大博物馆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并亲切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骄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异乡,奉献给了祖国。这一场中国高等教育负重前行的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要做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今天,重新弘扬“西迁精神”,我们要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决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
伟大时代赋予伟大精神以新内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让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用活力、魄力和创造力面对逆境和挑战,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徐前凯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2020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3.2020网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最新大全
4.2020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5.2020学习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第四篇: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作文[范文模版]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犹记家国情怀,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一)
4月22日,陕西之行的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考察,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在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的交大西迁博物馆内,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在展出照片和各类展品前凝望、询问,并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谈起教授们两年多前写给他的一封信。这封信讲述了一大批师生教工“甘洒青春为家国”的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考察,特意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记录了一段段感人的瞬间,记载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怀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交通大学师生员工们斗志昂扬,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投身到祖国西部建设中,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据统计,1956年交大在册的76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有537人,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近50名教授和副教授带头西迁,更是给青年师生做出了表率。他们以自身的艰苦奋斗,共同铸就了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当时西安的条件十分艰苦: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用水非常紧张。建校初期,野兔在校园草丛中乱跑,半夜甚至能听到狼嚎。冬天师生们在教室仅靠一个小炉子取暖,洗脸水得到工地上去端……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西迁的师生员工们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崛起了一所声名远播的现代大学。这是留给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让我们的现代史更厚重、更傲人。
“西迁精神”,是一股不竭的现实源泉。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这就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西迁人为榜样,从“西迁精神”汲取源源不断的精力量,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彰显、一种呈现,不会因历史而消失,不会因时代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既是对师生的勉励,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鼓励,激发我们争当奋斗者、奉献者。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二)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上世纪50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开启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故事。收到信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轻以待己、重以报国。”西迁的教授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交大博物馆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并亲切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骄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异乡,奉献给了祖国。这一场中国高等教育负重前行的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要做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今天,重新弘扬“西迁精神”,我们要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决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
伟大时代赋予伟大精神以新内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让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用活力、魄力和创造力面对逆境和挑战,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三)
岁月流逝 犹记家国情怀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四)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五)
续写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
“这个视频里面有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迁博物馆外,闻讯而来的交大师生围在一起。教职工郭欣瑞当时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体新闻视频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兴奋地说:“和习近平总书记同框太意外、太激动了。”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给交大西迁极高的评价。”张迈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发扬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提出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发挥才智,服务国家。“今年学校要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再搬迁6000名研究生,总计上万名研究生将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军。相信未来交大人将继续作出新贡献,创造属于当代人的历史功绩。”张迈曾充满信心地说。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徐前凯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2020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3.2020网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最新大全
4.2020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5.2020学习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第五篇: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作文
“西迁精神”主要是讲述西安交大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的直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作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一
今天党委组织我们一起观看“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主要是说一九五六年交通大学六千多名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从上海黄浦江畔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六十几年来,在西安这方沃土上发端成长起来的以交大西迁师生为主体、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精神内涵的“西迁精神”,不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也激励着我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竖起了勇于担当、乐于奋斗、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精神。“西迁精神”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各类人才们表现出来的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令我深受感动。“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学习。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二
今天我聆听了西安交大“西迁”精神的报告会,心潮澎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倍受感动与鼓舞。
胡老前辈娓娓道来了西安交大西迁的历史背景和一位位老教授们的光荣事迹。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他们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奋斗的精神正一代代的传承,激励着儿女们继续留守西部,激励着青年人奋斗西部,西迁精神连接着西安交大的历史和未来。
我印象深刻的是胡老前辈说的这一句“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老前辈们对国家,对党的奉献精神,只因党的一声号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毅然西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方针指向哪,我们就走到哪;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他们的爱国情怀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提倡。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三
我有幸在小鸟巢观看以“西迁精神”为主题的报道讲述西安交大人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的直播。
84岁的胡奈赛教授,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西迁岁月,1957年春作为第一批年轻教师带着心心念念的科研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激情澎湃的指挥,动情地唱着《歌唱祖国》,她说:“爱国不是选择项,是必须的!”。她虽然老了,但爱国的心却未老,报告中铿锵有力,让我十分敬佩。老一辈和新时代的年轻人响应党的号召,甘愿舍弃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毅然决然,挺进大西北。这一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毕业生,让我明白了求职中不能只停留在实现个人追求的层面,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一段伟大的历史,传承“西迁精神”,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累知识,在就业时摆正心态,服务国家和社会,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我们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爱国奋斗彰显时代的我们的青春底色。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四
听过为国捐躯的故事,看过为党牺牲的光荣历史,但是胸怀大局的“西迁精神”是二十几年来第一次听到。
无私奉献、弘扬传统,为了响党西北建设的号召,告别繁华的大上海去到一个落后的大西北,他们的这种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精神让每一个人由衷的深感敬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西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标榜。
这种精神是集体的一次选择,做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不止体现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更向大家、向全国人名展现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西迁精神”时时刻刻都有它的光辉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是令人钦佩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是高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令人敬重的。
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脚脚落落有无数个同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在这个新时代“西迁精神”永远都不会泯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西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负心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今天和大家一起坐在一起观看“西迁人”的爱国奋斗事迹直播视频,着实让我收益匪浅。他们是中国的一批先行者,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在上面激情澎湃的演讲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她首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其次一首红歌引起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共鸣,让台下的各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着他的步伐,进入当年的时代。她列举的各个人物事迹无不是她身边的平凡事,我们身边的传奇故事
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终生,我们始终只把她放在宣誓的时候,永远都只在嘴边说说而付出实践,这一次的“西迁人”不仅仅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更是带动身边的人为共产主义,为中国的发展奋斗终生。
“西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推动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也会像他们学习,成为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五
11月22日早上九点,我们在小鸟巢观看了“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会,虽然由于网络的原因,直播总是卡卡停停的,但是不影响我们观看的心情。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从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旨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西迁精神”。整个报告会的过程中,有诸多西迁的老一辈们,老教授们用他们朴实无华的文字,用她们激昂的话语向我们传达了他们当时参与西迁的种种感受与经历,整个过程中掌声不断,我们在为她们的故事所感动,所震撼,与此同时,我们心里也思绪万千。
报告会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已经84岁高龄的胡奈赛教授,她在交大度过了66个春夏秋冬,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她在用她的所有岁月书写大写的“西迁”,我看到的第一幕,是她在哼唱她最喜欢的一首歌“越过平原,路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台下的听众也都受其影响而大声高唱,场面壮观。她说她的很多老师都是西迁人,他们出身名门望族,资质资历都极佳,他们都选择了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西迁之上,并且义无反顾!这种无私的付出,令人热血沸腾!
我曾听过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祖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在他们面前,这句话被诠释的恰到好处。他们几乎以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2020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观后感作文精选相关文章:
1.《西迁精神》观后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