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65-797255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5 10:06: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风格是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一种独特结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总结而形成的。一般要经过摹仿一学习一借鉴、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和教学风格形成三个阶段。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闫德明的著作。该书分为“教学风格研究的成果述评”、“教学风格案例的多维解读”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等三个部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读了此书,再来对照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些案例,感觉受益匪浅。

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在课堂问题处理上,在课堂结构设置与课堂内容的组织上,都有自己的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我认为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注重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构建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一节课的效率,不搞花架子。每一节课下来,都要学生梳理一下这节课的要点,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作为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二、拓展思维。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只着眼于课本,而应与现实生活相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相契合,立足于个体生活,去引导个体生活,引导学生去超越生活、提升生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意识,强化创新精神、反思精神,形成个性与健康心理,具备未来精神。

三、学教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爱与宽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欣赏,对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与自己比,每天有所进步、有所提升。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启迪心智。掌握知识不是目的,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知识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智慧,能让我们战胜躁动的躯壳,让我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让我们飞离存在的泥沼,让我们无愧于生命的光辉。

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去创新和发展。

第二篇: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靖永刚 2010年12月30日

近日读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一书,对其中的“现代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了兴趣,便在思考:我要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形成怎样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独有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而且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表现教学内容、体现对教育活动理解的一种方式。

要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本书中说教学风格的形成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决定的。我觉得这与教师个人的性格和任教的学科也是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的性格是比较外向的、外显的,那么他的风格可能是偏向于“情感型”。反之,如果他的性格是内向的、优雅的,那么他的风格可能是偏向“理智型”的。在小学阶段,语文、英语、艺术等学科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性的成份多一些,而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的成份多一些,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因素,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个人希望能形成一种轻松、睿智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可能是现在小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因此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不要给学生太多压力。例如在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

一、乏味。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练习,学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技术更新速度快。如果学生问的问题你不知道,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下降,那么你的课堂教学以后会越来越难组织,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信息技术同时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时不必太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敢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你的课堂更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网际搜索时,我没有按照教材要求的以“西游记”及“红楼梦”为例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我校马上将组织学生去“常州恐龙园”秋游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大家利用搜索引擎及搜索目录分别在网络上查找有关“常州恐龙园”的情况,为游园规划好最合理的游玩路线。教学过程中尽管课堂上七嘴八舌,学生围成几个圈,但他们都在利用网络进行搜索,为自己的旅行更好服务,这样的设计就达到了目标。

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认为要经过几方面的努力:

一、要向有经验、有特色的老师多学习。

信息技术老师不光要多听本学科的课,更要跨出学科,多听听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教学目标,如何解决重难点,更要学习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课堂设计、板书、教学语言等。然后消化吸引,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应用。

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光靠实践,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那么成长会比较慢。平时要多阅读各类教学杂志,提高理论素养,对自己的教学中的亮点、不足要及时总结,可以通过指定撰写反思、随笔等方式,精益求精,用理论来指导教学。

以上是自己对教学风格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也希望通过努力,能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靖永刚 2010年12月30日

第三篇: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随着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日益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课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关注便是一个显著事例。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教学个性化的追求中被人们所瞩目乃是一种必然结果。然而,传统教学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艺术及其个性的研究,致使教学风格的理论成果贫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风格研究是对于教师教学艺术创造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弥补长期以来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理论研究的不足,影响和推动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发展。

从实践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我国教学风格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伴随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一道成长。起初主要是总结优秀教师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并概括出教学风格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著名优秀教师逐步以鲜明的教学风格被人们承认和学习,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宽等。教学风格研究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提供有益的启示,对于教师的教学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资借鉴。同时,教学风格研究有助于引导、鼓励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加快形成独立风格的步伐。教学风格研究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风格的内涵

何谓“教学风格”(Teaching style)?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此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国内学者关于教学风格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方法特点说、个性核心说、教学风貌说、稳定表现说、表现方式说、艺术特色说、观点技巧结合说,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点说:邵瑞珍(1983)认为教学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贺雯(2005)认为: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

(二)个性核心说:张翔(1987)认为“就教师个人而言,当他的教学是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合规律性和个性时,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他认为教学风格的特征是: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个体意识的直觉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和学习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学风貌说:程少堂(1988)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具有独特性、丰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艺术特色说:吴也显(1991)认为“课堂教学的风格就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他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艺术修养、性格特点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五)表现方式说:卢真金(1991)认为“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整体中重复表现一种‘韵味'、‘格调'、‘风貌'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家精神风貌的个性和教学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艺木性教学活动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是教学风格形成的特征。”徐丽华、傅亚强(2005)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六)稳定表现说:王北生(1989)认为“所谓教学艺术风格,就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李如密(2002)、何小微(2006)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认同的: 1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长期的实践,执着的追求,才能将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格磨练成熟。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进入一种高境界的标志。2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思想观点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3 .教学风格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结果。教学风格不等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显示着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4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教学艺术是个性化的,没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学艺术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学风格也就苍白无神了。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达到比较成熟时的一种教学状态。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它给人一种成熟感,因为不够成熟的教学艺术之树上,是很难绽放教学风格之花的。5 .教学风格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貌和格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作风和精神面貌,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时一种教学状态和行为方式,是教学风格审美魅力的直接载体。特征:1.动态生成的,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慢慢感悟累加形成的。2.难以言说,有艺术成分,个性化的,有隐形成分在里面,比如感悟。3.个人专有,比较固定化。4.稳中有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会不断变化。

三、教学风格的类型

教学风格有哪些类型?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1986)提出科学型(或称理智型,深入浅出,逻辑思维严密,思维到位)、艺术型(或称情感型,情绪饱满)、混合型、技巧型的分类。吴庆麟(1988)提出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的分类。李林生、于德令(1989)提出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辫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欧阳仑(1992)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稳柔和型、逻辑推理型和活泼明快型的分类。李新宇(1995)提出活泼与严谨、优美与朴实、细腻与旷达的分类。

总体上看,这些分类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颇有亲切感,但分类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层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论深度,科学性不强。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李如密(1995)综合使用多种分类标准和多种分类方法,采取单一标准与复合标准相结合,一次分类与多次分类相结合,模糊描述与术语界定相结合,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以求各种标准与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补充,达到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优化(见表 1 :教学风格综合分类表)。这一分类体现了教学风格层次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和反映了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性和互补性,并对每一类型的教学风格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过多过细,玄奥高深,难以把握;有些类别(如:理智型、庄雅型、谨严型,谐趣型、潇洒型、明快型)共性比较多,大体上可以归为一类。

比较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别。基于对“风格”这个词的不同理解,我国的大多数学者对“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出自艺术领域,他们强调风格的创造性、艺术性、独特性以及稳定性,因此对于教学风格概念的把握是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格调”、“风貌”的角度来的。国外的学者对于“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与策略和方法相关,强调风格的独特性、稳定性,因此对教学风格的理解大多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关。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的界定比较抽象,国外学者的界定更为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其中既包括教师主体的因素,也包括非主体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为方面的原因。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曹振道(1982)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与个人主观条件息息相关,包括教师的人格、品性、素养等;同时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也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有一定影响。

李如密(1986)将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心理基础和教师的主观追求两种,其中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的心理基础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

王北生(1989)认为,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良好的教学修养,包括教师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技术修养;心理素质,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因素。

卢真金(1991)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教师个性质量及教师的性别和年龄。外因包括教学的科目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基础、教学技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张武升(1993)将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分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教师的认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其中宏观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微观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组织与群体因素。

王志平(1994)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基础因素包括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王松泉、董百志(2000)认为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审美个性和学识能力。

徐丽华、傅亚强(2005)对 8 所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 : 学校性质、教龄、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部分因素有显著影响,但性别与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影响不显著。

贺雯(200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的内在因素和个体的外在因素。个体的内在因素包含个体的心理品质和个体的内在动力系统,内在动力系统包括价值观、态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个体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体制、学校领导、工作压力、学生素质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张晓辉、李如密(2009)认为,教学风格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品质、心理品质、职业品质、生理品质以及个体对教学风格的自觉追求等方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在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遵循一定的结合机制:主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统成整体,共同制约;协调一致,创造性结合。

综上所述,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颇多,学者们的归类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将所有因素大致归为内因、外因两大类,与教师个体相关因素为内因,其他统归为外因;内因类包括:教师个人的主观追求、先进的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技艺、教师个性特征、审美特征、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外因类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科目、学生年龄特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所处时代和所属的民族的影响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宣传、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等因素)。

五、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时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就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概括说来,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一般可做以下几种划分。

李如密(1986)从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特征角度考虑,以教师教学中创新性(或称独创性、创造性)成份的多少为标准,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摹仿性教学阶段。此阶段的教学局限于摹仿、照搬别人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本身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第二,独立性教学阶段。教师基本上能够独立胜任教学工作,在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已开始孕育着创造性的萌芽。第三,创造性教学阶段。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已处处可见,但有时表现得不稳定,有些“创造性教学行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第四,有风格的教学阶段。教学中的独创性已经呈现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教学艺术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张武升(1993)从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角度考虑,把教学风格构成因素中教学个性的成熟性与稳定性程度作为划分的标准,将教学风格形成阶段划分为:第一,无个性阶段。教学表现为照本宣科、缺乏教学个性。第二,个性初步形成阶段。教学表现为在个性心理特征和教学活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己初步可以观察到某些独特的教学个性。第三,个性化教学阶。教学个性已从第二阶段的偶然能够观察到发展到随时可见,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与已相当明显,但有些教学个性仍处于不稳定或不科学的状态。第四,有风格的教学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个性已呈稳定的、科学的状态,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黄甫全(1998)从事物一般发展顺序角度考虑,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程度出发,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模仿性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老师常常套用别人的成功经验,甚至模仿别人的教学语言、语调、手势乃至教学风度。第二,追求创造性阶段。这一阶段的老师摆脱了模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开始醒悟到要创造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第三,形成独特教学艺术风格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成为教学艺术的自觉追求者和创造者,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稳定的个性色彩,处处闪耀着创造的火花。

何小微(2006)采用“目的性抽样”,选择一位教学风格比较突出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访谈,辅以非参与型课堂观察和实物分析,收集了丰富材料,在此基础上把该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历程分为模仿、创新、成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教学的 1 — 3 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模仿,注重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比较依赖于前人做法、他人经验、教参和固定的教学程序。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教学的 3 — 16 年):教学基本上摆脱模仿的束缚,独立意向鲜明,能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且具有了明确的风格意识。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教学的 16 年后):这一阶段的特点的是个性化,此时该教师的教学风格呈现出稳定、一贯的特征。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在其教学风格发展过程中模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任仕林(2009)通过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学优秀教师,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童君老师在某市的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里任高中英语教师,是某市的骨干教师、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模范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己经近二十年了。她的教学特色鲜明,在课堂上严谨而不失幽默,并深受学生的爱戴,其教学风格也为大家所公认。据童老师的陈述,她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教学阶段。”

虽然角度不同,各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有各种不同的划分,但每种方法所论述的各个阶段的本质特点是相同的,都把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特征——独特性作为划分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标准。

六、教学风格的创建方法

在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和最后表现形态上,总是或多或少带有他人影响的痕迹。自觉地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过程中所不可少的环节。李如密(2002)提出了学习和创建教学风格的基本方法。

(一)拜师学艺法与自我研习法。拜师学艺法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地向自己所景仰的教学风格的创造者请教学习,以使自己的教学也体现出这种风格特色来的方法。自我研习法是指教师因受条件限制不能直接拜师学艺而采取的以某种教学风格为蓝本,自觉采用其指导思想和技巧形式,以使自己的教学也体现出这种风格特色来的方法。

(二)作品分析法与模仿感受法。作品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分析一定的教学艺术作品,从而达到认识和掌握其中蕴含的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模仿感受法是指教师模仿他人的教学活动而亲身感受、验证其风格特点及其相应要求,从而达到学习并掌握某种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

(三)部分移植法与兼容并蓄法。部分移植法是指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而后将他人教学风格中成功的教学特色部分地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也带上这种特色的方法。兼容并蓄法是指教师对他人教学风格之长广采博收,利用综合优势使自己的教学获得整体最佳特色的一种方法。

(四)优势培育法与弱点逆转法。优势培育法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从而形成个人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弱点逆转法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其自身弱点的巧妙逆用和转化,从而使个人教学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

(五)选择突破法与综合建构法。选择突破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求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从而以点带面达到建立教学风格之目的的一种方法。综合建构法是指教师从教学整体着眼,通过综合变革、优化结构,而达到全面形成教学风格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六)实践升华法与理论渗透法。实践升华法是指教师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取其典型特征组成个人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理论渗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多方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特点,从而最终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 155-190 .

2.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4),41-44 .

3.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 [J] .教育研究 ,1995 .(5),66-71 .

4.徐丽华,傅亚强.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6),81-87 .

5.贺雯.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 [J] .心理科学 ,2005 . 28(1),214-216 .

6.贺雯.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发展研究 [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7),18-21 .

7.张晓辉,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及其结合机制探析 [J] .教育学报 ,2009(12),30-35 .

8.王艳,梁树森.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3-66 .

9.张彧,唐功志.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匹配与失配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3),100-102 .

第四篇:学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错了。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这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摹仿,是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师可以选择著名专家学者、名家高手模仿,也可以选择身边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模仿。摹仿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手势、语调,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习他们具体的教学组织操作策略,等等,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摹仿,需要鉴别。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满足于拿来和移植,就易出现形式化倾向,反而使教学难以开展,使自己更加困惑,甚至迷失自我。因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异于别人的个性心理、兴趣特长、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注意选择和摹仿与自己教学个性“潜质”相一致的风格特色,使其具备适宜移植生长的“亲合性土壤”,让自己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掌握和利用,做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出定位,并“定向”发展。

摹仿,需要琢磨。教师对自己所摹仿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要学会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去粗取精,抓住精髓,再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大胆尝试与实验,做到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适合自己的加以内化吸收,使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迈出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

摹仿是为了独立与创造。当模拟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教师应能结合自己的实验与探索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或改造所借鉴的部分教学风格与特色,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鲜明地表现出来。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必须超越单纯的摹仿,拥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教师应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自己的教改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现行的或老一套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以点带面,建立新的教学风格,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等等。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懈地努力。

第五篇: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

我希望在将来的5年里,也就是我工作10年的时候,达到有自己特点的教学风格,具体来说就可以有八个字表达:严谨,幽默,专一,博学。我希望在学生的眼中我就是这样一个有自己特点的老师。对于这八个字的理解,我将做进一步的阐述。

愿景:以上八个字所含概的内容,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认真做到,努力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将来的5年为一个时间段,围绕着八个字展开一系列的自我训练及实践。

背景:现在我已经教学6年了,在学校里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熟悉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及方法。对新教材和新课标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其中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培训,在这么多专业培训学习与自己一线教学实践中,我的理论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有了一些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说,这时提出树立起自己的教学风格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不但是有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所打下的实践基础,还有这么多年来广泛学习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更有第八次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做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可以说现在提出这八字规划是及时的,也是比较适合本人自身发展需要的。

学校现在也比较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要培养有体验精神,会用体验方法学习的学生,就首先要有敢于体验,探索的教师。所以教师就要勇于体验去塑造有自己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定此目标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表征:现结合具体的要塑造的教学风格,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表诉。第一点,这八个字是两两相对的,“严谨,幽默”;“专一,博学”表面上看起来每组是相对立的,严谨与幽默,专一与博学。其实两者都是统一的。

严谨:治学上认真严肃,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如詹明道老师说过,老师在每个学生眼中都是知识的化身,你们口中说的话,手上做的事都是正确的,这也就叫做“言传身教。”所以我一定要有这样的严谨作风。在业务上,主要表现在细致钻研教材和教学资料,严格做好二次备课和课堂预设。在班级管理上,认真公平的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以实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养成习惯为近期目标。幽默:“课堂上的气氛全在教师掌控。”南师大郝京华教授曾经说过。想一想一个没有生气,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怎么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学习呢,课堂气氛全在与教师的驾御和调节,一个缺少幽默感的教师是很难吧课堂气氛调节好的。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让我的数学课堂上除了逻辑和思考,计算与推理之外,再多一些笑声和诙谐的启示。课里课外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家的幽默。教师幽默的基础的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的更深层次的把握。记得看王凌老师上《统计》一课,就深有体会。(王凌老师课的开头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买盒饭,看看怎样来买盒饭,老师刚才买的时候,好象被老板坑了,你们帮我算一下。)课堂立刻活跃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样幽默的气氛是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而这样情景的创设是王凌老师在深层次的理解了分类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严谨和幽默并不矛盾。两者其实是统一的。因为只有治学严谨的教师,他才会很好的运用幽默去感染学生,也只有严谨的教师他使用的幽默才会让学生有启示,才会雅,才会不落入说低俗笑话的圈子里。

专一:对所教的数学学科要有专一的情节,不可以有一种,要是我数学教不好,我去教语文就是了,或者较外语等。其实这些都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标志,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数学教好,并有自己对数学课堂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专一的研读数学史和数论,对所教的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并对整个中国乃世界的数学发展做到较为细致的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知识及其对于初中,高中相关延伸知识,也要清楚,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数学教师的专业性,不是谁都可以来做的,来较的。这样五年下来,数学业务能力将得到飞跃性的提升。博学:就是多看书,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多元化,除了精通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外,对语文,外语,科学,自然,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要主动的去接触、了解,不说掌握的都好,至少要知道,一个问题出现其相关的知识点有那些,从那里可以找到资料并解释。

“专一与博学”也是不矛盾的,专一是博学的基础,博学是专一的补充。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说,某某老师只会教数学,其他的什么都不行。我想让我的学生这样说,葛老师,数学教的最好,其他的知识,你也可以去问问他。只要我们能专一于我们的数学知识,就会发现其实许多知识自身就是相通的比如说数学和科学,与自然现象等。

行动: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在深层次理解这八个词语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发展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尝试不同教学风格在课堂上的运用,其实这个阶段早就在做了。体验这八个词语所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第二阶段,一年后,通过设计不同的教案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去检查学生对我这样的教学风格的满意度是多少,反馈学生的信息还有那些地方是需要改动的。或着他们根本就不能接受的地方。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其他教师,领导的意见,努力整改不断的调试。第三阶段,也就是第四年,开始用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上课教育学生,并利用机会在区,市级上公开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去验证自己教学风格的可行性。并再次发现其不足之处。用论文,说课等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化的表述自己所形成的“严谨,幽默,专一,博学”的教学风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