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65-748944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4 18:33: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的心声

不知不觉中,整体建构已和我们见面一年多了。伴随着知识树、高效课堂等特色环节和生活的相融洽,我们同学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新感受,我们相信我们能创造奇迹!

同学A:一年多了,整体建构带给了我们太多惊喜,现在我们早己抛弃了最初的生疏,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通用工具和知识树,对知识,我们可以系统地建立网格;对生

活,我们能够独立自主。我们相信,我们一定成功。

同学B: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它,并没有对它太重视。当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我学会了总结知识点,以前学完一课知识后,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需要记得东西就很多,学起来也很累。但通过“整体建构”的指导,我发现它真的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同学C:比如在语文学习方面,答题的时候,可以借助通用工具,通过平时画知识树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找到答题思路;在数学方面,我们把题分类,找出各自的通用工具,总结出每个题型的做题规律,这样就很条理、很容易学会。

同学D:昨天,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了今天我们面对高考的宝库——知识树,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把万能钥匙;昨天盲目的做题,求多求快成了今天认真分类,求细求精;昨天面对考试全盘抓,以致会的没做对,难的不会做,没思路成了现在做题有节奏、有顺序,能拿的分都拿到了手中。成功=艰苦的奋斗+正确的方法,相信我们有了通用工具,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同学E:整体建构如一阵春风吹绿了我们的书山。比如物理,高中物理的学习,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思维,使其全面运转,调动课堂积极活跃的气氛。单元知识与方法网络化,帮助我们将所学教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知识的二次提炼与升华,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看!这就是我们的心声,尽管学习中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论的引导下,克服挫折,勇攀高峰!

第二篇: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花儿没有园丁的修剪,无法将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人们;吊桥没有定期的维护,就无法负担人们的重量。而对于我们朝气蓬勃的一代,“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完美的经验,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尺。

学习上,“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风吹遍了整个学校,每个学子享受着它的益处,使课堂上轻松活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显性工具“y=kx+b”和隐性字母“a”的变化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科的知识要点,更加灵活地运用解题技巧。每次做题,有了它们就像大脑插上翅膀,思绪急速运转。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去实现更好的自我。

在行为上,“食不言,寝不语”,更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使个人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无规矩不成方圆”,“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正在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朝阳学子的心里,融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我。

我们是有豪气的青年,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带领下,我们面向困难,毫不畏惧,昂头向前,放飞梦想,去寻找更好的自我!

第三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培训工作总结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培训总结-培训工作总结

几天来的培训感受颇深,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高速公路理论”解决了我们民办学校的困惑和出路。到朝阳学校几年来的教学总感到我们民办学校要超过公办学校难度很大,怎样超过他们,苦无出路。刘校长说的“高速公路理论”为民办学校的超越找到了出路,我们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就像高速公路的两辆车,公办学校的车本来就在前面并且车又好,我们民办学校的车本来就在后面车又不好,要想赶上他们难上加难,怎么办,我们只能从高速公路上下来,改道,用更先进的工具——飞机来超越他们,“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就是我们先进的工具,可用于赶超公办学校。pxzj/(培训总结)

二、“考试理论”解决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使学生会考试,敢考试。几年来的教学,由于课堂上我们只是忙于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活动仍然多是由教师做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创造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对中考题、高考题了解很少,很少进行解题训练,所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到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测验,不论差生还是优生,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都不愿意考试,通过听了刘校长的培训,如果让学生从初中就开始了解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了解出题的理念,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从初中就知道高考怎么考,学生解题就像家常便饭,到考试时就能很好的适应,对考试就不会感到恐惧、害怕,老师不考试,学生也会要题做,来证明一下他们的能力,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成绩能上不来吗?我们的中考、高考成绩能上不来吗?我们的成绩如果在全市名列前茅,何愁我们的招生。

三、“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的理论”真正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虽然我们过去也反对“满堂灌”,但是总感到课本上的知识非常重要,必须一字不漏的讲给学生听,不然学生不知道这个知识,就会在知识上有遗漏,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多,教师很累,但是学生掌握的很少。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了课本上的内容是学生语言,是知识线,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的语言不应该去照本宣科的念课本,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怎么学,是方法线,教师首先教学生自学预习的工具 以此为抓手,教会学生去学,去探讨,去搜集,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去感悟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授人以渔,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把学生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改自下而上“从知识到能力”的教学方法,变自上而下“从能力点知识”,使学生一通百通,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实现了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学会方法,内化能力,开阔视野的转化。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这一新的理念,切实把这一理念很好的用于今后的教学,恪尽职守,为我校教学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自: 励志网 详文参考:http://

第四篇:浅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的生命力

浅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的生命力中学部霍新村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进入朝阳学校已经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以无声自习、小组竞争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零距离、食不言寝不语为特点的就餐作息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和行动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也迅速扩大,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批又一批的学校慕名参观,一个又一个的会议在这里召开,学生自豪,教师自豪,家长自豪,它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向每一个曾经了解朝阳学校的人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用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向每一个曾经质疑它的人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有生命力的理论思想到底来自何方?这种生命力来自哪里?如何永葆其先进性和生命力?回答这一问题对于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先进性的保持至关重要,对于朝阳学校保持这一可喜发展势头并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一先进理念至关重要,对于借鉴此种理论、发展壮大自我的相关学校成功实现开花结果至关重要。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思想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一线的教学实践,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思想的创始人刘士秋先生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借鉴和谐教学法和新课程基本理念,充分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孜孜不倦,不断探 1

索,通过一个个由实践得来的正确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了一个先进的、科学的、系统的和完整的思想体系。

它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它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洞悉教育体制的弊端,深刻把握中国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深刻把握中国教育的发展脉搏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产生的背景是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的苦,教师教的累,学生的素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它的出现给教育这个行业带来一阵清新空气,所到之处必定掀起一股学习的潮流。

它是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它以哲学和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中的普遍规律,对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最终促成和谐教学的局面。它以和谐教学为抓手,最终贯穿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公正无私,不怕学习,敢于接受任何实践环境的挑战,为破除应试教育藩篱呕心沥血。它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把分数当成了自己的副产品,而正是这个副产品让它为世人所瞩目。

它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教学思想。它的系统性体现在它对教育教学各要素及其联系的把握;它的完整性体现在它几乎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它深植于一线教育教育实际,深刻把握规律和学生特点。针对学生懒散,它提出了严管理;针对学生高分低能,它提出了高分高能的通用工具;针对学生学的苦,学的累,它引入了感悟场的概念,发明了小组竞争,把掌声送进课堂,让快乐学习成为教师课堂的标杆,让

学的轻松成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讲课和抢答,课下学生讨论。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这样评价一堂课,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讲了几遍,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它坚持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灌进去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它积极搭建平台,服务教师成长。它要求各任课教师互通有无,不断形成本学科、本学段包括中高考在内的知识树;它要求老师跨学科建构,实现大不仅是传统意义上文文、理理之间的架构,而是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大文大理的横向建构,实现教研的深挖沟与大横跨的完美结合;它力促教科研,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说课讲课比赛,鼓励教师写论文、做反思;它鼓励教师做一个不怕看的教师。它誓把朝阳打造成一所不怕看的学校。

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思想,它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它把生本教育理念,科学用脑理论等先进理念引入,让教师积极去听去学,在激荡和思辨中中汲取养分;它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任何批评。它不做宣传,只做教育,它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它都在默默耕耘,处变不惊,一直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或许这就是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这一先进思想的魅力之所在吧。

第五篇: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学科:语文 作者:倪志英 上传时间:2009-4-29 浏览次数: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谈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技巧 倪志英

有一句广告词说:愿每个孩子都长得像树一样高„„自从开展小班化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这种“小班额,大教育”的实践模式就使得这句广告词变得更付诸现实。教师们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放飞人生”等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后续进行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老师提供了可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小班化教育的“前沿战士”,我积极参与一系列有关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有关小班化教育实践的众多课题中,“优化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策略”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无疑是当前实施小班化教育实践的重中之重,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实践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其成功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学习环境的创设,更会影响到师生共同的人生发展。

一、问题的缘起

教学班级小班化是一个班的学额概念,是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学生数量,只要每个班级学生控制在30个学生以下就可以叫做一个小班。小班化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注重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把班额减下来,看上去是一个“数”的变化,实际上是“质”的更动,它不但没有降低对原有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使其工作负担减轻,反而给小班化背景下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挑战。

从上述两表中不难看出,两位班主任只有在“身教”项目上满意度大体相当,而大多数项目的差距甚大,B班的班主任甚至有几个项目的满意度比大班额教育的班主任还低。从测试的项目细表分析,有近50%的学生认为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处于淡漠状态,缺少爱和关心。这无不说明了即便在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的今天,在小班化教育活动展开得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热潮中,我们仍有少数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没有跟进,未能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未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未能提供一个足够烘托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从而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种种与小班化教育不和谐的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引起我们广大的实践老师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探究中,充分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及策略在小班化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思路,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比较的完善师生关系,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让素质教育在小班化背景下彰显出独特的风格,让学生的个性在小班化背景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的人生在小班化背景下润泽得丰富多彩。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

(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立深厚师生情谊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1、真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动力,师生爱得越真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核动力,没有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爱的德育不可能有大的效能。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感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健康成长的内部诱因。事实上,这种群体信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的相互作用和良性循环,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背景,这种和谐人际环境的情绪效应反映在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和更多的相助机会,师生间的隔膜会在一次次活动中消失。学生也因此会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也愿意主动向老师倾诉内心苦恼和种种愿望,从老师那儿及时得到爱抚和鼓励。

2、平等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试金石,师生民主平等程度越高,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判定标准。德育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效能。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顺民训练。”

平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教师持有的学生观不同,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的表现,这会使他们在教育中持有不同的教育态度、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具有“独立性”。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向师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有某种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3、沟通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立交桥,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沟通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沟通也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方式,因为沟通的重要目标是师生的相互理解。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它不仅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种立交桥,同时沟通理解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益。首先,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可以和谐沟通。教师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去看待学生所做的一切。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客观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且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阅历、年龄状况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来对学生强求一律,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加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当然,这样讲并不是一切去迁就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调整思考的方式。

其次,在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中沟通。分享,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分享,往往代表着一个群体共同的喜悦,在分享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友好、融洽的氛围,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许多东西,包括大自然、礼物、作品、书籍、喜讯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的心就贴得更紧了。对于教师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这样一来,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与友情。在分享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评论,每一次快乐和惊叹都是师生沟通的良机。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你会发觉,一旦你尊重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教师要敏锐的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第三,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中国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本身就十分丰富,现代科技又为师生沟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师生的充分理解。诸如面谈、笔谈、家访、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春游活动、联欢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辩论等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相互敞开胸怀,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

4、榜样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航标灯,教师的表率性越强,师生关系也和谐、德育效能越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崇高的教师形象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榜样,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榜样。

用大方得体的装束亲近学生。当今的学生,跟进时代的能力十分强劲,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色彩,喜好多元化的装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在运用主观创设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吸取学生适合时代发展规则、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重新建构自己的外在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要带给学生新鲜、潇洒、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当你穿上一条大方得体的裙子或衣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毫不吝啬的赞美:“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用熊熊燃烧的激情感染学生。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的激情,师生的激情会产生德育效能。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会拉进师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独特标志。现代的学生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在情感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充满生活的激情。教师是生活的热爱者,始终要保持阳光的心态。每天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学生,都应保持快乐的情绪,不要宣泄消极的情感,不要把家庭和个人的苦闷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满学习的激情。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校园是由知识构成的校园,校园具有文化的属性;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爱学习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满怀激情去学习,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于研究,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高强的能力,让学生钦佩效仿。再次,教师要充满工作的激情。可以说,谁选择了教师,谁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既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十分辛苦的职业。作为教师,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生命的需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

(二)提升班级工作效能,提升学习快乐总量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各个学校毕业的三十名同学跨进了同一个教室,拉开了为期三年初中小班化学习的序幕。人数的减少让班主任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为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充实紧张而有丰富多彩,每个同学都充分发展个性,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显得很是重要。

1、掌握学生的特点,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教师就像黑夜里走路。初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学生属于青少年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情感强烈,富于热情和激情,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够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平时具体表现为:他们更多地要求行为、道德评价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做过于严格的限制,能够支配自己,对保姆式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在人格上需要他人尊重,常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主评价外界事物。要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而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则能帮助班主任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理想、追求和希望达到的成果,也是班级发展的导向、全班同学人生的导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制定奋斗目标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较高的长远目标,其激励程度高于价值较低的中、短期目标。但如果长远目标目标脱离实际,其价值就会激不起相应的热情。所以制定目标时应把长远的总体目标和中近期的行动目标相结合,以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直处于新的追求之中。在共同奋斗目标的激励下,同学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就会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初中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班级目标、计划、制度的制定及重大活动,必须经全体同学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再是主宰,而是参谋,起指导作用。

如果说一个班级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起指导作用的班主任是这条船上的舵手,学生则是奋力划行的船员,只有靠他们,班级之船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所以,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建立班委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为他人着想”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并不矛盾,教育家雅克德洛尔认为一个能够得到较好发展的人,不只是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还要同学们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和同学们的“共同生活”分不开的。多学生,在小学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宝贝、家中的小太阳。进入新的环境之后,一些同学可能会产生失落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表现孤单。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在共同生活中挖掘自身的价值。

首先,抓住良好时机进行教育。初中阶段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正是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大好时机。如在运动会上,班主任强调对运动员的服务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只要班主任加强教育,相信通过一次次的集体活动,同学们一定会逐步养成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习惯。

其次,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有意义的主体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一的主体班会应以教育学生怎样相处为重点。例如可以开展以“同学们是否能够真的以诚相待”为题目的辩论会,以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学会共同生活。

初中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建立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提供赏心悦目、积极有为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也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

三、思考的问题及后续打算

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程我们思考:

1、如何彰显小班化教育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学校特点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焦点之一。

2、小班化教学因组织形式等的区别,与大班学生在人格因素,如交往水平、责任意识等,这些方面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3、小班化特色教育及相关研究。

“小班化”教育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它就像一朵绚丽的花,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们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