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65-763398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22 19:16: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索光珠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社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他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简单实用

教学中都采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再做全班展示汇报。做汇报的学生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步骤„„,汇报展示之后,台下的学生如果谁有疑问,谁就可以随时站起来进行质疑,主讲学生能释疑的就进行讲解。而老师则适时作出补充。这样的课很有效率,师讲得很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的不累、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完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课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由于人数较多,姓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以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

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关注学生情感与态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2 度的形成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唐伟华同学平时不太安分,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好,我及时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更加积极。有好几个学生如马元元、李靖宇、王佳乐等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事实证明,小组互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而且对于差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都是一种有利的形式。通过发挥小组优势。我班的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篇: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磨桂英

【内容摘要】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如何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首先是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老师,让学生喜欢化学,从而提高兴趣所在;其次,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分层次教学;最后,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重视反思,多写教学后记,多积累经验。

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变老的话题,因为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实施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是常教常新,而且还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也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 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例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后进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 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第三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路径初探

---感悟性学习

摘要: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感悟。本文通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感悟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 化学教学;感悟性学习

一、问题的产生

知识本位”与“教学相长”的距离。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在一些学校,“满堂灌”依然在唱主角。学生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黑板,心思却在无边无际的遐想中遨游,完全成为了课堂的局外人;教师则以“主人”的身份掌控课堂,满腔激情地唱着“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豪情满怀,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辅、教案视为宝典,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亦步亦趋、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 1 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经验’,学习的过程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并因这样的律动而激发出师生的情感,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往,我们总认为教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在学习,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的结果是确定并可以量化的,“教学与学习”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是“教学及其策略”,很少关注学习本身。而在“生命课堂”内,学习应该是一种带有反思色彩的智慧活动,这种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或评价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影响他在课堂内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应该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并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感悟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感悟性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提倡和推广。

什么是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也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感情的感知方式。所以,感悟性学习应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很多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适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使用,但实践证明,在课堂内同样可以运用“感悟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建构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以下是本人以感悟性学习提高课堂高效的初探。

1、感悟性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需要体验者的积极参与。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而体验性学习恰恰体现了这种主体性。在感悟性学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可以将客观知识在个体的身上“活化”、“生命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成为“我的知识”。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例如高一的《环境保护》、《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的《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合成材料》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外部的知识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讲演或表演形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环境保护》这节课时,可以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的知识,并通过小论文、小品、辩论赛、知识竞赛、海报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使课堂多姿多彩。

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热情的一条很好途径,如果将课堂内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或由一些学生来演示,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感悟和体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例如上高三实验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得出不同类型实验方案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并挑选一些优秀设 计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些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堂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感悟性学习更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的学习活动,这些设计虽然有各种理论依据支撑着,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现场感受。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例如上《乙酸》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并要求他们说明作出选择的原因。教师本以为学生平时喜欢做实验,会先选择学习乙酸的性质,但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先学习结构,因为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结构才是决定性质的本质原因,单纯学习乙酸性质只能了解一种物质,从结构再去学性质则可以学到一类物质。也有学生提出,如果先学了性质,做了实验,再学习理论性的知识就枯燥没兴趣了。从学生的陈述可以发现,以往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感受出发去设计课堂,并没有真正明白学生们的内心需求。最后这节课采用学生所选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派代表来做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在课堂最后请学生谈学习体验,推选本节课最佳表现同学,非常圆满成功。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准备的标准答案不一致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引导学生走向标准答案,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创造力的源头和动力。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可以使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和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

3、感悟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旨趣不是在于结果,而是在于过程中。感悟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课堂内的化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生成过程,它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能随时根据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和学习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例如,高一上《离子反应》时,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离子反应的练习,并做成了PPT。上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的同学讲了三国中哑泉的故事,他说哑泉中因为含有铜离子所以使人中毒,而后来的安乐泉水由于成碱性,使铜离子变成氢氧化铜沉淀因而解了毒。他的故事还未讲完,下面同学已经议论纷纷,有同学马上提出胃里有胃酸,又会使氢氧化铜溶解。

于是,教师临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写出反应,并从生活中再找一些实例来练习离子反应的书写。学生想 到了误食钡餐中毒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毒的办法;小儿吃螺蛳壳磨的粉能补钙的原因;如何测试泉水是否含有铜离子的办法(用铁钉或铁器);往石灰水中吹气,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举例、写反应,再从学生的书写中寻找错误,归纳小结,得出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这节课完全是非预设性的,却又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不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己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现代的课堂教学环境越来越提倡粗线条设计,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区间”,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去面对更多的非预设性课堂情境。

4、感悟性学习是一种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感悟性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反思则是知识的构建和深化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自我比对和相互比对。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在认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比较,是学生内省的过程。[2]如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内的表现作出一个自我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而应该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自我小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可以通过话语引导,但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 给学生。

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个人的意见也可以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个意见,进行讨论和比对,绝不是作为“标准答案”。这就是平时我们所做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其反思的内容也不会都相同,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不可强求一律。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是不外显的,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总结或评价、应当认识到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体验就会有改变。

这种感悟性课堂学习对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也更为有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思中获得教学灵感,增长教学智慧。

通过多次课堂实践,我认为化学课堂内的体验性学习,将使化学学习更具有生命性和价值性,更能实现学生的身心汇通、情理交融、知行统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践。

当然,感悟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意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单一的,应具有综合性。尤其是在课堂内,感悟性学习应 该是与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汇和融合的,而且在感悟性学习过程其实也包含着一部分接受性学习,我们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才能有效地发挥感悟性学习的优势。

第四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荣成二中 孙艺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2 更新时间:2010-7-13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讲学稿参与教学模式协作化学课堂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教学评价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第五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导入—定标—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

定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确定本节学习目标.3.自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4.合作——组内交流,突破难点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

5.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6.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