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磨课中收获 在赛课中成长
去年十月份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荆楚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学校积极响应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作为“全员赛课”中的一员,经历了自选课例、个人主备、组内磨课、试讲、再磨课、再讲、反思、评课的全过程,并且一路扬鞭奋蹄,从校级到乡级到区级再到市级赛课……一路走来,可谓痛苦并快乐着。然而,回顾整个过程,我最深的感受还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课前研讨——十指抱拳力千钧
去年九月底,我们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如期展开,我作为政史教研组长,积极参加,并不出意外地获得了校赛课一等奖和乡级赛课一等奖。十一月份接到通知,要代表我们乡参加区级的“课内比教学”的赛课活动。根据赛课日程表我积极投入到导学案的设计中去。我紧紧围绕着导学案要充分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指导科学化”的原则开始了个人主备。经过几天思考,经过几番修改,导学案编写出来了。随后,我们学校政史组的全体教师针对我主备的《三国鼎立》一课的导学案进行了课前研课。同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给了我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导学目标要具体,叙述要一目了然;导学过程的编写要重学法指导;检测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等等,经过研课使我的导学案的思路更加清晰,活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组内磨课——反复切磋求成形
按照安排,导学案定稿之后,我通知我们组的全体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问诊我的第一次试讲《三国鼎立》。课堂上,我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讲不清,说不准,浪费时间多,放不开手脚
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的小组合作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小组展示时,一出现学生吞吞吐吐,思路不清时,我就急于强行介入。而且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常常是问题提出没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一节课下来,教师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学生活动的时间。
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们再次聚在一起开始了磨课。同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有的建议先分任务,然后再开展小组的交流,可节约时间;有的建议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分解难度;有的建议交流一定要充分,全班大展示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听了同事们真诚的建议,我的教学思路开阔多了,这为我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许多参考的依据。但同时也把我带入了一个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因而全盘吸取、不忍舍弃,以为这样就可以使我的课更完美、更精彩。结果在第二天的试讲中,面对导学预设的一连串问题,“学”这一环节却又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眼看剩下的预设内容完不成,我只好又来越俎代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次走了过场,根本无法很好的落实。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我开始灰心丧气:这哪里是磨课呀,简直是磨人嘛!
下午,教研组成员再次坐到一起,坦诚相待,出谋划策。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同事们各抒已见。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致认为,讲台一定要让给学生,黑板一定要腾给学生,话语权一定要还给学生。要充分相信学生,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一味追求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内容,而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思维是否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激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
力是否得到了培养。讨论结束后,同事们鼓励我再来试一次,并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教、练”的流程。
有了这三次磨课,我终于对历史课堂中的“学、教、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我在整合同事们的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形成了到区内教学武的最终教学案。
区级赛课——蚕蛹破茧终化蝶
12月17日,在黄陂前川三中,由于准备充分,胸有存竹,我开始了我的表演……一节课下来,讲台成了他们的地盘,黑板成了他们的舞台,我在教室一角静静地倾听,仔细的观察,在他们展示的精彩处给予真诚的鼓励,在他们迷惑处给他们适时、恰当地点拨……
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维的互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悬着的心落地了,心中有了丝丝的惬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课《三国鼎立》又获得了黄陂区“课内比教学”赛课活动历史科的第一名。
我知道,这份成功中有我个人的付出,更有同事们的帮助,不论怎样,这都是一种幸福。这种经历了“磨”的阵痛后的幸福,就像蚕蛹化蝶一样的美丽。
市级赛课——“吹尽狂沙始到金”
由于在区内赛课的优异表现,我又荣幸地被区教研室指定代表黄陂区参加武汉市“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赛课。
这次市级赛课活动与以往不同,分为说课和上课两部分。说课是现场抽课题,准备30分钟后说课,且要求说课时间为15分钟。说课完毕后告知上课的课题,第二天就进行赛课。这种比赛形式对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以及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也在本次比赛中经
历了数天的紧张磨练,感触颇多。
说课3月7号在江岸区教研室进行。事先不告知准备范围,这对于我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这几年我从事的都是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而现在七八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历史》,我从没上过,从何准备起呢?没办法,我把七八年级的四本教材找来,每一课仔细阅读,结合教学参考书,硬是把四册共计八十余篇课文在心中都形成了说课稿腹稿(九年级的教材我教了多年,自信不用准备都能应付)。这个准备的过程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比赛时,我抽到的是八上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于腹稿在胸,再加上相关参考资料,所以在30分钟的准备时间过后我自信地走进了赛场,面对几名专家评委,我气定神闲,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地完成了15分钟的说课。走出赛场,我舒了一口气,终于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说课完后我得知,我明天要上课的课题是八下第五课《三大改造》,要命的是上课顺序抽签我抽到了1号签,这要回家去准备一来一去还有一两百公里路程呢。我心急如焚,拼命地往回赶。回到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我顾不得休息,晚饭都没吃,就开始了紧张的备课。熟悉教材、参考资料、形成教案,排版打印……所有事情做完,乖乖,12点半了。顾不得再仔细酝酿,强迫自己睡觉,还有几个小时就要上课,要保证有充足的精神呐!早晨五点半,闹钟响起,起床就往武汉赶,比赛地点在武汉二中初中部(广雅中学)。还算顺利,在第一节课(8:40)上课之前20分钟赶到了,没有多余的时间,赶紧进教室,调试完电脑、音响,时间就到了。面对着50多名学生和6位评委教师,我仍然不慌不乱,按照教学步骤井井有然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良好!下了课,一名评委老师微笑着说,这么仓促的时间能上得这么好,太不容易了。够了,这一句
褒奖的话是对我这段时间的紧张磨练过程最好的肯定。
尽管到现在,这次比赛的结果还没出来,但那已经不重要了。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是自信。我想,这么仓促的时间,这么困难的任务,我都能很好地完成,那么,还有什么我不能做到的事情呢。经过“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历炼,站在讲台上的我,能自信地说——“我能做得好,并在将来,会更好。”
收获之余,我也曾静下来剖析过自己。在我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之下,我慢慢积累起来的职业倦怠感,就有时候上课变得漫不经心,随心所欲,像炒闲饭一样的无味,疲乏……,我想,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会给我们每位老师带来感官与视觉上的冲击,也给我们心灵深处一次重新洗涤后的翻新。感谢这次活动使我重拾了信心,我会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前方的路,除了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份工作,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我也会紧紧跟随着大家的前进的步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努力提高自己。我相信:我一定会踏上新的征途,跨步前进,一定会取得新的腾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二篇: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迎难而上挑重担凝心聚力求发展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总经理韩国明
自1994年7月毕业来到一公局,他就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为了这个决心,他16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在路桥建设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奋勇向前,不断进行着自我超越……
他就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国明。
敢打敢拼 满腔热情的拼命三郎
凡是了解和熟悉韩国明的人都知道,他干起工作来总是有股子拼劲和韧劲,不达目标不罢休。人赐其名“拼命三郎”。
重质守信,赢得业主赞誉。2003年,正值“非典”期间。受“非典”影响,江苏连盐高速公路盐城段全线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动员会上,业主要求各施工单位保质量、促进度,大干快上。其他施工队伍谁也不敢表态,只有韩国明代表中交一公局积极响应,掷地有声地表示“要在全线争第一”。从那以后,韩国明为便于督促施工,协调各方关系,他干脆吃住在现场,和工人师傅们打成了一片。
当时正值夏季高温,毒辣辣的太阳每天炙烤的大地。尽管如此,他每天坚持多次到一线,查看各工序间的衔接是否紧密,现场安排是否妥当,各方关系协调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等等。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及时处理。一段时间下来,原本精干帅气的他,不但明显黑瘦了不少,双眼里也布满了血丝。“没见过这样的项目经理,施工要求严格不说,工作起来比我们还拼命,真有点不可思议。”一位跟随他多年的员工如是说。正是他的认真,正是他的承诺,正是他的“拼命”,才使得捷报频传。项目部连续超额完成施工计划,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评比优质优价一等奖,列全线第一。盐城市高指领导说:一公局带了个好头,不但施工进度快,而且质量优,真是好样的。
精心施工,项目获殊荣。连盐高速公路灌河特大桥是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作为项目经理,韩国明把项目定位于建成精品工程、争创鲁班奖。虽然面临首次承建斜拉桥经验不足、当时桥梁专用钢货源紧张等诸多困难,但凭着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和创新的精神,韩国明虚心学习,严把质量关,多方寻找货源。为使工程达到内实外美的高标准效果,各项工作他都提前考虑,并做到事无巨细的明确安排。“一次,韩经理感冒发高烧,实在抗不住了,一个人悄悄来到医院输液。此时,现场人员打电话向他报告说有事需经理处理时,他二话没说,拔掉针头就去了工地。”给他开车的司机给笔者说了这样一件事。
在韩国明的带领下,项目桥梁施工24天既完成7747立方米主塔承台砼浇注、索塔施工日平均进度1.14米等,刷新了一公局多项施工纪录,创造了多项第一。施工过程中,韩国明严格过程控制,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并且还经常主动请监理到现场对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自找麻烦,他笑笑说:“多一份监督,就会少一点差错。再说,对工作尽心、对业主尽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精品工程来。”正是在韩国明这种敢拼、会拼精神的带领下,使得灌河项目各项工作从始至终都进行的非常顺利,经理部连续两年被盐城市高指选为江苏省“质量优胜标段”。2006年4月,项目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临危受命 手把舵头负重远行
2008年11月,韩国明临危受命,出任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艰难困苦一肩挑,他义不容辞。面对经营的重重困难,面对一双双职工期待的眼神,他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勇挑大梁、知难而进,以企业科学发展、人本关怀理念为依托,全力塑造公司良好形象。一段时间下来,使“争第一、要荣誉、强管理、看效益”成为主流企业文化。
深入现场,抓指导重过程。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没有科学的现场管理、完善的过程控制是行不通的,韩国明深谙此道。为此,他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此带动其他工作,使公司快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项目度过的,包括很多星期天和节假日。“本想着到机关工作也意味着离家更近了,可谁知他反倒更忙了,别说家里的大小事情,就连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的机会都屈指可数。”他的妻子苦笑着对我们说。“多到项目走走,才能更加清楚每个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才能进一步了解员工的思想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项目工作,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打通企业的全身筋脉。”听着韩国明说的,使我们也更加理解了他为什么对工作这么负责,这样拼命。
多措并举,推动公司发展。韩国明进行现场办公,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解全公司情况。他提出,公司的发展是由经营最好的项目领跑的,而整体效益则是由经营最差的项目决定的。为此,一年多来,韩国明大胆决策,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市场布局和产品结构,努力寻求多项突破。公司及时成立了治理亏损项目检查工作组,对亏损项目
进行全面整治。他强质量,积极开展“质量年”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尤其是经他指导的安新改建项目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片石、小型预制构件等施工干出了多个创新点,得到了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李彦武站长的高度称赞,并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重管理,通过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职责对应、垂直管理、条块分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管理手册》。他通过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行“两指导、两监督”管理手段……
一系列的改革让沉重的五公司重新焕发了光彩,公司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年内使公司50%的亏损项目完成减亏目标,回收完工项目应收帐款12852万元,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强劲发展势头。
讲究学习求新思辨的先行者
他倡导用“文化塑造企业精髓”,大力推动建设学习型企业。通过企业赠书、职工读书活动、强化培训、改版企业报、收录员工作品汇编成册等一系列措施,使公司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归属感、企业荣誉感空前增强,成就刚强进取、敢为人先的公司性格与品质。
注重学习,提高员工素质。韩国明知识面广,是施工方面的行家里手。工作中勤学习、善钻研的他,能够很好的将这么多年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先后发表在了《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及《中国公路》等杂志上。这得益于他总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看书、学习。他也将爱学习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在他的倡导下,公司启动了“每年送职工一本书”活动;开展了“四个一”(即以“一个优质工程、一项科研成果、一本论文集、一盘综合资料光碟”为基本内容)工程。通过送发、读书、写读后感,公司读书、学习、爱钻研的人多了,玩游戏、聊闲天的人少了。就在一公局不久前召开的优秀QC成果审会上,共有4项获得2010中交股份优秀QC成果,其中五公司神府高速公路LJ1-2合同QC小组撰写的《提高C50高薄壁空心墩外观质量》成功入围中交股份优秀QC成果。
同时,韩国明非常注重在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发展培训成果。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直接的长处,大力开展“一帮一”拜师学艺活动,并把对“徒弟”技能测评的结果纳入对“师傅”绩效考核的参考范围,奖优罚劣,切实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技能。这些行之效的措施,对凝聚团队精神,建立学习型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健全机制,催生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好现有人力资源的能量,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局面”,是韩国明积极倡导的用人导向。“我给你们搭设平台,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走上管理岗位。”他的一致言行,激励着每位员工。他通过有针对性组织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对员工进行识别、甄选,按照专业技能和特长实行差异化培养;及时将有技能、懂专业、会管理,人品好、肯实干的员工纳入后备干部储备。目前在五公司,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走上了项目的领导岗位。实践证明,他们对这些职位都是能胜任的,并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
他通过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有效推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初步实现了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让员工在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达到企业与人才的和谐共赢。另外,韩国明不但会使用人才,而且更注重培养,奉行“欲取之、先给予”的原则。仅2009年,公司就举办
了项目高级管理研修、通讯员、物资、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班共45个,累计达939人次。培训力度之大在五公司前所未有。
翻看着韩国明的履历表,一项项荣誉,记载着他的辛勤付出和对他工作的肯定。韩国明先后被评为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获“首届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光荣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2008年被评为“中国交通建设品牌员工”;2004年、2008年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2009年获“中央企业青年成长成才身边榜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称号。2010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
谁持彩带当空舞。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在祖国交通建设的大道上描绘着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每一项荣誉、每一次掌声、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与他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挥洒的那份责任、满腔热忱息息相关。
第三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浅谈降本增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浅谈降本增效
近期,公司面临严重的危机,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经济危机已现端倪,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受限,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公司效益骤减。公司继2002年以来的高盈利期已经中止,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又要来了!
公司为应对这种局面,于2012年8月22日召开了《2012年下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专题会议》,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统一部署。这次会议,其鲜明主题,其基本目标,其最终归旨,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直面危局,降本增效势在必行!”困难和问题就摆在那里,公司也已把形势讲清,目标讲透,任务讲明。复杂的局面业已厘清,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并做到”:创造利润是方向,直面危局是心态,降低成本是方法。
企业利润是由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决定的,产品价格受控于外部竞争和市场需求,涨落由客观因素的变化决定,而成本费用的高低则掌握在企业手中,只要基本功过硬,内部工作管理做得好,成本就可以降低,利润就能被创造出来。这是左右企业发展的一个法则,只要按其办事,严控成本,企业就会赚取利润,就能生存发展。
公司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公司效益不好的情况明朗后,公司的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工资可能要降低感到担忧。设身处地地想,产生这种恐惧心理是正常的,毕竟公司员工靠公司发的工资养家糊口,对此应当予以充分的理解,但是同时也应当明白,我们依附于企业生产、生活,公司的利益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利益,配合公司摆脱困境是此时此势我们对公司最大的帮助,也是对我们自己利益的最大维护。危机虽然考验的是公司,但实际上真正考验的却是全公司所有的人,拷问着人的良心、品格。拷问着人能不能饮水思源,拷问着人能不能同甘苦,共进退,拷问着公司里的你、我、他,拷问着公司里的你们、我们和他们。
面对危局,以至战胜危局,就要有强者的魄力和精气神,这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则影响我们处置危局的结果。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着很多旧思想、旧观念,如“吃大锅饭”“东西随便用,反正都是国家的”,这种思想将员工和企业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剥离了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因素,削弱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极其消极的、错误的。我们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人,没有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家再大业再大也会被挥霍殆尽,企业也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现在,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员工必须推翻这些旧的思想,摒弃这些旧的观念,节衣缩食,勤俭持“家”,过过一段时间“指甲缝里找米粒”的苦日子了。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另一条线,两线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的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就有更宽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先辈顶风冒雨,披荆斩棘,拼着不要命才有了我们企业的今天,继承着他们优良传统的我们有他们的品性,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做到,更何况我们现在的条件远比他们优越,咬咬牙,事情上心点,工作多干点,工资少拿点,忍一忍没什么难关不能渡过。公司拥有完整的钼产业链,有先进的管
理体系和经验,有技术过硬的工人队伍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能。
前景很光明,抛掉思想包袱,端正心态,直面困难,即使是危局也终将被化解。
三、有效的落实降本工作是
降本是增效的方法,因为如此,此次危机就不全是坏事。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应该只看到这次公司遇到的危机的反面,我们还要看到危机的正面。因为有了这次危机,公司才能深度开发“降本”这一片“市场”,才能重拾曾经的忽略点,才能暂缓脚步休整休整,才能苦练基本功,才能腾出手来“打扫完屋子再请客”。
说的好不如做得好,降本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极大,因此,把握重点核心,有的放矢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质代量,精益求精抓质量,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往往我们的客户会更“难伺候”,更难“搞定”,要争取到客户就要把客户当做衣食父母,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制造最合适的产品,最优质的产品。
二、公司以及公司各个单位部门要“省”:省材料,省能源,省时间,省开销;要“攒”:攒客户,攒技术,攒士气,攒经验;要“收”:收建议,收人心,收人才,收效益。
三、降本不是企业什么事情都要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相反,降本是企业各个部门单位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精简流程,从而提高生产运行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但我们要坚信终有一天会“吹尽狂沙始到金”。衷心祝愿我们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展地越来越好!
第四篇: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进入磨课阶段以来,时间过得很充实。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课后评议„„历经多少困惑,多少迷茫。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修改„„大家思考着,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收获一:磨课提升了我们的业务水平。大家精心地选课、备课,相互之间讨论、修改、完善,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收获二:磨课磨出了我们的教研氛围。按照事先的分工安排,教师们从各自的观测点对课堂进行了剖析,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老师们谈的非常详细,有时为了一个细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们往往是经常忘了时间,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收获三:磨课磨出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在磨课中,教师们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创新,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不断进行修改,个人思考加上集体的智慧,促进了我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出炉!的确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第五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现在的语文老师不是很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很多都停留在读读、背背、译译、写写的层面,要求会背诵、会默写、会翻译的“三会”。对一篇文言文,稍微一看,根据以往的经验,拿本就去上课。更别提“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了,应该说打磨出一节好课是不容易的,只有针对研究问题和目标任务确定观课维度、设计观课量表,学会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工观课,通过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综合、评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给出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这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看了丁慎杰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有“柳暗花明”之感。
文言文教学,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那么“言”最基本的就是“诵读”。古人亦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要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丁老师可以说在这个方面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还原文本,无标点试读;发现问题,划分句读再读;重读读错的句子,比较阅读;古板文言的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观察读音、句读角度,学生较积极、注意力较集中。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充分调动,彰显了学生的个体思维品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读错到读准到读得流畅,有新的生成。在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充分调动,加上背景资料的辅助,学生在与老师、与文本的碰撞下体会到文本深层的意蕴,感受到作者微妙的复杂的心境,对文本的解读逐层深入,课堂有许多新的生成。再运用不同形式的个人读,合作小组齐读,同学互读,在读中解决字音,在读中了解字词句义,在读中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例如丁老师在课例中的处理:
师:相信你感受到了这种美,要是再有点音乐,或许你就可以读得更美了,试试与音乐结合表现这种美。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听完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 有感觉吗?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吗?
师:那我们师生再合作一次,我读前面,你着重朗读这一句。(音乐)
师生朗读后给与10秒钟左右的空白时间。(指名。)
生4: 作者和张怀民一起来到了的中庭,月光如流水一般流泻在庭院之中,空明澄澈,月光如此的晶莹,透彻,院中的月光就如凝固的水一般静静的铺满院落,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是水中的藻荇一般,他们泾渭分明,偶尔有风吹过,竹柏的影子在月光中摇曳起来,这时的我们才回过神来。
师: 你描绘的真好,请大家从他的描述中回过神来。刚才听到你的描述,我倒觉得作者在表述这句话,在描绘这幅画面的时候语序有些不对,请看投影,老师,调整了一下,大家读一读,比一比,看看那句更好?
生: 作者当时十分的投入,似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种对月色的欣赏中,忘记了一切,忘记了烦恼忧愁,以及个人的荣辱得失,陶醉在了这迷离的月色之中。
丁老师的处理就非常的到位,既调动学习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泼生动,还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个环节可以说是课堂深层次品读的极好例子。真是“读尽文言始到金”。
张伟忠老师曾经这样强调:‘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从文到言、从言到文走上几个来回。光理解言不行,我们的老师要从各个角度,查阅相关资料,彻底了解文本的背景,文章的字词语言等,有了这些东西作基础,老师们就要引导学生把读不懂的地方读懂;把读得浅的地方读得深刻;把让学生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这就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还要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所以丁老师无论是导入设计中的请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还是在译读课文的环节中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疑点,丁老师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质疑,而且是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有自己的新的生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第二次设计中,丁老师完全是在导引中让学生生疑,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同学之间释疑、筛疑、定疑,再由教师就主要问题,即文本的重难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进行分析,重点突破,再次深入引导质疑,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完成研究问题。丁老师真是“千淘万漉”,做了四套预设方案,可谓用心良苦,精益求精。在解读“起行”时,老师“设谜”生疑,引起思考。为何重读“欣然”?让学生去思索作者的心境。从“念”到“遂”到“寻”到“亦”到“相与”到“步”,这个过程是不是如同我们读出来那么简单呢?这三次的追问可谓达到高潮,学生有一点的难度,老师适时的投影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解疑。引导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对这两个问句的质疑和“但”这个词语的能否缺失的理解,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真正体现对学生质疑的尊重,在学生的思维的碰撞中升华认识。充分尊重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在不断地质疑、释疑中,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对文本的解读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这次的课例学习,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备课,明确教学设计的亮点与缺陷,然后结合自己的困惑,带着问题去观看课例研究的文本资料,从思路的繁杂到条理清晰,从简单的引导到诸多方式帮助,磨课后所呈现的设计,避免了学生对于词语积累的机械记忆,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的感受中真正地走进了文本。
我深切地感受到:磨课虽经历痛苦与艰辛,但蜕变后的精彩却显而易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从中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