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8篇
《搭配》评课稿1二年级王老师和高老师同课异构讲了数学广角的《搭配中的学问》。两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问题,发展了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1.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两位教师创设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形式,无论是王老师的帮助小鸡、小鸭、刺猬解决雨伞的问题,还是高老师的游数学城堡,都创设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开了个好头。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两位教师都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且学生自己总结出搭配的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了方法的优化。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3.教学设计符合数学教学规律。
两位教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新旧的衔接和由易到难的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流程,都是从两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两位数为基础,探索三个数字能够组成几个数,以复习旧知为基础,使学生很容易想到三个数字同样可以用交换法来组数,水到渠成掌握了交换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重点突出。
建议:
1、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在稍加拓宽,将生活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会更好。
2、在学生活动后,高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长期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同样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搭配》评课稿2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3《搭配—排列》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节课主要通过数字的有序排列,让学生体会排列的多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其中的数学方法。
1.从现实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通过创设“小豆班开运动会贴号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摆一摆,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倾听、点拨和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注重对方法的总结。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研讨,得出了如下的排列方法。交换十位、个位 先固定十位 先固定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2 3 3 1 1 3
3 2 3 2 2 3
在汇报各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引发学生的思考,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凸显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排列数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4.注重练习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卡片,生活中的排队照相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以及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搭配》评课稿4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评课稿5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粗浅的想法。这节课是简单的组合,内容很抽象。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赵老师设计了写一写、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整节课非常具体、细致地给我们呈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的目标达成过程,不仅认识追求思想实质,操作要求也精准到位,最后的结果更是务实高效。
以自主学习为例,我们看到:
首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要求。任务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亲切了、真实了,就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探索。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保证了活动的真实有效。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感知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并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识。
另外,这节课中针对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评、他评,有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也有针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既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优化学习之后水平提升的评价。
之后,赵老师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序思考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坚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不仅达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非常好的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搭配》评课稿6《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龙艳柳老师上了其中第一课时,龙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去城堡解救美羊羊”的完整的故事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这堂课凸显以下特点:
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龙老师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首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破译密码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有效地,高效的。新课开始,去解救被狡猾的灰太狼关在了城堡里的美羊羊,先要破译密码开锁,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其次,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合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先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问题很简单,孩子几乎能脱口而出,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当再次出现破译超级密码锁时,学生接受挑战的情绪就更高涨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轻松的,情绪是愉悦的。接着出示一个又一个既有趣又包含着数学素材的情境——“替羊村规划地图”等等。在这样一个个故事情境里呈现数学广角问题,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
二、生命化课堂,小组合作落在实处。
龙老师尊重学生思维,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本堂课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和探讨,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和大家一起表演、一起讨论。在破译卡片1、2组成两位数的密码后,增加难度,由卡片1、2、3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最多能排列成几个?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最后再由老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和讲解难点,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前龙老师出示导学提示:①怎样才能保证你找到的两位数不重复也不遗漏呢?②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一人边说边摆,一人记录数字。③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我认为这三个活动要求落到实处。第一,提醒学生在找的时候不要重复也不能遗漏,然后是让学生找方法,学生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思考、总结以及表述,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组织语言和表达的能力。第二,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个合作龙老师安排的非常有效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在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学习他人的方法。第三,小组的合作成果展示有利于全班性的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合适,之前没找到方法的同学在此时也能得到答案了。之后龙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交换位置法”,龙老师最终归结是学生知道了有序思考的优越性。总之,这节课的活动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优化的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容易找到,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选择最优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龙老师这节课十分注重优化思想的渗透,如:用1、2、3三个数字摆两位数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找密码解锁时,龙老师又巧妙设计是六个两位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然后问:哪种排法最容易找到这个密码呢?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有序思维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尝试了怎样才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搭配》评课稿7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评课稿8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篇:《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11篇
《搭配》评课稿1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搭配》评课稿2今天听了梁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设计很精心,课堂上的她也越来越沉稳了。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建议:可以介绍用符号、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达更简洁。
《搭配》评课稿3《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对这一领域的设计思路,课标中有这两段话是值得关注的:
1、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2、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由这两段话来观照“综合与实践”课,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就是两个“数学活动”及“数学思考”。那这两方面是什么关系呢?是谁高谁低?还是并列?其实应该是相融互促的关系。即:数学活动要能启发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的思考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才是综合实践课的价值。
具体到这节课,我认为我们听这节课,最值得观察、思考的就是:操作活动是否有实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此来观照方老师的这节课,可以发现这节课在几个方面都给我们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活动有趣味
毕竟是三年级孩子,爱玩爱动。怎样把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活动变成孩子们想参与爱参与的活动呢?方老师很有办法,她用“看、吃、玩”生活中孩子们最爱的三件事,串出一个情境串,吸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不思蜀。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活动有层次
从用学具卡片摆搭配方法,到不用学具摆,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这渐进的活动也迫使学生逐渐进入深层思考。每个活动都不是一场走秀,而是一场带着问题操作的数学头脑风暴,给孩子们带去深层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长收获。
3、活动有比较
在各个活动汇报时,方老师很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适时地将不同想法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还能表示得更简洁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等一系列追问,将学生的思考推进深化,很好地将“一一对应”、“优化”、“符合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暗藏于这些追问、思考中,提升了这节课的数学价值。
4、一点建议
三个情境活动汇报了各种搭配方法之后,是否能再次比较,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不管是文字连线、数字连线还是字母连线、图形连线,都是两类,两类之间的每一个都在进行一一对应的搭配。由此让最简洁的那副连线图成为模型牢牢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搭配》评课稿4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评课稿5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6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7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评课稿8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搭配》评课稿9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寻找规律的意识得到加强,探索规律时所用方法也日趋成熟、理智,数学活动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发展了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我觉得执教老师在这节课中有这样几个亮点:
1、善于将数学与生活结合:
上课一开始,邵老师就从“校园艺术节活动”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邵老师适时揭题“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并出示实物图片:两顶漂亮的帽子和三个木偶娃娃,产生搭配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搭配,寻找规律。另外邵老师在教学过程汇总所举的例子也都是来自生活,如握手的搭配,衬衣和领带的搭配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围绕问题展开对蕴涵其中的数学规律的探索,既能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又充满情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2、注重自学点导,交流应用的过程:
邵老师是这样处理教学过程的:首先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让学生根据问题借助实物图片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获得初步的答案。接着引导学生学会用有序连线的方法将搭配的方法依次表现出来。最后是采用简明的符号进行思考,通过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并相应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节课教者在引发学生有序搭配的过程中,出示了三种学生搭配的方法:一是以帽子为基准,与其他三个木偶娃娃搭配;一是以木偶为基准与其他两顶帽子搭配;还有一种是无序的。教者通过展示与讨论使学生明白在搭配过程中我们要有序,这样我们才不会重复和遗漏。再通过一组表格:
不同帽子的顶数
不同木偶的个数
搭配的种数
2
8
4
4
使学生自然而然找到搭配的规律:不同帽子的顶数×不同木偶的个数=搭配的种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经历了“实物搭配——体会符号思想——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做一件事情,要求学生把实物演变简单的数学符号,当遇到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或是把它先简单化等,既重视了数学思想的的渗透,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搭配》评课稿10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搭配》评课稿11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粗浅的想法。这节课是简单的组合,内容很抽象。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赵老师设计了写一写、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整节课非常具体、细致地给我们呈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的目标达成过程,不仅认识追求思想实质,操作要求也精准到位,最后的结果更是务实高效。
以自主学习为例,我们看到:
首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要求。任务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亲切了、真实了,就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探索。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保证了活动的真实有效。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感知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并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识。
另外,这节课中针对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评、他评,有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也有针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既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优化学习之后水平提升的评价。
之后,赵老师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序思考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坚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不仅达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非常好的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1《搭配—排列》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节课主要通过数字的有序排列,让学生体会排列的多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其中的数学方法。
1.从现实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通过创设“小豆班开运动会贴号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摆一摆,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倾听、点拨和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注重对方法的总结。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研讨,得出了如下的排列方法。交换十位、个位 先固定十位 先固定个位2 1 2 2 11 1 3 3 13 2 1 1 21 2 3 3 23 3 1 1 32 3 2 2 3
在汇报各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引发学生的思考,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凸显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排列数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4.注重练习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卡片,生活中的排队照相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以及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搭配》评课稿2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粗浅的想法。这节课是简单的组合,内容很抽象。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赵老师设计了写一写、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整节课非常具体、细致地给我们呈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的目标达成过程,不仅认识追求思想实质,操作要求也精准到位,最后的结果更是务实高效。
以自主学习为例,我们看到:
首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要求。任务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亲切了、真实了,就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探索。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保证了活动的真实有效。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感知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并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识。
另外,这节课中针对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评、他评,有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也有针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既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优化学习之后水平提升的评价。
之后,赵老师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序思考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坚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不仅达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非常好的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搭配》评课稿3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4今天听了梁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设计很精心,课堂上的她也越来越沉稳了。
1、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服装搭配、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组字练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便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当中来。
2、创设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服装搭配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动手搭配学具,在组内交流好的搭配顺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便于学生抽象出连线的方法。
3、教师的启发语言很有思考的价值。
当学生讲解完服装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预设到学生会感觉这样表达很麻烦,及时启发,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聪明的孩子马上会想到连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时,又先引后放。如:你想不想试一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板演,再一次展示出他的有序思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计算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
4、注重方法的总结。
无论从服装的搭配还是组字练习,教师都注重总结方法:先确定一个不变的,在进行有序搭配。
5、从始至终,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进行操作、表达,很有耐心,学生感觉不到紧张,学得比较轻松。
建议:可以介绍用符号、字母表示事物的方法,使表达更简洁。
《搭配》评课稿5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搭配》评课稿6《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课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配色规律,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停电,准备好的课件未能用多媒体展示,但张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物品及自己的手机,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清晰明了的教授了色彩搭配方法、色彩整体效果,强调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学习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关注设计,喜爱艺术,热爱生活。还从美学和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唤起学生对设计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意识到,选择一种设计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出有品位的现代产品的色彩的同时,更好提醒他们设计是人心灵深处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本课又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进行现代产品设计更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色彩秩序和功能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气氛和艺术情调。
以书上图片色彩的分析、展示,谈感受,不同色彩的产品给人不同的感受:
红色——火、血、太阳——喜庆、热情、健康、警告
橙色——橘子、橙、秋叶——温暖、活泼、美味、和谐
黄色——黄金、阳光、穗谷——光明、希望、明朗、富贵
绿色——树木、草原——和平、青春、安全、新鲜
蓝色——天空、大海——平静、广博、深邃、冷静……
分析了色彩以及不同色彩的含义,由此引出,设计时要考虑物品的美观、实用和经济。
同时,又讲解了色彩知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联系生活,不同色彩搭配的特点不同。设计产品要注意色彩搭配规律。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而是把素质教育也融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张老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总之,这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秀课。使我学到了备课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能够随机应变地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搭配》评课稿7听了我校数学骨干教师梁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梁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两位同学早餐吃是什么导入新知,巧妙地设计了本周老师到职工食堂吃早餐,请同学们给老师搭配出一份营养早餐的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梁老师精心设计了给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服装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踊跃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顺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游戏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营养早餐的搭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总之:梁老师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搭配》评课稿8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评课稿9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10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11各位专家,各位数学同仁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老师和陈**老师围绕“人人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同时,在这节课里,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师非常注重带动学生利用方法的迁移来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他在挑战一里用简实、朴素的引导语让学生回顾了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多种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结出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解决了0、1、3、5这个环节,此时老师没有过多言语,水到渠成。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学生也必然会利用这种有序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人人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搭配》评课稿1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两人都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猜想求证诱其创思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X,进行不懈的自主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在学生探索问题(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上衣和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之后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验证,以此来激发学生求证的欲X和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衣服模具,让学生用摆的直观方式来表达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实物操作到图形符号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从形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找到按顺序,不重复,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衣服时,引导学生不仅可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她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陈丹凤老师在引导学生直观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提问学生:如果不能去动这些衣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们的搭配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并且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到方法的“优化”过程,这节课到这里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看用哪一种方式来表现更简单明了?),而是让学生呈现出的优化资源白白浪费。应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让学生从形象中抽象出来,而非让学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这样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选择路线的教学设计中,先安排2对3的路线,再安排2对4,2对5的路线,层次不断提升,并有意引导学生说
2对3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3,2对4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来算出排列的方法,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于时间不够,最终老师没有对此进行总结,学生也没有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没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搭配》评课稿13丁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吴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同桌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这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丁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课四步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丁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搭配》评课稿14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评课稿15《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龙艳柳老师上了其中第一课时,龙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去城堡解救美羊羊”的完整的故事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这堂课凸显以下特点:
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龙老师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首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破译密码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有效地,高效的。新课开始,去解救被狡猾的灰太狼关在了城堡里的美羊羊,先要破译密码开锁,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其次,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合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先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问题很简单,孩子几乎能脱口而出,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当再次出现破译超级密码锁时,学生接受挑战的情绪就更高涨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轻松的,情绪是愉悦的。接着出示一个又一个既有趣又包含着数学素材的情境——“替羊村规划地图”等等。在这样一个个故事情境里呈现数学广角问题,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
二、生命化课堂,小组合作落在实处。
龙老师尊重学生思维,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本堂课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和探讨,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和大家一起表演、一起讨论。在破译卡片1、2组成两位数的密码后,增加难度,由卡片1、2、3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最多能排列成几个?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最后再由老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和讲解难点,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前龙老师出示导学提示:①怎样才能保证你找到的两位数不重复也不遗漏呢?②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一人边说边摆,一人记录数字。③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我认为这三个活动要求落到实处。第一,提醒学生在找的时候不要重复也不能遗漏,然后是让学生找方法,学生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思考、总结以及表述,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组织语言和表达的能力。第二,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个合作龙老师安排的非常有效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在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学习他人的方法。第三,小组的合作成果展示有利于全班性的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合适,之前没找到方法的同学在此时也能得到答案了。之后龙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交换位置法”,龙老师最终归结是学生知道了有序思考的优越性。总之,这节课的活动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优化的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容易找到,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选择最优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龙老师这节课十分注重优化思想的渗透,如:用1、2、3三个数字摆两位数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找密码解锁时,龙老师又巧妙设计是六个两位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然后问:哪种排法最容易找到这个密码呢?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有序思维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尝试了怎样才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四篇:《搭配》评课稿
《搭配》评课稿(14篇)
《搭配》评课稿 篇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两人都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猜想求证诱其创思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X,进行不懈的自主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在学生探索问题(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上衣和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之后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验证,以此来激发学生求证的欲X和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衣服模具,让学生用摆的直观方式来表达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实物操作到图形符号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从形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找到按顺序,不重复,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衣服时,引导学生不仅可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她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陈丹凤老师在引导学生直观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提问学生:如果不能去动这些衣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们的搭配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并且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到方法的“优化”过程,这节课到这里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看用哪一种方式来表现更简单明了?),而是让学生呈现出的优化资源白白浪费。应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让学生从形象中抽象出来,而非让学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这样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
何立娜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选择路线的教学设计中,先安排2对3的路线,再安排2对4,2对5的路线,层次不断提升,并有意引导学生说
2对3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3,2对4的路线其实就是2个4,其用意就是要抽象出用乘法来算出排列的方法,这是搭配算法的最高境界,但可能是由于时间不够,最终老师没有对此进行总结,学生也没有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没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搭配》评课稿 篇2数学广角—搭配(一)是20xx年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一个全新改版的知识内容。涂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及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活动课。涂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中数学课堂的评价也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1、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涂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开启数学大门的情境,当数学正确回答出笑脸摆放顺序时,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也送给了学生。这种借助媒体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激励导向评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学习品质时,涂老师能有针对性,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探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选两种,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们会涂吗?你想怎么涂?学生试涂1号学习卡时,涂老师及时给予小组评价:“第一、二小组小朋友又静又快,一下子涂好了。”在探究衣服裤子用三种颜色涂色,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涂法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杨亿楠虽然坐在最后面,但是他的小眼睛是最亮的。”“xxx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小眼睛最亮。”“xxx小朋友就像个数学家。”在探究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只能在数字1、2、3中选。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只能在1、2、3里面选,刘毅非常会审题。”对后进生的学习,教师也进行了充满激励的评价:“今天xxxx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老师奖励一张智慧卡。”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不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有效的调控了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以生为本,多元主体评价。
在探究用3中颜色给衣服和裤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你有几种涂法时,涂老师大胆开放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教学活动机会。在反馈交流时,涂老师展示学生作业,9(4、6)种涂法你同意吗?为什么?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使学生在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了排列的有序性,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涂老师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的评价,彰显了小班化教学特色。
《搭配》评课稿 篇3《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课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配色规律,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了“现代产品设计色彩搭配”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停电,准备好的课件未能用多媒体展示,但张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物品及自己的手机,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清晰明了的教授了色彩搭配方法、色彩整体效果,强调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学习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关注设计,喜爱艺术,热爱生活。还从美学和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唤起学生对设计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学生意识到,选择一种设计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出有品位的现代产品的色彩的同时,更好提醒他们设计是人心灵深处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本课又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进行现代产品设计更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不同的色彩秩序和功能组合关系会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气氛和艺术情调。
以书上图片色彩的分析、展示,谈感受,不同色彩的产品给人不同的感受:
红色——火、血、太阳——喜庆、热情、健康、警告
橙色——橘子、橙、秋叶——温暖、活泼、美味、和谐
黄色——黄金、阳光、穗谷——光明、希望、明朗、富贵
绿色——树木、草原——和平、青春、安全、新鲜
蓝色——天空、大海——平静、广博、深邃、冷静……
分析了色彩以及不同色彩的含义,由此引出,设计时要考虑物品的美观、实用和经济。
同时,又讲解了色彩知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联系生活,不同色彩搭配的特点不同。设计产品要注意色彩搭配规律。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而是把素质教育也融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张老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总之,这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秀课。使我学到了备课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能够随机应变地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搭配》评课稿 篇4亮点一:结构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陈敏老师用一首清新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唐诗来寓含本课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设计十分有新意。
一夕风雨满城香(谈油纸伞的材质与工艺)
亦俗亦雅亦张扬(谈油纸伞的审美与赏析)
梦里花落知多少(谈油纸伞的典故与民俗)
桐香竹韵留清新(谈油纸伞的设计与展示)
此诗与本课的知识点十分吻合、贴切,一句诗则代表一个知识点,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层次、有内涵,值得探讨和研究。可见陈敏老师文学功底和归纳能力非同一般且用心良苦,单凭这点就已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亮点二:策略运用适当,效果良好
PPT课件的底图颜色,大小标题及文字的颜色,视频、图片的颜色,赛场摆设的油纸伞所绽放的颜色,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民间色彩的空间中。再加上舞蹈视频、油纸秀的选段和音乐的配合,情景油然而生。用情景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导探究,用探究指导表现,陈老师运用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三:综合素质较高,增光添色
陈老师是位高挑白净的川妹子,穿着清新自然,赏心悦目,在整个赛场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老师吐字清晰,生动流畅,偶尔还能说上两句黄山话,和学生拉家常、套近乎。陈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示范教学,辅导得法,使学生上手快。陈老师的“亲和力”配上那苍劲有力的隶书板书,确实为其增光添色、增分不少。
亮点虽多,但为何无缘一等奖呢?因为这节课其实遗憾也不少。
遗憾一:评价轻描淡写,流于形式
陈敏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表述是吸引人的:自评讲思路与气氛,互评讲优点与不足。本应该成为堂上亮点之一,遗憾的是陈老师竟把此环节轻描淡写、流于形式了。
遗憾二:时间把控失灵,“虎头蛇尾”
要承认,陈老师在前段和中段演绎得还是挺精彩的,但因为陈老师求全求大,想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一清二楚,而且在讲解伞的结构和制作流程等环节花的时间太多,时间把控失灵,以至后面的拓展延伸等环节就忽略不谈了,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遗憾三:未达既定目标,功亏一溃
对学情没有分析到位,高估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把印制伞面和体验做一把油纸伞作为本课的作业是考虑不周详的。泸州分水油纸伞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纸伞的活化石,尽管已经被定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但对于离分水有千里之遥的黄山市初一级学生而言,能够初步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了解,并探讨出民间美术色彩的搭配规律,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还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地让他们去体验和制作一把油纸伞,勉为其难,效果出不来那是意料中的事了。
最后的作业效果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我想应该是本课最大的遗憾所在,也应该是无缘“一等奖”的主要原因吧。
《搭配》评课稿 篇5各位专家,各位数学同仁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老师和陈**老师围绕“人人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同时,在这节课里,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师非常注重带动学生利用方法的迁移来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他在挑战一里用简实、朴素的引导语让学生回顾了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多种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结出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解决了0、1、3、5这个环节,此时老师没有过多言语,水到渠成。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学生也必然会利用这种有序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人人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搭配》评课稿 篇6丁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吴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同桌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这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丁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课四步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丁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搭配》评课稿 篇7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 篇8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搭配》评课稿 篇9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 篇10听了我校数学骨干教师梁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梁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两位同学早餐吃是什么导入新知,巧妙地设计了本周老师到职工食堂吃早餐,请同学们给老师搭配出一份营养早餐的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梁老师精心设计了给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服装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踊跃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顺序地搭配,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游戏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营养早餐的搭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总之:梁老师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搭配》评课稿 篇11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粗浅的想法。这节课是简单的组合,内容很抽象。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赵老师设计了写一写、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整节课非常具体、细致地给我们呈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的目标达成过程,不仅认识追求思想实质,操作要求也精准到位,最后的结果更是务实高效。
以自主学习为例,我们看到:
首先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要求。任务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感受亲切了、真实了,就很容易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探索。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保证了活动的真实有效。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感知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地分析和比较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将内化的思维方式再次外显出来,让学生感受符号化思想并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识。
另外,这节课中针对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自评、他评,有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也有针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既有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有对学生优化学习之后水平提升的评价。
之后,赵老师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序思考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并坚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不仅达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非常好的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搭配》评课稿 篇12《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对这一领域的设计思路,课标中有这两段话是值得关注的:
1、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2、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由这两段话来观照“综合与实践”课,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就是两个“数学活动”及“数学思考”。那这两方面是什么关系呢?是谁高谁低?还是并列?其实应该是相融互促的关系。即:数学活动要能启发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的思考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才是综合实践课的价值。
具体到这节课,我认为我们听这节课,最值得观察、思考的就是:操作活动是否有实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此来观照方老师的这节课,可以发现这节课在几个方面都给我们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活动有趣味
毕竟是三年级孩子,爱玩爱动。怎样把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活动变成孩子们想参与爱参与的活动呢?方老师很有办法,她用“看、吃、玩”生活中孩子们最爱的三件事,串出一个情境串,吸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不思蜀。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活动有层次
从用学具卡片摆搭配方法,到不用学具摆,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这渐进的活动也迫使学生逐渐进入深层思考。每个活动都不是一场走秀,而是一场带着问题操作的数学头脑风暴,给孩子们带去深层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长收获。
3、活动有比较
在各个活动汇报时,方老师很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适时地将不同想法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还能表示得更简洁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等一系列追问,将学生的思考推进深化,很好地将“一一对应”、“优化”、“符合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暗藏于这些追问、思考中,提升了这节课的数学价值。
4、一点建议
三个情境活动汇报了各种搭配方法之后,是否能再次比较,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不管是文字连线、数字连线还是字母连线、图形连线,都是两类,两类之间的每一个都在进行一一对应的搭配。由此让最简洁的那副连线图成为模型牢牢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搭配》评课稿 篇13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搭配》评课稿 篇14《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龙艳柳老师上了其中第一课时,龙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去城堡解救美羊羊”的完整的故事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这堂课凸显以下特点:
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龙老师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首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破译密码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有效地,高效的。新课开始,去解救被狡猾的灰太狼关在了城堡里的美羊羊,先要破译密码开锁,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其次,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合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先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问题很简单,孩子几乎能脱口而出,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当再次出现破译超级密码锁时,学生接受挑战的情绪就更高涨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轻松的,情绪是愉悦的。接着出示一个又一个既有趣又包含着数学素材的情境——“替羊村规划地图”等等。在这样一个个故事情境里呈现数学广角问题,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
二、生命化课堂,小组合作落在实处。
龙老师尊重学生思维,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本堂课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和探讨,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和大家一起表演、一起讨论。在破译卡片1、2组成两位数的密码后,增加难度,由卡片1、2、3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最多能排列成几个?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最后再由老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和讲解难点,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前龙老师出示导学提示:①怎样才能保证你找到的两位数不重复也不遗漏呢?②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一人边说边摆,一人记录数字。③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我认为这三个活动要求落到实处。第一,提醒学生在找的时候不要重复也不能遗漏,然后是让学生找方法,学生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思考、总结以及表述,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组织语言和表达的能力。第二,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个合作龙老师安排的非常有效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在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学习他人的方法。第三,小组的合作成果展示有利于全班性的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合适,之前没找到方法的同学在此时也能得到答案了。之后龙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交换位置法”,龙老师最终归结是学生知道了有序思考的优越性。总之,这节课的活动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优化的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容易找到,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选择最优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龙老师这节课十分注重优化思想的渗透,如:用1、2、3三个数字摆两位数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找密码解锁时,龙老师又巧妙设计是六个两位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然后问:哪种排法最容易找到这个密码呢?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有序思维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尝试了怎样才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五篇: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数学广角搭配评课稿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 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