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高中生物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共五篇)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72-704698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0 12:33: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生物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

高中生物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智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三、教学过程概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

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

▲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

●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

●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设计意图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结论1:"转化因子"—DNA,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引导提问:

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

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读图,分析:(挂图)一亲代噬蔺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5S蛋白质外壳32PDNA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四)归纳,小结

(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五)反馈运用

事先编拟一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检测题,以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四、教后体会

就"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第二篇: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教版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

4.2复习设计

因为是高三

(5)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二)RNA也是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和车前草病毒的实验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多数遗传物质是DNA,如T2噬菌体。少数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病毒,SARS病毒。

3.针对整个生物界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五、教后反思

(1)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思,完成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同时要注意细节辨析,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做好对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的全面复习。

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所做的实验,使学生重温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实验结论进行领悟和延伸。

(2)教师应设计相关知识的变式,做相应的拓展,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

本节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串、实验流程图解法让学生讨论来达到此目的。

(3)适当引导学生对不同章节中相关联知识进行联系,使知识慢慢综合化,学生慢慢能力化。

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DNA的复制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联系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等。

(4)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特进行反思,同时使知识应用灵活化、方法化。本节教学中,通过典型例题和学生自主演练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

(5)适当引用高考真题,使学生体会高考真题的魅力和内涵,体会什么叫“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第三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

1.1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1.2 教学重点 ①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1.3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 学情分析

2.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3 教学目标设计

3.1 认知目标 ① 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 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 智能目标 ①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目标 ① 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② 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5 教学过程概述 5.1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提供感性材料 获得感知 布惑 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 ▲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5.2 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 ●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 ●学生讨论:(略)●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5.3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设计意图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结论1:“转化因子”—DNA,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 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 读图、分析:(挂图)一亲代噬蔺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5S蛋白质外壳 32P DNA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5.4 归纳、小结

(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5.5 反馈运用 事先编拟一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检测题,以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教后体会 笔者就“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第四篇: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对必修二前两章所学遗传学知识的本质性阐述,也下启本章后三节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才能在后面学习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探究,得出结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方法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很好材料。但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本节课尝试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其实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已经学过有关基因和DNA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关于遗传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对遗传物质是DNA已经不再陌生,但对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并不了解。

在能力上,高中的学生通过对生物必修1的学习,已经对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熟悉,相关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已初步形成,但是对科学史的学习和探究,除了必修1中对酶的本质的一个资料分析外,完整且系统地探究科学史的发现过程,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尚末形成,还需要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说目标

根据对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具体内容标准的学习,将本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通过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

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同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教学难点:

尝试让学生应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将本课教学方法定为:教师的导学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具体方法有:

问题启发、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对比归纳。教学手段:课件、动画、投影仪。

学法:现代教学思想特别强调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会如何学。因此本节课主要设计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依据图片请同学说一说亲代是如何把性状传递给子代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2)、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染色体的成分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培养学生通过联系所学知识,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史的发展轨迹,进入实验对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合作探究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对4个实验的探究,最终得出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首先学生利用表格自主比较S型菌和R型菌的异同,为理解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做铺垫。媒体展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4组),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分组讨论,在完成下面的表格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和交流。最终得出格里菲斯利用相互对照的实验方法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但格里菲斯并未指明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的直观性降低问题起点,让学生根据实验分析问题自主得出结论,突破学生对格里菲斯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理解这一难点。最后留下疑问,格里菲斯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什么?引导提出下一实验。

2、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接着设计问题:如果让你接替格里菲思进一步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的话,你应该如何设计并实施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学生设计实验好的基础上,投影展示艾弗里的实验实验思路(将S型菌中的物质分开研究),使学生与科学家的思路进 行比较分析,进而展示艾弗里实验的动画过程,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和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设计的方案,再对照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的实验,学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发生碰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的动画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艾弗里实验过程和原理的理解,领悟了科学家简洁、合理、巧妙的设计思路,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内容。

3、再次讨论和探究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仍有科学家对此存在质疑,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又做了另一组实验验证艾弗里的结论)

图片展示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由于本实验的操作过程较复杂,讨论之前教师可先进性引荐,阐明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寄生方式,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实验中搅拌和离心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荐,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突破重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逐一展现讨论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造成学生间知识交流和争论,引导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形成,确立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的关键思路。最后利用这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验证DNA才是遗传物质。

4、拓展实验的再设计

以上三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未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明此点,还需继续进行同时探究。

投影正常烟草和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图片,提供相关信息:烟草花叶病毒中不含有DNA,只有RNA和蛋白质,你能不能再简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要求学生简单地阐述一下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过程即可。

设计意图:

1、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突破难点,尝试让学生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应用于其他的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将所学科学研究的关键思路实际运用于设计实验的能力。最后得出,部分病毒RNA也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从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个结论。

总结归纳:回顾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对本节内容做一个梳理, 特别是这几个实验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五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具体内容的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教学目的要求:

①知识方面: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讨实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课标中,“总结”和“分析”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的应用水平,要求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探讨”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的独立操作水平,要求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认同”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的反应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等。

3、教学重点

①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4、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原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实验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通过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现象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大胆猜想,转化因子是什么,进而提出假设,设计出证明假设成立的实验思路,本身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到微观的实验设计,对学生来说很抽象,所以又是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实验设计思路上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而且在这个实验中,DNA和蛋白质是自然分开,保证了DNA的纯度,排除了蛋白质的作用。在通过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介绍和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 1 设计思路基础;必修1第三章的第二节中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内容涉及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而且在第五章第四节中探究O2中的O是来自于H2O还是CO2时,也对同位素示踪技术做了说明,学生在实验技术知识这一方面同样具备一定的基础,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认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重点而非难点。

5、重难点突破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采用“探究—发现—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

首先播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假设。各小组之间会有不同的假设,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当已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加入到R型细菌中混合培养后,S型细菌本省死而复生,导致小鼠死亡;有的小组会提出“已经死亡的S型细菌的某种活性物质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等等。对于这些假设,先在班级进行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会觉得第二种假设更具有探究的价值。当然,如果直接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提出假设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应该对此作一些铺垫,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是一种宏观性状,引导学生想到微观的物质基础。

假设是否成立,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严密性,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采用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①为什么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 ②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③怎么知道噬菌体注入细菌内部的物质是DNA而没有蛋白质呢? ④为什么不用15N、18O、14C等元素标记,而用32P、35S? ⑤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是交流互作的关系,对于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

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使遗传物质,从而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最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认识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如在艾佛里实验的8年后,赫尔西和蔡司才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最终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6、教学流程

(1)以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先介绍两种肺炎双球菌的类型,播放视频资料,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假设。各小组之间会有不同的假设,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当已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加入到R型细菌中混合培养后,S型细菌本省死而复生,导致小鼠死亡;有的小组会提出“已经死亡的S型细菌的某种活性物质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等等。对于这些假设,先在班级进行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会觉得第二种假设更具有探究的价值。

假设是否成立,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严密性,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为什么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 ②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③怎么知道噬菌体注入细菌内部的物质是DNA而没有蛋白质呢? ④为什么不用15N、18O、14C等元素标记,而用32P、35S? ⑤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4)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过程,得出RNA也可以是遗传物质。综合以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可以得出DNA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高中生物说课稿:《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