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三峡郦道元(省一等奖优质课)课件5篇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72-689759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12 13:27: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峡郦道元(省一等奖优质课)课件

《三峡》教学设计(附: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

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

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②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六)课堂拓展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4.老师评价

(七)课外延伸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附:《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 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 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师: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吧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齐读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在欣赏旖旎的三峡风光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

(师投影展示)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生齐读)

师: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人称颂这一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三峡》语言的魅力

(投影显示)

一读课文,正字音

师:一、三、五列的同学一起朗读从题目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四、六列的同学接读一直到课文的结尾要求: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读完之后,帮他指出来

(生按要求分别朗读课文)

师:你听出旁边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了吗?

生(众)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让我们齐读一遍以下词句,记准字音

(投影显示)

读准字音,我能行!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绝献 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齐读)

师:字音关已过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把握好节奏,先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自己把握得不准,就边听老师读边在书上作批注

(师配乐朗读全文,朗读结束时全班学生鼓掌)

师:谢谢!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

(投影显示)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

(生自由朗读)

师:书声琅琅,节奏分明,停顿准确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重点句子

(投影显示)

正确停顿,我能行!

要求:珠圆玉润,停顿准确

(请两名学生分读课文之后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以下语句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师: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儿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前后六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师投影出示)

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

(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投影显示)

准确翻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1:我来翻译第一个句子,它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岩峰就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月亮

师:很好!声音洪亮,而且调整语序翻译,很流畅

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翻译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夜晚,就看不见月亮

生3:老师,有一个词翻译得不太准确,“夜分”应该翻译成“半夜”而不是“夜晚”整个句子翻译成“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这样翻译更准确,更能突出山的绵长、高峻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个指正很重要谁来翻译第三个句子?

生4:“沿溯阻绝”的意思是: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师:非常流畅第四个句子的翻译呢? 生5: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那“素湍”呢?

生5: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师:同学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非常到位,翻译得很通顺翻译了课文,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小部分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课文,了解一下三峡的地貌特征

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写春冬和秋景的句子让我们来比赛,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投影显示)

了解地貌,我能行!

(男女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师:男生读得气势磅礴,女生读得婉转悠扬,老师都陶醉其中了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感觉到了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请看屏幕上的问题

(投影显示)

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生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挺拔、高峻

(师板书:绵长高峻)

师:读到写夏天水的语句时,你感觉怎样?

生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仅写出了夏天的水流得很急,而且水量也很大

(师板书:水急量大)

师:同学们,课文中春冬的景色写得怎么样呢?

生(众):很美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语呢?

生1:清静

生2:幽美

生3:趣味无穷

生4:良多趣味

(师板书: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师:三峡秋天的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生1:凄凉

生2:寂静

生3:肃杀

(师板书:凄凉肃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从文章中了解了三峡的地理特征,这仅仅是刚刚撩开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地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想请大家说说“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1:我觉得应该是停顿有序,重音准确

生2: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生3:声音要圆润、洪亮 生4:语速要适中,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师:对,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是应该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这样我们的朗读才会更有魅力

(师投影显示)

五读课文,赏三峡

读出情感,我能行!

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停顿

师:同学们,不同的景物特征,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夏水一层,同学们都说,夏天的水势很大,水流迅疾,那语速就适宜——

生(众):快!

师:那它的语调应该怎样呢?

生(众):高昂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层的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语上呢?

生1:“襄陵”,“急宣”,“千二百里”,“疾”

生2:“朝”和“暮”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下写夏水的语句,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把夏天的水这样的特征给大家读出来?

(生争先恐后举手,师请一生读本层内容,配以合适的音乐)

师:这位同学读得最好的是哪个词?

生(众):“千”字

师:他还有哪个句子可以读得更好一点?

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读得更快一点

生(刚才朗读的那名学生):老师,我还愿意把这句读得更棒!

师:好!大家相信你能读得更出色!

(该生再读,气势很大,突出了夏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征,其他学生鼓掌)

师:不同的内容,它流露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夏水”读得汹涌湍急,那么该怎样读春冬之景呢?

生:春冬景色很美,适合读得宁静、轻松、优美我还想,如果带着微笑陶醉的表情去读会更好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告诉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应该倾注自己的感情,更应该带有相应的表情,这样朗读效果更好下面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突出三峡的景物特征

(投影显示)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倾注感情,旁若无人)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因为老师看到了大家朗读时丰富的表情读到春冬景色的语句时,有的同学微笑着;读到秋季凄凉景物的时候,同学们表情变得很凝重,特别伤感这就读出了文章所描写的不同美感

相信下一个环节里,你们的赏析也会更加精彩!请看屏幕上有关语言欣赏的提示

(师投影显示)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

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生自读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对于《三峡》语言的赏析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格式来回答大家可以抓住景物的色彩来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赏析,也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还可以紧扣文中的修辞方法来赏析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里面两个表现颜色的词很美:“素”——洁白,“绿”——碧绿

生2:我喜欢的句子是“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这句话仅仅有琅琅上口这一个优点吗?

生3:这句话富有诗意,还有一种凄凉之美

师:很好!同学们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4: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它好在“清荣峻茂”一句,写出了三峡的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给人的感觉很美

生5:对,这句还有一个优点:简练传神只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水之清,山之峻,还有树之茂,草之盛寥寥几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生6:我还喜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它好在让我们感觉到水流的速度很快,一泻千里

师:说得好!它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你看出来了吗?

生7:用奔跑的马和清风与快速行驶的船进行对比

师:这样对比,更可见水流之快,无可匹敌

生8:老师,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动的是回旋着清波的白色激流,静的是倒映着两岸风物影子的绿潭

生9: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它好在倾注了作者观景之后的深情

生10: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它好在很有气势,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

生11:还有一句写山的句子很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了山的高峻、绵长,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半夜,看不见月亮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赏析,老师更加佩服郦道元了,我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赞一声:郦道元,你真了不起!仅仅用155个 字,就向我们展示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夏水的紧张激烈与冬春轻松晓畅的自然结合;对比手法,“乘奔御风”不如船快,更显出夏水之迅疾;“素湍回清”的 “动”与“绿潭倒影”的“静”和谐共生;急流的“雪白”与潭水的“碧绿”相映成趣;简练明快的“清荣峻茂”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之深;“素湍绿 潭”和“绝多生怪柏”俯仰生姿;引用的哀婉渔歌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渔民生活的悲苦和三峡之秋的肃杀这一切怎不让人深深佩服郦道元驾驭语言能力之娴熟?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这一切的美好沉淀成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投影显示)

熟读成诵,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四层内容: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山势——绵长,高峻;夏水——水位高,水流急;春冬——幽静,迷人;秋景——凄凉,肃杀然后你默想一下这几层都是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的?再想一想每一层的关键词有哪些,自然而然就能够背下来了

(生根据提示自由背诵,先是声音较小,慢慢熟练之后,声音逐渐增大起来)

师: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将课文准确背诵下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以前两层为例,用“减字背诵法”背诵课文

(师投影出示)

轻松背诵,我能行!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一”)

自三七百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至于夏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暮到,其间千二百,虽乘奔御,不以疾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教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二”)

自七中,两岸连,略无阙重 叠,隐 蔽 自非亭夜,不见 至 夏 襄陵,沿溯阻 或王 急,有时朝,暮,其 千二,虽乘 御,不以 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三”)

自中,两 连,略 阙 重,隐 自亭 夜,不 至夏,沿 或,有时,暮,其,虽乘,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四”)

自,两,重,自,至,或,有,其,不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准确背诵)

(听课教师予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准确地背诵了全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自己的出色表现予以鼓励!

(生开心鼓掌)

师: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 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两 项关于写作和阅读的作业:

① 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②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下课)教学反思

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 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 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 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 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读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检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味,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美丽的文章,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收获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这就是我教学《三峡》一课最幸福的感受。

第二篇:郦道元 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4 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第三篇:三峡 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19)良:实在,的确。(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26)裳(cháng):衣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 / 连 山,略 无 /阙(quē)处。重(chóng)岩 / 叠 嶂(zhàng),隐 天 / 蔽 日。自 /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xī)月。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陵,沿/ 溯(sù)阻 绝。或 / 王 命 急 宣,有 时 / 朝(zhāo)发 白 帝,暮 到 / 江 陵,其间(jiān)/ 千 二 百 里,虽 / 乘 奔(bēn)御 风,不 以 / 疾 也。

春 冬 之 时,则 / 素 湍(tuān)/ 绿 潭,回 清 / 倒 影。绝巘(yǎn)/ 多 生 怪柏(bǎi),悬 泉 / 瀑 布,飞 漱(shù)/ 其 间。清 / 荣 / 峻 / 茂,良 多 趣 味。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林 寒 / 涧 肃,常 有 / 高 猿 长 啸,属(zhǔ)引 /凄 异,空 谷 / 传 响,哀 转 / 久 绝。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cháng)。”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4.泪沾裳(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6.良多趣味(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⑥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三峡》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三峡》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 绿:绿色。蓝:深青色。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碧:青绿色。青:蓝色。

三峡 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 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三峡》总小结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释:从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一层 三峡的山(长、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快风飞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二层 三峡的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释: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三层 三峡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间一片清寂,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大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层 三峡的秋景(悲寂、凄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里面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主题思想

1.主旨:

《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详细解释: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四、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2.语言生动简练

第四篇: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五篇:三峡 郦道元

三峡 郦道元(北魏)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岸连山,略 无 阙 处。

重 岩 叠 嶂,隐 天 蔽 日,自 非 亭午 夜分,不 见 曦 月。

至于 夏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

或 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 时,则 素 湍 绿潭,回 清 倒 影。

绝 巘 多 生 怪 柏,悬 泉 瀑 布,飞 漱 其 间,清 荣 峻 茂,良 多 趣 味。

每至 晴初霜 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 绝。

故 渔 者 歌 曰:“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声 泪 沾 裳。”

三峡郦道元(省一等奖优质课)课件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