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PPT课件的几个常见误区及对策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72-677080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05 19:21: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PPT课件的几个常见误区及对策

PPT课件的几个常见误区及对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不断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因其方便、形象、轻松、多样化、现代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教育的最普及的方式之一,以PPT的方式制作的教学课件也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了PPT的课件,但却由于没有掌握好这种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巧,而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和效果。更甚之的是,课件制作与使用的不当非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起反作用,亦即使教学的效果下降。

所以,研究PPT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巧实在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下面,本文就通过对几种常见的PPT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的误区的讲解与纠正,以给更多的教师在PPT课件方面以有用的启发。

误区一:文字过多

有的教师为了防止自己在讲课的时候忘记相关内容,或者为了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内容,他们会在PPT上面放上非常多的文字,这样的结果就是,PPT看起来更象是一个WORD版的文件。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文字过多的话,会转移学生的听课的注意力,学生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阅读文字上,而那些习惯做笔记的学生则更会拼命地、全神贯注地抄写PPT上的文字,因此,在学生忙于阅读和抄写的过程中,他们是根本听不到教师的讲解的,整堂课也几乎变成了阅读训练和自习课。

所以,除非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这部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记录下来,否则的话,PPT课件上的文字应是提纲挈领的几个简单的目录,最好配有生动的图和表,这样的话,教师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上,才能避免教师的讲解是在做无用功的尴尬局面。至于文字的具体的、更详细的内容,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去找教材等阅读。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如果老师担心自己忘记讲课内容的话,那就可以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包括在手边放上教材、细化课件的打印稿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用移动硬盘、USB等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里播放简单的课件,而自己同时在一边打开存有更详细内容的复杂或辅助课件的笔记本电脑,这样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

误区二:完全放弃板书

固然,PPT课件有其优势,但即便是再精彩的课件,也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如果教师能时不时地配以板书的话,会让学生明显地去除疲劳感,调节课堂的单一和枯燥气氛。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公式、讲解即兴而发的新问题、记录学生的发言要点、主持学生讨论案例等的时候,板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教师一定要记得一个事情,那就是,你千万别假设教室里的多媒体或者你自己携带的准备播放课件的电脑、硬盘等不会出问题,比如你要经常假设,要是突然停电了,你该怎么办。所以,教师最好平时就要做好板书的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容地随时应付万一出现的紧急情况。

误区三:动画和图片过分夸张

虽然说在PPT上有动画和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气氛的枯燥乏味,但有的课件却明显地在这个方面做过了头。

动画和图片数量过多、和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关系不大等等都属于做过头的典型情况,前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后者则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所以动画和图片的放置一定要适量和相关。

误区四:不讲究美感

在这个方面主要有两类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类是艺术性过分单一,另一类是艺术性过分花哨。

在艺术性过分单一的PPT课件中,典型的例子比如有,从头到尾的文字都是一种颜色,内容布局单调统一,即便是需要强调突出的知识点也没有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上有所不同,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平淡无奇,看久了很容易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这种PPT课件虽然是利用了现代化的技术,但却根本没有体现出现代化的优势来。

在另一类艺术性过分花哨的PPT课件中,则由于使用了较多的颜色、字型等而使得课件的知识重点主题分散,容易使引起学生的思维过分活跃而不能准确地知道哪个才是重点、哪个才是非重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把每张幻灯片都当成是一副精美的艺术品,不管是颜色、布局、大小等哪方面,都要在保证学生能清楚看到并且和所讲授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提下,做得美观。比如在颜色上,一般而言,在一张PPT片上的颜色不要超过3~4个为好,背景色要和字体色要用较强的对比色,布局上要讲究均衡,避免一边沉的情况,而且同级别主题的文字最好一直使用同种颜色和艺术效果。

误区

五、把条纲目录在一张幻灯片上全部展示

比如,如果某个主题有几个分问题,而这几个分问题需要逐个地讲解,那么,把这几个分问题同时展示在一张片子上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误区。因为这样的话,在教师讲解第一个分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在阅读和思考下一个问题了,等教师讲解第二个时,学生们可能已经在回味第一个并开始思考第三个问题了,如此类推。显然,学生的听课节奏没有和教师的讲解节奏保持一致,这必然会影响授课效果。

遇到这种需要逐个讲解的众多分问题时,建议教师采取动画逐渐显示的方式,或者把这些分问题按讲解的时间顺序排在后续连续不同的幻灯片里,如此,这样的课件显示就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分散,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教师所正在讲解的问题上,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误区

六、文字过大或过小

其实,到底PPT上的文字要多大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这要取决于离你的PPT投影面最远的距离大小。

一般而言,如没特殊要求,PPT上的欲展示给学生阅读观看的文字的大小最少应为24号字。

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PPT上的字号最大不要超过60号,否则的话,字体拥挤而且显得文字非常单薄、整个PPT的片子非常不美观。

误区

七、链接文件找不到

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尤其是那些刚开始使用PPT的教师会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他们播放PPT的时候,却发现PPT上的链接的文件(图、文、音乐、视频等)打不开,PPT上显示的错误提示是“找不到链接文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教师在用移动存储或硬盘转存PPT课件时,只转存了单独的PPT文件,而没有把那些被链接的文件也同时转存。

误区

八、PPT上没有时间标志

毫无疑问,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先规定或计划好的内容恰巧讲完是一个合格教师的课堂讲授的基本功,提前或延迟讲完本讲内容太多的时间会打乱教学计划,使课堂出现忽紧忽松的无节奏状态,这会影响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控制好讲课的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PPT和电脑这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势。比如,可以在PPT课件上的某个位置同时显示出一个自动计时的时钟,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钟切不可过大,实际上,因为这个时钟主要是给教师看的,而教师距离课件的距离通常是很近的,所以,为了不让时钟影响听课学生的心理,教师最好把这个时钟放在PPT的每页上的角落或最下面,而且其大小要尽量地小,只要教师自己能看清楚就好。

为了消除时钟可能会有的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和紧张暗示,教师还可以不用时钟显示在每个PPT的页面上,而是以“共页第页”或“(本页码数)/(总页码数)”的形式来粗略地计数。这种不是时钟,而是以页码来提示时间的方法尤其适合于对课件非常熟悉或有经验的老教师,因为每个页码大概平均要讲几分钟在这些教师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总之,如果教师能PPT课件的制作与演示过程中认真规避一些误区,遵循科学的规律,那么,PPT课件就能发挥非常大的优于传统课件的作用。

第二篇:PPT课件制作几种常见误区

浅析PPT课件制作设计的几种常见误区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的PPT课件制作设计的误区的分归纳与剖析,指出一个优秀的PPT课件设计,必须忠实于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角色,必须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加分作用的课件。在这个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对课件的合理的设计,从而更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PPT课件

误区

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而不断普及,以PPT的方式制作设计的教学课件也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中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笔者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在课件的制作设计中存在着种种误区,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和效果,有时甚至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使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几种常见的PPT课件制作设计的误区的归纳与剖析,以期对老师们以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误区一:PPT设计过分追求大而全

也许是由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也许是为了在课题教学中省力省心,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很多的PPT课件(无论是网络下载的所谓的精品PPT课件还是在优质课或者日常公开课里见到的PPT课件)都力图以大而全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所以,常常看到很多教师所设计的一节课的课件竟然有幻灯片三十、四十张甚至更多。PPT课件里面的内容囊括了诸如复习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情景材料;新课教学中的事例列举、探究活动、课堂适时检测题;当然学生课本上的主要内容都会在幻灯片中体现出来,而且还会加上自己对其内容的分析归纳,至于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尽善尽美的设计难道还不是一个优秀PPT课件吗?可问题是,这样的PPT课件拿在手里怎么利用得了?通常看到的状况是一堂课老师就扮演着一个讲解PPT课件角色,疲于奔命似的把一张又一张幻灯片处理完。老师完全被自己制作设计的PPT课件牵着走,没有一点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而学生呢?恐怕连幻灯片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没时间浏览完全,更不用说还要去理解消化,更不用说是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了。所以不难想象,这样的一节课能实现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幻灯片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适得其反了。在此,笔者认为,PPT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已,老师们在制作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它不是每分钟都要用的,该让学生回归课本的时候还得回归课本,该老师自己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板书,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时候就去主动参与,各种手段相互结合让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才是目的所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那种大而全的PPT课件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修改,过渡性的环节略做设计,多余的不要了;课本的一般知识省略去,核心重点的通过课件强化就够了;有些背景材料,课堂习题,能省的就省,保留一二必要的可以了……如此下来,PPT课件还剩下10—15张,老师学生利用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无论是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参与还是老师的灵活而即兴的发挥相信都会为课堂效果增分不少。

误区二:PPT设计杂乱花哨

有些老师在PPT课件设计的时候喜欢在模板、配色、动画、音效等方面做文章,认为这样可以让PPT课件更醒目,更吸引人。笔者认为,恰当的使用这些技术是能够为课堂教学效果加分的。但这样的问题也还是要尽量避免:一是一个PPT课件选用太多模板,而且主题风格千差万别。表明上看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其实在运用过程中却容易导致模板与内容不协调,甚至是产生喧宾夺主的副作用;二是幻灯片配色杂乱,把幻灯片搞得五颜六色的,初一看起来,貌似很醒目,其实有些色彩在的课堂教学中会影响PPT课件内容的可视效果,最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三是动画设计花哨,这一句内容用渐变式进入,那一句又采用温和式……有时候还把内容显示的次序搞混了,而且每个动画都加上诸如掌声什么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其实,一个PPT课件,完全不用搞得那么复杂,选取一两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模板,配色方案让学生感觉轻松为宜,动画设计简洁,音效偶尔用用就好了。

误区三:PPT内容偏离主题

部分教师在PPT课件的制作设计的时候,会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背景材料,视频资料或者歌曲等。这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但如果背景材料文字、图片内容太多,视频资料过长,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比如文字材料字数太多,势必会字体过小,学生就看不清楚,阅读量大了,时间也够不过来;视频过长,学生是很欢迎的,也可以拓宽视野,但一节课就四十来分钟,放两段视频,读几段文字材料,那么课堂教学内容怎么办?这样的本末倒置的设计是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精挑细选,文字材料可以进行删减,保留必要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视频也可以通过切割工具把必须的画面切割下来,最多两三分钟就够了,歌曲嘛,课前放首简短激昂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放点轻音乐缓解学生疲惫的心理,但也只能是偶一为之,不必时时事事俱备,凡事注意个度,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个好的PPT课件设计,必须是让PPT课件忠实于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角色,必须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加分作用的设计。当然这也只是笔者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们斧正。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l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目前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掀起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热潮。然而,时下许多教师因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认识上的不到位,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陷入了一些误区。

l

笔者现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列举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常见的误区,包括:课件过于简单、课件信息超量、课件平淡缺乏交互性等;浅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围绕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课件素材、信息量要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体现师生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等相应对策,意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误区对策

一、引言

随着现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践,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保证从技术上实现它。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由于它能集成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细致地模拟一些抽象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当前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目前,由于教师认知上的偏差,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如不加以矫正,势必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适得其反。

本文笔者结合了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思考,浅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列举了课件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并对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浅析误区产生的原因

(一)“新理念”的驱使教师不得不做课件

如今,不论是公开课,还是一般课,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校以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成了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制作课件需要制作者熟练地操作电脑,不仅仅需要掌握汉字输入的技巧,而且还需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一些课件制作软件因不能识别一些视频格式文件,还需专业软件先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后再插入。这样制作普通的课件也至少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如果想做得精美一些,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再完美一些,甚至半个月、一个月都说不准。一堂课如此,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一线普通教师有这个时间节节课搞课件吗?显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们就将课件做成简单的电子文稿,以应付所谓的新教学理念。

(二)课件求大求全,力求点、线、面全覆盖

随着Internet广泛应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评价某一事件的信息在网络中俯仰可得,教师在利用课件呈现与讲述问题时,力求面面俱到,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只要与课程沾得上边的都一哄而上,而且板书课题用课件,范读课文用课件,作业布置用课件,甚至连提出问题也用课件,忽视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这样课堂变成了剧院,课件变成了影片,学生变成了观众,师生互动太少了。

(三)课件脚本与创意分离

时下,因为课件的盛行,各个学校对师资进行了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取得了明显实效,但要都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好处的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显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不切实际。所以,就出现了任课教师编写课件的脚本,计算机老师或计算机专业人员来帮忙制作的现象,制作人员不了解授课内容,由于双方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使得任课教师的本意无法直接或准确地用课件体现出来,制作人员似乎更加专注于技术方面的展示,制作出来的课件也许形象、生动,但教师按照设计好的课件上课,课堂上本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形象的地方变得生动,教学效果当然难以让人满意。

三、课件制作中常见的误区

(一)课件是教案的简单电子化,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一些教师对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认识不足,他们为了赶潮流简单的拼凑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所谓课件实际上是把教案简单的电子化,例如把教案做成一页页的文字型的PowerPoint幻灯片。把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是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声音、视频资料,由于表现形式单调,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学生感到兴趣索然。课堂上看似使用了电教媒体,实则媒体充当的是黑板。教师利用这样的课件讲课并没有脱离照本宣科的本质。

(二)课件信息超量,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课件的高效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其次就是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大量事实证明,用其他教学手段需要两节课完成的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则只需要一节课即可完成。然而,课件信息量过分大,会导致学生在还没来得及接收完上一个信息,下一个信息就已经来了,使学生目不暇接,无感悟和思考的余地,且多媒体教学过于直观,虽利于学生的直观把握信息,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其教学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这样课:授课者制作的课件内容非常丰富,一节课安排得很紧凑,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是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

(三)片面追求形象性和生动性,课件制作华而不实

许多教师认为,制作课件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希望课件能形象点、生动点,在课件中总是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动画或声音。例如,笔者听过一节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拙政园页面的制作》一课,授课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件中首先插入了一段关于拙政园的视频,画面整体效果美观,图文并茂,声形俱佳,授课者意在激发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拙政园页面的热情,然而近五分钟的视频欣赏,将学生带进了拙政园风景的无尽遐想中,而无意再去创作页面,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四)课件平淡无奇,缺乏交互性

课件设计时,为了防止操作失误,或图设计方便,就采用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NEXT键,课件便按顺序PLAY下去。其实这是一种重“教”轻“学”的思想,会于无形中将师生的思路捆绑在既定思想流程上。这种课件只能算“传统课堂搬新家”,用它来施教,虽然看似结构紧凑,秩序井然,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很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最具魅力的互动功能。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其结果只能是强化了教师施教的主动性,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的实际收效可想而知了。

(五)重视先进的多媒体效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当它开始在教学中运用时,会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并非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并非每节课都有必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小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而他们总是喜欢“舍轻挑重”,即使有现成的教具也视而不见,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只注重教学手段的时尚而忽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的教师如何走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提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谈谈与之相对应的对策。

四、走出课件制作误区的常见对策

(一)围绕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课件素材

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给人丰满的感觉,单靠文字演示和静态画面是达不到效果的。要用图像补充说明文字内容,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冲击力。让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彰显多媒体课件美观、实用的价值,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声音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区域特征,也可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起到提示音的作用。在不少学科中都需要把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动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视频文件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是一种非常好的素材,如果能在课件中引用,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化学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后排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老师的演示,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往往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或漏洞。如果能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插入课件中,让学生反复观看,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要领,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老师可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视频系统录制操作过程,生成文件。

(二)信息量要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这也造成了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盲目加大知识量,而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反馈时间却缩短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将会逐渐降低。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更多的信息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在教学中,要科学地控制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当作达到教学目的一个手段。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围绕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强调交互式学习,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切忌贪多求全

一些教师对课件制作素材筛选、加工组合认识不到位,认为素材越多就越能说明主题,越全就越能开拓视野,结果造成课件臃肿,内容庞杂,看似内容丰富,却淹没或冲淡了重、难点,实际效果不佳,这实质上还是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教学信息设计策略。布鲁纳也认为“在学校,教学信息的组织往往比信息本身更重要”。下面就多媒体课件中各种媒体的设计与呈现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文本是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呈现是否规范、简洁、明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2.图像是帮助人们理解意义的视觉符号。以图像传达的信息比文本直观,更容易达到沟通的效果。但是,许多人对图像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提及图像,人们就联想到艺术,甚至误以为图像只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因而,在某些课件中出现了过多的点缀式的图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图像时一定要考虑何时呈现,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图像在课件中起什么作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等。

3.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效果声三种,讲课时,为了突出教师自己的语言,不宜使用背景音乐,当然在播放图片、动画或视频时,可以使用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但声音应小。恰当地使用声音文件能起到引起注意、提供情景音效等效果,然而用不好则起到干扰、噪声的作用。

4.动画和视频能使学习者较为直观地观看教学内容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具有形象、直观、声形并茂的特点,适当采用能起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作用。但若为增加趣味性或展示课件制作技术而过多地加入视频文件,不仅造成课件体积大,运行速度慢,而且某些格式的视频文件需要特殊的驱动程序和播放器,容易造成死机,从而降低课件的兼容性。

总之在处理组合素材时,应做到该多处则多,该少时则少,千万不能一味突显技术和手段,在不恰当或不合适的地方出现媒体冗余,更不能本末倒置,将与重难点不大的素材选得过多、过滥,以至于遮掩了教学目标的突显。上述第四点实例剖析中,原先课件标题中显目的三维动画文字就是不成功的一个左证,它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

(四)合理体现师生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对课件教学流程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还应着重考虑教师与课件、学生与课件、教学内容与课件的互动关系。作为课件设计者的老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PowerPoint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课件时使用的最多的一款软件,它简单易用,但交互性不强,然而如果巧用一些技术则就可以为PowerPoint增加一些交互性了,如在FLASH中用文本工具建立一个文本框,在它的属性中设置文本类型为“输入文本”、在变量选项中给其定一个变量名,随便取,其它,如字体、字号、字的颜色、文本的行数都可以自己定,设置完了以后,将其导出为SWF格式文件,然后插入到PowerPoint中去。这样,课件放映时就可以在该文本框中输入相应文本了。另外在PowerPoint 里,利用自定义动画中自带的触发器功能也可以轻松地制作出交互练习题。

(五)注重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就用哪种媒体。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应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依靠课件。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不能替代的。

六、总结

应用多媒体CAI课件于教学,能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又因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图文并茂、声像同步性等优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多媒体CAI课件的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如何制作出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我们每位走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析PPT课件制作设计的几种常见误区

浅析PPT课件制作设计的几种常见误区

山西省阳城县蟒河中学

李敦虎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的PPT课件制作设计的误区的分归纳与剖析,指出一个优秀的PPT课件设计,必须忠实于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角色,必须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加分作用的课件。在这个标准下,教师可以通过对课件的合理的设计,从而更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PPT课件

误区

教学效果 【正文】

随着学校班班通工程逐步普及,中小学教师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逐渐成为一种习惯。PowerPoint由于功能强大、制作使用简便而占领了多媒体课件的绝大部分市场。纵观不少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我发现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我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归纳总结,以帮助刚学习制作幻灯片的同行们少走弯路,尽快走出教学黄灯片制作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PPT过分追求大而全

也许是由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也许是为了在课题教学中省力省心,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很多的PPT课件(无论是网络下载的所谓的精品PPT课件还是在优质课或者日常公开课里见到的PPT课件)都力图以大而全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所以,常常看到很多教师所设计的一节课的课件竟然有幻灯片三十、四十张甚至更多。PPT课件里面的内容囊括了诸如复习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情景材料;新课教学中的事例列举、探究活动、课堂适时检测题;当然学生课本上的主要内容都会在幻灯片中体现出来,而且还会加上自己对其内容的分析归纳,至于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尽善尽美的设计难道还不是一个优秀PPT课件吗?可问题是,这样的PPT课件拿在手里怎么利用得了?通常看到的状况是一堂课老师就扮演着一个讲解PPT课件角色,疲于奔命似的把一张又一张幻灯片处理完。老师完全被自己制作设计的PPT课件牵着走,没有一点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而学生呢?恐怕连幻灯片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没时间浏览完全,更不用说还要去理解消化,更不用说是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了。所以不难想象,这样的一节课能实现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幻灯片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适得其反了。在此,笔者认为,PPT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已,老师们在制作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它不是每分钟都要用的,该让学生回归课本的时候还得回归课本,该老师自己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板书,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时候就去主动参与,各种手段相互结合让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才是目的所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那种大而全的PPT课件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修改,过渡性的环节略做设计,多余的不要了;课本的一般知识省略去,核心重点的通过课件强化就够了;有些背景材料,课堂习题,能省的就省,保留一二必要的可以了……如此下来,PPT课件还剩下10—15张,老师学生利用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无论是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参与还是老师的灵活而即兴的发挥相信都会为课堂效果增分不少。误区二:PPT设计杂乱花哨

有些老师在PPT课件设计的时候喜欢在模板、配色、动画、音效等方面做文章,认为这样可以让PPT课件更醒目,更吸引人。笔者认为,恰当的使用这些技术是能够为课堂教学效果加分的。但这样的问题也还是要尽量避免:一是一个PPT课件选用太多模板,而且主题风格千差万别。表明上看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其实在运用过程中却容易导致模板与内容不协调,甚至是产生喧宾夺主的副作用;二是幻灯片配色杂乱,把幻灯片搞得五颜六色的,初一看起来,貌似很醒目,其实有些色彩在的课堂教学中会影响PPT课件内容的可视效果,最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三是动画设计花哨,这一句内容用渐变式进入,那一句又采用温和式……有时候还把内容显示的次序搞混了,而且每个动画都加上诸如掌声什么的声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其实,一个PPT课件,完全不用搞得那么复杂,选取一两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模板,配色方案让学生感觉轻松为宜,动画设计简洁,音效偶尔用用就好了。

误区三:PPT内容偏离主题

部分教师在PPT课件的制作设计的时候,会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背景材料,视频资料或者歌曲等。这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但如果背景材料文字、图片内容太多,视频资料过长,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比如文字材料字数太多,势必会字体过小,学生就看不清楚,阅读量大了,时间也够不过来;视频过长,学生是很欢迎的,也可以拓宽视野,但一节课就四十来分钟,放两段视频,读几段文字材料,那么课堂教学内容怎么办?这样的本末倒置的设计是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精挑细选,文字材料可以进行删减,保留必要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视频也可以通过切割工具把必须的画面切割下来,最多两三分钟就够了,歌曲嘛,课前放首简短激昂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放点轻音乐缓解学生疲惫的心理,但也只能是偶一为之,不必时时事事俱备,凡事注意个度,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误区

四、PPT演示不流畅

在PPT的制作中,有时会用许多超级链接,在演示时会退出演示模式,回翻,甚至链接的文件打不开。这样会乱学习思路,和思维的连贯性,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率。建议在制作的时候,也不必设计超级链接,回到前面的某一张幻灯片,直接多复制一张粘贴过来就行了,顺序播放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还可以减少一些链接图标,更能突出重点,还可以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可能性。教师在用移动存储或硬盘转存PPT课件时,不要只转存PPT文件,而要把把那些被链接的文件也同时转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个好的PPT课件设计,必须是让PPT课件忠实于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角色,必须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加分作用的设计。当然这也只是笔者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们斧正。

第五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关闭窗口]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及其对策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曹金鑫 李小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人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那么,事实如何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和课件开发者,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之一: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雨霖铃》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枫叶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误区之二: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制作者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这种“思考椃⑾帧惫痰目占洌前凑兆约旱睦斫猓杓?/P>

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他们的诱导下,“一千个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误区之三: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路径复杂、缺乏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论者众多,已为人熟知。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取得的“最优”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管见如下。

对策之一:学习一些理论,课件制作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课件制作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对策之二:确定一个原则,课件制作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对策之三:掌握一个趋向,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几何画板”、“CSC电子备课系统”就是初具雏形的积件,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课件制作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关闭窗口]

PPT课件的几个常见误区及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