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一段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
了(学生齐读第一段)
2、你知道了什么?(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司马光是古时候,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
三、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85页,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
2、检查生字。(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检查生词。
4、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
四、学习第二段
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5、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
6、观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
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
四、学习第三段
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
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
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
五、学习四、五段
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四、五段,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动词。
2、学生汇报:
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
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
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
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
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
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
C、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
9、学生表演读。
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六、学习第六段
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
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
四、课堂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举 使劲砸
第二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文,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感知特点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司马光。他姓什么?(司马)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是复姓。生读课题)嗯,司马光砸缸,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吗?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也是这件事,打开书本,翻到102页,看看它与我们以前在故事书上看到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3.是的,这是一篇古人写的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古人的表达方式跟我们现在有点不一样,所以编者在课文下面加了注释。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注释。
(二)朗读指导,把握节奏
1.我们来读读这篇有趣的小古文。先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用小
斜杠画出停顿。
2.这篇小古文中有这几个字比较难读,出示“瓮、迸”——理解“瓮”,还有一个多音字“没”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校对停顿,如果有不相同的及时改正。根据停顿自己读一读,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
二、借助注释,试讲故事
(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这篇小古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内容,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1)故事发生在哪儿?(庭)故事中的人物是?(群儿)那群孩子在干什么?(戏)
(3)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登”是什么意思?(爬上)这瓮又高又大,小孩登瓮只能爬上去,这是我们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的。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自己的伙伴掉入水中,多焦急啊(朗读)。
(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那群孩子是怎么做的?光又是怎么做的?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刚才学习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交流
(1)“皆”“弃”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想象他们会去干什么?光是怎么做的?
3.为了救这个小孩,光一连做了哪几个动作?按照我们平时的教学,这边是不是应该加上逗号呢?对比读一读,为什么在这没有逗号呢?情况很紧急。朗读指导。这也就是事情的经过
4.最终结果怎么样?“水迸,儿得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5.现在我们意思都理解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6.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三、尝试背诵
1.再读古文,排版变化。
2.读到这儿,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登瓮
没水中
借助注释
经过:持石
击瓮
破之
组词
结果:
儿得活
结合生活实际
第三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第四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静
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126—)。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的人物,这篇文章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益匪浅。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书空并齐读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教“司”和“光”:司,平舌音,第一笔是横折钩,不是横、竖钩,与“可”要区分开。光,三拼音,后鼻音。
3.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课文一遍。
2,引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3)请小拼音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小朋友掉到一个大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藏在假山后面,有的跑去喊大人,有的吓的哭了起来,还有的摸着头不知道怎么办好?这时,只有一个小朋友急忙用石头把水缸砸破,那个小朋友从水缸里爬了出来,他得救了)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课件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其意)
(1)检查自读情况,指明拼读,注意正音:司,平舌音;使:翘舌音。“光、缸”是 后鼻音,使劲的“劲”和“喊”是前鼻音。
(2)不用讲解学生联系插图就能理解的词语有:水缸、喊、砸掉、流、爬、哭。
(3)教师讲解“花园、假山、使劲、古时候”的意思。
五、简单说说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写: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假山旁的大水缸里装满了水。
第二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发了慌。
第三自然段写:司马光没有慌,他用大石头砸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
六、作业
1、比较各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兴()司()笑()夫()光()同()哭()天()
2、扩词。
园()()()流()()()掉()()()
3、读读写写生字。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司马光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教学反思:
慌了 喊叫 司马光 一块石头
第五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司马光图片)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呀?齐读课题《司马光》。板书
2、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说说司马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聪明、机智)
3、今天呀,聪明机智的司马光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我会读:
古时候 花园 假山 掉进 司马光 别的 哭喊 使劲 砸 慌 搬起 得救 水缸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二、精读训练
1、今天,司马光将带我们一(6)班的小朋友穿越时空,一起到古时候的花园里去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图片)
2、学习第一自然段(1)比较句子:
①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了水。②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句②说法好)为什么?(如果是小水缸,小朋友能自己爬上来;如果缸里没有水,或是有水也不多,小朋友掉进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正因为是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那小朋友掉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了)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可能发生事情的危险因素。
3、复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能说一说第一节讲了些什么吗。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图)瞧,小朋友们玩得兴高采烈,完全没有想到危险就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1)发生了什么事?
(2)他爬到了哪里?后来呢?
(3)掉进了哪里?他爬上了假山,怎么会突然掉进水缸里的?
(一不小心,指导读)师评价:(哦,太突然了,你根本没想到。你确实不是有意的。哎哟,你太不小心了。)
(4)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装满了水的大水缸)那他掉进了这样的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
(5)如果当时你就在场,看见你的同伴掉进了水缸里,你会怎样?(着急、担心)
(6)用“——”划一划,在这危急的时刻,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做的?读 学习“别” ①慌 板书: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②具体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呢? 学习“哭”
a哭
哪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哭?(急、没有办法)b喊 他会喊什么呢?
(救命啊)这个小朋友的命就在缸里呢,不赶快救出来,他就没命啦!谁来喊?
(快来救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晚一步就来不及啦!谁来喊?
(有人掉进缸里啦)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着急!谁来喊? c跑去找大人
为什么要找大人?(救人)哦,他们惊慌失措,一点主意都没了。为什么要跑着去?(时间很紧)稍微慢一点,这孩子就可能被淹死。③读第二句,读出“慌”。(师范读,个别读,齐读)(7)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这危急时刻,只有一个人没有慌,那就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第几自然段讲了司马光?
板书:司马光 没有慌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学习“没” “那”
a司马光为什么要用大石头呢?(缸大而且很硬)b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呢?(时间很紧)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的动作吗? 引读:水缸······,缸里的水······,掉在缸里的小朋友······。(3)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
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们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司马光的同伴们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让我们来夸一夸司马光。
出示句子:司马光,你真!
老师这儿有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出示:)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聪明果断镇定(出示:多谋善断、方寸不乱、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三、总结
1.当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时,要学习司马光方寸不乱、多谋善断的品质。2我们一起来编个儿歌来称赞司马光。
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来补充后半句,看谁说的好。
古代孩子,-----(司马光)
遇到危难,-----(不心慌)
举起石头,-----(砸破缸)
救出朋友,-----(你真棒)3推荐小故事 4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1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司马光
没有慌
聪明 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