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认识摩擦力。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猜想
2、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3、对实验表格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
2、形成假说“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区分“重力”与“压力”
4、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 【设计思路】
本课以“捉泥鳅”游戏引入,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现场抓水中的泥鳅和沾满木屑的泥鳅作对比,强烈的反差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当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出猜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情景,得出合理的猜想,“捉泥鳅”的前后呼应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于是我以两次感受实验,突破 “相对运动”这个难点,从而很快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教材中选择用毛巾和木板来呈现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木板较窄,易发生“脱轨”事件导致实验失败,而毛巾较软,易发生堆积,使拖动木块时受到阻碍,我将它们换成砂纸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砂纸很平整,不易起皱,正反两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能形成强烈对比的实验效果。另,教材中选用钩码作为重物改变压力大小,我将它改成了密度更大更易放稳的铜质圆柱体,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且更易操作。
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接读出摩擦力大小。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极难控制匀速运动,故给读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在评估完第一个猜想的验证实验后,教给学生一种新方法,将拉动木块改为拉动砂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需控制匀速,这一实验方法的改进无疑大大降低了实验的难度。
由于学生刚刚学完重力,还没有学习压力,故学生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极易猜想到重力,并且易将重力混同于压力进行理解。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利用氢气球和电子秤精心设计了三组实验,使学生从实验数据上一目了然地分析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
实验实验表格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自己设计出涉及二到五个变量的综合性表格。我用分组实验,每个因素设计一个表格的方法,将难点化解。【教学资源】
泥鳅数条、水桶2个、水槽2个、毛巾两条、木屑一盘、捞网一个、大木板一块、电子秤一台、氢气球30个、带挂钩和拉环的铁盒一个 重物若干、细沙一杯、白纸一张、弹簧测力计若干、木块若干、金属柱若干、砂纸若干、空白实验表格若干、自行车一辆、电子白板、多功能实物展示台、手持摄像机及数据线、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5min)
(一)教师活动:
1、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以一段轻松可爱的《捉泥鳅》音乐为游戏背景。(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停止游戏结束,用音乐限制比赛时间。
2、向学生展示一盘加工木材剩下的木屑,让刚才抓得少的学生重抓一次沾满木屑的泥鳅。
设计意图: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板书课题:摩擦力。介绍并板书摩擦力的符号和单位。(二)实验探究 重点解析(25min)
1、摩擦力的定义:
(ˎ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图片:扫地、磨刀、滑雪、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发生在哪两者之间。(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摩擦力吗?(学生回忆、回答。)
(3)教师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拖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学生感受。)
(4)教师提问: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够产生摩擦力呢?
(学生回答:运动。)
(5)教师要求学生手掌放在纸面上,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拖动纸运动。再一次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学生感受。)
(6)两次感受相结合,说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要产生摩擦力并不是需要“运动”这个条件。(提示物体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教师提问:通过感受实验,同学们觉得摩擦力对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起到阻碍作用呢?
(8)总结归纳出摩擦力定义。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强调摩擦力定义中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这个条件。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问:泥鳅本身是很滑的,可是沾满木屑的泥鳅却很容易捉。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生回答:摩擦力。)
(2)提问: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回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重力、速度、面积等因素。)
(3)板书猜想。
(4)让全班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均验证第一个猜想。
(5)提问: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摩擦力大小?
(生回答:应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6)课件展示为何要匀速直线运动。
(7)宣布实验开始。
(8)手持摄像机拍下学生无法控制匀速直线运动的视频片段。
(9)教某组学生用拖动砂纸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拍下视频片段。
(10)用数据线将所拍视频片段下载到笔记本电脑中;收取实验表格。
(7——
10、学生实验,填写实验表格并得出实验结论。)
(11)用多功能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2)播放拍下的两段视频。
(13)提问:保持木块和弹簧测力计不动时,为何无论以何种速度拉动砂纸,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等于摩擦力大小呢?
(14)课件展示拉动砂纸的方法能够不用保持匀速而得到摩擦力大小。
(15)将余下猜想分到各组。
(16)在各组巡视指导,收取已完成的表格。
(15——
16、学生用拖动砂纸的方法进行实验,填好数据,得出结论。)
(17)用展台将探究相同因素的表格进行展示比较,带领全班一起分析数据。
(18)提问:重力与压力是一回事儿吗?
(回答:刚才的实验只是物体在水平面的情景,重力改变时压力也改变了。)
(19)用黑板擦和大木板演示物体放在水平面、斜面和竖直面的三种情况,分析三种情况下的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20)展示电子秤,让学生明白,电子秤的单位虽然是千克,但是若不看单位,示数可看作秤盘受到的压力值。
(21)在秤盘上垫上白纸,放上装重物的铁盒。拉动白纸。
(22)将一束氢气球系在铁盒上。再次拉动白纸。
(23)往铁盒中增加重物和沙,直到压力值恢复到和第一次相同。
(24)再次拉动白纸。
(25)将实验数据填入课件表格。
(26)请同学们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比较压力、重力、摩擦力三项指数。
(27)引导学生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
(28)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三组对比实验,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分析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
3、增减摩擦的方法
(1)提问:生活中的摩擦力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摩擦力都对我们有害呢?
(2)提问:哪些摩擦对我们是有害的?
(3)提问:能不能用刚刚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想出增减摩擦的方法?
(4)播放视频片段:在泥坑中打滑的汽车,请学生想办法。
(5)播放视频片段:给打滑的汽车垫草袋。
(6)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减摩擦的实例呢?
(7)课件展示汽车等图片,介绍减小摩擦的第三种方法:变滑动为滚动。
(8)播放气垫车视频片段。
(9)介绍减小摩擦的第四种方法:使接触面分离。课件展示气垫船等图片,并简要介绍工作原理。
(三)小结和作业(5min)
1、学到了哪些知识
2、课堂巩固练习: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分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3、课后回家观察卫生间,找出摩擦力,分类并说出增减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第二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 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 教学片断: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中的第六节《摩擦力》。本章节首先通过简单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并构建摩擦力的科学意义包括产生条件、方向、作用等;在理解摩擦力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再根据实验结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以此体会到摩擦力的利与弊。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的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学生对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例子,但也仅此而已,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借此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1、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摩擦力的存在,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摩擦力的含义。
2、列举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归纳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
3、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的情景,叙述摩擦力的作用。
4、观看水上滑梯、航天器碎片经过大气层等视频,归纳摩擦力的存在范围。
5、参与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熟悉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6、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正确的说出至少两种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将科学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构建摩擦力的概念;完成探究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与学具
小木块、长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砂纸、气球、有机玻璃底座
六、教学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采用问题链驱动的探究教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建立新的认知。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境激疑
【创设情境】:演示筷子提米实验
【提问】:为什么一根筷子这样插在米里可以提起一杯米? 在师生讨论基础上,提出今天的主题——摩擦力。
2、摩擦力的存在
让学生带着思考完成第一个活动。
【活动】:(1)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 学生完成活动,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活动建议“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没有摩擦的情景的描述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客观存在性和摩擦力的意义。在亲身体验基础上讨论、交流、体验摩擦力的存在,感悟摩擦力会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及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等,使对摩擦力这个概念的建构有真实的感悟作基础。)
【提问】:根据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摩擦力有固定的方向吗?一定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吗?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是否也会产生摩擦力呢?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中是动力? 【图片演示】:走路、扫地、写字、滑雪、传送带、爬树„„(可以让学生再体验一下刚才的活动)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面粗糙;②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存在压力;③两物体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接触面,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也可能有摩擦力。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
【播放视频】:人们坐水上滑梯和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的情景。
【提问】:为什么人们在水中运动最终也会静止?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时为什么会燃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不但固体与固体之间会产生摩擦,液体、气体与固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
(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气体、液体的摩擦,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并且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能说说生活中其他存在摩擦力的例子吗?假如没有摩擦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你能用身边的物体制造摩擦力吗?
(课程标准中提出活动建议“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没有摩擦的情景的描述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客观存在性和摩擦力的意义。学生对摩擦的初体验之后,再通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摩擦力,使其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生活中摩擦是普遍存在的。)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提出猜想:物体的重力、物体间的压力、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提问】:那么我们怎么测出小木块在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针对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动?为什么要匀速直线运动?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得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猜想,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建立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建立假设:①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②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③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
学生分组实验,每次实验验证一个猜想,自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最终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检验假设:①: 实验数据表格:„„ 结论:„„ 检验假设②:„„
小组实验结束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互相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大量实验表明,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活动建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历这个探究过程,体会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记录、数据分析,针对探究的问题,自己总结结论。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尝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4、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虽然摩擦力会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摩擦作用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吗?能不能用刚刚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想出增加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播放视频】:在泥坑中打滑的汽车,请学生想办法。学生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滚动为滑动(播放汽车刹车时的视频)。
【提问】:有时,摩擦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摩擦是有害的吗?有什么办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力?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本图3-82的活动,让同学边观察边思考问题:(1)如图3-82甲,轻击一下有机玻璃底座,让底座沿桌面滑动。底座容易滑动吗?(2)通过粘在底座中心的橡皮塞小孔,将气球打足气。再将底座放在桌面上(如图3-82乙),当气球内的气体从小孔中泻出时,轻击底座,底座容易滑动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授减小摩擦的另一种方法:使接触面分离。课件展示气垫船等图片,简要介绍工作原理。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分离。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①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②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③知道了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课外拓展
(1)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分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2)课后回家观察卫生间,找出摩擦力,分类并说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课引入: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同学们推荐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同学和力气最大的男同学进行比赛。(学生推荐后)请两位选手登场,讲台上有一个橡胶棒(一端涂有香油),请两位选手用手向相反的方向拉棒的两端(男生手握涂有香油的一段),看谁的“力气大”,能将橡胶棒从对手中抢过来。待女生轻松夺取橡胶棒后,教师接着问:是男生力气没有女生大吗?是谁帮助女生获得胜利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她自己,而是摩擦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摩擦力。(展示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老师创设了比赛情境,从生活现象引入,巧用趣味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
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弹簧被拉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摩擦力的场景后,利用该实验直观展示,借助“隐身力”,使学生本来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的摩擦力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三个实验中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有什么不同?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滚动有关?是否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和表格。
3、探究实验,记录数据。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1、自由辩论:刚才通过分类研究,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2、交流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很多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学生们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参与挑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改变摩擦
猜想因素 不变因素 变化因素 摩擦力 实验结论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粗糙 程度 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 的大小 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任务五: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视频播放工业、科研、国防等各种情况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磁悬浮列车、气垫导轨、气垫轴承、气垫船、滚动轴承等)
【设计意图】通过“开眼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情。
(三)达标训练:配套练习册61页:1、2、4、5 【设计意图】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设计意图】检测对摩擦力的认识、及目标3、4的达成
五、教学反思
1、物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摩擦力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节课,我力求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2、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经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3、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塞给学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应及时作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作适时的指导。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我们物理教师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
第四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太白初中 陈兰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初步体会如何合理的进行科学猜想,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探究法和阅读指导法。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选用】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
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钩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一张砂纸、一块棉布、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画面:(汽车在雪地上很难行走,而在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的概念及种类
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实验,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
播放幻灯片1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
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力,这个力就叫着摩擦力。
播放幻灯片2
(简介三种摩擦的概念,指出当两个物体虽相对静止但有相对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凭空的想象,所以要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寻找。)
学生提出猜想后,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小组之间通过讨论各确定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一个猜想,并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后,小组派各一名代表上讲台阐述并画出记录表格。
(1)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2)实验结束后,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全班一起总结。
播放幻灯片3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与我们
提醒学生注意开始播放的媒体短片,人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要求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不同的例子。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做适当的表扬和点评。
(说明:这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起到了加强巩固的作用,对它们的运用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交流评估
(1)摩擦力的分类及决定因素。
(2)物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5.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指向哪儿?
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接触面的面积、重力、速度、……
滑动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积无关。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无关。
板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三、滚动摩擦力
演示:在桌面上滚动一只篮球,很快听下来。
师问:球在桌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
四、静摩擦力
师:了解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后,我们大家先来看老师做这样一个实验:平木板放一木块,慢慢倾斜木版,木块保持相对静止,没有滑下来,为什么呢?
师讲事例:生活中的静摩擦力 手握杯子、步行鞋子与地面、传输带(投影)师问:生活中的大家还遇到哪些静摩擦力的现象
生答:公交车上,把手与手之间、鞋子与地面之间、……
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①增大压力 ②使接触面粗糙 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2、减小有害摩擦 ①减小压力
②使接触面变光滑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彼此地分开
六、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随堂练习:
第五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第1课时)
教 学 设 计
宜昌市上海中学
马明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②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②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及转换法。③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事物中探求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测摩擦力的方法及过程。【教 具】 长木板、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作用在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则这两个力平衡。
2、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的汽车,若所受牵引力为100N,则汽车所受阻力为 N。
3、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而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
二、出示目标:(投影)
三、导引自学: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阅读课本60页第一自然段,回答:行驶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活动2:(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不挨着桌面,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方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通过以上体验请思考下面问题: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3、谁能总结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说明: ◆、摩擦力是产生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是不会产生摩擦力的.而且,一旦产生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都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有摩擦力的产生,这种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3: 问题1::在水平地面上推轻的箱子容易推动,重的箱子不容易推动,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教师简单介绍“压力” 问题2::下雪后路很滑,汽车司机师傅如何才能保证安全行驶? 学生猜猜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学习活动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问:探究的总体思路什么?(以一个木块为研究对象,让它在不同的面上滑动,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2)、小组讨论解决: A、怎样测摩擦力?(二力平衡的知识)。B、你计划采取什么办法来研究自己的课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C、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拉力方向与水平木板平行、保证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学习活动5:分小组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高效课堂》47页的表格中 次数 1 2 3 4 5 6 压力情况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的大小 摩擦力 学习活动6:小组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没有关系。
五、反思拓展: 探究1: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 探究2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探究 3: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六、当堂检测:(见投影)【课堂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板书设计】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原理 测量方法:转换法(2)、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02_年10月27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