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朝阳市第二高中 丁玲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主要选取了古今中外三部经典戏剧。《雷雨》凭借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最高成就。以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式学习本文,对本单元的学习以及学生今后阅读、鉴赏戏剧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已学过了不少中外小说,在人物分析,情节结构,主旨意蕴等方面有了感性的积淀。但对于戏剧还仅仅是初中阶段学过郭沫若的以独白塑造人物形象的历史剧——《雷电颂》。所以打算在小说鉴赏的基础上,把握《雷雨》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的特点让学生探究鉴赏这类戏剧的方法。
三.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让学生努力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培养人文情怀。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揣摩戏剧语言,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戏剧语言。
五、教法学法
“主问题”探究法。这一方法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辩论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集中实现“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的性格”这一教学目标。
辩论法。我设计这一方法的依据有两点:
1、必修四“表达与交流”模块中的一个专题就是辩论。恰好把本课的“阅读与鉴赏”与“表达交流”两个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2、《雷雨》中人物的研究历来有争议,用辩论的方式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可以把不同的思想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展示,充分阐明观点和理由,这样就避免了片面、生硬地解读人物,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学法:走入情景、体会感悟、探究辩论。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讨论、质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我谈一谈本文的教学策略及具体实施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近《雷雨》,走进这个不幸的大家庭,走近周朴园,走进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力求一下抓住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氛围,同时又言简意赅的地明确教学目标。
(二)个性研读
1、分角色朗读
(1)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2)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辩论探究
辩题: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真情”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假意”
主持人:教师 辩论要求:
1.辩题抛给学生之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观点,按照观点异同,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两小组,打破座位限制,各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2.每个小组要确定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本组研读过程中交流、辩论等程序的组织工作。
3.代表陈词时,要以剧本的台词为依据,挖掘人物的潜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发言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各组陈词,并摘要作好笔记,找出对方陈词的漏洞,打开思路以备下一个环节之用。
辩论方式:学生先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各7分钟;之后,正反双方各推荐一人作总结陈词,时间为2分钟;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这一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地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另外,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在辩论中进行语言的犀利交锋和思维的互补融合,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获。
这个辩题的设计,我觉得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争论的兴趣,又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分析人物的目的。无论学生持何种见解,其欲佐证自己的观点,都必须依据剧本,从人物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心理,咀嚼细节之处的滋味,品味台词背后的深蕴。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适当点拨诱导,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但老师要把握辩论大方向,力争做到收放自如。
(三)教师小结:
其实,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到底是真是假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人性的角度看待这个复杂的周朴园。
1、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列夫•托尔斯泰。曹禺笔下的周朴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人。
2、认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对我们的启示
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是有矛盾的,人生的不完满和悲剧无处不在,培养人文情怀。
(四)能力拓展
以“我眼中的周朴园”为题,写一段200字的鉴赏文字。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用笔来表达思想,深化学生认知。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雷雨》。
(六)布置作业:
阅读或观看《雷雨》,分析繁漪这一人物形象。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七.板书设计:
利益真情表演假意人生的不完满和悲剧无处不在
第二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听音辨识,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老师也很喜欢,并且录了一些雨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雨宝宝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威猛有力的暴雨,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随文识字“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电闪雷鸣的大雨,听好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2.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3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指导朗读第一个句子。
4、举一反三,学生练读后两个句子。
5、看来这几朵乌云并没有难倒我们,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雷雨前(1-3)
雷雨时(4-6)
雷雨后(7-8)
三、学习雷雨前景象。
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去见识一下雷雨前的景象,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跟读)
1、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乌云,这样的乌云越来越多,你能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
(满天、黑沉沉)随文写字:“黑”
2、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乌云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怪不得(出示)“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指导朗读)
4、这样闷热的天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这阵忽然的大风还会吹得什么怎么样呢?请帮老师补充完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出示)“蜘蛛也从网上垂下来”四处逃窜,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发现他。
6、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它吧。“垂”教识记方法
7、如果把这个“垂”字换成“爬”,你觉得哪个更好?(体会“垂”字的好)这个“垂”字用的多妙啊,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
8、雷雨前其他小动物和人们在做些什么?练习说话。
9、过渡: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一幕,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说一说吗?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男女生赛读。
10、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再次朗读1-3自然段。
小结。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
中:
后:
第三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赵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一)字理导入“雨”字,共同感受四季不同的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一)自读课文
(二)组内认识生字(生字学互考互评)
(三)出示词语小组带读
(四)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初步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按顺序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五)自己读课文并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别是哪些部分
三、深入学习,感受情境
(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
1、读雷雨前的内容,找一找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压下来。”
对比读,体会课文描写得生动具体.3、师生对比读”雷雨前”部分。
4、体会“压”下来,训练朗读。看图,雷雨前,乌云很厚、很低、很重,连天空都托不住他们了。这些乌云像崩塌的山崖眼看就要压下来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闷热)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3、乌云压顶,看来要下雨了。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雷声打破了宁静。我们可以说(闪电亮了,雷声响了。)没过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雷声雨来越响。你想到了什么词?(雷声大作,雷电交加)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也感受到了大雨即将来临,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动画图,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明确:垂和掉、落不一样
3、学写“垂”
(二)、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段。
2、用上越……越……,就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你能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变化吗?
3、交流想象到的情景。
4、体会雨越下越大,自悟文中三个“哗”应该如何朗读。
5、听音频,体雨声越来越小,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6、出示投影片: ① 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
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三)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过度: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1、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六拓展学习
1、试着说说雨后的景象。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第四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尤其是生动的景色描写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兴趣。而且课文不仅使用语言的描述,还有两幅直观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贴合实际,而且同学们在夏天也都碰到过雷雨的情况,这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更可以与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这篇文章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流利、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用越—越—说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3、同学们,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大雨、小雨、暴雨„„)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并请学生来读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2.学习生字词
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出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单独读。b.小老师领读 c.开火车读
d.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生回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字加偏旁)
e.同学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 f.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蜘”“蛛”两字,进行对比 蜘蛛两个字都是虫字旁,但要注意蜘蛛中的蛛的虫字旁比蜘的虫字旁宽,“蜘蛛”的“蛛”字右边部件的长撇有穿插
4.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学生来回答,教师点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5.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雷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雷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雷雨后呢?
(课文1、2、3自然段写雨前,4、5、6自然段写雨中,7、8自然段写雨后。)
三、细读赏析。
(一)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满天的乌云、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不叫。)
2、请学生个别读这两句,尤其着重“黑沉沉”和“压下来”加深语气读重音(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全班齐读。)
3、同学们想想这时有风吗?(没有风)
4、那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读课文“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5、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回答,感觉不舒服,很难受,强调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不是一般的闷,而是十分的闷。)
6、(出示课件)天气变了,你又看见了什么?
(闪电、风把树叶吹得飘起来了、蜘蛛从网上逃走了。)出示课件声音配乐,并让学生理解垂与掉的区别。
7、听到雷声,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你找到了吗?可以读一读吗?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教师指导全班朗读。
8、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手势,像雷公公一样,老师手低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小,手高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大一些。教师指导朗读。
9、全班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0、大家读得可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请学生回答。(越来越好、越长越高、越来越黑„„)请学生用词语造句。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通过老师的问题你们感受到了雷雨前天气的沉闷与可怕了吗?如果还没感受到,请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我们再来朗读一下1──3自然段。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3自然段。板书设计:
雷雨前(图): 乌云 压下来 刮大风
叶不动 枝乱摆 蝉不叫
蜘蛛逃 电闪雷鸣 15雷雨
雷雨中
雷雨后
自我推荐意见
这篇课文《雷雨》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重点突出三点,第一点是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我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并采用如个别学生单个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并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蜘蛛”这两个字,达到新课程对于生字词教学的标准。第二点在于对学生的指导朗读上。这篇文章词语精炼,文章描述的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为文章进行分段,但是每一段落中的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由雷雨前天黑沉沉的压抑到电闪雷鸣,情感由低沉转向高亢。雷雨中的雨变化的大小,雷雨声的强弱,声音由大转小。雷雨后太阳、彩虹、青蛙的出现又让人读出一种美感。第三点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毕竟刚刚开始接触全文分段,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同学无法完成分段,这篇文章以提问为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结果和对课文的学习。这些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这篇文章逐句的分析与学习
第五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禾苗绿,落在水中看不见。(雨)
2、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指名回答)
3、出示“雷雨”的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交流识字情况。(包括怎样认识的生字、组词、说句子等内容)
2、老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指名读带拼音的字词。(2)、指名领全班学生读词语。
(3)、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并用生字组词、说句子。(4)、给生字开花。(一字组多个词)(5)、去掉拼音再指名读词语。(6)、开火车读词语。
3、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中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5、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提问:雷雨前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2)、出示课件(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沉、很厚、很重了,眼看就要压下来了,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郁闷)
(3)、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反复读,齐读)(4)、除了乌云,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出示课件)理解“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就在这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强调“垂”字。
(5)、后来又怎么样了?(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反复读,齐读)
(6)、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完整的话。(7)、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啊!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郁闷的气氛吧!(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
6、学习雷雨中的景象。
(1)、出示课件(雷雨时)
(2)、指名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齐读第五自然段。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渐渐地”意思。
7、学习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2)、出示课件(雷雨后)(3)、教师示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雨后的景象真美啊!你能美美地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吗?(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雷雨后的花、树、天空、白云、彩虹等)(6)、提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话练习)
8、再读全文
9、考考你(排列错乱的句子)
10、拓展练习:
1、下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2、彩虹为什么会出现在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