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69-1023142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05 10:1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下面给大家分享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5.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兔子8.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会写“空”。

2.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自读全文。

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读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路线图。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再走到一棵(),接着走过一片(),最后看见了一只()。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随机学习:掰、扛。

3.练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2.3.4段!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汇报。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练读2.3.4段。

(三)学习第五段,得到启示

1.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没有追上,你想想现在小猴子的表情?

2.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空”。

3.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孩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全体学生唱《数鸭歌》。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现的小动物—鸭子。

一.导入:

1.今天一起来学习更一种小动物,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谜底:小猴子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扛 捧 掰 摘 抱 追 扔 蹦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齐读,分男生女生读

3.再组词读

扛玉米 捧着 掰玉米 摘桃子

扔垃圾 追兔子 抱孩子 蹦蹦跳跳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读,标出自然段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画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

3.读给同桌听

4.读后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是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学习课文

结合插图和课文,边学边思考:

他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么样?

总结: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

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我们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巩固延伸

一()玉米地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白兔

第二篇:小猴子下山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2个生字。

2.正确流利读课文。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给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四班的孩子们都非常懂礼貌,老师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一、导入

大家看这个字读什么?老师把可爱的小猴子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语文书94页,我们的要求是快、静。请大家静静地听故事,(要求小手点着认真听,听清字音)。

2.我想邀请坐姿端正的同学跟我读课文。(左手按书,右手点读。)(注意读准字音)(强调结,常,摘,追)

3.请大家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现在请大家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和字宝宝们交个朋友吧!自己拼读一遍!

2.我请坐姿端正,张大嘴巴认真读的来当小老师领读。

3.10s钟时间把不认识的字再拼读几遍。

4.拼音宝宝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开火车试一试。(看来词语是难不倒你们了,加大难度)

5.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藏起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相拼读一遍吧!

6.红色的结字中藏着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 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孩子.7.在这么多字宝宝中,老师发现“掰”字可不好记了,我邀请小老师***来帮大家认识这个字。小老师帮通过字意帮我们来识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来识字呢!(出示扛玉米图片)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字就藏在图片里,谁能把他找出来?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儿了?让我们学着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红的桃子,它用双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们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读一读吧!

9.你们看看这个大西瓜又大又圆,好沉啊,我们来抱抱它吧!原来我们还能通过动作来识字呢

10.你还有什么办法帮我们认识这些字?(我们能通过组词的方法认识满字,满意,满足)

11.小猴子要带我们去摘苹果,谁想去 小火车开起来,大家真厉害,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生字苹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12.下面我们来一段生字律动操。全体起立,请大家跟着视频动起来吧。

四、回文读

1.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课文读得就更美了,那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文中,自己再读一遍吧。

2.大家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你们开火车展示美美的朗读,小火车开起来,其他同学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五、写字

块往

观察块:

1.什么结构? 哪边窄哪边宽,那边高哪边低。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竖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横:横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压横中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往:1.什么结构? 哪边窄哪边宽。2.关键笔?

(1)穿插笔画:长长的横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横间的距离要相等,中间最短,下面最长。

3.金手指,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

4.笔画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写2个,师巡视。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详细介绍:

教学本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圈出以下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教师再要求学生各自做做这些动作,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文,另一位学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上台表演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归的扫兴样子。最后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由“摘挑子”一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摘茄子”“摘苹果”等词语。

[评析]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教者据此设计小猴动作的表演、积累词语的练说,掀起了堂教学小高潮。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动词。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