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话清明》教学设计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69-1064935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4 15:10: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话清明》教学设计

《话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清明节与其他节日在气氛上的不同。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3.知道如何扫墓以及扫墓时要注意的事项。教学重点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教育学生缅怀先祖与先烈,知道扫墓时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情分析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与扫墓的日子。202_年5月20日,经国务员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对上述学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情感激发为重点,使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教学准备

视频、PPT、小白花 活动一 感受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一、清明节的又来

1、谈话引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很多好玩的游戏,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知道吗?

2、观看视频,看谁获得的信息最多。(1)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节日?(2)什么时候过清明?(4月5日左右)

3、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清明节的由来给大家分享吗?

生(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还有关于清明的一些谚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师:是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3)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4)清明一般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

师:今年的清明节在哪一天呢?在4月5日。

(5)清明本来不是一个节日。是一个节气。渐渐的,成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

二、清明节习俗

1、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活动,清明节作为一个特殊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生(1)踏青:又叫春游。

师: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2)植树:清明前后种树,小树容易成活,植树可以绿化我们的家园。

(3)荡秋千:又叫千秋,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的精神。师:讲解荡秋千

(板书:荡秋千)

(4)放风筝:古人说,放风筝可以带着邪气和晦气!师讲解放风筝(板书:放风筝)

(5)吃青:又叫吃青食,据说不吃青当年就会下冰雹。

(6)插柳:是我们这里很重要的一种风俗,老人说:“清明不见柳,死了变黄狗。”

师讲解插柳(板书:插柳)

(7)蹴鞠: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生:清明节还要为死去的亲人扫墓,到郊外踏青,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师: 为什么有这么奇怪 的风俗呢?(纪念介子推)生: 为什么要纪念他?

师讲解:寒食节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介子推用自己腿上的肉救了重耳,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提醒重耳,不能忘了老百姓。

小结:像他这样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死的人,我们把他叫做烈士。所以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死去的亲人的日子,更是一个纪念英烈的日子。清明节为死去的亲人和烈士扫墓这个习俗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习俗延续 一下去,不忘祖先,不忘先烈。

活动二 感受为死去的亲人和烈士扫墓过程

1.我们怎么来为死去的亲人和先烈扫墓呢?(清扫墓前垃圾,拔掉坟上杂草,使坟墓上面和周围清洁,敬献鲜花和花篮.)2.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死去的亲人和烈士长眠在这里,这里就是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家,他们虽然死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要帮他们打扫清洁。并敬献鲜花或者是花篮表示哀悼。)3.你们在为死去的亲人扫墓时是怎么做的?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我们扫墓时要注意什么?(扫墓时要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读一读)活动三 感受清明祭英烈活动

1.播放视频 2.学生谈感受 活动四 网上祭英烈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管你是在外地学习还是在外地工作,互联网都能把我们紧紧相连,所以,我们身边虽然没有烈士墓,但是我们可以在网上祭奠他们。

1.情景练习:今天是清明节,今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纪念长眠地下的烈士们。你会怎么做?你对长眠地下的烈士说些什么?

2.网上祭英烈实践活动(1)庄重、严肃、(2)敬队礼(3)献花(4)表决心

总结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死去的亲人的节日,更是一个纪念英烈的节日。除此之外,在这个节日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同学们课外在网上查一查,也可以问一问爸爸妈妈,看谁知道得最多。板书设计:感受清明节

4月5日左右

为死去的亲人扫墓

为先烈扫墓

《话清明》教学设计

营口市站前区实验小学

寇荣新

第二篇:《清明节话清明》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清明节话清明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从地理学上来说,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故去的亲人。清明节这一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缅怀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思念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在追念先烈中感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同时,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习俗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挖掘中国的传统习俗,不仅可以拓宽语文教学的知识领域,同时还能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不过正值清明之时,我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习俗演变到今日在他们心目中已渐渐开始模糊。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特地拟定了“清明节话清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增强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

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外出踏青,扫墓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春光的明媚,同时也缅怀洋田村姜叶良英雄烈士,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以和家人一同祭祀的活动形式,通过观察了解解决自己心中对祭祀文化的疑惑,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及文明扫墓宣传。

5.通过整个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的板块

关于清明节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确定好自己要了解的内容以及访问对象,以及这样确定的原因,还有研究解决的方法。2.制订方案

确定采访研究的对象以后,大家都很热烈的相互讨论,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包括我们要做的事情、做事情的方法、希望得到的结果等等内容。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商讨活动步骤,确定活动分工,确定小组长。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研究商讨,确定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开展步骤,以便在后面活动进行中能做到有序,不混乱。通过小组分工,小组长的确定等活动,让孩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有事做,知道该做什么。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分组情况登记表 班级 五年级

第1小组

小组名称

奋发小组

组长

汪旋轩

副组长

严丽红

口号

奋发图强完善自我组员名单

余波严浩余陈

组员感兴 趣的问题

1、清明节的传说

2、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3、清明节前后的天气变化

第二阶段各个小组相互合作,自己列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准备活动所需材料。

这一阶段主要让孩子通过相互合作,遇到困难相互交流、合作解决。制作出活动所需的必要的材料,自己设计,自己确定问题,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动手设计、动脑思考的能力。这阶段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一小组同学确定本小组的任务是“清明节文化调查”,同学们经过商量确定了本小组要调查的几个问题,分别是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为什么202_年清明节是4月4日而不是4月5日、了解清明节期间亲人或邻居是怎样开展祭拜祖先活动的、对人们开展清明节祭拜祖先活动你有什么建议、清明节时节人们的变化怎样、天气变化怎样等。第二小组同学的任务是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第三小组同学的任务是制作清明节手抄报。附: 第一小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表 课题

清明节文化调查

成员

严丽红、余波、余陈、严浩

组长

汪旋轩

时间

4月4日——4月6日

活动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风俗习惯及前后变化

活动步骤

阶段

任务

准备阶段

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分工

实施阶段

调查走访

总结阶段

资料整理,撰写活动报告

指导老 师意见

同意该小课题实施研究 签名: 蒋有兵

第三阶段分别展开小组活动,并记载好相关内容。

各小组各自进行活动,调查、采访、摄影和小报制作,让孩子自己去实地调查,面对面的进行采访,动手实地摄影和相互合作设计小报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动手能力,并通过孩子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观察中,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了解清明节有什么样的来历和风俗,以及各人对清明节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并且相关小组人员组织踏青扫墓等活动。切身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习俗。第一小组的同学们通过网上收集、向家长和邻居了解等方式了解到了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期间人们总喜欢买些水果和挂清明需要的东西装饰好草地,在墓前磕头,燃放鞭炮表示自己的孝心;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禁火、扫墓、荡秋千、蹴鞠、踏青、植物、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清明时节人们的穿着开始减少,白天越来越长,晚上越来越短。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视野更开阔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逐步加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来到界首乡洋田村举行庄严的扫墓活动。在烈士墓前,孩子们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默哀、了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进行庄严的宣誓并,立志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更好的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第三小组的同学们以清明节为主题主办了精致的手抄报,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从版面的设计,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附: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 组名

耕耘小组

时间

4月3日

活动方式

踏青、烈士扫墓

活动地点

洋田村

参加成员 及分工

组长:章唐媛负责活动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副组长:余锦负责活动的安全

成员:王碧严茜王俊杰(准备扫墓的白花等)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1、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光的明媚。

2、缅怀洋田村姜叶良英雄烈士,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增强大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活动 过程

1、准备阶段:每位成员准备好白花,组长写好发言稿。

2、实施阶段:前往洋田村参加扫墓活动。并敬献白花,重温少先队誓言。

3、总结阶段:每人写一写活动的体会。

结果与 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缅怀英雄烈士,让我们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定要学好文化知识,为家乡为祖国未来建设做贡献。

指导教 师意见

本活动意义深刻,特别是利用了本土的英雄烈士资源,开展实地的扫墓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生命教育的洗礼。签名: 蒋有兵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以及今后活动的方向。此阶段主要分为两步:

(一)、谈谈活动体会分小组交流本次活动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建议等。

(二)、展示各组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大家评价,交流。

五、评价方法:

评价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评价是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本活动的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等。学生评价表 姓名

姜盼

组别 阳光小组

时间

4月6日

评价项目及内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

任务完成 劳动成果

六、学生的收获:《小活动,大收获》

活动中收获最大的要数学生了。每一次活动都是孩子们锻炼、提高的机会。通过调查,他们学会了怎么与人沟通;通过动手制作,开发了他们的大脑,启迪了智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收集各种资料,他们学会了电脑的使用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总之,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更自信。

七、我的活动感言:《综合实践活动,我和学生共成长》 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大概模式比较清楚了,对我的研究小课题也呈现了一定的价值。抱着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活动宗旨我便大胆地开展了。

刚开始,我把要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议论想要开展什么主题。也许是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存有一丝神秘感。也许是过几天清明就要来到了,大家已经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了。同学们最终把主题确定为“清明节话清明”。定好主题我和同学们就着手开始活动了。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大多数都是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活动,从制定活动计划到拟定调查问卷再到后来的调查访问、总结报告几乎没太要老师操心。活动期间,我总会看到两三人一堆,三五人一群地在那商讨着什么。每当这时我总会觉得这次活动办的很有意义,同学们真的在其中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活动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不过,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也并不是就这么闲着。在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也就和他们一起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负责调查搜集资料的两三个同学在我办公室门口推三阻四的。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他们遇到了麻烦:由于家里没有电脑,而有些资料在书中也无法查询。于是他们都想恳求我准许他们去电脑室去搜集所需资料。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领着他们去了电脑室„„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给我提很多好的建议,比如:他们觉得此时的春光无限好,得好好外出踏青呼吸自然气息;他们又觉得空洞地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倒不如实地进行扫墓更来的有意义„„他们甚至地点都已经选好了。看着他们一张张热衷的小脸,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他们的提议呢? 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有了收获。认识了清明节。也正是有了之前的充分的活动准备,才有了同学们在报告中的侃侃而谈。因此,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兴趣、想法。只有真正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他们才能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收获感受奉献出来,老师才能真正获得课堂的精彩。

第三篇:《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板书课题。

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唐)杜牧。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正音: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全诗。

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

1、读得很流利,不错!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

3、交流学习成果。

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预设两个问题:(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

/ 2

(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

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师生对话,理解第1、2句。①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②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

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导朗读第1、2句。

(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以演带读,理解第3、4句。

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

4、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

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

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播放配乐)齐读。

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

(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

清 明

时间: 天气: 地点: 行人(心情)行人: 牧童(动作)

3、配乐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清 明(唐)杜牧 雨纷纷 欲断魂 问:何处? 答:遥指杏花村

/ 2

第四篇:《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

设计意图: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传统风俗,充分感受 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1、请学生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3、画一画,写一写。

第五篇:《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话清明》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