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69-94973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16 15:59: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

2、下面,我帮大家读课文,请同学们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完成黑板上的填空。(指名提问)

二、探究课文

(一)体会作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双腿瘫痪。而身体上的伤痛使他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他此时的脾气。(生答、板书:我:暴怒无常)

2、文中哪几个句子具体表现了作者的暴怒无常?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课件)

3、好,找到了吗?谁来把你找到的读一下。(一生读)

4、透过这些词句,你能体会作者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吗?(痛苦、绝望)

5、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生汇报)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二)理解母爱

1、面对这样一个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出你的体会和感悟。

2、找到的同学举手说一下你的答案。

(1)“偷偷”和“悄悄”体会母爱是宽容和担心(课件:宽容、担心)你能读出母亲的担心吗?(提问朗读)

(2)“眼圈红红”体会母爱是隐忍和小心谨慎(课件:隐忍、小心)谁来读出母亲的小心翼翼?(提问朗读)

(3)“花都死了”体会母爱是全心全力(课件:尽心尽力)(4)语言“推着走走看花”体会母爱是关爱(课件:关心爱护)请你读出母亲的关爱。

(5)“好好活”体会母爱是坚强乐观(课件:坚强快乐)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知道母亲的坚强和乐观吗?

3、请同学们带着母亲对作者的爱,再读这些描写母亲的句子,读出母亲的浓浓深情。(指名读文)

4、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描写?(明确:动作和语言)

5、除了动作和语言,课文还描写了母亲的神态,请小组朗读课文第3自然,找到母亲表情神态变化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板书:课件周到)

6、找同学读一下母亲情感的一系列变化。(指名读文)

7、作者通过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了母爱的种种,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母爱。(板书:伟大)

8、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9、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是什么意思?(母亲生病去世)

10、母亲病入膏肓,却瞒着儿子,就是怕儿子萎靡不振,丧失生活的勇气,而她自己却甘愿承受身心的双重折磨,想想当儿子得知真相后,他的心情会怎样?(悔恨愧疚自责等)

11、母亲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而且是一句没说完的话,你能猜出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未说完的话是什么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爱的牵挂、无私)

(三)理解菊花

1、母亲在那一年的秋天,永远的离开了深爱着的儿女,又是一年秋天,作者终于来到了北海见到了菊花,菊花是什么样子的?(课件)(1)黄色的淡雅,淡雅一般是形容什么的?这个词形容什么样的人?(朴实平淡)

(2)高洁形容什么样的人?(高尚纯洁)

(3)热烈而深沉形容什么样的人?(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2、作者见到的是菊花,写的是菊花,而实际上更是写的什么?(生:母亲)

3、菊花的这些品质正是母亲所具备的美好品质。而作者在母亲的影响和鼓励下,战胜困难,和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话,你们懂了吗?

4、希望同学们也能如作者一般,勇敢地战胜人生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们更好都去领略人世间的大美、大爱。

5、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伟大母爱的赞美,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课文《秋天的怀念》,知道作者通过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今天,也让我们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母亲,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温馨,完成作文《我的母亲》。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四、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母爱

暴怒无常 伟大、无私

第二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文章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母爱和亲情一类的文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于史铁生的作品和经历可能还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为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补充。

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了第四学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阅读指导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难度的训练。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使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通过品味对菊花描写的语句,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整合点分析

1.通过展示史铁生的简介和与本文有关的其他作品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史铁生本人及他的那一段经历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2.通过呈现秋天的各色菊花,让学生感知秋菊的象征意义,从而深刻理解史铁生的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良苦用心。

3.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为学生营造怀念亲人的气氛。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在认真研读文本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领悟。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认真研读课文。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介史铁生的经历,突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中记叙的母亲生前的几件事,由作者在生活态度上的变化来折射母爱的力量。

三.研读主体事件,感受母亲形象。

(一)儿子瘫痪后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体现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的表现的句子,体会史铁生当时的痛苦和绝望的心理;找出体现母亲面对“暴怒无常”的儿子时的表现,体会母亲的心理。

品读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提议“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

(二)儿子情绪缓和后的母亲 合作交流:

母亲再一次提出陪史铁生看菊花时,她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这时的史铁生又是怎样的反应?

得到儿子的许可后,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番表现?母亲陪儿子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三)临终前的母亲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病重和史铁生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的句子。体会母亲的隐忍和坚强以及对儿子的无私与深沉的爱。

(四)菊花丛中,儿子怀念着的母亲

1.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菊花的语句,品读每一种颜色的菊花的寓意,体会母亲反复提出“陪儿子看菊花”的用意。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2.重点思考并讨论:“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四.拓展延伸

简介史铁生后来的努力及成就,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展示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字。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五.总结全文 六.推荐阅读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后记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人物有很多,史铁生只是其中的一个。但他可以作为一面镜子,通过他的折射,为学生呈现出更多的与命运抗争的励志形象。

当然,语文课上更多的还是要呈现语文的东西,要与学生一起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我把教会学生思考、进行系列地思考,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通用)[范文模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教学思路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设计特点

板块教学为形,读中感悟,读中品味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2_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菊花

儿子 好好儿活 母亲

瘫痪 肝癌

砸 扑

摔 躲

捶 忍

乐观 伟大

自信 无私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

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

一,激情导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

四,创新想象

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五,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被文中的母爱感动了,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

六,开放作业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学情分析】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秋天的怀念

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3【活动】探讨母爱的内涵

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5、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 母亲

瘫痪 肝疼

暴怒无常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睡不了觉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憔悴()絮叨()

沉寂()烂màn()jué()别

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尝尝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着三轮远去,也绝没有想到寻竟是永远的决别。

3、下列语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活动2【活动】探讨爱母的怀念

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5、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活动3【活动】学习小结

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题。文段全文。

1、根据原文,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白色的花________,紫红色的花________而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划线句子“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

7、“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说说“挡”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七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分角色朗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通过分析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

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命之美。

表演母子之间的对话。

一、直接导入。

愁是心上的秋,秋让人思绪万千,我们继续来体会史铁生秋天对

母亲的怀念。

二、温故而知新,复习第一课时所掌握的字词(学生齐读)。

三、感知母爱。

(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温馨提示:一边听,一边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

2、我为什么又要去看菊花?

(课件出示)

四、品味母爱。

1.提问作者三次提到看菊花,前两次和第三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学生先自己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你的心我最懂!文中细腻的描写了母子之间的对话,感人至深,先组内表演再分角色表演(课件出示母子对话)

五、展示作者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节选,表现母亲的不易。拓展“假如你是他儿子,最后一次看菊花,你会对母亲说什么?”学生现场写作后展示。

六、“生命之美”分享吧,深情作结,感情升华。

让我们记住史铁生,记住这位身残志坚,坚强乐观的作家;让我们记住母亲,珍惜平凡、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

七、布置家庭作业:行孝要及时,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布置作业写小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

八、欣赏歌曲:《母亲》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难点:

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2-3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 年1月4日—202_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2_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2_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 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2_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2、文章概述: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 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2、疏通生字词(见读一读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2_),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28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因脑溢血故于202_年12月31日。代表作品:《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 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 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 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 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 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 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 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 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母爱

我:暴躁无常 乐观、坚强

六、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 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 怀念 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 怀念 母亲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第四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单元提示中内容提示:“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提示:“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要理清思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悟启示。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快速阅读文学作品并了解文章内容并不难,难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学生虽然读过很多描写母爱的文章,但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对语言的感受还比较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体悟母爱的伟大。通过合作探究,探寻“好好儿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课    型】新授课

【教材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秋日私语伴奏、秋天图片课件

(有人说:读《秋天的怀念》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穷者读到了高贵,柔弱者读到了坚强,贫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生齐读课题)会读到什么呢?请听录音。

听音范读

进入情境

默读全文

创设情境营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营造阅读情境激发情感,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为此写了哪些事?

明确: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我双腿瘫痪,母亲抚慰我;母亲重病缠身,瞒着我;为看菊花,央求我;临终嘱托,牵挂我。

2、让我们再次自由地朗读课文,去体会这份深深的情感。

生概括答,也可用原文话。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初读课文在默读的基础上,学生会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

细读人物

1、请注意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画出体现母爱句子并批注,有感情的读出来。

通过品析“暴怒无常”“悄悄地”“挡”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四个关键词句。

(一)“暴怒无常”

(1)、“暴怒无常”的体现?

(2)、“暴怒无常”背后的原因?

(二)“悄悄地”

(1)、“悄悄地”所体现的母爱?

(三)“挡”

(1)、重点赏析“挡”字

(四)“扑”“抓”“忍”所流露的母亲的情感。

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与文中“我”的对话。

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朗读。

学生朗读思考批注、自由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朗读、品味、思考中体会母亲细致入微的爱和隐忍。

培养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及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段落来品析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悟母爱的深沉伟大。这个过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朗读深思

1、读最后一段,谈感受。

面对这样伟大深沉无私的母爱,作者史铁生有没有好好的活呢?

同学们,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读完最后一段你感受到什么?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我对成功人生的描绘。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活出我的个性。

教师赠言:课件出示作家余华《活着》中的一段话。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结合史铁生的一段颁奖词感悟他的“好好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一致,品读语文实际上是体验、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

资料助读

师:作者说过: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作者也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断,读一读。

课件出示文章片段《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

配乐齐读

师范读。

学生跟读。

自由朗读。

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强化文章的主题。

课堂结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分享史铁生的一段话语: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体味反思

感悟人生

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作业布置

1、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

2、推荐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爱

好好儿活

教学反思

用朗读的方法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情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语文的魅力在于徜徉文字的世界,品味文字的芬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语文课堂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从无声的文字中品悟有声有色、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首先应该先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受文字的美。为此我必须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用一条授课线索贯穿课堂。

那就是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我只想让孩子们真正地、静静地品味语言。我将本文教学方式确定为“读”,以读带动教学过程,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初读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2、细读人物,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段落来品析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流淌在其中的深情。3、朗读深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一致,品读语文实际上是体验、感悟生活,关注“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3、资料助读,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制定出基本框架后,我期待可以如愿以偿,甚至设想和学生快乐分享、热烈讨论的场景,为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下的教学思路:由导入引出有关“母爱”的话题——由“母爱”话题引出《秋天的怀念》——从《秋天的怀念》中来诠释“母爱”的内涵——由“母爱”的内涵引申对“好好活”意义的探询——由“好好活”的话题进一步走进史铁生更为精彩的人生。

或许刚迈入初中的孩子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希望的课堂上人人都参与,个个都发言的场面没有出现。但一些孩子的思考和发言还是让我很欣喜很欣慰!我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引导学生更多更深地品味文字本身的魅力!有人说,一节好课是一生准备的,不仅准备内容,还有教师的积淀、教师的习惯等,这是临时准备不了的,我只能提醒自己:一节课、一辈子、一生勤!

第五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贾家镇柏林九义校

何发杨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ppt出示史铁生作品节选,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教师朗诵。谈话: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一个人的怀念,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怀念

母亲)---------怀念,补白训练。(板书:秋天的)

二、睹物思人

课文哪些地方提到了秋天?集体交流。简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母亲的心愿

1.多媒体出示最末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最后一句。(板书:好好儿活)2.讨论:母亲生前是怎么说的?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句子。3.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多媒体出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母亲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儿子好好儿活了吗?学生自由读,适时勾画相关句子。

5.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当时的情况。

6.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7.口头仿写句子:望着-----------------我---------------,听着---------------我-------------------。

四、无私的爱

谈话:面对儿子这样糟糕的境况,母亲是怎么做的? 1.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2.集体交流,整理出示: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比朗读,体会母亲的心情。

五、永远的悔

谈话:母亲积劳成疾,终于支撑不住了。

指名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没想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谈话:作为儿子的我,总是不停地怨天尤人,却忽略了身边默默关心着自己的母亲。同学们,此时,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愧疚了吗?就请你帮作者深情地喊出来吧!(补白训练)

六、回报母爱

母亲就是希望我和妹妹好好儿活。

回读最末一自然段,作者会怎么回报母亲的爱?(ppt出示史铁生在文学上的成就)

七、小结拓展

同学们,你们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父母的辛勤抚育,你想用什么来报答他们呢?学生自由交流。(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