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5 灰雀》教学设计
编辑:醉人清风 识别码:69-107004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8 15:40:45 来源:网络

灰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宁、棒”等2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田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灰雀》。

同学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片,灰色的羽毛、红色的胸脯,这就是漂亮的灰雀。灰雀不只漂亮,还会婉转地歌唱。

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与灰雀、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下面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学习字词

我们先来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

我们要学会正确书写这两个生字。

“养”字要注意:羊字头的三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匀。撇捺分开,别挨上,分别向左右伸展。

“或”字要注意: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倾斜,斜钩要写舒展,撇要穿插到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请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结构和写法,认真练习书写,要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按照正确的笔顺来写。

本课还有一些词语也值得我们在学习中积累。(课件出示)

郊外

养病

跳动

欢快

谷粒

男孩

或者

严寒

本来

可惜

肯定

诚实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把握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课件出示图片)

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列宁很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可是,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四处寻找。他询问小男孩,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列宁发现他跟灰雀失踪有关系,但没有正面询问,而是用温和的语言感化了小男孩,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后来灰雀果然又飞回来了。

(四)感受喜爱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漂亮、活泼、可爱,以及列宁对灰雀喜爱的语句。(课件出示)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句话中,描写了三只灰雀胸脯的颜色。(出示灰雀图片)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可真漂亮。第二句中“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课件变黄),又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活泼与可爱。高大的白桦树就是它们的家,它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灰雀自由地在树枝间穿梭嬉戏,婉转歌唱的情景吧。

这样的灰雀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么漂亮、活泼、可爱的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也非常喜欢它们。

和老师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每次”“经常”这些词语(课件变黄)说明列宁只要到这个公园,就会去看灰雀,并且给灰雀带去面包渣,说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胸脯深红的灰雀消失之后,列宁还四处寻找灰雀,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这个词语(课件变黄)说明列宁肯定找了很久很久。如果不喜欢灰雀,列宁又怎会花费这么多的功夫去寻找呢?可见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

(五)揣摩心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至10自然段,找到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想一想,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课件出示3~10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我们真切感受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担心,很着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你又能揣摩到列宁的心中所想,列宁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询问小男孩。

(课件出示)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省略号说明小男孩当时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有点儿结巴。此刻,小男孩的心理忐忑不安,他担心列宁会责怪他,想说又不敢说。从省略号的运用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矛盾、犹豫。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揣摩书中人物的想法和心情,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认真体会他们的心情。

我们发现,默读时带着问题去思考,边读边圈画重点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关注标点符号,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读第二组对话。(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列宁发现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觉得他跟灰雀失踪有关系。所以表现出惋惜的样子。列宁自言自语,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思考。

你们能猜到列宁心里在想什么吗?

聪明的同学一定猜到了。列宁这样说,是不愿意直接说出男孩的秘密,是一种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他只是想暗示一下,如果真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希望他能自己把灰雀放回来。

这组对话中,小男孩很肯定灰雀会飞回来,还活着。因为小男孩已经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他看到列宁因为灰雀的消失既担心又惋惜。男孩知道了,原来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也喜欢灰雀,不应该因为自己喜欢就把它藏起来,这样做太自私了。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起初的犹豫不决到鼓足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放回灰雀。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体会他们各自心里的想法。(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六)感受尊重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人物特点。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

第二天,列宁来到了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地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为什么此时的小男孩低着头呢?

因为小男孩感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知道自己把灰雀抓起来是错的,他很惭愧,所以才低着头。我们感受到小男孩是一个知错能改,诚实可爱的孩子。

同学们,此情此景,面对回到枝头的灰雀和低头不语的小男孩,列宁为什么要问灰雀,不问小男孩呢?

其实,谁捉走了灰雀已经不重要了,小男孩的诚实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列宁早就知道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之所以不揭穿他,是因为他不愿意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是他对男孩的呵护和尊重,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以及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我们再来读读列宁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吧!(课件出示)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列宁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欢灰雀,可是做法却不一样。你们更喜欢谁的做法呢?为什么?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喜欢一个事物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时想把它据为己有。列宁虽然喜欢灰雀,但不会把它捉走,而是每天看望它、让它在树林自由歌唱。

小男孩喜欢灰雀,想把它占为己有,使灰雀失去自由。不过他承认了错误,把灰雀放回了大自然,也让我们为小男孩的诚实和知错就改的行动鼓掌吧。

(七)分角色朗读,总结所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文章。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的诚实可爱、知错就改,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

(八)作业布置

1.抄写《灰雀》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词。

2.朗读课文《灰雀》。

3.预习口语交际《请教》。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5 灰雀》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