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69-104927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25 15:45: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4.通过关键词句感受雨大、洪水来势凶猛。

教学重点:

1.理解“咆哮”、“狞笑”、“放肆”地意思,感受洪水来势凶猛。2.通过朗读,感受山洪的凶猛。

教学难点:

1.理解“咆哮”、“狞笑”、“放肆”地意思,感受洪水来势凶猛。2.初步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揭题导入。

播放山洪暴发时的画面,感受洪水的凶猛,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揭题。板书题目。洪水和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中的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认读生词,理清课文思路。

出示: 咆哮

疯了

淌着雨水

放肆

揪出

狞笑

豹子

瞪了一眼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指名读,相机纠正。我们一起读读一读。

课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可以说说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体会。

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大家关注到了老汉,老汉的儿子,村里的乡亲,好,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课文在写的时候,跟我们刚才说的顺序有一点点不同,就是还出现了一个青年人,问什么就出现了一个青年人呢?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交待青年人的身份,最后才交待呢?我们一边学习,一边体会。

三、精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

1.出示三个词语。咆哮

放肆

狞笑

2.对于这三个词,我们同学其实并不陌生,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三个词?

3.那么,课文里用这三个词写什么呢?从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4.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5.读读这些句子,感受洪水的凶猛。

6.课文里还有许多描写洪水的句子,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7.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谁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8.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

9.师生合作朗读,感受洪水的来势越来越凶猛。

10.学到这里,老师不仅有个疑问,课文的题目是桥,文中的主人公是老汉,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来写洪水呢?我们下堂课继续解决这个问题。

四、指导写字。

1.再次认读生词。

2.咆哮

放肆

狞笑 3.指导写“肆”。

五、课后作业。

1.回忆一下,本课留下了那两个疑问?课后可以提前思考。

2.词语默写有错误的同学,课后订正三遍。

第二篇:《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城一校 张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周鑫图片,动情导入。

提问:大家认识照片上这个人么?(周鑫)对,他就是我们涪陵人民的骄傲,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周鑫。202_年2月20日,他在徒手与持刀的凶徒搏斗时,英勇牺牲,年仅30岁。他用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今天,我们也要去认识一位共产党员,请同学们打开书到第十六课,题目叫做——《桥》

二、整体感知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好,我们就好好地走进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

三、走近洪水

1、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里面有许多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选择一句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交流汇报。预设: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你感受到了什么?“泼”“倒”你联想到了那些四字词语?【瓢泼大雨、倾盆大雨】就是这样的大雨,你再来试试。)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野马”——“受惊的野马”——“一群受惊的野马”给你怎样的感受?挡得住么?来,用男子汉的声音来读一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是平时优美的舞蹈么?这是怎样的舞蹈?【死亡之舞】充满恐惧的死亡的舞蹈,不再轻松,带着恐惧的心理再来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怎样的笑?你俨然感觉到——)

2、出示课件,将以上句子变成诗歌形式的短句。教师读 个人读 一起读

3、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小说又是怎样描写这1百多号村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找出读读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形。人们如此惊慌,他们要的是什么?(生命)

用一个词来说说,洪水要怎样生命?(洪水 威胁 生命)

四、走近老汉

1、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走近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汉。读7—23自然段,划出有关描写老汉的句子,想想老汉是个怎么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不做评价。

3、出示课件:老汉清瘦的脸上躺着雨水。他不说话,他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提问:哪个词让你有话想说?像一座山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惊恐不安的人么眼中,老汉像一座山,他在想什么?他当时在哪儿?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没有,他就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山。

排比:当洪水没过大腿的时候,他像一座——山

当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时候,他像一座——山 当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的时候,他像一座——山 当水,爬上老汉的胸膛的时候,他依然像一座——山

这时,你对这座山除了安全感,依靠感之外,还有什么话想说么? 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次。

4、读到这里,我疑惑了。生命如此宝贵,难道老汉的生命就不重要么?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别人生命不重要么?(值得)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伙子与老汉是什么关系?那就是他的——儿子。

5、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就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熊得像只豹子。重点理解“冲、揪、吼、豹子”

6、难道说老汉就不爱他的孩子么?请读第17-19自然段。这里面有一个完全与“揪”相反的动作——推。

五、走近结局

1、课件出示: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朗读,说感受。再读。

2、老汉和他儿子都走了,他们的生命已经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留下么?留下了什么呢?

3、前来祭奠的也仅仅只有老太太一个人么?他们会在老汉的墓前说些什么呢?

4、是啊,这座桥垮了,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分明还矗立着一座桥,这是一做什么样的桥呢?(①老支书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②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③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六、拓展

第三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四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3)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4)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形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平时思维比较活跃,但理解能力强、能以精练语言表达的学生不多,读书欠缺感情。对于五年级学生,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文章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对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行为不理解。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听课文录音,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三、详细解读,体会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2)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一百多人依次从老汉的身边奔上木桥,那洪水有没有乖乖地让他们全都逃生了呢?请同学找出描写环境的有关句子。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划出动词,说说这些动词写出了什么?

(2)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为什么不排到后面?

(3)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

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总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四、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3))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4))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形象。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七、巩固加深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把死的危险留给()。他像一座(),更像一座(),一座联结()的桥。

七、作业布置

1、把你想对老汉说的话写下来。

2、你身边有没有像老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告诉你的小伙伴。

附板书设计:

(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

洪水

老汉

人们 咆哮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狂奔

像一座山

疯了、跌跌撞撞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看洪水的视频,让学生如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

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量不够,朗读形式欠多样。

3、课堂气氛过于轻松,没有抓住课文沉重、紧张的气氛。

4、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足,还是教师带着来学习,应该把课堂放手给学生。

第四篇:桥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感受洪水肆虐;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老汉为人。、2、能总结课文表达手法的运用。

3、培养独立阅读和小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6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洪水的肆虐,品味老汉的为人。

二、自主学习,感受洪水肆虐。

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勾画、思考;教师巡视。

教师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请你按洪水变化的先后顺序来说。学生汇报,教师适机提示点拨,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洪水的凶猛,并掌握短句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师过渡:洪水可怕,危险来袭,现场的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汇报,教师适机提示点拨,并让学生体会唯一的逃生通道----桥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品味老汉为人。

教师过渡:洪水来袭,危险近在咫尺,人们感到惊慌,发了疯的向那窄窄的木桥拥去,那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会这么做呢?

大屏幕出示小组学习要求: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写下你的感受,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学习,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教师适机提示点拨。

教师过渡:是呀,老汉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座人民群众的靠山,正是因为他,全村人才保全了性命,那他是怎样带领群众过桥的呢? 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的劳累,热爱村民。

教师过渡:党员排在后面,可有一小伙子却不服从安排,他插在了村民的中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上台汇报,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教师适机点拨:设置悬念的手法运用。

教师过渡:在生死关头,老汉揪出了自己的儿子,看来老汉只爱村民,并不爱自己的儿子呀,同意老师的观点吗?那请给出理由。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疼爱儿子,教师适机提示点拨。

教师过渡:五天后,洪水退了,老汉和他的儿子都葬身于水里,相信此时老汉的形象一定在你们的脑海里异常清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老汉形象。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老汉形象,并说原因。

出示大屏幕:关于老汉为人的总结:威严冷静、不徇私情、疼爱儿子、英勇献身

四、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如此一个威严冷静,关心村民,不徇私情,疼爱儿子的老汉,最终英勇献身了。洪水无情人有情,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五个月以后,一座崭新的桥建立起来,它宽阔平坦,人们聚集在桥头,想着它的名字,并想在桥边立块丰碑。孩子们,帮帮这里的村民吧,拿出纸笔,想想桥叫什么好呢,丰碑上到底该刻点什么呢?播放琵琶语音乐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不错,这是爱心桥、党员桥、父子桥,更是一座生命桥。(教师画桥板书:生命桥)。

教师过渡:孩子们,现实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像老汉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有所了解,愿意把你知道的和老师同学一道分享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机点拨。

教师小结:是呀,生活中到处都有“老汉”,尤其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这样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带着祝福,带着敬意,一起高呼:

出示大屏幕:老支书,一路走好!老支书我们想念你!四川加油!雅安雄起!

第五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鼠场小学

唐筑)

【预设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思,对比烘托的方法,体会老汉精神的可贵,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6个生字,理解词语,如“咆哮、狞笑、放肆、呻吟、祭奠”。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领悟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1.直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2.出示词语,复习字词。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拥戴

沙哑

胸膛

豹子 呻吟

搀扶

祭奠

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生字词。咱们来开火车吧!火车头在你这儿,横着开!生开火车读词,一生“搀扶”不会读。

师:谁来帮帮他?请大家把“搀扶”齐读两遍。

师:第一行是描写什么的?(洪水)请大家在第一行词语前加上“洪水”两字,齐读第一行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要读的短促、有节奏。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什么的?(老汉)请齐读第二行词语。请齐读第三行词语。

师:文中的主人公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师:还有谁想补充?

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师:这样的一句话,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舍己为人、无私无畏。

二、品读文本,感悟精神。

(一)根据读书要求,默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去品味老汉是怎样一个人。那在读书之前,有哪些要求呢?请看大屏!谁来说说有哪些要求?

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想一想,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生:„„

师:听明白了吗?(生读书,师巡视。)

师:边读边画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师:(已有部分同学读完)按照读书要求,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请继续读课文;读完的同学请想想如果让你汇报,你要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重点语句。

1、老汉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先说是第几自然段,再读句子谈感受。

(1)品读第15自然段,感受老汉的不徇私情。师:同学们,一起读读15自然段!生齐读15自然段。

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老汉从队伍中揪出了小伙子?联系上下文,看看!(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这是14自然段。一起读读!生齐读14自然段。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情况紧急。)(洪水涨得很快,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十分可怕。)

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窜、放肆、舔、人们的腰。“窜”、“舔”好像吞掉人们似的。)

师:抓住关键词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你掌握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师:队伍已经找好了,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死亡边缘。)师:这意味着什么?(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师: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不徇私情的老汉。)(无私无畏的老汉。)师:谁来读读老汉揪出小伙子时说的那句话? 一生读,没有读出老汉的愤怒。师:老汉好像一点儿也不生气。另一生,读出了老汉的恼怒。

师:老汉和小伙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师:你是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 一生读25-27自然段。

师:为什么不在课文的中间就介绍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而放在课文的结尾?(这样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作者这是设置悬念,读完课文你就会明白一切的。)

师:是的,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正是作者设置悬念、构思巧妙的表达方法。(板书:设置悬念)(2)品读第20自然段,感受老汉对儿子的爱。

师:齐腰深的洪水,老汉揪出了自己的儿子,看来老汉并不爱自己的儿子。你们和我的看法一样吗? 生(摇头):老汉爱自己的儿子。

师:爱?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老汉对儿子的爱? 生:(22自然段)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生:(20自然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你们觉得哪个自然段更能体现老汉对小伙子的爱? 生(齐答):20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20自然段。生齐读20自然段。

师:此时的洪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的木桥呢? 生:(17自然段)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师: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17自然段。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木桥将要断裂。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发抖、呻吟。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拟人句。

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板书)师:此时的洪水呢?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此时情况怎样? 生:十分紧急。生:到了生死关头。

师: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这生死关头,老汉吼道,谁来读读老汉说的那句话? 一生读,但读的很平淡。师:老汉一点儿也不着急。另一生读,也很平淡。

师: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在洪水中颤抖着,老汉会怎样对儿子吼道? 又一生读,读出了老汉的着急。师(引读):全班一起读,老汉吼道„„ 全班齐读“少废话,快走。” 师(引读):他用力把小伙子„„ 全班齐读“推上木桥”。读的不紧不慢。

师:孩子们,帮帮老汉吧!用力推吧!他用力把小伙子„„ 全班齐读“推上木桥”。读出了力度和气势。

师:刚刚还是揪出自己的儿子,可现在却将儿子用力推上木桥,对于同一个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这矛盾吗?„„面对群众和他的儿子,老汉毅然选择了(群众),因为他是一名(党员)。面对着自己和儿子时,他选择了——儿子。

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老汉不仅仅是个党员,他还是一位——父亲。(板书:父亲)一个“推”字,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多深的爱呀!师:此时你又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不徇私情的父亲。师:这样说,合适吗? 生:先人后己的父亲。

师:先想到儿子后想到自己。生:好父亲。生:伟大的父亲。

(3)品读第10-13自然段,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遇事冷静。

师:我们知道这位老汉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只爱儿子不爱村民吗? 生(齐声):不是的。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老汉对村民的爱? 生:10自然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声音非常洪亮。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第10自然段。师:“桥窄!”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课文中有关于木桥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生:4自然段。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师: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窄窄的桥。

师: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 生:窄窄。

师:想象一下,可能有多宽? 生:一人宽。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这确实是一座窄窄的木桥。一生读,没有突出桥的窄。

师:这桥还不算窄,四五个人都可以并行呢!谁可以把这桥读得更窄些? 又一生,读出了桥的窄。

师:这桥可真窄,看来我们过桥时一定要非常? 生:小心。

师:要不,就会? 生:掉下去。

师: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你还读懂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生命桥。

师:为什么说是生命桥? 生沉默。

师:东面、西面? 生(齐说):没有路。

生:只有北面有座桥,唯一给人们生的希望,所以说是生命桥。师:这座木桥,面对洪水会怎样?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形。谁来读读描写洪水的句子?为了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我建议同学们最好能按照洪水变化的先后顺序来汇报。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这句了吗?也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生:雨大、雨急。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雨大、雨急? 生:像泼。像倒。

师:谁来读出这场大雨、急雨? 生读,没有读出雨的大、急。师:这是淅沥沥的小雨。

又一生读,依然没读出雨的大、急,只比刚才的同学强一点儿。师:这是中雨。能把雨读得再大点儿、急点儿吗? 一生读,读的很不错。

师:好大、好急的雨!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 生:两句话。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你觉得短句有什么特点? 生:简短。生:精炼。

师:运用短句,是本文的表达方法之一。(板书)我们也来练习说短句。(出示:“春雨绵绵。湖水清清,如。如。”)生:春雨绵绵,像牛毛。像细丝。生:春雨绵绵,像珠帘。像细线。生:春雨绵绵,像发丝。像斜线。生:湖水清清,如玉。如镜。生:湖水清清,如梦如幻。生:湖水清清,如画。如仙境。

师: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用短句。师:还有哪些是描写洪水的句子?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句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孩子们,你们找到这句了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视频播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十分可怕。生:洪水要毁掉一切。

师: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来!先练练吧!一生读,没有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师:你知道狂奔的速度有多快吗?可能只是眨眼的功夫,洪水已经从这儿冲到了对面。孩子,再读,让我们听到山洪是狂奔而来,而不是悠闲地走来!生读第二遍,比刚才有进步,但还不够到位。

师:有进步,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谁还愿意读? 另一生,读出了洪水的肆虐可怕。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很可怕。

生:洪水离我们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气势汹汹,不可阻挡。

师:如果你在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的?(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此时的洪水呢?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对,跑,可人们却看到路上已有近一米深的水。轻歌曼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里却说洪水跳舞,你觉得美吗? 生:不美。师:跳的是什么之舞? 生:死亡之舞。生:疯狂的舞蹈。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时的你,想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人们又是怎么做的?(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洪水呢?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狞笑”是什么样的笑? 生:不怀好意的笑。

师:洪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生:死亡。生:灾难。

d通过教师的引读“黎明的时候„„很快„„不一会儿„„此刻„„”烘托洪水的可怕。师:来,我们一起读读描写洪水的句子,我读前面的部分。黎明的时候„„很快„„不一会儿„„此刻„„你觉得这是一场()的洪水。

师:面对这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样的反应?你觉得这是一群()的人们。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十自然段中老汉说的话,好好地品品他说的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老汉的坚定果断。)(我知道老汉很冷静。)师:三个感叹号感受到了什么?(老汉说话的语气一定很急切。)(声音大,是喊。)师:谁来读读老汉说的这段话? 一生读,读得慢条斯理。

师:情况这么危急,这么喊话,行吗?谁再来读读? 另一生读,读出了人物焦急、果断的语气。师:老支书正是这样向人们喊道。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请你读„„人们如果就这样乱哄哄地拥上木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沙哑地喊话,请你读„„老支书心中想着群众,危难的时候就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地喊话,全班齐读„„

师:此时,你又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遇事镇定从容的人。)(心系群众的人。)(大公无私的人。)

师:你还从哪儿读懂了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4)品读7-9自然段,从人们的惊慌失措、洪水的汹涌咆哮,桥的窄,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从容镇定。

①第7自然段“木桥前„„都拥戴的老汉。” 生:第7自然段。“木桥前„„拥戴的老汉。”是一个受人敬重的老汉。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这段话了吗?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这是大公无私的表现。

师:面对咆哮的洪水,第一个站在木桥的是---老汉,第一个拥有生的希望的是---老汉,当木桥开始发抖,依然坚守的还是---老汉,那个令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⑤8自然段“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我们接着看第8自然段。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他像一座山? 师:他像一座山,让你感受到老汉的什么?(沉着镇定。)(沉稳。)师:像一座山,除了能感受到他的沉着镇定,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再读第七自然段。生:他受到人们的拥戴。

师:你拥戴的人,你信任他吗?觉得他可以依靠吗?老支书受到全村人的拥戴,他像大山一样的值得人们(依靠),是人们的(靠山)。我想问问这位老人,您此刻正在想什么?老支书,您此刻正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怎么才能尽快救出乡亲们。师:正在为营救乡亲们想办法。(又一生)您呢? 生:我想我要快速让乡亲们撤离。

师: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放弃,是吗?此时此刻,老支书虽默默无语,但心中却想着村民的安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8自然段。生:„„(第8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镇定、威严。

师: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镇定、威严。故事继续发展着,(配乐读)“突然„„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整体回顾,升华主题。1.说话练习

师:他和儿子曾经有过生的希望吗?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第一个赶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②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③木桥开始发抖、呻吟,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师:他第一次放弃了生的希望„„他心中想着群众,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他再次放弃了生的希望。这么多生的希望摆在眼前,他却一次次地放弃。正是因为他的沉着镇定、大公无私,使村民们全部脱险,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撑起了一座生命桥。他就是这样一位党员,也是这样一位父亲。这也是作者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2配乐朗读24-27自然段。(出示课文结尾,配乐)

师: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让我们用心地看看每一字,回想老汉生前说过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这样的老汉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怀念吗?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课后收集关于英雄的事迹,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

《桥》教学设计
TOP